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新平 陈红波 贲昆龙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树鼩是一种新型实验动物,由于它的许多分子与细胞结构近似于人类,已成功建立了多种人类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在神经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免疫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有相当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和研究。
关键词 树鼢 模型 动物 病毒
下载PDF
树鼩海马微环境谷氨酸异常与rCBF相互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海芸 罗耀辉 +4 位作者 后文俊 杨泳 陈静 马加庆 李树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海马微环境内异常谷氨酸与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互动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单泵等速微灌流系统分别行树鼩海马高、中、低谷氨酸微灌流4 h,通过激光多普勒血同时NM-DA-NR1表达增加流计测量海马CA1区... 目的:探讨海马微环境内异常谷氨酸与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互动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单泵等速微灌流系统分别行树鼩海马高、中、低谷氨酸微灌流4 h,通过激光多普勒血同时NM-DA-NR1表达增加流计测量海马CA1区rCBF含量;并用免疫组化观察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细胞NMDA-NR1表达。微灌流谷氨酸溶液后原位灌流其受体拮抗剂MK-801,并观测上述指标改变。结果:树鼩微环境内随着谷氨酸的增加海马rCBF逐渐降低(P<0.01),其中高浓度谷氨酸微灌流后的rCBF(PU)最低(6.9±0.3,P<0.01)同时NMDA-NR1表达增加(P<0.01),使用Glu受体NMDA拮抗剂MK-801后可显着升高rCBF,同时可降低NM-DA-NR1表达(P<0.01)。结论:海马神经元微环境中Glu增多时,可诱导局部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继而可能是诱发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微环境 谷氨酸 局部脑血流 树鼢
下载PDF
用人工繁育的围生期和幼年树鼠句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亮 李瑗 +7 位作者 杨春 曹骥 苏建家 陈茂伟 班克臣 欧超 段小娴 岳惠芬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92-795,共4页
目的通过用人工繁育的围生期和幼年树鼩接种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并优选感染指标的检测方法,提高树鼩对HBV的感染率及检出方法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方法用人HBV阳性血清接种42只人工繁育的围生期和幼年树鼩,选择合适的引物,经巢式PCR(nPCR... 目的通过用人工繁育的围生期和幼年树鼩接种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并优选感染指标的检测方法,提高树鼩对HBV的感染率及检出方法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方法用人HBV阳性血清接种42只人工繁育的围生期和幼年树鼩,选择合适的引物,经巢式PCR(nPCR)技术检测它们肝组织及血清的HBV DNA,并对扩增出的DNA片段进行测序验证,以及对活检肝组织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接种后动物的肝组织和血清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7.6%(20/42)和71.4%(30/42),肝组织和血清共同阳性的为40.5%(17/42),总阳性率为78.6%(33/42);扩增的DNA片段经测序与人HBV DNA相应片段的同源性为98%和99%;肝组织病理改变以轻度炎性病变较多见。结论用人工繁育的围生期和幼年树鼩感染HBV,可提高树鼩对HBV的感染效率;用nPCR技术及选择合适的引物配对检测肝组织和血清标本的HBV DNA,是评价树鼩感染HBV状况的敏感、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乙型肝炎病毒 树鼢 围生期 幼年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