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日温都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栗斑腹鹀保护现状及建议
1
作者 张静 姜卫东 +3 位作者 李方祯 崔楠 敖门达来 胡日查 《内蒙古林业》 2024年第4期20-22,共3页
栗斑腹鹀(Embriza jankowskii)是一种小型草原鸟类,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属于雀形目鹀科鹀属,俗称红肚麻。其主要特点是腹部具有一心形的栗色大斑。雄、雌鸟均具暗褐色虹膜;暗褐色圆锥形喙,上喙颜色较深,下喙较浅;雌性体长147.58±... 栗斑腹鹀(Embriza jankowskii)是一种小型草原鸟类,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属于雀形目鹀科鹀属,俗称红肚麻。其主要特点是腹部具有一心形的栗色大斑。雄、雌鸟均具暗褐色虹膜;暗褐色圆锥形喙,上喙颜色较深,下喙较浅;雌性体长147.58±6.8毫米,胸前栗色大斑面积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 亚种分化 雀形目 雌鸟 单型种 自然保护区 鹀属 现状及建议
下载PDF
栗斑腹鵐的栖息地和巢址选择 被引量:30
2
作者 高玮 王海涛 孙丹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5-672,共8页
于 1 999到 2 0 0 1年 5月至 7月连续 3a在吉林省镇赉县大岗林场 ,采用样地法和样方法 ,对栗斑腹的栖息地选择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此鸟的繁殖是在草甸草原 +杏树环境下进行的 ,对栖息地样方和对照样方的对比分析得出 ,... 于 1 999到 2 0 0 1年 5月至 7月连续 3a在吉林省镇赉县大岗林场 ,采用样地法和样方法 ,对栗斑腹的栖息地选择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此鸟的繁殖是在草甸草原 +杏树环境下进行的 ,对栖息地样方和对照样方的对比分析得出 ,杏树最大高度、5 0 m半径圆内杏树数量、贝加尔针茅数量、大油芒数量、植物盖度、火绒草平均高度、贝加尔针茅最大高度、兴安胡枝子平均高度 8个因子是影响其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通过对 46个巢的研究发现 ,大多数栗斑腹把巢建在贝加尔针茅下面 ,巢出入口方向多为东南 45°和西南 45°。对 46巢的 2 7个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结果发现植物盖度、火绒草高度、鸢尾数量、巢出入口方向、1 0 m内杏树数量、30 m内杏树数量、裸地面积这 6个因子是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对 46巢 2 6个巢址和非巢址因子进行判别分析 ,植物盖度、大油芒、乳浆大戟高度、石竹数量、线叶菊高度和 30 m内杏树数量等 6个因子 ,为巢位选择的主要因子。两种分析结果基本相似。总之 ,栗斑腹喜欢在植被盖度大、杏树相对多、贝加尔针茅和大油芒的密度大、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内营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选择 巢址选择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栗斑腹鵐 雀形目
下载PDF
栗斑腹鹀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瑾瑞 高玮 +4 位作者 王海涛 万冬梅 赵匠 张丽杰 佟富春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3,共5页
1999年至 2 0 0 1年每年 4~ 7月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对栗斑腹种群数量及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三年来栗斑腹种群数量连续下降 .其原因是 :人为干扰导致栗斑腹繁殖成功率及繁殖成活率降低 ,从而导致栗斑腹种群数量下降 ;研究地... 1999年至 2 0 0 1年每年 4~ 7月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对栗斑腹种群数量及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三年来栗斑腹种群数量连续下降 .其原因是 :人为干扰导致栗斑腹繁殖成功率及繁殖成活率降低 ,从而导致栗斑腹种群数量下降 ;研究地区内近几年连续高温干旱的天气也导致了栗斑腹种群数量的下降 ,气温升高 (R2 =0 9964 )、降雨量减少 (R2 =0 84 98)对栗斑腹种群数量下降的影响很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腹鵐 种群数量 气候因子 人为干扰 繁殖成活率 繁殖成功率
下载PDF
吉林白城地区草原栗斑腹巫鸟窝卵数、营巢成功率和繁殖成功率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佟富春 高玮 +4 位作者 肖以华 王绍先 白哈斯 孙丹婷 王庆礼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对分布于吉林白城地区草原生境中栗斑腹巫鸟的窝卵数、营巢成功率和繁殖成功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繁殖期栗斑腹巫鸟种群的平均窝卵数为 5 .0 9± 0 .5 8枚 /巢 ;窝卵数与产卵期、出巢数与产卵期、窝卵数与卵大小之间呈负相关 ,产... 对分布于吉林白城地区草原生境中栗斑腹巫鸟的窝卵数、营巢成功率和繁殖成功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繁殖期栗斑腹巫鸟种群的平均窝卵数为 5 .0 9± 0 .5 8枚 /巢 ;窝卵数与产卵期、出巢数与产卵期、窝卵数与卵大小之间呈负相关 ,产卵期与孵化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巢外径与窝卵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巢的其余指标均与窝卵数呈正相关 ;平均孵化期为 12± 0 .4 9d ,孵化率为 36 .3% ,繁殖成功率为 11.11% ;7日龄以上的雏鸟群体大小为 2 .5 6± 1.5 3只 ,栗斑腹巫鸟的雏鸟存活率为 2 7.6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Wu 窝卵数 营巢成功率 繁殖成功率 吉林白城
下载PDF
吉林省白城地区干草原栗斑腹的繁殖生态 被引量:6
5
作者 佟富春 肖以华 +3 位作者 白哈斯 孙丹婷 高玮 王庆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85-1490,共6页
栗斑腹在吉林省为留鸟 ,一年可繁殖两次 ,其雏鸟为典型的晚成鸟。 4月末开始有求偶追逐和争雌行为 ,5月中旬产卵。雌雄鸟筑巢时间分别是 43 min/d和 3 6min/d(筑巢第 4天 )。平均窝卵数为 5 .0 9± 0 .5 8枚 /巢 (n=3 1 ) ,孵卵... 栗斑腹在吉林省为留鸟 ,一年可繁殖两次 ,其雏鸟为典型的晚成鸟。 4月末开始有求偶追逐和争雌行为 ,5月中旬产卵。雌雄鸟筑巢时间分别是 43 min/d和 3 6min/d(筑巢第 4天 )。平均窝卵数为 5 .0 9± 0 .5 8枚 /巢 (n=3 1 ) ,孵卵前、中、后期雌鸟孵卵占白天活动时间的 3 5 %、74.5 %和 67.6% ,孵化期为 1 2 d,孵化率为 3 6.3 % ,2、8日龄喂雏分别为 4.5次 /h和 9.0次 /h。雏鸟的体重及外部器官的发育除嘴峰外 ,生长曲线均符合 Logistic方程 ,而嘴峰长的生长近似直线 ,栗斑腹雏鸟生长发育体重的生长模型为 :W =1 4.95 /1 +(e- 0 .552 ( t- 3.6 3) ) ,雏鸟 1 1日龄后出飞 ,繁殖成活率为 2 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白城地区 干草原 栗斑Wu 繁殖生态
下载PDF
栗斑腹的繁殖习性 被引量:4
6
作者 白哈斯 高玮 周道玮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40,共5页
1999年 5~ 7月 ,通过野外直接观测的方法 ,对栗斑腹的繁殖过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在1 0 3 78hm2 样地内共有 4 5个巢 ,种群密度为 0 81只 hm2 。平均窝卵数为 5 0 9枚 ,孵化期为 1 2d,孵化率为 36 3% ,繁殖成功率为 2 7 7% ,... 1999年 5~ 7月 ,通过野外直接观测的方法 ,对栗斑腹的繁殖过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在1 0 3 78hm2 样地内共有 4 5个巢 ,种群密度为 0 81只 hm2 。平均窝卵数为 5 0 9枚 ,孵化期为 1 2d,孵化率为 36 3% ,繁殖成功率为 2 7 7% ,繁殖生产力为 0 4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腹鵐 繁殖习性 种群密度 平均窝卵数 孵化期 孵化率 繁殖生产力
下载PDF
火烧对栗斑腹鵐巢址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白哈斯 高玮 周道玮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5,共6页
 通过对灌丛化草原中火烧和未烧样地内环境因子的测定和多元总体的假设检验,比较了两个样地内不同样方组间的特异性和各变量差异程度.结果表明山杏高度和数量、贝加尔针茅密度、大油芒密度、兴安胡枝子高度、火绒草高度和植被盖度这7...  通过对灌丛化草原中火烧和未烧样地内环境因子的测定和多元总体的假设检验,比较了两个样地内不同样方组间的特异性和各变量差异程度.结果表明山杏高度和数量、贝加尔针茅密度、大油芒密度、兴安胡枝子高度、火绒草高度和植被盖度这7个因子属于栗斑腹巢址选择的重要因素.火烧不仅清除了枯草及其中的食物,而且减弱或破坏了这些因素对栗斑腹巢址选择的作用,从而给其繁殖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 栗斑Wu 巢址选择 生境 栖息地 繁殖地 种群密度
下载PDF
栗斑腹鹀繁殖期栖木利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立世 张博 +2 位作者 李时 秦博 姜云垒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86,共3页
采用人为观察法对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东北部区域内繁殖期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栖木与巢的距离及双亲是否对栖木重复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在不同繁殖时期内,其栖木与巢的距离具有极显著差异(F=130.265,自由度为... 采用人为观察法对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东北部区域内繁殖期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栖木与巢的距离及双亲是否对栖木重复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在不同繁殖时期内,其栖木与巢的距离具有极显著差异(F=130.265,自由度为2,P≤0.001),产卵期为(21.90±5.06)m,孵化期为(16.80±5.10)m,育雏期为(7.80±3.85)m,且双亲均有重复利用同一栖木的习性,在育雏期栖木的重复利用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 繁殖期 栖木
下载PDF
栗斑腹鹀和三道眉草鹀物种分化研究
9
作者 张雪 张立世 +3 位作者 尚伟平 严蓉飞 姜云垒 李时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114,共8页
从形态、鸣声和分子三个方面对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和三道眉草鹀(Emberiza cioides)的物种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形态分析上,栗斑腹鹀和三道眉草鹀的翅长、喙高、体长、头高和尾长具有显著差异,其他形态参数无显著差异;... 从形态、鸣声和分子三个方面对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和三道眉草鹀(Emberiza cioides)的物种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形态分析上,栗斑腹鹀和三道眉草鹀的翅长、喙高、体长、头高和尾长具有显著差异,其他形态参数无显著差异;在鸣声分析上,栗斑腹鹀和三道眉草鹀间除持续时间外,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利用线粒体标记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后发现,栗斑腹鹀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三道眉草鹀.利用ND2基因对两个物种的最近共同祖先进行计算,时间约在136万年前.栗斑腹鹀和三道眉草鹀的形态和鸣声尚未发生完全分化.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气候变化和不同避难所间的隔离可能是导致二者发生物种分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化 栗斑 分化时间 更新世冰期
下载PDF
栗斑腹鹀双亲递食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陶慧娟 姜云垒 +3 位作者 秦博 张博 张立世 李时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5-108,共4页
2012—2013年4—7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育雏期双亲递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双亲均参与育雏,雌鸟和雄鸟递食率没有显著差异;亲鸟每天不同时间段递食次数无显著差异;雌鸟和雄鸟递食频次随着雏鸟日龄增大而显... 2012—2013年4—7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育雏期双亲递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双亲均参与育雏,雌鸟和雄鸟递食率没有显著差异;亲鸟每天不同时间段递食次数无显著差异;雌鸟和雄鸟递食频次随着雏鸟日龄增大而显著增加.雏鸟4日龄以前,雄性递食次数高于雌性;雏鸟4日龄以后,雌性递食次数高于雄性.这种递食行为的性别间差异与雌雄分工有关;除递食以外,暖雏、为雏鸟遮阳等行为由雌鸟承担,而领域防御和警戒等行为由雄鸟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 育雏行为 递食率
下载PDF
栗斑腹鹀鸣声质量与繁殖投入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丽秋 张立世 +3 位作者 李时 陈艳东 陈乐勇 姜云垒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利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雄性栗斑腹鹀的鸣声质量与繁殖投入的关系.结果表明:雄性鸣唱率与首枚卵产期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偏相关分析:r=-0.421,df=27,P=0.023);句子长度与雏鸟数目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偏相关分析:r=0.598,df=16,P=0.... 利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雄性栗斑腹鹀的鸣声质量与繁殖投入的关系.结果表明:雄性鸣唱率与首枚卵产期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偏相关分析:r=-0.421,df=27,P=0.023);句子长度与雏鸟数目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偏相关分析:r=0.598,df=16,P=0.024).雄性递食率与鸣唱特征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雌性栗斑腹鹀可能根据雄性鸣唱率评价雄性个体质量和抚育后代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 鸣唱 繁殖投入
下载PDF
放牧干扰对栗斑腹鹀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乐勇 张立世 +3 位作者 吴慧 秦博 李时 姜云垒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100,共5页
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嘎亥图开展了放牧对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繁殖影响的研究,分析了围栏区与非围栏区栗斑腹鹀的繁殖生境选择和繁殖功效。研究共发现89巢和202枚卵,其中围栏区含有卵的巢为30个(33.70%);成功出飞的巢为4巢(... 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嘎亥图开展了放牧对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繁殖影响的研究,分析了围栏区与非围栏区栗斑腹鹀的繁殖生境选择和繁殖功效。研究共发现89巢和202枚卵,其中围栏区含有卵的巢为30个(33.70%);成功出飞的巢为4巢(4.49%);总卵119枚(58.91%);出雏34只(16.83%);成功出飞雏鸟15只(7.43%)。非围栏区含有卵的巢为25个(28.09%);成功出飞巢为1巢(1.12%);总卵83枚(41.09%);出雏24只(11.88%);成功出飞雏鸟4只(1.98%)。繁殖大生境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区与非围栏区的西伯利亚山杏密度、贝加尔针茅高度、枯草密度、青草密度、裸地比例存在极显著差异。西伯利亚山杏高度和贝加尔针茅密度存在显著差异,青草的均高、植物种类和腐蚀草厚度无显著差异。此外,斑块的平均面积为(82.63±72.98)hm2,斑块内的栗斑腹鹀为(9.67±9.79)只,斑块内牧群的数量与栗斑腹鹀种群密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牧群数量越多,栗斑腹鹀的种群密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栗斑 斑块 繁殖生境 繁殖功效
下载PDF
栗斑腹鹀对寄生和捕食风险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艳东 姜云垒 +2 位作者 秦博 张立世 刘丽秋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捕食和巢寄生是影响栗斑腹鹀存活和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对不同风险,其行为对策可能不同.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敖伦花和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嘎亥图,通过摆放标本实验,探讨了栗斑腹鹀在捕食和寄生风险下的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 捕食和巢寄生是影响栗斑腹鹀存活和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对不同风险,其行为对策可能不同.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敖伦花和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嘎亥图,通过摆放标本实验,探讨了栗斑腹鹀在捕食和寄生风险下的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对捕食者红隼(Falco tinnunculus)反应最强烈;其次为寄生者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对中性对照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反应强度最弱.说明栗斑腹鹀具有识别不同类型风险的能力,并能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应对不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 标本 行为对策 报警声
下载PDF
栗斑腹鹀巢捕食及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崔煜菲 李时 +3 位作者 张立世 冯致力 尚伟平 姜云垒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09,共5页
2018—2019年,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开展了栗斑腹鹀的巢捕食率及影响巢捕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蛇和草原黄鼠是栗斑腹鹀繁殖期的主要巢捕食者.两年间共找到栗斑腹鹀繁殖巢94巢,其中44巢被捕食,巢捕食率为46.8%,占繁殖失败的65.7%.对栗... 2018—2019年,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开展了栗斑腹鹀的巢捕食率及影响巢捕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蛇和草原黄鼠是栗斑腹鹀繁殖期的主要巢捕食者.两年间共找到栗斑腹鹀繁殖巢94巢,其中44巢被捕食,巢捕食率为46.8%,占繁殖失败的65.7%.对栗斑腹鹀被捕食巢和繁殖成功巢的9个巢址因子进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发现,裸地面积比例及距边缘距离对巢捕食影响显著,裸地面积比例越大、距离边缘越近的巢更容易被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 巢捕食 边缘效应 巢捕食者
下载PDF
栗斑腹鹀日孵化行为节律研究
15
作者 刘晓燕 朱双彤 +2 位作者 李时 张立世 姜云垒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93,共5页
2019年5—6月,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的孵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孵化期内成鸟的日离巢次数为(10.48±2.57)次(n=25),每次离巢持续时间介于1~90 min范围内,其中94.9%集中在1~30 min内,平均每次离巢... 2019年5—6月,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的孵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孵化期内成鸟的日离巢次数为(10.48±2.57)次(n=25),每次离巢持续时间介于1~90 min范围内,其中94.9%集中在1~30 min内,平均每次离巢持续时间为(16.33±2.18)min(n=276);坐巢时间为(47.90±59.12)min(n=299).与繁殖失败的巢相比,繁殖成功巢的成鸟离巢次数少但离巢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栗斑 孵卵节律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三种鸟的繁殖特征与蛋壳微量元素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卓 高玮 +2 位作者 王颖 詹德江 陈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86-1989,共4页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方法,对栗斑腹鹀、大山雀、[树] 麻雀蛋壳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与繁殖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五种微量元素的仪器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证实五种元素之间无干扰。加标回收率实验表明Mn, Mg, Cu, Fe和Zn五种元素...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方法,对栗斑腹鹀、大山雀、[树] 麻雀蛋壳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与繁殖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五种微量元素的仪器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证实五种元素之间无干扰。加标回收率实验表明Mn, Mg, Cu, Fe和Zn五种元素回收率均在95%~104%之间,表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微量元素测定表明栗斑腹鹀蛋壳Zn和Mn元素的含量均大于大山雀和[树] 麻雀,但Cu,Fe和Mg含量均小于大山雀和[树] 麻雀。栗斑腹鹀的繁殖成功率和繁殖成活率最低,[树] 麻雀的繁殖成功率和繁殖成活率最高,大山雀居中。方差分析表明,栗斑腹鹀、大山雀和[树] 麻雀的五种微量元素含量、繁殖成功率和繁殖成活率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三种鸟繁殖成功率和繁殖成活率与Zn和Mn含量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栗斑腹鹀、大山雀、[树] 麻雀繁殖特性受到蛋壳微量元素Zn和Mn的影响。栗斑腹鹀蛋壳Mg,Cu和Fe含量低,影响其幼鸟在蛋壳内的生长发育,导致极低的繁殖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 大山雀 [树]麻雀 繁殖 原子吸收 微量元素
下载PDF
Jankowski’s Bunting (Emberiza jankowskii): current status and conservation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海涛 姜云垒 高玮 《Chinese Birds》 2010年第4期251-258,共8页
Jankowski’s Bunting (Emberiza jankowskii) is a small bird with narrow distribution ranges. It has experienced a drastic population decline during recent years and vanished from most of its historic breeding sites. It... Jankowski’s Bunting (Emberiza jankowskii) is a small bird with narrow distribution ranges. It has experienced a drastic population decline during recent years and vanished from most of its historic breeding sites. It has been recently up-graded as Endangered in the IUCN Red List of globally threatened species. By integrating unpublished data of field surveys conducted by us and published information on the species, we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status of distribution, breeding biology of the remaining population at the Dagang Forest Farm, population trends at currently known breeding sites, selection of breeding habitats and threats faced by the Jankowski’s Bunting. In light of its current status we also suggest ways and future research work related to protecting this bird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kowski’s Bunting DISTRIBUTION BREEDING population trend CONSERVATION
下载PDF
内蒙古扎鲁特旗栗斑腹鹀的繁殖生态及子代性比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雨琳 张立世 +2 位作者 姜云垒 王利民 李时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7-801,共5页
2012年和2013年两年的4至7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的繁殖生态及子代性比进行了研究,发现栗斑腹鹀产首枚卵的时间为5月13日至6月12日,窝卵数平均为(5.1±0.6)枚(4~6枚,n=51),孵卵期平均为(11.5&#... 2012年和2013年两年的4至7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的繁殖生态及子代性比进行了研究,发现栗斑腹鹀产首枚卵的时间为5月13日至6月12日,窝卵数平均为(5.1±0.6)枚(4~6枚,n=51),孵卵期平均为(11.5±0.7)d(10~12 d,n=19)。其中,2012年总计30巢,成功出飞13巢,繁殖成功率为43.3%;2013年总计30巢,成功出飞15巢,繁殖成功率为50.0%。栗斑腹鹀子代总体性比(雄性︰雌性)为(1.38±1.03)︰1(0.25︰1~4.00︰1,n=12),2012年和2013年的子代性比分别为(1.20±1.08)︰1(1.50︰1~4.00︰1,n=5)和(0.86±0.65)︰1(0.25︰1~2.00︰1,n=7),年际间栗斑腹鹀子代性比差异均不显著,P值分别为0.62(2012年)、0.44(2013年)与0.72(2012和2013年)。本研究对该地区栗斑腹鹀子代性比及提高栗斑腹鹀繁殖成功率和稳定其性比的措施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 繁殖生态 子代性比 保护
原文传递
命悬一线的栗斑腹鹀
19
作者 王瑞卿 李飞 《森林与人类》 2008年第10期90-95,共6页
在我们现存的世界中,一些鸟儿正在无声无息的走向灭绝,栗斑腹鹀就是这个不幸行列中的一员。种群数量不明原因地下降,栖息地的不断破碎化,人为干扰和它本身的"挑剔",都将这种看似平凡的小鸟逼上了绝路,现存数量可能仅以百计。
关键词 栗斑腹鵐 种群数量 人为干扰 鸟类 破碎化 栖息地 世界 灭绝
原文传递
栗斑腹鹀,用生命歌唱
20
作者 薄荷 聂延秋 《旅游纵览》 2009年第8期72-72,共1页
在科尔沁草原乌兰浩特图木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低矮的西伯利亚山杏丛中,栖息着一种小鸟叫栗斑腹鹀。观鸟者常常将栗斑腹鹀亲切的称为"小栗"或者"小栗斑"。
关键词 栗斑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尔沁草原 西伯利亚 山杏 乌兰浩特 深褐色 观鸟 鸟类 栖息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