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挥校园文化认同在高职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任杰 谢德光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95-97,共3页
校园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校园文化不可忽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这一要素。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不仅影响学生自身成长,而且会影响到校园文化及和谐校园的建设。本文探讨了校园文化认同及其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如... 校园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校园文化不可忽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这一要素。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不仅影响学生自身成长,而且会影响到校园文化及和谐校园的建设。本文探讨了校园文化认同及其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如何推进学生校园文化认同,提出了促进高职和谐校园建设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认同 高职院校 和谐校园建设
下载PDF
提高大学生校园文化认同的对策研究——基于微平台视角下 被引量:2
2
作者 钱若莹 张越 《科教文汇》 2019年第10期24-25,共2页
作为校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学生需要不断强化自身所具备的校园文化认同感。但是,就目前的发展而言,还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与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校园文化及其认同感的概述为主要切入点,并以此为基准,整合了现阶段大学生对校园文化认... 作为校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学生需要不断强化自身所具备的校园文化认同感。但是,就目前的发展而言,还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与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校园文化及其认同感的概述为主要切入点,并以此为基准,整合了现阶段大学生对校园文化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该种不足能够被更加细致地了解。并结合现今时代大学校园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使其在未来能够全面推进大学生对校园文化认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微平台视角 校园文化认同 管理模式
下载PDF
高校青年教师校园文化认同的当代价值及认同体系构建
3
作者 唐鑫鑫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第22期159-160,共2页
高等学校是文化聚集和新思想碰撞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起着导向、规范、凝聚、激励、创新、辐射的作用。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撬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杠杆,校园文化的发展即是其自身的进步和创新,也是对... 高等学校是文化聚集和新思想碰撞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起着导向、规范、凝聚、激励、创新、辐射的作用。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撬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杠杆,校园文化的发展即是其自身的进步和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以成员的认同为基础,而目前学界对校园文化认同的关注多以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忽略了教师群体校园文化的认同及认同体系的构建。教师是高校的人才核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而青年教师人才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的未来。青年教师的校园文化认同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及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个人潜能最大化。为此,我们必须要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富和发展校园文化的内涵,并以青年教师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进行宣传和引导,构建青年教师的校园文化认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校园文化认同 当代价值 认同体系构建
下载PDF
校园文创产品对大学生校园文化认同感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倪娉婷 朱永晖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2期5-6,共2页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一些高校也推出了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创产品。文章从文化符号学理论出发,明确文化符号的含义,分析文化符号在校园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并从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面剖析校园文创产品构建大学生校园文化认同感的原理...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一些高校也推出了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创产品。文章从文化符号学理论出发,明确文化符号的含义,分析文化符号在校园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并从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面剖析校园文创产品构建大学生校园文化认同感的原理,最后探讨校园文创产品构建大学生校园文化认同感的实现路径,为发挥校园文创产业的文化育人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 文创产品 校园文化认同
下载PDF
校史档案在校园文化认同建设中的功能及实施路径探析——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符少华 王贞为 《高等教育评论》 2021年第2期172-182,共11页
高校校史档案在校园文化认同建设中具有重要功能:史料功能、文化功能、传承功能、认同功能、引领功能、资政功能、教育功能。本文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介绍了校史档案促进校园文化认同的实施路径:整体规划、统一部署校园文化建设;以... 高校校史档案在校园文化认同建设中具有重要功能:史料功能、文化功能、传承功能、认同功能、引领功能、资政功能、教育功能。本文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介绍了校史档案促进校园文化认同的实施路径:整体规划、统一部署校园文化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特色校史馆、校史景观等物质文化载体;推进简明校史进课堂;校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校史档案开发编研;等等。当前,还需进一步加强高校对校史档案工作的认识,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使校史档案融入师生生活,促进校园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史 文化 校史档案 校园文化认同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师校园文化认同的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6
作者 魏丽玲 李桃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校园文化建设蕴含着促进教师认同校园文化的需要。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范式,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在抽象出教师校园文化认同的12个主范畴的基础上,根据布迪厄场域-习性理论,建构由前认同意识、认同启动、认同探索、认同强化... 校园文化建设蕴含着促进教师认同校园文化的需要。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范式,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在抽象出教师校园文化认同的12个主范畴的基础上,根据布迪厄场域-习性理论,建构由前认同意识、认同启动、认同探索、认同强化和后认同偏离五个阶段构成的教师校园文化认同模型,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及教师群体寻求有作为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校园文化认同 扎根理论 场域-习性理论 模型构建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国际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研究
7
作者 马巍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8年第7期27-29,共3页
加强国际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不仅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目前,国际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面临着趋同化管理、社会化管理、人文化管理的三重挑战。"双一流"背景下,加强国际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 加强国际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不仅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目前,国际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面临着趋同化管理、社会化管理、人文化管理的三重挑战。"双一流"背景下,加强国际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需要秉承"为国际学生服务"的校园文化发展理念,兼具世界眼光和中国情怀;提出中外学生交流与融合的新思路,加强跨文化教育和管理的实践研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国际化品牌特色项目;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职人员的国际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国际学生 校园文化认同
下载PDF
高校新闻宣传中的正能量传播对学生管理的启示
8
作者 张勤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1期0218-0221,共4页
当前社会环境下,高校新闻宣传的角色日益重要。此次研究深入探讨了高校新闻宣传中的正能量传播的积极作用及对学生管理的启示。该研究首先依托理论分析框架,探索了正能量传播在高校新闻宣传中的内涵与表征,并进一步刻画了其与学生行为... 当前社会环境下,高校新闻宣传的角色日益重要。此次研究深入探讨了高校新闻宣传中的正能量传播的积极作用及对学生管理的启示。该研究首先依托理论分析框架,探索了正能量传播在高校新闻宣传中的内涵与表征,并进一步刻画了其与学生行为管理之间的关系。借助实证研究方法,利用问卷对多所高校进行实证调研,并对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正能量传播对学生的行为态度、价值取向和社群行为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高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其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校园文化认同感、营造和谐校园氛围以及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研究结果对于理解高校新闻宣传的正能量传播对学生管理的启示有重要价值,可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的育人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新闻宣传 正能量传播 学生管理 行为态度 校园文化认同
下载PDF
浅谈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9
作者 田庆勇 《高考》 2013年第3X期5-5,共1页
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七大的这一系列陈述,实质上,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对社会主... 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七大的这一系列陈述,实质上,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那么校园文化对于学校建设作用又如何呢?校园文化可以视为学校特色内涵之所在,其既是学校品牌定位的根据,也直接影响学校师生的凝聚力。而校园文化这一系列影响里的发挥,首先建立在校园文化的认同上,本文着重论述,对校园文化及其影响和认同感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重要性 校园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