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栖息地破碎化与鸟类生存 被引量:57
1
作者 邓文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81-3187,共7页
栖息地破碎化给野生动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全球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自从提出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因素之一的论点后,近20年来,栖息地破碎化研究一直是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最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 栖息地破碎化给野生动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全球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自从提出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因素之一的论点后,近20年来,栖息地破碎化研究一直是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最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栖息地破碎化是一动态过程,可在多尺度上发生并蕴涵着复杂的空间模式变化。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的生态学效应主要体现在面积效应、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等。这些效应影响着鸟类的分布、基因交流、种群动态、扩散行为、种间关系和生活史特征等,最终影响着鸟类的生存。介绍和总结了栖息地破碎化过程、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生存产生的诸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破碎 面积效应 隔离效应 边缘效应 鸟类生存
下载PDF
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博 李时 姜云垒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前全球鸟类濒危问题日益严峻,濒危鸟种增加。栖息地破碎化给鸟类生存带来的影响是生态学家及保护生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的生态效应体现为面积效应、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主要通过影响鸟类的分布、基因交流、种... 目前全球鸟类濒危问题日益严峻,濒危鸟种增加。栖息地破碎化给鸟类生存带来的影响是生态学家及保护生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的生态效应体现为面积效应、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主要通过影响鸟类的分布、基因交流、种间关系、种群动态、生活习性等,导致其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宜,最终影响鸟类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破碎 濒危 生态效应 鸟类生存
下载PDF
水位骤降下近岸栖息地和底栖动物变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皓冉 温佳琦 +3 位作者 李翀 贾泽宇 陈永灿 刘昭伟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6,共7页
本研究于2014年秋对牡丹江中游段两处受电站调峰影响的河段进行野外调查,对6个岸边退水潭进行水质采样和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分析其水质特征和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与相邻天然主河道的栖息地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并通过冗余分... 本研究于2014年秋对牡丹江中游段两处受电站调峰影响的河段进行野外调查,对6个岸边退水潭进行水质采样和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分析其水质特征和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与相邻天然主河道的栖息地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并通过冗余分析(RDA)研究退水潭中底栖动物分布与主要栖息地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退水潭与主河道的水质和底栖动物组成均有显著差异,退水潭处溶解氧含量和pH值显著高于临近河道,氨氮和总氮含量较高。双翅目、半翅目和腹足纲为退水潭中的优势底栖物种,退水潭中底栖动物物种丰度、生物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均较河道处低。冗余分析表明退水潭中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溶解氧、pH值、总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水力学 调峰水流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栖息地破碎 溶解氧 冗余分析 水环境
下载PDF
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群落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匠 易国栋 +1 位作者 郝锡联 王海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12,共3页
2005年和2006年4~7月对左家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物种组成与斑块面积关系进行了研究.鸟类群落物种数随次生林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加,营洞巢和灌丛巢鸟类受面积因素较小;营地面巢和树冠巢鸟类受面积影响较大.
关键词 栖息地破碎 鸟类群落 斑块面积
下载PDF
西藏米拉卡黑白仰鼻猴的栖息地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勇 权锐昌 +2 位作者 任国鹏 肖文 朱建国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3-660,共8页
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分布在我国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的横断山脉的一个狭小区域内(26°14′N-29°20′N,99°15′E-99°37′E),海拔分布范围2600(南部)-4200m(北部);目前大约有15群,约1700只。本文所研究的... 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分布在我国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的横断山脉的一个狭小区域内(26°14′N-29°20′N,99°15′E-99°37′E),海拔分布范围2600(南部)-4200m(北部);目前大约有15群,约1700只。本文所研究的西藏米拉卡猴群分布在我国西藏藏族自治区芒康县的南部,数量约50只。基于野外调查和过去的报道,此地的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是猴群的适宜栖息地,而由于人口数量增加所导致的夏季牧场和农田面积不断扩增正在逐渐侵蚀着这里的暗针叶林。为了评估该猴群的栖息地现状、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我们通过野外调查工作,利用GIS和RS技术,分别解译了当地过去5年(1986-2006年)冬季的Landsat TM卫星影像,并对解译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该猴群栖息地的主要结果有:1)2006年暗针叶林面积是13600hmP2P,夏季牧场面积是4900hmP2P,农田面积是3300hmP2P;2)在过去20年(1986-2006年),暗针叶林面积减少了15.5%(2500hmP2P),牧场面积增加了58.1%(1800hmP2P),农田面积增加了17.8%(500hmP2P);3)暗针叶林的斑块数量增加了75.6%,平均斑块面积下降了51.8%(从1986年的15.3hmP2P到2006年的7.4hmP2P),最大斑块指数下降了54.7%;景观丰富度并没有变化,但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分别增加了4.0%;4)暗针叶林面积变化与当地的人口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1.000),而夏季牧场和农田面积分别和当地人口呈显著正相关(r=1.000)。表明黑白仰鼻猴米拉卡猴群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当地传统生产方式和人口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西藏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栖息地丧失与破碎 人口
下载PDF
中国灵长类动物保护的成就与挑战
6
作者 李保国 张河 +21 位作者 李明 蒋学龙 范朋飞 周江 郭松涛 齐晓光 李进华 路纪琪 夏东坡 崔亮伟 向左甫 周岐海 黄志旁 黄乘明 肖文 胡慧建 周智鑫 陈明勇 黎大勇 范朋来 杨寅 潘汝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5-766,共12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中国实施了包括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在内的多种生态保护措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某些地区的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该研究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尽管大多数灵长类物种的栖息地有所改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长,但许多物种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包括种群数量的减少。例如,缅甸金丝猴、东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等物种由于分布范围有限和种群数量极少,仍然特别脆弱。科学数据的缺乏以及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挑战。此外,蜂猴、倭蜂猴、印支灰叶猴、肖氏乌叶猴和戴帽叶猴等物种的详细种群监测数据仍然缺乏,这严重阻碍了针对这些物种保护管理政策的制定。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迫切需要开展专门的灵长类动物调查,实行跨境保护和区域合作,建立全面系统的数据库平台,对灵长类生物学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此外,加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也至关重要。这些综合、系统的工作将为中国灵长类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动物 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破碎 生境修复 保护策略
下载PDF
新建天水至陇南铁路建设期对沿线野生兽类的影响
7
作者 杨震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为准确了解穿越新建的秦岭山区天水至陇南铁路对野生动物分布、生活等造成的影响,给工程施工管理和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依据,分别于开工前(2021年)和建设期(2023年)对沿线60个主要施工点及其周边的野生兽类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开工前发现兽... 为准确了解穿越新建的秦岭山区天水至陇南铁路对野生动物分布、生活等造成的影响,给工程施工管理和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依据,分别于开工前(2021年)和建设期(2023年)对沿线60个主要施工点及其周边的野生兽类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开工前发现兽类21种,建设期发现18种,且建设期野生兽类实体或痕迹遇见频率比开工前全面下降;不同施工类型对野生兽类的影响显著不同,隧道出入口、斜井口等施工类型对野生兽类影响最大,弃渣场、新建施工便道影响中等,拌和站、污水处理站、路基等几乎无影响。林麝和毛冠鹿对铁路施工的反应最为敏感,黄喉貂次之,中华斑羚、中华鬣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遇见频率也显著下降。建议持续开展施工区域重点位置野生动物监测,及时了解铁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以提出科学合理的补救措施,缓解工程对沿线野生动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 野生动物 栖息地破碎 天陇铁路
下载PDF
长江安庆段航道整治对长江江豚数量和分布的时空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敏敏 张康 +4 位作者 张平 严燕 张四刚 王康伟 于道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42-4249,共8页
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威胁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种群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航道整治工程是导致江豚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的一个主要原因,研究工程施工和运行对江豚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可为江豚栖息地管护提供有益信息。... 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威胁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种群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航道整治工程是导致江豚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的一个主要原因,研究工程施工和运行对江豚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可为江豚栖息地管护提供有益信息。通过对湖口-吉阳矶水域江豚数量和分布的持续调查,分析了安庆段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和运行对江豚的影响。12次目视调查共在研究水域发现江豚258群次613头次,工程施工前、施工期和初步运行期单次考察分别平均观察到江豚(67.0±24.3)头次、(35.6±22.2)头次和(50.0±2.8)头次。在主要施工区共发现江豚79群次185头次,施工前、施工期和初步运行期单次考察分别平均观察到江豚(18.60±12.03)头次、(10.4±7.3)头次和(20.0±4.2)头次。工程不同时期主要施工区江豚的数量及占比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主要施工区S2和S3工程段施工期江豚平均分布密度((0.18±0.17)头/km、(0.04±0.08)头/km)较施工前((0.62±0.16)头/km、(0.40±0.29)头/km)显著下降,S5和S6工程段施工期平均分布密度((0.22±0.31)头/km、(0.36±0.28)头/km)的下降较施工前((0.28±0.43)头/km、(0.78±0.81)头/km)没有显著差异。运行期S2、S5和S6段江豚分布密度虽有较大程度恢复但分布连续性降低,S3段由于主要栖息地被水工建筑高度破坏,江豚分布密度仍停留在施工期水平,江豚向其相邻的非工程段集中。因此,本研究认为航道整治工程短期内不会对主要施工区江豚数量产生明显影响,但工程施工和运行会改变江豚分布格局,江豚向未受水工建筑干扰的栖息地集中,分布斑块化加剧。本研究建议航道整治工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对江豚分布格局的影响并注意保持栖息地斑块的自然连贯性,以降低江豚迁移受阻和分布破碎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航道整治 固化河岸 栖息地破碎 栖息地保护
下载PDF
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 被引量:129
9
作者 杨维康 钟文勤 高行宜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71-78,共8页
野生动物栖息地选择的研究是动物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领域 ,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以植被类型为基础。在不同空间尺度上 ,影响鸟类栖息地选择的环境因素亦不相同 ;在不同的季节和生活史阶段 ,鸟类对栖息地类型的选择取决于季节性变... 野生动物栖息地选择的研究是动物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领域 ,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以植被类型为基础。在不同空间尺度上 ,影响鸟类栖息地选择的环境因素亦不相同 ;在不同的季节和生活史阶段 ,鸟类对栖息地类型的选择取决于季节性变化的植被因素和鸟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对栖息地的不同需求 ;而鸟类的繁殖栖息地选择取决于小尺度上的植被结构。目前 ,人造巢实验被广泛运用于鸟类巢址栖息地选择分析和巢卵捕食率研究 ,但这一实验方法尚需改进。文章亦探讨了栖息地破碎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有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栖息地选择 人造巢 栖息地破碎
原文传递
公路对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内遗传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璨林 艾萨江.图合提 +3 位作者 阿米拉.阿布来提 日沙来提.吐尔地 艾斯卡尔.买买提 马合木提.哈力克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5-9,共5页
为研究公路对大型哺乳动物造成的影响,分别采集新疆省道110、203、303公路两侧的天山马鹿粪便样本,采用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个体识别后利用Arlequin 3.11进行遗传距离、基因多样性、杂合度等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均具有很好的多态... 为研究公路对大型哺乳动物造成的影响,分别采集新疆省道110、203、303公路两侧的天山马鹿粪便样本,采用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个体识别后利用Arlequin 3.11进行遗传距离、基因多样性、杂合度等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均具有很好的多态性,5地区中松树塘与寒气沟、白石头马鹿的遗传距离最远,松树塘马鹿的基因杂合度、基因型数量均最低;小西沟与白杨沟马鹿之间遗传距离为负值,其基因杂合度、基因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公路对栖息地的分割状态不同,会导致种群的遗传情况改变。当公路仅深入栖息地没有将栖息地割裂时,公路两旁种群无差异;当栖息地被公路完全隔绝,则该栖息地内动物的基因杂合度、基因型数量降低;使用中的公路对临近种群的隔绝效果强于废弃旧公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天山马鹿 遗传分化 栖息地破碎
下载PDF
荷兰公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云 关磊 +1 位作者 杨艳刚 孔亚平 《吉林交通科技》 2019年第3期17-20,共4页
荷兰在道路生态学研究与实践方面国际领先。在当前我国绿色交通建设的背景下,公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日益引起行业内外的关注。本文初步梳理了荷兰在防止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上跨式野生动物通道设计、两栖类动物通道设计三... 荷兰在道路生态学研究与实践方面国际领先。在当前我国绿色交通建设的背景下,公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日益引起行业内外的关注。本文初步梳理了荷兰在防止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上跨式野生动物通道设计、两栖类动物通道设计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初步提出我国未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应重点从三方面着手:(1)公路网络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影响及保护研究应引起重视;(2)道路生态学的基础性研究应得到加强;(3)重视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通道 栖息地破碎 两栖类 道路生态学
下载PDF
济源太行山猕猴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 被引量:8
12
作者 付文 任宝平 +5 位作者 林建忠 栾科 王朋程 王宾 黎大勇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2,共8页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查阅、访问调查和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太行山猕猴的种群数量、分布以及种群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21群猕猴,种群数量为1680~1820只,另有1群确定分布但个体数量不明;平均猴群大小为83±23.9只,主要集中在黄楝树、九里沟、天坛山、五龙口4个林区内;猴群的年龄组成中,成年个体占45.5%,亚成体占12.8%,青少年个体(1~3岁)占24.9%,婴幼猴(0~1岁)占16.8%。研究结果表明,近10余年来太行山猕猴的数量和分布有所增长,栖息地破碎化、较为频繁的人为干扰是太行山猕猴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种群数量 分布 栖息地破碎 威胁因素
下载PDF
四川东南地区云豹(Neofelis nebulosa)分布区变化及其成因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蔓 付焱文 +4 位作者 廖婷 李东睿 冉江洪 杜一平 杨旭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940-5948,共9页
物种的分布变化是衡量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根据对四川省东南地区6县14个乡镇的访问调查,分析了四川省东南部云豹(Neofelis nebulosa)分布区的变化趋势,并对近10年潜在有无云豹分... 物种的分布变化是衡量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根据对四川省东南地区6县14个乡镇的访问调查,分析了四川省东南部云豹(Neofelis nebulosa)分布区的变化趋势,并对近10年潜在有无云豹分布的区域在1988年和2017年的景观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四川东南地区云豹分布区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1)40年前云豹曾在调查区域广泛分布,近40年来云豹分布范围呈现逐渐缩减的趋势,到近10年潜在有云豹分布的仅3个县3个乡镇;(2)天然阔叶林是云豹适宜的生境,潜在有云豹分布地区阔叶林在近30年里均是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30年间增加了18.13%。潜在无云豹分布地区阔叶林在30年前占比为13.67%,30年间减少了39.29%,其主要景观类型在30年间由农业用地转换为竹林类型;(3)30年间,潜在有无云豹分布地区阔叶林破碎化程度均加剧,而潜在无云豹分布地区的破碎化程度较潜在有云豹分布地区严重;(4)潜在有无云豹分布区域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均不强烈,在潜在无云豹分布区域的保护意识和意愿稍高;(5)本研究认为,早在40年前由于人为捕杀和土地开垦,就导致云豹种群在研究区域内衰退,近30年虽然农业用地大幅转换为竹林使森林总面积增加,但并未对云豹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阔叶林的生境退变则使前期已经衰退的云豹种群分布区持续缩减,以致难觅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豹 访问调查 分布区变化 濒危动物 景观格局 栖息地破碎
下载PDF
都市景观环境规划与管理之初探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文慧 《中国园林》 2003年第4期46-50,共5页
传统的都市策略,皆企图移转都市发展往新的方向。其实,应该回到每个城市需求的目的,以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因此,了解环境规划观与生态思考的演变,探讨目前对生态理念的误区,并分析都市生态环境面临之冲击,包括野生动... 传统的都市策略,皆企图移转都市发展往新的方向。其实,应该回到每个城市需求的目的,以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因此,了解环境规划观与生态思考的演变,探讨目前对生态理念的误区,并分析都市生态环境面临之冲击,包括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破碎现象及边际效应影响,都市与自然地的空间结构矛盾形态,实属必要。应依循正确的规划原则,建立以环境为导向的都市景观规划与管理方式,以都市绿地系统及开敞空间创造出环境敏感度高的都市环境,并倡导民众参与环保工作,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都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环境规划 风景园林 环境规划 栖息地破碎 边缘效应 都市景观规划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近50年陕西凤县林麝分布区的变迁 被引量:13
15
作者 薛文杰 姜海瑞 +1 位作者 胡忠军 徐宏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7-801,共5页
于2005年夏季和2006年春季,采用问卷调查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对陕西凤县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现时及历史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将所得分布信息叠加至数字化地图,绘制成林麝近50年的分布区变迁图。结果表明:历史上,凤县是秦巴山区林麝... 于2005年夏季和2006年春季,采用问卷调查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对陕西凤县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现时及历史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将所得分布信息叠加至数字化地图,绘制成林麝近50年的分布区变迁图。结果表明:历史上,凤县是秦巴山区林麝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该县林麝数量大幅下降,至今分布区已严重萎缩并破碎化,总分布面积减少至50年前的1/3;目前林麝分布区主要在相对偏远、人为干扰较少的乡与乡的交界和县的边缘地区,分布区被人类聚居地及主要公路所隔离。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杀、森林减少及道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历史分布 现时分布 栖息地丧失与破碎 捕猎
下载PDF
Patch occupancy by the Chinese Grouse(Tetrastes sewerzowi)in a fragmented landscape 被引量:2
16
作者 Siegfried KLAUS Winfried VOIGT +2 位作者 方昀 Peter SELSAM 孙悦华 《Chinese Birds》 CSCD 2013年第3期232-239,共8页
The Chinese Grouse (Tetrastes sewerzowi) is a rare, endemic bird in China, inhabiting conifer-dominated mountain forests. Both the natural fragmentation and heavy cutting of mature forests have resulted in patchy grou... The Chinese Grouse (Tetrastes sewerzowi) is a rare, endemic bird in China, inhabiting conifer-dominated mountain forests. Both the natural fragmentation and heavy cutting of mature forests have resulted in patchy grouse habitats. We used SPOT (XS-sensor) satellite imagery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open land and conifer or broadleaf forests. The area analyzed is about 120000 ha in size and includes the Lianhuashan Nature Reserve and the Yeliguan Forestry Park. We identiifed 4111 ha of mature coniferous forests in 229 patches (maximum 332 ha, mean 18 ha) as the habitat used by Chinese Grouse throughout the year. We examined 31 forest island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degrees of isolation for the presence of Chinese Grouse. We used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GLM) with binomial error structure and logit link function to estimate the probability of Chinese Grouse occupancy in a forest fragment. Habitat patch size (hs) and distance to the next occupied fragment (doc) were used as predictor variables, important for occupancy. Small habitat islands were disproportionately less likely to be occupied than large, nearby habitats. There was a clear speciifc habitat size of about 40 ha, above which habitat fragments were occupied more often. Suitable habitat fragments isolated by more than 2 km appeared to be inaccessible to Chinese Grouse. The results have been used in reforestation projects to establish linking corridors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stes sewerzowi habitat fragmentation patch size ISOLATION Lianhuashan reserve China
下载PDF
新冠疫情给野生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带来威胁
17
作者 王燕琴 《中国林业产业》 2021年第1期158-158,共1页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日本代表处官网2020年7月8日报道,目前,有分析指出,土地使用的改变是产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关键驱动力。森林采伐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以及农业用地扩张增加了人类与动物的接触几率,增加了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染风...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日本代表处官网2020年7月8日报道,目前,有分析指出,土地使用的改变是产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关键驱动力。森林采伐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以及农业用地扩张增加了人类与动物的接触几率,增加了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染风险。对此,国际野生植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于2020年6月发布了题为《隐蔽的贸易--野生植物与你》的报告,介绍了药用野生植物利用的最新动向和野生植物相关认证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畜共患传染病 人畜共患疾病 森林采伐 野生植物 可持续利用 认证制度 野生动物 栖息地破碎
下载PDF
给大熊猫让路
18
作者 魏雨虹 肖林 余里 《瞭望》 2023年第43期44-47,共4页
保护大熊猫,需直面其栖息地破碎化问题。建设大熊猫廊道,就是要将种群的大熊猫可以互相“串门”,降低小种群灭绝风险。自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启动,大熊猫廊道建设从此有了统一、系统的规划。国家公园建设严令关停廊道境内和周边的... 保护大熊猫,需直面其栖息地破碎化问题。建设大熊猫廊道,就是要将种群的大熊猫可以互相“串门”,降低小种群灭绝风险。自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启动,大熊猫廊道建设从此有了统一、系统的规划。国家公园建设严令关停廊道境内和周边的生态破坏性产业,并从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廊道建设,保障廊道建设高效推进。国家公园提速大熊猫廊道建设后,仍需在精准判断廊道内实质阻碍、栖息地修复、后续监测三个阶段着力,以确保廊道建设有效,使廊道能够切实发挥连接不同种群熊猫、壮大小种群的“鹊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种群 大熊猫 种群灭绝 不同种群 廊道内 高效推进 栖息地破碎
原文传递
河口三角洲湿地健康生态圈构建: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韩广轩 牛振国 +3 位作者 栾兆擎 王光美 张俪文 管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87-2796,共10页
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开发的矛盾突出,对湿地生态圈健康和栖息地生态功能产生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健康的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圈是由自然过程的连续性、生态系统的连通性、生境的异质性以及食物网的多样性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开发的矛盾突出,对湿地生态圈健康和栖息地生态功能产生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健康的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圈是由自然过程的连续性、生态系统的连通性、生境的异质性以及食物网的多样性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本文讨论了健康湿地生态圈构建的基础理论,综述了景观生态网络构建、水文连通性网络构建、食物网构建以及生境异质性栖息地营建的理论与方法.在区域和景观尺度上,以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完整性为主线,阐明了湿地破碎化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特别强调景观完整性、水文连通性对湿地栖息地的影响;在生态系统和群落尺度上,以食物网-生态系统稳定性为主线,强调食物网多样性、生境异质性对湿地生物圈构建的支撑作用.基于景观完整性、水文连通性、生境异质性和食物网多样性构建健康湿地生态圈,可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三角洲 栖息地破碎 生态圈 连通性 生境异质性 食物网 生态功能
原文传递
亚洲象保护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颖 孙亚宽 +1 位作者 曹静瑄 时坤 《林业建设》 2019年第6期11-22,共12页
概述了亚洲象在全球的分布和数量等基本情况,阐明了亚洲象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生存威胁,提出了亚洲象保护的优先领域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缓解人象冲突和保护亚洲象两个行动方向,阐释了构建亚洲象种群基因交流廊道和... 概述了亚洲象在全球的分布和数量等基本情况,阐明了亚洲象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生存威胁,提出了亚洲象保护的优先领域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缓解人象冲突和保护亚洲象两个行动方向,阐释了构建亚洲象种群基因交流廊道和从生态学和社会学角度研究人象冲突发生机制的必要性。还提出了研究亚洲象觅食农作物的行为机制和能量补给策略,以及探究亚洲象的个体差异与肇事行为的关联机制等亟待开展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生态作用 栖息地破碎 人象冲突 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