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状细胞活化疫苗可用于抗HIV免疫治疗
1
作者 古月 《国外医学情报》 2006年第6期43-43,共1页
研究发现对HIV-1感染期间的树突状细胞产生1型干扰素活性的机制加以探索,有助于研制新型疫苗以控制疾病的进展。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活化 新型疫苗 免疫治疗 抗HIV HIV-1 研究发现 干扰素 感染期
下载PDF
铝纳米粉末活化树突状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歌 李知涵 +1 位作者 刘堃 孙天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0,共7页
采用电爆炸法制备金属铝纳米粉末(ALEX),验证了其免疫增强效应及肿瘤预防效果.首先,利用铝金属丝电爆炸法,并应用羧基端基聚合物配体反应的方法合成了分散性良好的ALEX.利用静电物理吸附将抗原卵清蛋白(OVA)、抗原多肽(Peptide)接枝于A... 采用电爆炸法制备金属铝纳米粉末(ALEX),验证了其免疫增强效应及肿瘤预防效果.首先,利用铝金属丝电爆炸法,并应用羧基端基聚合物配体反应的方法合成了分散性良好的ALEX.利用静电物理吸附将抗原卵清蛋白(OVA)、抗原多肽(Peptide)接枝于ALEX表面,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证明抗原与ALEX成功覆合.其次,验证了ALEX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效果.通过体外实验证明,ALEX可提高树突状细胞(DCs)的抗原提呈效果;同时,对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ALEX可显著提高小鼠体内抗原特异性抗体的水平.最后,利用小鼠黑色素瘤模型,验证了含有ALEX的肿瘤疫苗能够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纳米粉末 电爆炸法 树突状细胞活化 肿瘤疫苗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活化的CTLs对神经胶质瘤的体外杀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孟庆海 宫安静 李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7-431,共5页
目的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探讨其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原代培养胶质瘤细胞,冻融法获取胶质瘤细胞抗原,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 目的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探讨其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原代培养胶质瘤细胞,冻融法获取胶质瘤细胞抗原,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来获取DCs并负载肿瘤抗原,激活自体T淋巴细胞,制备特异性CTLs,MTT法检测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负载胶质瘤抗原的DCs激活的CTLs对胶质瘤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P<0.01),并且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加;负载胶质瘤抗原的DCs激活的CTLs对胶质瘤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未经胶质瘤抗原致敏的DCs刺激的CTLs对胶质瘤的杀伤作用(P<0.01)。结论联合应用细胞因子从人外周血中诱导出的DCs负载胶质瘤抗原后,激活的CTLs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能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杀伤作用,为临床应用DCs瘤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S 树突状细胞活化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作用研究 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体外杀伤效应 神经胶质瘤细胞 细胞介素-4 杀伤作用 体外原代培养 MTT法检测 K562细胞 肿瘤抗原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联合激活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原位种植VX2肿瘤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邱必军 张会禄 +2 位作者 李萍 夏强 翟博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明确RFA联合激活的DC疫苗在对新西兰大白兔肝脏VX2种植瘤疗效以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公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为RFA+PBS以及RFA+DC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肝脏VX2原位种植瘤模型,分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单核细胞... 目的明确RFA联合激活的DC疫苗在对新西兰大白兔肝脏VX2种植瘤疗效以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公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为RFA+PBS以及RFA+DC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肝脏VX2原位种植瘤模型,分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并给予GM-CSF,IL-4诱导分化,加由VX2肿瘤组织制备的热休克抗原孵育加LPS刺激成熟,收集DC细胞接种至新西兰大白兔的爪垫处,3天后给予原位种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进行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观察90天后的存活率。结果 RFA对于肝脏原位种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疗效确切,RFA联合激活的DC疫苗能够显著改善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新西兰大白兔原位种植VX2肿瘤模型 活化树突状细胞疫苗预后
下载PDF
MAGE-1相关肽抗原致敏DC活化的淋巴细胞对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5
作者 蔡兵 赵翼 +2 位作者 吴鸣宇 严承铨 张嵩海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3年第3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MAGE-1九肽致敏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淋巴细胞对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确定MAGE-1九肽负载DC作为HCC疫苗的可能性。方法用MAGE-1九肽负载DC并活化T淋巴细胞,以不同效靶细胞的比例对正常肝细胞、黑色素瘤细胞、HCC细胞进行杀伤... 目的观察MAGE-1九肽致敏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淋巴细胞对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确定MAGE-1九肽负载DC作为HCC疫苗的可能性。方法用MAGE-1九肽负载DC并活化T淋巴细胞,以不同效靶细胞的比例对正常肝细胞、黑色素瘤细胞、HCC细胞进行杀伤实验,3H掺入法测定杀伤率。结果用MAGE-1九肽负载DC并活化T淋巴细胞对黑色素瘤细胞及HCC细胞均有明显杀伤作用,而对正常肝细胞无杀伤作用;无关抗原负载的DC所活化的淋巴细胞对三种细胞均无杀伤作用;无抗原负载的DC其活化淋巴细胞对靶细胞亦无杀伤作用。结论MAGE-1九肽致敏DC活化淋巴细胞对HCC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MAGE-1基因可作为免疫治疗HCC的攻击靶点,MAGE-1九肽与DC联合可成为免疫治疗HCC的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HCC细胞 体外杀伤作用 MAGE-1 树突状细胞活化 肿瘤 实验
下载PDF
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
6
作者 韦凤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S02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对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肺癌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对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肺癌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DC-CIK免疫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临床症状评分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提高肺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和机体免疫功能,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自体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免疫治疗 化学治疗 疾病缓解率 远期生存率
下载PDF
TH17型细胞的分化及调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7
作者 雷钧 陈知水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2,共3页
初始T淋巴细胞被树突状细胞活化后,在体内不同的微环境下可分化成为功能及表型不同的效应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当有白细胞介素12(IL-12)存在时,初始T淋巴细胞分化为TH1型细胞,主要分泌IL-12、γ干扰素(IFN... 初始T淋巴细胞被树突状细胞活化后,在体内不同的微环境下可分化成为功能及表型不同的效应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当有白细胞介素12(IL-12)存在时,初始T淋巴细胞分化为TH1型细胞,主要分泌IL-12、γ干扰素(IFN-γ)及特异性表达转录因子T-bet;有IL-4存在时,初始T淋巴细胞分化为TH2型细胞,主要分泌IL-4、IL-10,特异性表达转录因子GATA-3;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单独存在时,初始T淋巴细胞分化为Treg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分化 树突状细胞活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调节性 排斥反应 TREG细胞 T淋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文传递
氯喹联合用药体外抗HIV-1作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向思颖 陈敏 +4 位作者 陈欢 罗荣华 杨柳萌 卿晨 郑永唐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7-235,共9页
本文评价氯喹与已上市抗HIV药物联合使用的体外抗HIV-1作用和抑制TLR7激动剂引起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 DC)活化及Ⅰ型干扰素分泌上调的作用。采用MTT法检测氯喹对C8166、TZM-bl、PBMC细胞的毒性。采用... 本文评价氯喹与已上市抗HIV药物联合使用的体外抗HIV-1作用和抑制TLR7激动剂引起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 DC)活化及Ⅰ型干扰素分泌上调的作用。采用MTT法检测氯喹对C8166、TZM-bl、PBMC细胞的毒性。采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方法、ELISA检测p24抗原测定氯喹分别与雷特格韦(rategrivir,RAL)、恩夫韦肽(enfuvirtide,T-20)、茚地那韦(indinavir,IDV)和依法韦仑(efavirenz,EFV)联合用药抗HIV-1_(ⅢB)、HIV-1_(KM018)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氯喹分别与RAL、IDV联合使用对细胞p DC活化水平的影响。定量PCR检测氯喹分别与RAL、IDV联合使用对细胞内IFN-α、IFN-βm RNA水平上调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喹对C8166、TZM-bl和PBMC细胞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半数细胞毒浓度(median cytotoxic concentration,CC_(50))分别为85.02±0.28、73.67±5.10和91.84±4.10μmol·L^(-1)。氯喹分别与RAL、T-20、IDV、EFV联合用药呈中度协同、强协同、相加、中度拮抗效果。氯喹分别与RAL、IDV的联合使用相比于氯喹单药使用对p DC活化水平和IFN-α、IFN-βm RNA表达水平的下调作用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发现氯喹与不同类型的已上市抗HIV药物联合使用呈现不同程度的协同、拮抗或相加抗HIV-1作用。氯喹分别与RAL、IDV联合使用不影响氯喹对TLR7激动剂引起的p DC活化和Ⅰ型干扰素分泌上调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希望能够给氯喹应用于抗HIV治疗提供参考,促进氯喹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研究和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联合用药 细胞树突状细胞活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