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栓线长度、直径及大鼠体重与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辛世萌 刘远洪 聂志余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为提高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MCAO)模型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探讨大鼠体重、栓线插入长度和直径与MCAO模型成功的关系。方法 :利用 2× 2× 2析因设计 ,通过检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塞体积 ,分析大鼠体重、栓线插入... 目的 :为提高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MCAO)模型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探讨大鼠体重、栓线插入长度和直径与MCAO模型成功的关系。方法 :利用 2× 2× 2析因设计 ,通过检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塞体积 ,分析大鼠体重、栓线插入长度和直径与MCAO模型成功的关系。结果 :大鼠体重、栓线直径两水平之间有差异 (P <0 0 5) ,栓线插入长度两水平之间无差异(P <0 0 5) ;大鼠体重、栓线直径之间有正交互作用 (P <0 0 5) ,其余两两之间以及三者之间无交互作用 (P >0 0 5)。结论 :最佳造模方案是大鼠体重 2 50~ 30 0g、线长 17mm或 18mm、线直径 0 2 8mm ,该方案制作的MCAO模型成功率高 ,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线插入长度 栓线直径 局灶性脑缺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鼠栓线法MCAO模型中栓线插入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徐佳 葛林宝 +1 位作者 徐鸣曙 陈汉平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2年第4期209-212,共4页
为提高造模成功率提供参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MCA)距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的距离进行了测定,并观察插线深度与MCA起始部距离及造模成功率的关系。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插线深度组,进行动脉灌注显色铸型,测量MCA起始部... 为提高造模成功率提供参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MCA)距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的距离进行了测定,并观察插线深度与MCA起始部距离及造模成功率的关系。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插线深度组,进行动脉灌注显色铸型,测量MCA起始部距ICA起始部的距离;脑梗塞体积组,计算机图像分析脑梗塞区面积,计算脑梗塞体积。结果发现,MCA起始部到ICA起始部的距离在1.55~1.65cm之间,栓线插入深度小于等于1.60cm的造模成功率为28.57%,插入深度大于1.60 cm的造模成功率为83.3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栓线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的插线深度起码应达到1.6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栓线 MCAO模型 栓线插入深度 局灶缺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何秋 刘美洁 +2 位作者 朴英善 魏秀云 王慕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实用的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用尼龙线栓塞大脑中动脉(MCA)制做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的成功率、神经经病学评分、丙二醛(MDA)含量、脑水肿及病理学变化。结果:M...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实用的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用尼龙线栓塞大脑中动脉(MCA)制做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的成功率、神经经病学评分、丙二醛(MDA)含量、脑水肿及病理学变化。结果:MCA闭塞24h后,大鼠出现脑水肿、脂质过氧化和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症状;光镜下见额顶叶皮质及基底节区梗塞。早期再灌注可明显改善神经损伤症状,减轻脑水肿,而脂质过氧化及病理损害加重。改进实验方法后,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栓线 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栓线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实验模型对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意义 被引量:33
4
作者 范红杰 于维东 欧阳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6期2292-2293,共2页
目的为临床脑缺血研究提供更合理实用的基础研究模型。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1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280g,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模型,并限定不同时间点再灌注。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24h组未发... 目的为临床脑缺血研究提供更合理实用的基础研究模型。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1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280g,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模型,并限定不同时间点再灌注。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24h组未发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分。缺血90min-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0.4,梗死灶部位累及皮层和基底核。缺血持续24h组评分为3.4±0.5,与缺血90min再灌注组比,t=3.797,P<0.01。结论栓线法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缺血90min再灌注模型更接近临床脑缺血的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线 局灶性脑缺血 实验 动物模型 再灌注损伤 大鼠
下载PDF
栓线法制作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及效果 被引量:15
5
作者 冯新红 沈霞 +2 位作者 袁伟 崔桂云 葛巍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较理想的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 参照Longa和Koizumi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可逆性大鼠中动脉缺血 (MCAO)模型 ,对栓线的制备、手术操作进行改进 ,通过病理学观察栓线直径、插入深度以及大鼠体重对缺血模型有... 目的 建立一种较理想的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 参照Longa和Koizumi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可逆性大鼠中动脉缺血 (MCAO)模型 ,对栓线的制备、手术操作进行改进 ,通过病理学观察栓线直径、插入深度以及大鼠体重对缺血模型有效性的影响。结果 大鼠体重 2 50~ 2 80g ,插线头端浸蜡 ,直径 0 .2 6mm ,由颈内动脉插入大脑中动脉 ,插入深度 (18± 1)mm ,可获得较成功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结论 改进的模型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稳定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线 制作 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改进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蔡杰 郑晓敏 郭莲军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67-168,共2页
局部脑缺血的动物模型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手段,但此模型制作难度大,成功率低。目前,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的方法较多,其中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易控制局部条件,全身影响小,可模拟临床脑缺血病人的各种症状,对评价药物的疗效... 局部脑缺血的动物模型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手段,但此模型制作难度大,成功率低。目前,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的方法较多,其中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易控制局部条件,全身影响小,可模拟临床脑缺血病人的各种症状,对评价药物的疗效更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 脑缺血 动物模型 栓线
下载PDF
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与改进 被引量:34
7
作者 吴莹 陈文荣 +3 位作者 吴春泽 陈玲 黄 荷 刘兴材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3-35,共3页
选择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来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FCI)模型。我们将惯用的栓线法进行如下改进:①不分离和结扎翼腭动脉(PPA)不用动脉夹夹闭颈内动脉,按Zealonga5分制对术后大鼠进行神经病学评分,除6只假手术外,30只大鼠计... 选择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来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FCI)模型。我们将惯用的栓线法进行如下改进:①不分离和结扎翼腭动脉(PPA)不用动脉夹夹闭颈内动脉,按Zealonga5分制对术后大鼠进行神经病学评分,除6只假手术外,30只大鼠计分为2-3分,表明模型成功。TFC染色能清楚显示梗塞范围,HE染色后光镜下见梗塞区有典型缺血性变化如细胞肿胀、变性、坏死。改进法模型操作方便,省时间,成功率几乎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物模型 大鼠 栓线
下载PDF
栓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姜德华 金南革 +3 位作者 李在琉 玄汉石 初春萍 王延国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对尼龙线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了探讨.结果,假手术组未见神经病学体征,手术组(缺血3h、再灌注3h)神经病学评分为1.56±0.51.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示手术组在大脑皮质... 对尼龙线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了探讨.结果,假手术组未见神经病学体征,手术组(缺血3h、再灌注3h)神经病学评分为1.56±0.51.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示手术组在大脑皮质、基底节均出现梗死灶,手术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手术对侧和假手术组两侧脑组织含水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手术组额顶叶皮质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呈缺血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栓线 疾病模型
下载PDF
栓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插线部位的选择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成英 赵旭东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 观测大鼠颈内、外动脉的形态,为用栓线法经颈内动脉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区脑缺血模型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20只经墨汁乳胶混合液灌注的大鼠脑标本,对颈内、外动脉的形态分布、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之间以及颈内动脉与其第一分支... 目的 观测大鼠颈内、外动脉的形态,为用栓线法经颈内动脉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区脑缺血模型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20只经墨汁乳胶混合液灌注的大鼠脑标本,对颈内、外动脉的形态分布、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之间以及颈内动脉与其第一分支之间的角度进行显微观察和测量。结果 颈内动脉总长为17.23±2.1(15.2—18.8)mm。第一分支是翼腭动脉,起始处距颈内动脉根部的距离为3.614—0.41mm,与颈内动脉之间的角度是66.9°±1.65。颈外动脉的第一分支是枕动脉,其管径为0.25±0.04mm。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之间的角度是28.25°±1.37。结论 栓线法经颈内动脉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区脑缺血模型,翼腭动脉起始处是插入栓线的最佳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线 模型制作 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 动物模型 线部位
下载PDF
双J管远端栓线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内镜术后的应用尝试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长明 夏明 +1 位作者 胡富勇 徐秀民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3期44-47,共4页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检和/或中下段结石内镜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的时间,以及短期拔管方法的改进,尝试无创、快速、简单和经济的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输尿管内镜手术患者71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为输尿管镜中下段结石患者,术...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检和/或中下段结石内镜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的时间,以及短期拔管方法的改进,尝试无创、快速、简单和经济的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输尿管内镜手术患者71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为输尿管镜中下段结石患者,术毕留置双J管,双J管远端栓丝线,丝线另一端固定于体外;对照组36例,为输尿管全段结石患者,常规置入双J管。结果实验组35例术后第5天拔除双J管,2例拔除失败;对照组常规术后3或4周拔管。比较实验组留置双J管期间,两组在疼痛数字评分(NRS)、术后血尿时间和膀胱刺激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检和/或中下段结石内镜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的时间可以在5 d;双J管远端栓线不增加置管期间患者的不适症状,且拔管安全、简单、快速、无经济负担,可在此类术式中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术后 双J管 置管时间 栓线 拔管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邓秋媚 胡跃强 +3 位作者 袁莉 黄泽 黄秋霞 詹晨阳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97-100,共4页
从实验动物的选择、线栓法的制备、术中的处理等影响因素入手,探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研究进展,认为线栓法因具有不开颅、易操作、损害小等优势,可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中广泛应用,但影响其制模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种。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线 综述
下载PDF
不同线栓法脑缺血模型对小鼠脑区及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刘德良 刘慧 +3 位作者 任静 杨兴婷 黄熠阳 鲍蕾蕾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99-605,共7页
目的 探讨3种线栓法模型对小鼠不同脑区缺血及小鼠行为学差异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A组(颈总动脉进线栓至颈内动脉8 mm)、B组(颈外动脉进线栓至颈内动脉10 mm)、C组(颈总动脉进线栓至颈内动脉10 mm),每组3... 目的 探讨3种线栓法模型对小鼠不同脑区缺血及小鼠行为学差异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A组(颈总动脉进线栓至颈内动脉8 mm)、B组(颈外动脉进线栓至颈内动脉10 mm)、C组(颈总动脉进线栓至颈内动脉10 mm),每组30只。脑缺血1.5 h再灌注24 h后,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小鼠脑缺血部位并计算缺血面积,通过Longa评分评估小鼠神经运动功能,通过抓力实验评估小鼠的前肢力量,通过游泳实验评估小鼠的体力,伊文思蓝染色测定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通过计算脑含水量评估脑水肿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TTC染色结果显示3种方法造成小鼠大脑梗死的区域及面积有所不同,A、B组在梗死面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梗死面积相较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未发现梗死区域。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A、B、C 3组结果相比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nga评分中B、C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相较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肢抓力实验中仅A、C组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泳实验B、C组游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相较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文思蓝染色、脑含水量以及HE染色发现相比于A、B组,C组所造成的脑缺血对小鼠脑损伤更严重。结论 3种线栓法脑缺血模型造成小鼠大脑不同脑区的缺血,且小鼠皮质缺血更容易造成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法模型 脑缺血 脑区 行为学 小鼠
下载PDF
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方法与探讨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淑伟 夏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4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成功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有效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大鼠分为250-300 g和350-400 g两个体重组。为观察禁食对造模的影响,250-300 g体重组又分为对照组(n=10)和禁食组(n=10);为观察栓线直径对造模的影响,350-40... 目的:探讨成功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有效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大鼠分为250-300 g和350-400 g两个体重组。为观察禁食对造模的影响,250-300 g体重组又分为对照组(n=10)和禁食组(n=10);为观察栓线直径对造模的影响,350-400 g体重组又分为细栓线组(n=10)和粗栓线组(n=10)。栓线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进入大脑中动脉的起始部位阻断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术后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在250-300 g体重组,造模成功率高,禁食组死亡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62.5%)(P〈0.05);在350-400 g体重组,死亡率低,粗栓线组造模成功率(80%)明显高于细栓线组(20%)(P〈0.05)。结论术前禁食可降低动物死亡率,根据大鼠体重选择相应直径的栓线可提高造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线 局灶性脑缺血 禁食 栓线直径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被引量:27
14
作者 陈卫伟 杨留才 +2 位作者 潘施文 李仕红 徐红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0期9377-9380,共4页
背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寻找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成功率高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在缺血性脑病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析模型... 背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寻找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成功率高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在缺血性脑病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析模型制作的成功率和稳定性。方法:对传统ZeaLonga模型制作方法进行改进,选用鱼线作为栓线,结扎颈外动脉及颈总动脉近心端,不剪断颈外动脉,不结扎翼腭动脉,栓线通过颈总动脉进入大脑中动脉造成缺血,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结果与结论:建模型时间均在20min内完成,建模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红四氮唑染色示脑梗死区苍白,病理学检查有典型的病理表现,模型成功率为75%,在制作过程中易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缺血不完全等问题。结果表明,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成功率高,缺血效果明确,时间短,是一种简单方便的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线 局灶性脑缺血 脑缺血 再灌注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1
15
作者 马贤德 孙宏伟 +1 位作者 柴纪严 赵金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200-1201,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比较系统,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达到只要读者根据本文所述的方法操作就能制作出MACO再灌注模型的目的。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参照Longa法并适当改进建立MACO模型20只,假手... 目的:建立一种比较系统,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达到只要读者根据本文所述的方法操作就能制作出MACO再灌注模型的目的。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参照Longa法并适当改进建立MACO模型20只,假手术组20只。将详细叙述手术过程以及再灌注时间点的合理选择。最后利用行为学测试、四氮唑(TTC)染色对模型成功与否进行判定。结论:线栓法是一种操作简单的制备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的方法,并且此方法的再灌注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脑缺血 再灌注 线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被引量:20
16
作者 戴炯 文立 +5 位作者 熊文浩 邱永明 李骁雄 万杰清 智玲梅 李善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Zea Longa线栓法进行适当改进,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R)模型(MCAO/R组,n=25)。于建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评估SD大鼠的神经功能;建模后14 d...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Zea Longa线栓法进行适当改进,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R)模型(MCAO/R组,n=25)。于建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评估SD大鼠的神经功能;建模后14 d处死所有大鼠,取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设立假手术组(n=5)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MCAO/R组25只大鼠中,2例(8%)于拔栓线时突发死亡,迅速开颅取脑发现颅底脑池内有大量血块;2例于术后第2天死亡,1例于术后第7天死亡,总死亡率为20%。成功建立MCAO/R模型20例,并在为期14 d的观察过程中神经功能逐渐改善;术中栓线插入长度与大鼠体质量呈线性相关(P=3.86×10-9);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MCAO/R组大鼠的右侧额顶叶和尾壳核区域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改变,神经元皱缩,呈不规则形态;胞浆嗜酸性,胞核深染或消失,细胞间质疏松。结论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的大鼠MCAO/R模型,简便易行、创伤小且稳定性好,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动物模型 线 大鼠
下载PDF
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0
17
作者 曹霞 曹秉振 +1 位作者 赵玉武 郭述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目的 :探讨影响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及稳定性因素。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 75只 ,比较翼腭动脉结扎与不结扎条件下 ,聚已烯醇栓线和硅胶栓线对模型成功率及梗塞体积的影响。结果 :翼腭动脉结扎组动物的模型出现率较不... 目的 :探讨影响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及稳定性因素。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 75只 ,比较翼腭动脉结扎与不结扎条件下 ,聚已烯醇栓线和硅胶栓线对模型成功率及梗塞体积的影响。结果 :翼腭动脉结扎组动物的模型出现率较不结扎翼腭动脉组的高。模型成功动物栓线进入颅内长度多在 7mm左右 ,而不成功动物则多在 4mm以下。聚已烯醇栓线组较硅胶栓线组神经缺损症状出现早 ,同一时间内的梗塞体积显著增大。结论 :翼腭动脉结扎与否是影响模型成功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栓线进入大脑中动脉的深度是模型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线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5
18
作者 陈晓娟 肖宗宇 +4 位作者 潘琪 王莉 侯倩 雷延成 吴世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稳定的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参考Longa法并适当改进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对照组30只。实验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夹闭颈总动脉远心端,... 目的: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稳定的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参考Longa法并适当改进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对照组30只。实验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夹闭颈总动脉远心端,颈总动脉剪一小口,从颈总动脉经颈内动脉插入线栓,缺血1 h后,在麻醉状态下完全拔出线栓,并结扎颈内动脉远心端。对照组结扎右侧颈内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但不插入线栓。术后取脑组织行TTC染色,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经改良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功率达82.75%,平均操作时间约(20.4±5.3)min,模型大鼠右侧眼裂变小,行走时向右侧转圈,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在3-4分,经TTC染色梗死侧大脑半球颜色苍白,脑梗死区范围一致,梗死体积约(34.62±5.32)%;对照组无任何临床症状,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经TTC染色无梗死灶。结论:通过改良,成功建立了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
下载PDF
尼龙线直径和硬度对大鼠线栓法脑缺血模型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关云谦 陈彪 +2 位作者 周茗 邹春林 张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0-600,共1页
关键词 尼龙线 线 脑缺血 大鼠 模型
下载PDF
提高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兔脑缺血模型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孔令琦 谢敬霞 +3 位作者 韩鸿宾 刘洪东 郎宁 裴新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 探讨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方法  6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 4组 ,其中A组 12只 ,用于进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 ,以观察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 ;B组 7只 ,为假手... 目的 探讨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方法  6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 4组 ,其中A组 12只 ,用于进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 ,以观察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 ;B组 7只 ,为假手术对照组 ;C组 3 6只 ,用于探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兔脑缺血模型时最合适的线栓头端直径 ;D组 12只 ,用于对C组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对于B组以及C、D组插线成功的动物分别于插线后 3 0min、1h、2h、3h、和 6h行T2WI和DWI检查 ,C组线栓插入颈内动脉小于 4.0cm的动物改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结果 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可以清楚地显示兔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 ;最适合造成局灶性脑缺血的线栓头端直径是 0 .5 1~ 0 .5 5mm ;当枕动脉起自颈内动脉时线栓很容易进入枕动脉而导致手术失败。通过选择合适的线栓和正确控制插线的方向 ,该模型的成功率由开始的 2 5 %提高至 83 .3 3 %。结论 选择合适的线栓以及熟悉兔颈内动脉系统的解剖及变异情况能够明显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局灶性兔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局灶性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