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生物疗法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魏世东 周正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5期2968-2971,共4页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但上述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癌细胞的清除问题。新兴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生物疗法是继放、化疗后的一种全新治疗方法,具有抗瘤谱广、适应证多、有效率高及不...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但上述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癌细胞的清除问题。新兴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生物疗法是继放、化疗后的一种全新治疗方法,具有抗瘤谱广、适应证多、有效率高及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其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免疫细胞的抽取,并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诱导,使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抗肿瘤活性大大增加,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进行活化增殖,而起到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同时保护自身的健康细胞不受侵害,大大提高了大肠癌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化疗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生物疗法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马锡慧 高钰 +1 位作者 肖漓 冯凯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3期4268-4270,共3页
恶性肿瘤是导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而肿瘤的生物治疗因具有符合生理、高效和低毒的特点,已经成为手术、化疗、放疗外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式,有着巨大的治疗前景。免疫活性细胞的体内注射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树突状细胞(... 恶性肿瘤是导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而肿瘤的生物治疗因具有符合生理、高效和低毒的特点,已经成为手术、化疗、放疗外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式,有着巨大的治疗前景。免疫活性细胞的体内注射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两者联合确保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系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就DC-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 生物学特性 生物治疗 肿瘤
下载PDF
肺抑瘤膏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肺腺癌23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心 李雪妮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肺抑瘤膏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DC-CIK)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肺抑瘤膏联合DC-CIK治疗)和对照组(化学疗法联合... 目的观察肺抑瘤膏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DC-CIK)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肺抑瘤膏联合DC-CIK治疗)和对照组(化学疗法联合免疫支持治疗),治疗4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主症、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s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咳嗽、咳血、胸痛、气短、乏力、纳呆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在提高KPS评分及降低血清VEGF水平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肺抑瘤膏联合DC-CIK治疗可有效改善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腺癌 肺抑瘤膏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 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人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洪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输注对胰腺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肿瘤患者输注自体DC-CIK细胞,每例均在输注前、后抽取血液,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量T细胞亚群和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 目的探究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输注对胰腺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肿瘤患者输注自体DC-CIK细胞,每例均在输注前、后抽取血液,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量T细胞亚群和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改变;ELISA法测量IFN-γ和IL-4数值的变化。结果患者输注后外周血CD3+、CD4+、CD3+CD56+T细胞含量增加,CD4+/CD8+含量增加,CD8+T细胞含量减少(P<0.01);CD4+CD25+CD127low Treg减少(P<0.01);Th1细胞因子IFN-γ含量较输注前增加,而Th2细胞因子IL-4含量减少(P<0.01)。结论 DC-CIK细胞输注可以改善胰腺肿瘤患者的免疫机能,加强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是治疗胰腺肿瘤患者的一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胰腺肿瘤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生物治疗联合门静脉栓塞术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甲民 马龙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936-938,共3页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临床上治疗结直肠癌的一个难点.研究发现,不管是早期结肠癌,还是中晚期的结肠癌患者,均具有一定的比例发生肝转移,而且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的肝转移率明显高于早期[1].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免疫治疗对肿瘤的重要疗效,尤其...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临床上治疗结直肠癌的一个难点.研究发现,不管是早期结肠癌,还是中晚期的结肠癌患者,均具有一定的比例发生肝转移,而且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的肝转移率明显高于早期[1].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免疫治疗对肿瘤的重要疗效,尤其是新兴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杀伤肿瘤细胞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肿瘤的转移及复发进行抑制[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结直肠癌肝转移 疗效分析 生物治疗 门静脉栓塞术 树突状细胞 中晚期结肠癌 早期结肠癌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对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冬波 张世强 +2 位作者 王保庆 张兰胜 王自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71-572,575,共3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对化疗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每个患者接受DC与CIK细胞治疗至少2个疗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对化疗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每个患者接受DC与CIK细胞治疗至少2个疗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健康者和48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及DC联合CIK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及CD4+/CD8+比值。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数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及CD4+/CD8+比值较化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前后CD8+均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DC与CIK细胞回输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高于回输前,CD8+低于回输前,但CD3+、CD4+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力降低,应用DC与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树突状细胞 细胞 培养的 免疫疗法 肿瘤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寇晓霞 杨喜晶 +2 位作者 黄耀 袁振刚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7-900,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多种肿瘤抗原刺激后进行扩增和培养,收获成熟DC制成疫苗进行皮内注射,同时联合自体CIK细胞静脉回输... 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多种肿瘤抗原刺激后进行扩增和培养,收获成熟DC制成疫苗进行皮内注射,同时联合自体CIK细胞静脉回输,观察85例胆系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生存时间。结果 85例胆系肿瘤患者经自体DC-CIK细胞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显著,完全缓解2例(2.3%)、部分缓解14例(16.5%)、疾病稳定54例(63.5%)及疾病进展15例(17.6%);免疫功能提高,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及CD4+/CD8+比值升高,而调节性T细胞降低(P〈0.05)。至随访结束,58例患者死亡,2例失访,25例存活,中位生存期为16.5个月(95%CI:12.1-20.9个月)。结论自体DC-CIK细胞治疗是胆系肿瘤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少,但相关结论仍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疫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胆道肿瘤 药物疗法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郭智 张波 +3 位作者 阮新建 楼金星 何学鹏 谭晓华 《华北国防医药》 2007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6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将培养后的DC与CIK回输及行淋巴结区皮下注射,监测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DC与CIK...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6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将培养后的DC与CIK回输及行淋巴结区皮下注射,监测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DC与CIK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小,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前后复查骨髓象,共3例获得完全缓解(3/12),其中1例从难治性白血病(1/6)获得完全缓解,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比例下降者共6例(6/12),3例无效(3/12)。结论:DC与CIK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为急性白血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疗法
下载PDF
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肺癌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建忠 高峰 +1 位作者 梁兵 马朝晖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4年第4期237-238,共2页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在治疗肺癌中的作用。方法对33例恶性肿瘤患者行DC/CIK方法治疗,观察近期效果。结果 33例DC/CIK培养均获成功。在生物治疗方法下观察8-10个月,血液中免疫细胞大幅增加,肿瘤标记物下降...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在治疗肺癌中的作用。方法对33例恶性肿瘤患者行DC/CIK方法治疗,观察近期效果。结果 33例DC/CIK培养均获成功。在生物治疗方法下观察8-10个月,血液中免疫细胞大幅增加,肿瘤标记物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治疗(DC/CIK)作为恶性肿瘤的新疗法,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生物治疗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下载PDF
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恶性肿瘤53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应可明 傅庆国 《中外医学研究》 2009年第14期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DC/CIK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53例恶性肿瘤患者DC/CIK方法 治疗,观察近期效果和副反应.结果 53例DC/CIK培养均获成功.在生物治疗方法 下观察6~8个月,血液中免疫细胞大幅增... 目的 探讨DC/CIK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53例恶性肿瘤患者DC/CIK方法 治疗,观察近期效果和副反应.结果 53例DC/CIK培养均获成功.在生物治疗方法 下观察6~8个月,血液中免疫细胞大幅增加,肿瘤标记物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5).结论 生物治疗(DC/CIK)作为恶性肿瘤的新疗法,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治疗 恶性肿瘤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基础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炯 蒋敬庭 吴昌平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3期1938-1941,共4页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它具有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和杀瘤谱广、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更为有效的杀瘤效应细胞。本文综述了CI...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它具有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和杀瘤谱广、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更为有效的杀瘤效应细胞。本文综述了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活化TCR基因转染记忆性T细胞联合化疗治疗EGFR-TKI耐药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冠铭 袁领勤 +6 位作者 贾筠 林顺欢 蔡彦敏 刘淳 吴依芬 王在国 黄树林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负载抗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活化TCR基因转染记忆性T细胞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耐药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观察负载抗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活化TCR基因转染记忆性T细胞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耐药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1例EGFR-TKI耐药性晚期NSCLC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化疗组。联合治疗组21例,化疗前两天抽取患者外周血液进行DC活化T细胞增殖,化疗后14 d静脉回输该细胞,以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d1。每3周重复1次。化疗组20例,以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d1。每3周重复1次。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等。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中CD3+、CD4+、CD8+、CD4+/CD8+、CD95+和CD122+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治疗组和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30.00%(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6.19%和60.00%(P<0.05)。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联合治疗组为7.1个月,明显高于化疗组的3.7个月(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KPS评分改善率为85.71%,高于化疗组45.00%(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疲乏的发生率分别为46.6%、52.4%和23.8%,明显低于化疗组的75.0%、90.0%和65.0%(P<0.05)。结论负载抗原DC活化TCR基因转染记忆性T细胞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EGFR-TKI耐药性晚期NSCLC的疗效较好,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减低化疗毒副反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 培美曲塞 顺铂 树突状细胞 TCR基因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13
作者 王亚非 周余 邱录贵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2年第6期493-496,共4页
正常人或患者外周血、骨髓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中定期加入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抗体(CD3mAb)经2~4周的诱导可获得大量的新型肿瘤杀伤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 正常人或患者外周血、骨髓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中定期加入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抗体(CD3mAb)经2~4周的诱导可获得大量的新型肿瘤杀伤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增殖旺盛及肿瘤杀伤活性高,包含大量CD3^+CD56^+细胞。有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证明,CIK细胞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淋巴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LAK)、肿瘤细胞浸润的淋巴细胞(tumer 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更适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本文就CIK细胞的来源与生物学特征、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征 肿瘤杀伤机理 临床应用 肿瘤 生物疗法 细胞因子诱导 杀伤细胞
下载PDF
来源于未缓解白血病患者的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素芳 郭晓玲 +3 位作者 张娜娜 张静楠 任金海 郭晓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4-629,共6页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缓解期及未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比较两者的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及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提取2013年4月2...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缓解期及未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比较两者的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及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提取2013年4月25日至2014年1月17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复发难治未缓解期白血病患者(7例)和缓解期患者(7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按常规方法诱导产生DC-CIK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检测细胞增殖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细胞涂片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CD34+白血病细胞比例,CCK-8法检测两组DC-CIK细胞对K562细胞及患者单个核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来源的DC-CIK细胞均以相似的速度快速增殖,CD3+CD8+和CD3+CD56+细胞比例均随培养时间延长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15天时,非缓解组DC-CIK细胞涂片检测未见CD34+原始白血病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D34+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显著降低[(0.1±0.05)%vs(8.3±3.1)%,P〈0.05]。效靶比在5∶1~20∶1范围内时,缓解组与未缓解组DC-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缓解组DC-CIK对患者单个核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缓解组(P〈0.05),并且显著高于未缓解组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P〈0.05)。结论:未缓解期白血病患者来源的DC-CIK细胞在增殖活性、CD3+CD8+和CD3+CD56+表达水平和对K562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活性方面与缓解期患者来源的DC-CIK细胞均相似,但对患者单个核细胞的杀伤具有更强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生物学活性 白血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ATG-F培养体系制备CIK细胞的表型特点及其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
15
作者 张宇尘 沈燕 +2 位作者 张萍 白凤霞 娄世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98-903,共6页
目的:探讨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费森尤斯(anti-human T lymphocyte rabbit immunoglobulin-Fresenius,ATG-F)和IFN-γ、IL-2组成的培养体系诱导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性能并用于临床细胞治疗的可行... 目的:探讨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费森尤斯(anti-human T lymphocyte rabbit immunoglobulin-Fresenius,ATG-F)和IFN-γ、IL-2组成的培养体系诱导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性能并用于临床细胞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集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依照激活抗体的不同分组分别培养CIK细胞,在第7和14天计数总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ATG-F组、CD3组和TG(抗人胸腺细胞兔免疫球蛋白,Thymoglobulin)组CIK细胞组成及细胞表面活化性、抑制性受体分子的比例,还检测第14天时ATG-F高剂量组、CD3组和TG组CIK细胞对K562靶细胞的杀伤性能。结果:使用ATG-F、IFN-γ、IL-2培养体系成功诱导出CIK细胞。第14天时高剂量ATG-F(F-H)组增殖倍数明显高于TG组(27.25±1.25 vs 16.60±1.72,P<0.01);其CD3^+CD56^+细胞比例与CD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D3-CD56^+的NK细胞显著高于TG组及CD3组([11.19±2.60)%vs(5.66±1.00)%、(1.42±0.51),P<0.01]、CD4^+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D3、TG组([4.35±1.47)%vs(26.88±5.01)%、(14.52±6.22)%,P<0.01]、CD56^+CD94^+、CD56^+CD158a^+、CD56^+CD158b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CD3组(均P<0.01);F-H组在靶效比为1∶10时对K562的杀伤效力显著高于CD3组([60.52±2.05)%vs(30.02±6.67)%,P<0.01]。结论:ATG-F培养体系制备的CIK细胞比常规培养体系所得CIK细胞具有更高的NK细胞比例,其活化受体对K562细胞更强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费森尤斯 生物治疗 CD3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16
作者 蔡凯 艾月琴 +5 位作者 张闯 高艳荣 郭树霖 江龙委 张燕 贾绍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9-455,共7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生物治疗科治疗的24例Ⅲ~Ⅳ期胰腺癌患...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生物治疗科治疗的24例Ⅲ~Ⅳ期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经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胰腺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改变以及临床疗效。结果:DC-CIK细胞治疗3个月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均P<0.05),CD4+/CD8+比值升高[(1.1±0.7)vs(1.5±0.9),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在治疗后1个月[(382.8±277.7)vs(213.8±214.6),P<0.05]和治疗后3个月[(213.8±214.6)vs(154.0±118.2),P<0.01)持续下降。24例患者无1例完全缓解,其中3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17例疾病进展;治疗有效率为12.5%,疾病控制率为29.2%;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33%,9个月生存率为27%。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患者安全可行,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产生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胰腺癌 调节性T细胞 CA19-9
下载PDF
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49
17
作者 郭伟伟 刘莉 吴德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联合TACE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在本院确诊并行TACE术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是否联合DC-CIK治疗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联合TACE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在本院确诊并行TACE术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是否联合DC-CIK治疗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DC-CIK细胞治疗安全性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个月,而对照组则为7个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33);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4个月,对照组为13个月,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80%,对照组则为75.2%,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89);多因素分析提示BCLC分期、治疗前AFP水平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而BCLC分期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10例(33.3%)对比对照组4例(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CIK治疗组治疗后仅有3例患者出现发烧、1例出现过敏反应,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TACE术相比单纯TACE术,有助于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在总生存期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此外,联合治疗能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细胞免疫治疗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下载PDF
胃癌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子龙 曾放 +1 位作者 庞典付 张克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autologous tumor antigen load dendritic cells-cytokin-induced killer,Ag-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autologous tumor antigen load dendritic cells-cytokin-induced killer,Ag-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诊断为进展期(Ⅱ期和Ⅲ期)胃癌的60例患者,均接受胃癌D2根治术,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采用FOLFOX化疗方案,给予6个周期化疗;联合治疗组除给予上述化疗外,同时给予Ag-DC-CIK细胞进行治疗。随访期2年,观察两组患者2年OS和PFS、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3+CD56+)、生活质量评分、化疗不良反应分级。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2年OS及PFS较单纯化疗组明显提高(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综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7.25±1.56)vs(5.54±1.27)分,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10.0%vs 20.0%,P<0.05)。结论:Ag-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2年OS及PFS,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自体肿瘤细胞抗原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 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下载PDF
自体DC-CIK细胞联合微波热凝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寇晓霞 黄耀 +2 位作者 袁振刚 吴孟超 钱其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9-513,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经皮微波热凝(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治疗科收治的44例行PMCT+DC-CIK治疗的肝癌患者(联合治疗组),先...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经皮微波热凝(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治疗科收治的44例行PMCT+DC-CIK治疗的肝癌患者(联合治疗组),先行血细胞分离单采并进行DC-CIK细胞培养,采血后第2天进行PMCT治疗;培养10 d后行CIK细胞回输及DC疫苗皮内注射。此后分别于1、2个月后行第2疗程及第3疗程DC-CIK细胞治疗。同时选取44例单纯行PMCT治疗的同期肝癌患者与之配对(对照组),该组患者仅行PMCT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AFP变化、免疫功能、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均有AFP下降及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降低,但联合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而联合治疗组则显著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中位总生存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7.1 vs 4.9个月;21.5 vs 14.0个月,均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联合PMCT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缓肿瘤复发、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 微波热凝治疗 肝癌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体外扩增人外周血来源免疫细胞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作用
20
作者 杨柳 楼敏铭 +3 位作者 刘微微 冯郸 程腾 马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2-688,共7页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DC-CIK)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对人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含红色荧光蛋白标签(RFP)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Luc)的慢病毒感染MDA-M...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DC-CIK)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对人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含红色荧光蛋白标签(RFP)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Luc)的慢病毒感染MDA-MB-231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MDA-MB-231细胞感染率。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获得CIK细胞、DC-CIK细胞、NK细胞,体外扩增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细胞的扩增效果及表型,并检测体外扩增的人外周血来源免疫细胞在不同效靶比下对MDA-MB-231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DC-CIK细胞、NK细胞及CIK细胞对MDA-MB-231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随效靶比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共培养72 h后,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体外扩增的CIK细胞、DC-CIK细胞、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外周血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DC-CIK)细胞 自然杀伤(NK)细胞 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 体外杀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