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培养“公共参与”核心素养——以修改学生手册的校园听证会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红妹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9年第3期123-126,131,共5页
听证会被认为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方式。新课标中“公共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校园是学生们最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为学生真实实现公共参与提供了可能。中学生通过... 听证会被认为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方式。新课标中“公共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校园是学生们最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为学生真实实现公共参与提供了可能。中学生通过参与校园公共生活,尤其是参与校园民主生活,能够关注学生群体的公共利益,推动良好群体建设,锻炼公共参与能力,培养公共精神。政治教师通过指导开展校园听证会,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公共建设,实现拓展政治学科培养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新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听证会 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精神培养
下载PDF
赋能家校社共育的校园听证会
2
作者 李伟平 陈旻 《教育视界》 2023年第16期26-29,共4页
“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家校社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实现协同育人。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在推进家校社合作共育、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积极引入听证会制度,将校园听证会作为多元治理、协同治理的重要载体... “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家校社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实现协同育人。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在推进家校社合作共育、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积极引入听证会制度,将校园听证会作为多元治理、协同治理的重要载体,作为家校社共同解决教育重点、热点问题的重要手段,孵化出“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合作共育的新生态:多方表达,渠道“畅通”,让校园听证会更具教育性;热点话题,民心“相通”,让校园听证会更具科学性;各司其职,家校“融通”,让校园听证会更具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听证会 家校社共育 “三通三性”
下载PDF
公民教育视域下的校园听证会研究
3
作者 张志华 《中国德育》 2012年第17期34-37,共4页
校园听证会是落实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实践中的校园听证会存在广度、深度、范围、真实度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其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校园听证会功能受限的根源在于组织者未能领会公民教育的精神实质,在操作中出现一些偏离现象:机... 校园听证会是落实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实践中的校园听证会存在广度、深度、范围、真实度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其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校园听证会功能受限的根源在于组织者未能领会公民教育的精神实质,在操作中出现一些偏离现象:机械照搬行政听证会、参与者话语权受限制、非正式听证缺位等。要想充分发挥校园听证会的公民教育功能,就必须拓展听证议题、合理选择参与人员和深化听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听证会 公民教育 公共参与
原文传递
校园听证会:让学生成为决策的主人——高中生自主互动德育的实践创新研究
4
作者 栾文萱 《中华少年》 2018年第1期245-245,共1页
校园听证会是随着教学改革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德育教育方式,它采用互动德育的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活动过程分为听证会准备阶段、听证会决策、实施纠正以及执行反馈四个阶段。通过校园听证会,能够使学生自主提升德育水平,具有丰富的... 校园听证会是随着教学改革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德育教育方式,它采用互动德育的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活动过程分为听证会准备阶段、听证会决策、实施纠正以及执行反馈四个阶段。通过校园听证会,能够使学生自主提升德育水平,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意义,同时,通过互动的形式能够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来,自我发展,自我进步,自我管理,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受到教育,避免了传统德育教育说教式的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听证会 高中生 互动德育
原文传递
听证会制度在高校管理实践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常金萍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第22期204-205,共2页
校园听证会是高校管理中的创新之举,可以激发同学们参与到高校管理的实践中来,促进学校的民主管理,加强对学校管理的监督,提高学校相关政策的科学性、民主化水平,在资金、组织、人员方面都有一定可行性。但是也运营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学... 校园听证会是高校管理中的创新之举,可以激发同学们参与到高校管理的实践中来,促进学校的民主管理,加强对学校管理的监督,提高学校相关政策的科学性、民主化水平,在资金、组织、人员方面都有一定可行性。但是也运营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学校角色定位、参与人员代表性、听证之后的回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听证会 高校管理 听证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