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瓜新品种龙园栗香的选育 被引量:1
1
作者 倪淑君 温玲 +3 位作者 王刚 杨忠奎 王喜庆 陈忠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31,共2页
龙园栗香南瓜是从日本和韩国引进品种中 ,经分离选育的自交系 93- 12 - 8和 93- 9- 7配制的早熟南瓜一代杂种 ,果实扁圆形 ,果皮墨绿色 ,覆白绿色点条斑纹 ,平均单瓜质量 2 .0kg ,果肉桔黄色 ,可食率达 80% ,肉质香面适口、品质佳。从... 龙园栗香南瓜是从日本和韩国引进品种中 ,经分离选育的自交系 93- 12 - 8和 93- 9- 7配制的早熟南瓜一代杂种 ,果实扁圆形 ,果皮墨绿色 ,覆白绿色点条斑纹 ,平均单瓜质量 2 .0kg ,果肉桔黄色 ,可食率达 80% ,肉质香面适口、品质佳。从播种至采收 80d(天 )左右 ,较抗白粉病和病毒病 ,平均产量逾 5 0 0 0 0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品种 龙园栗香 选育 一代杂种
下载PDF
哈栗香南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汪磊 《吉林蔬菜》 2016年第1期3-4,共2页
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一年生蔓生草本。南瓜无公害栽培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南瓜。哈栗香南瓜2012年由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育成。该品种属于中早熟品种,从播种到始收约95天... 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一年生蔓生草本。南瓜无公害栽培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南瓜。哈栗香南瓜2012年由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育成。该品种属于中早熟品种,从播种到始收约95天,植株生长势较强,为长蔓类型,主蔓发达。第l雌花节位在主蔓第7~8节连续结瓜能力强。植株有淡绿色条纹。果实深绿色,扁圆形干面,果肉深橘黄色,丰产性突出,果皮光滑,肉质口感好,单果重约1.5千克,耐湿,抗病性较强、耐烂和耐储运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香南瓜 无公害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GC-TOFMS/OAV不同栗香特征绿茶关键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57
3
作者 张铭铭 尹洪旭 +5 位作者 邓余良 姚月凤 江用文 滑金杰 袁海波 杨艳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52,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3类典型栗香绿茶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对关键香气组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3类不同栗香特征的绿茶共鉴定出79种共有香气组分,其中萜烯...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3类典型栗香绿茶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对关键香气组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3类不同栗香特征的绿茶共鉴定出79种共有香气组分,其中萜烯类较多,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基于OAV不小于1,共筛选出12种关键香气组分,其中己醛、1-辛烯-3-酮、β-紫罗兰酮在3类典型栗香绿茶中OAV均不小于10,特别是1-辛烯-3-酮在3类典型栗香绿茶中OAV均超过100;以OAV结果为基础,在模拟体系中添加相同浓度和比例的关键香气组分进行香气重构,3类典型栗香重构样与对照样的夹角余弦值均在0.97以上。本研究明确了12种关键香气组分对栗香绿茶特征香气的贡献作用,并通过香气重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为绿茶赋香物的定性及量化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栗香绿茶 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栗香特色风味绿茶生产加工技术研究
4
作者 师大亮 郭敏明 +3 位作者 敖存 张伟 赵芸 余继忠 《中国茶叶》 2022年第4期54-59,共6页
采用建德市李家镇千里岗茶园种植的鸠坑群体种、龙井43和白叶1号等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兼用扁形茶、卷曲形茶和条形茶的工艺加工制成绿茶产品,通过感官审评和香气成分等分析比校,筛选具有栗香风味的适制品种与工艺组合。感官评审结果... 采用建德市李家镇千里岗茶园种植的鸠坑群体种、龙井43和白叶1号等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兼用扁形茶、卷曲形茶和条形茶的工艺加工制成绿茶产品,通过感官审评和香气成分等分析比校,筛选具有栗香风味的适制品种与工艺组合。感官评审结果表明,鸠坑群体种一芽一叶原料采用扁形茶改进工艺、一芽二叶原料采用滚炒结合的卷曲形茶改进工艺及卷曲形茶常规工艺可加工出具有明显栗香的特色风味绿茶;白叶1号一芽二叶原料采用条形茶改进工艺也可制成具有栗香风味的特色绿茶。常规成分和香气检测结果表明,天然壬醛、β-环柠檬醛、2,3,6,7-四甲基辛烷、3-乙基-3-甲基庚烷、3-蒈烯、(+)-δ-杜松烯、芳樟醇、香叶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反式-橙花叔醇、β-紫罗酮、茉莉酮、2,2,6-三甲基环己酮、己酸叶醇酯、顺式-3-己烯基辛酸酯、2,5-二叔丁基苯酚和1,2,3,4-四氢-4-异丙基-1,6-二甲基萘等是形成栗香的主要特征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香 特色绿茶 加工工艺 特征性化合物
下载PDF
“清香”与“栗香”绿茶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梦琪 朱荫 +3 位作者 张悦 施江 林智 吕海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51-158,共8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分析"清香"绿茶和"栗香"绿茶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从"栗香"和&qu...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分析"清香"绿茶和"栗香"绿茶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从"栗香"和"清香"绿茶中检测到543个化合物,其中含量差异较大的成分有173个,包括黄酮类75个、酚酸类22个、萜类1个、脂质31个、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9个、生物碱4个、核苷酸及其衍生物9个、有机酸5个、木脂素和香豆素5个、鞣质1个以及其他类11个等11类物质;"清香"绿茶中含量高于"栗香"绿茶的化合物共63个,含量低于"栗香"绿茶的化合物共110个;α-亚麻酸、棕榈油酸、香兰素、隐绿原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L-蛋氨酸及γ-氨基丁酸共7个化合物对绿茶样品中香气品质成分的生成可能有重要影响;"清香"绿茶中隐绿原酸、L-蛋氨酸含量较高,而"栗香"绿茶中α-亚麻酸、棕榈油酸、香兰素、γ-氨基丁酸及山柰酚-3-O-芸香糖苷等成分的含量比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 栗香 绿茶 非挥发性成分 差异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IRAE-HS-SPME/GC-MS分析杀青方式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华杰 滑金杰 +5 位作者 余勤艳 江用文 王近近 杨艳芹 邓余良 袁海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09-217,共9页
为探明创新型联合杀青方式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以滚筒杀青为对照,设定滚筒-微波、滚筒-远红外、滚筒-微波-远红外、滚筒-远红外-微波联合杀青,共5种方式,结合感官审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成品茶样香气成分68种,采用偏最小二乘-判... 为探明创新型联合杀青方式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以滚筒杀青为对照,设定滚筒-微波、滚筒-远红外、滚筒-微波-远红外、滚筒-远红外-微波联合杀青,共5种方式,结合感官审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成品茶样香气成分68种,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层次聚类分析、香气活度值法、差异显著性分析等探明绿茶栗香形成的最佳杀青方式,寻找栗香关键组分。结果表明,滚筒联合远红外有利于栗香品质的提升,其中以滚筒-远红外-微波联合杀青可获得高扬持久的栗香,且滋味鲜爽,整体品质最优;滚筒联合远红外杀青处理利于高沸点醇类、酮类、芳香烃类如芳樟醇、反式-β-紫罗酮等的转化与形成,以滚筒-远红外-微波处理含量显著最高;PLS-DA及层次聚类分析可根据栗香强度将不同类杀青方式准确区分及聚类,结合香气活度值,明确反式-β-紫罗酮、芳樟醇、顺-3-己酸己烯酯、壬醛、香叶醇、苯乙醛6种物质为栗香关键组分。本研究可为定向化、标准化生产优质栗香绿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栗香 杀青方式 顶空固相微萃取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香气活度值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绿茶栗香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铭铭 江用文 +3 位作者 滑金杰 王近近 袁海波 杨艳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15-123,共9页
干燥是绿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为探明干燥技术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本实验采用红外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审评、化学成分和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研究隧道式红外辐射、箱式热风对流... 干燥是绿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为探明干燥技术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本实验采用红外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审评、化学成分和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研究隧道式红外辐射、箱式热风对流、链板式热风对流、斗式热风对流、振动理条式传导、滚筒辉干式传导6种干燥方式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感官品质比较,箱式热风对流方式干燥的茶样栗香最为浓郁,香气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方式3~5分,总体品质也较佳,评分达90分以上;基于工艺过程比较,干燥前后茶样的香气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模型拟合参数R2X=0.822、R2Y=0.982,预测优度Q2=0.856),印证了干燥工艺对栗香形成的重要影响;基于不同干燥方式比较,发现对流和传导的传热方式比辐射更易产生栗香。研究结果不仅能为栗香绿茶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也能为栗香绿茶的干燥工艺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方式 绿茶 栗香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绿茶栗香的形成及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铭铭 江用文 +6 位作者 袁海波 杨艳芹 邓余良 董春旺 李佳 滑金杰 王近近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期129-137,共9页
为研究绿茶栗香形成的干燥工艺及机理,笔者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的香气及栗香相关研究,发现香气的研究较多而栗香的研究却少有提及。栗香香型虽已做出细分并探究出其关键组分,但仅在香气理论上猜测其形成机理,尚未基于加工工艺探究其具... 为研究绿茶栗香形成的干燥工艺及机理,笔者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的香气及栗香相关研究,发现香气的研究较多而栗香的研究却少有提及。栗香香型虽已做出细分并探究出其关键组分,但仅在香气理论上猜测其形成机理,尚未基于加工工艺探究其具体机理。此外,栗香的影响因素并未做深入探究,仅推测出杀青、干燥工艺是栗香形成的关键因素,今后还需基于干燥工艺及参数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本论文归纳了栗香的相关文献报道,探讨了栗香形成的关键工艺,并着重分析了干燥工艺对栗香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栗香绿茶的定向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栗香 影响因素 干燥工艺
下载PDF
电磁滚筒变温/热风耦合干燥技术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佳瑜 张铭铭 +3 位作者 江用文 杨艳芹 袁海波 刘政权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204,154,共15页
为探明电磁滚筒变温/热风耦合干燥技术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滚筒变温组合、干燥时长、是否耦合热风这些关键工艺参数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利用红外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IRAE-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 为探明电磁滚筒变温/热风耦合干燥技术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滚筒变温组合、干燥时长、是否耦合热风这些关键工艺参数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利用红外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IRAE-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香气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进一步筛选栗香关键差异性化合物。结果表明,以单芽嫩度为制备原料,当电磁滚筒变温组合为180℃/170℃/160℃,耦合110℃热风干燥6 min时制得的绿茶栗香品质最佳。此外,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建立了栗香绿茶的有效判别模型(R2Y=0.997,Q2=0.774);基于VIP>1和p≤0.05,筛选出27种关键差异性化合物;进一步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确定其在栗香和非栗香茶样中的分布规律,发现27种香气物质在栗香绿茶中的含量普遍高于非栗香绿茶。另外,原料嫩度也会影响绿茶栗香的效果,单芽比一芽一叶制得的绿茶栗香品质更好。综合来看,电磁滚筒变温/热风耦合干燥技术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加工技术,为栗香绿茶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滚筒变温/热风耦合 绿茶 栗香 多元统计分析 关键差异性化合物
下载PDF
栗香型绿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尹鹏 肖智中 +1 位作者 于飞 郭桂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9-224,共6页
栗香是优质绿茶的特征香型之一,不仅是绿茶评价等级的标准,而且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依据。对栗香型茶树品种、栗香型绿茶的加工工艺、关键香气成分及其判别方法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栗香型绿茶的定向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茶 栗香 茶树品种 加工工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栗香型绿茶炒制技术研究
11
作者 赵容波 黄怀生 《中国茶叶》 2022年第6期52-56,共5页
使用槠叶齐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采用传统炒青工艺加工栗香型绿茶,对烘二青后的在制叶分别使用常规工艺和改进工艺进行滚炒,对不同滚炒方式的各个工序点取样,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滚炒时间的增加,在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 使用槠叶齐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采用传统炒青工艺加工栗香型绿茶,对烘二青后的在制叶分别使用常规工艺和改进工艺进行滚炒,对不同滚炒方式的各个工序点取样,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滚炒时间的增加,在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波动性变化,但未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其中,温度设置280℃,开启排湿风扇滚炒30 min下机,在115℃下提香30 min后90℃提香1 h可充分固定茶叶香气,所制的栗香绿茶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栗香 炒制工艺
下载PDF
汉中绿茶重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珍珍 陈小华 +1 位作者 李崇勇 杨培君 《茶叶通讯》 2021年第1期71-79,共9页
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茶叶加工工艺使得汉中绿茶呈现出以青香和板栗香为主、花香次之的香气特征。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与香气气味特征对汉中绿茶中重要香气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绿... 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茶叶加工工艺使得汉中绿茶呈现出以青香和板栗香为主、花香次之的香气特征。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与香气气味特征对汉中绿茶中重要香气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绿茶香气物质主要以花香化合物为主,其次为青香化合物,坚果香化合物较少。其重要香气物质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I~IV、香叶醇、β-紫罗兰酮、(Z)-3-己烯醇、(E)-己酸叶醇酯、2-乙基-5-甲基吡嗪、苯并噻唑和2-乙酰基吡咯。加工过程中,青香化合物经摊青后含量显著增加后于杀青和干燥工序显著下降,花香化合物经摊青后含量增加后于杀青和干燥工序后下降,坚果香化合物则随摊青、杀青和干燥工序呈现显著增加。在这些重要香气组分中,(E)-己酸叶醇酯和芳樟醇经摊青和杀青含量均分别显著增加后于干燥后显著下降;香叶醇和β-紫罗兰酮含量在摊青后含量显著增加,在后续工艺中则分别显著下降;而芳樟醇氧化物和坚果香气化合物随加工工序而增加,Z-3-己烯醇则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烘青 香气成分 青香 栗香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绿茶特征性香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尹鹏 王晶晶 +4 位作者 王子浩 王晓 郭桂义 王广铭 孙慕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324-7332,共9页
香气是评价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形成茶叶香气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多但含量低。与其他茶类相比,绿茶香气成分数量少而且含量低。绿茶香气的特点表现为嫩香、清香、栗香或嫩栗香、花香等特征性香型。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不同香型... 香气是评价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形成茶叶香气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多但含量低。与其他茶类相比,绿茶香气成分数量少而且含量低。绿茶香气的特点表现为嫩香、清香、栗香或嫩栗香、花香等特征性香型。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不同香型绿茶香气中的关键呈香成分及其形成途径,以期为特色风味绿茶的精准定向加工和茶叶香气品质调控提供依据,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多元化绿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关键呈香成分 栗香 清香 花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