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人类学视角下的福建洪坑土楼遗产地栖居景观保护与再创生研究
1
作者 杨华刚 刘阳 +1 位作者 张可寒 王绍森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第5期41-50,共10页
后遗产时代,遗产地普遍面临着地方性衰退、真实性破坏、社群分化和空间同质等诸多问题,反观也创生出一种全新的遗产地方社会关系和复杂多变的地方栖居景观面貌。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洪坑土楼为例,结合景观人类学研究视角,通对人居住... 后遗产时代,遗产地普遍面临着地方性衰退、真实性破坏、社群分化和空间同质等诸多问题,反观也创生出一种全新的遗产地方社会关系和复杂多变的地方栖居景观面貌。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洪坑土楼为例,结合景观人类学研究视角,通对人居住屋形式、区域生计模式、族群社会关系和遗产保护治理等的梳理分析,探讨地方社会主体能动和外部社群客位介入对洪坑土楼遗产地栖居景观进行的场所建构和空间生产机制。研究表明,洪坑土楼遗产地栖居景观实践不但是一个地方社会空间化的自我建构过程,也是一个乡土空间社会化的扩散生产过程,渗透着不同文化体验对土楼遗产地栖居景观现代性的催化和塑造。景观人类学视角揭示的洪坑土楼遗产地栖居景观形态塑造过程及其彰显出来的地方机制,对于推动福建土楼遗产地现代适应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和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人类学 栖居景观 地方社会 世界遗产 福建土楼
下载PDF
“宅兹中国”:乡土社会之栖居景观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兆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4,共6页
栖居是人类空间形态的基本实体,是"家"的根据地。"人居"与"环境"相携与共,"栖居景观"本身就是人与自然协作的结果,是群体文化最重要的存续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浓缩精华版正是栖居景观。栖居... 栖居是人类空间形态的基本实体,是"家"的根据地。"人居"与"环境"相携与共,"栖居景观"本身就是人与自然协作的结果,是群体文化最重要的存续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浓缩精华版正是栖居景观。栖居景观中最直观的部分为聚落。我国的乡土性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指人居形态。人居也是风土人情呈现和反映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社会 栖居景观 四合院 环境
下载PDF
让“栖居景观”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景观意象表达
3
作者 许雁冰 喻仲文 《创意与设计》 2015年第2期36-41,共6页
乡村景观多样性地表达了农耕时代人居环境中的生态性、经济性和社会性,为人类创造出平等、民主和具有自由民族精神的景观意象。它在人-地-生态伦理的中相互适应中,凝结出朴素的生态观、朴质的社会性与安宁祥和的栖居性审美景观。传统乡... 乡村景观多样性地表达了农耕时代人居环境中的生态性、经济性和社会性,为人类创造出平等、民主和具有自由民族精神的景观意象。它在人-地-生态伦理的中相互适应中,凝结出朴素的生态观、朴质的社会性与安宁祥和的栖居性审美景观。传统乡村景观,呈现着安宁、稳定、平和,自给自足、与世无争、富有归属感和自我认可感的审美意象。是新农村建设应中,乡村人口心灵的归属和精神的寄托,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根"与"魂"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居景观 新农村建设 景观 景观意象
下载PDF
美国乡土景观研究理论与实践——《发现乡土景观》导读 被引量:35
4
作者 陈义勇 俞孔坚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发现乡土景观》①一书是美国"乡土景观之父"杰克逊关于文化景观研究的力作。杰克逊建立了美国乡土景观研究的理论框架:两种理想景观———政治景观和栖居景观,以及三种景观原型———景观一、景观二、景观三。在此框架下,... 《发现乡土景观》①一书是美国"乡土景观之父"杰克逊关于文化景观研究的力作。杰克逊建立了美国乡土景观研究的理论框架:两种理想景观———政治景观和栖居景观,以及三种景观原型———景观一、景观二、景观三。在此框架下,探讨当代美国乡土景观的典型要素:平面空间、乡村小镇、乡土建筑、可移动房屋、石材与木材、科技风格、新型公园、新田园。该书提出的乡土景观研究方法论、乡土景观内涵的理解等,对当代中国景观研究和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景观 政治景观 栖居景观 景观 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