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保山栗柴坝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潘明 吕勇 +1 位作者 山克强 郝彦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343,共11页
云南保山熊洞村栗柴坝组地层(S_(2-3)l)其底部与早志留世仁和桥组(S_1r)整合接触,顶部与早泥盆世向阳寺组(D_1x)整合接触,地层沉积较连续,整体表现出混合沉积的特征。以此剖面为基础,连续采集碳酸盐岩样品24个,根据其显微特征、元素相... 云南保山熊洞村栗柴坝组地层(S_(2-3)l)其底部与早志留世仁和桥组(S_1r)整合接触,顶部与早泥盆世向阳寺组(D_1x)整合接触,地层沉积较连续,整体表现出混合沉积的特征。以此剖面为基础,连续采集碳酸盐岩样品24个,根据其显微特征、元素相关性、组份含量及相关元素的比值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研究表明:①样品中Sr与CaO、SiO_2、Al_2O_3和K_2O等氧化物之间,以及各氧化物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反映了栗柴坝组不同沉积阶段陆源组份与方解石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②通过对碳酸盐岩中元素含量以及相关元素比值的垂向分布特征分析,如Sr/Ba、Mn/Fe和V/Ni等,对栗柴坝组不同沉积阶段进行了古水深、古盐度和古气候等方面的研究,数据表明栗柴坝组各时期沉积环境差异显著。③岩石微观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具有一致性。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有益于古沉积环境恢复和古气候的判别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保山 志留系 栗柴坝组 碳酸盐岩 地球化学 古环境
下载PDF
滇西保山熊洞村栗柴坝组牙形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阎春波 张保民 杨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2-929,共8页
针对保山地层区熊洞剖面原属栗柴坝组的灰岩进行了牙形石样品分析,总计建立了5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terospathodus pennatus procerus带、Kockelella walliseri带、Ancoradella ploeckensis带、Polygnathoides siluricus带和Polygnathus n... 针对保山地层区熊洞剖面原属栗柴坝组的灰岩进行了牙形石样品分析,总计建立了5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terospathodus pennatus procerus带、Kockelella walliseri带、Ancoradella ploeckensis带、Polygnathoides siluricus带和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带。该剖面第8层原属栗柴坝组,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分子的出现证实其为下泥盆统埃姆斯阶的地层,应归为向阳寺组。剖面总体对应志留系温洛克统底部到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中部,中间缺失志留系罗德洛统卢德福特阶—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之间的8~10个标准牙形石带,说明该地区后期可能受构造作用影响,志留系和泥盆系界线为断层接触。该剖面牙形石序列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滇西保山地层区志留系生物地层的研究程度,为下一步该区生物地层格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志留纪 熊洞剖面 栗柴坝组 保山 云南
下载PDF
云南保山熊洞村志留系栗柴坝组笔石新材料 被引量:2
3
作者 山克强 吕勇 潘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9-609,共1页
云南省第二地质大队于1963年创名于保山栗柴坝的栗柴坝组,指云南西部保山一带上仁和桥组与泥盆系之间的一段地层。《云南省岩石地层》(1990)进行地层清理后,将上仁和桥组及栗柴坝组合并为栗柴坝组,有所扩大,但中志留统仍未有明确... 云南省第二地质大队于1963年创名于保山栗柴坝的栗柴坝组,指云南西部保山一带上仁和桥组与泥盆系之间的一段地层。《云南省岩石地层》(1990)进行地层清理后,将上仁和桥组及栗柴坝组合并为栗柴坝组,有所扩大,但中志留统仍未有明确的划分。栗柴坝组熊洞村剖面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西邑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学 笔石 腕足动物 仁和桥 栗柴坝组 志留纪 保山 云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