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校园歌谣的成因与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冠文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6年第3期90-94,共5页
校园歌谣是对校园生活、社会现象,或讽刺,或嘲弄,或戏谑,或调侃,或规劝,在貌似轻松幽默的语言背后,隐含着青少年的困惑、迷惘乃至焦虑与激愤。本文分析总结了校园歌谣的成因,从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和遏制其消极因素的角度提出对策,以营... 校园歌谣是对校园生活、社会现象,或讽刺,或嘲弄,或戏谑,或调侃,或规劝,在貌似轻松幽默的语言背后,隐含着青少年的困惑、迷惘乃至焦虑与激愤。本文分析总结了校园歌谣的成因,从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和遏制其消极因素的角度提出对策,以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歌谣 心理压力 趋同心理 德育 大众传媒
下载PDF
论校园歌谣的传播特征
2
作者 张冠文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9-91,共3页
校园歌谣对校园生活、社会现象,或讽刺,或嘲弄,或戏谑,或调侃,或规劝,在貌似轻松幽默的语言背后,隐含着青少年的困惑、迷惘乃至焦虑与激愤。本文分析总结了校园歌谣的传播特征,从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和加强引导其消极因素的角度... 校园歌谣对校园生活、社会现象,或讽刺,或嘲弄,或戏谑,或调侃,或规劝,在貌似轻松幽默的语言背后,隐含着青少年的困惑、迷惘乃至焦虑与激愤。本文分析总结了校园歌谣的传播特征,从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和加强引导其消极因素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如何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歌谣 传播特征 校园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 创作主体 青少年
下载PDF
校园歌谣的成因分析
3
作者 张冠文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6-28,57,共4页
校园歌谣对校园生活、社会现象,或讽刺,或嘲弄,或戏谑,或调侃,或规劝,在貌似轻松幽默的语言背后,隐含着青少年的困惑、迷惘乃至焦虑与激愤。本文分析总结了校园歌谣的成因,从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和加强引导其消极因素的角度,思考和探索... 校园歌谣对校园生活、社会现象,或讽刺,或嘲弄,或戏谑,或调侃,或规劝,在貌似轻松幽默的语言背后,隐含着青少年的困惑、迷惘乃至焦虑与激愤。本文分析总结了校园歌谣的成因,从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和加强引导其消极因素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如何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对待校园歌谣现象,从而培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歌谣 心理压力 趋同心理 德育 大众传媒
下载PDF
论校园歌谣的正负效应与对策
4
作者 张冠文 《教育艺术》 2006年第2期64-65,共2页
校同歌谣是学生意愿的朴素表达形式,是反映青少年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口,是研究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第一手材料。古代的贤君明主尚能派使者赴民间采风访谣,通过歌谣分析民情政弊,调整政策。今天,我们教育者对待歌谣更应有宽... 校同歌谣是学生意愿的朴素表达形式,是反映青少年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口,是研究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第一手材料。古代的贤君明主尚能派使者赴民间采风访谣,通过歌谣分析民情政弊,调整政策。今天,我们教育者对待歌谣更应有宽阔的胸襟,采取明智、务实的态度,把它视为考察教育得失的一面镜子。校园歌谣作为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存在宵蕾合理的客观基础与主观需求。意图消弭歌谣对青少年的影响显然是不现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歌谣 正负效应 青少年心理 社会文化现象 内心世界 精神风貌 调整政策 客观基础 教育者
下载PDF
另类校园歌谣令人忧
5
作者 均华 红梅 文丽 《师道(人文)》 2004年第1期17-17,共1页
作为教育工作者,近年来听到不少另类校园歌谣,现罗列如下: “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要交学费,不如参加黑社会。”“春花秋月何时了,考试知多少?教室昨夜又报分,成绩不堪回首明月中。上次余悸今犹在。
关键词 校园歌谣 学生心理 校园文化 教育
下载PDF
关于校园歌谣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单海华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7年第1期76-77,共2页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熟悉的诵唱,在耳边响起,感觉是那么亲切。这是二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吟唱的一首童谣。古人认为。所谓“谣”也就是一种不用乐器伴奏的“徒歌”。——“徒歌谓之谣。言无乐而空歌。其声逍遥然也。”童谣也...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熟悉的诵唱,在耳边响起,感觉是那么亲切。这是二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吟唱的一首童谣。古人认为。所谓“谣”也就是一种不用乐器伴奏的“徒歌”。——“徒歌谓之谣。言无乐而空歌。其声逍遥然也。”童谣也就是儿歌。指传诵于儿童之口的“徒歌”。它在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口头语言的表达中,相延相续,并具有清新的内容。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活泼的形式。鲜明的节奏,诙谐的风格。琅琅上口,悦耳动听,以及伴随着游戏的动作性等特点,极适合儿童诵念传唱。有人形象地比喻儿童歌谣就像一朵质朴的小花,灿然于我国民间文学的百花园。多少年来,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歌谣以其丰富的营养。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歌谣 儿童歌谣 口头语言 地方特色 民间文学 传统文化 语文课
下载PDF
校园歌谣哪里来?沉重负担压出来
7
《资料卡片杂志》 2003年第5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基础教育 学生 学习负担 校园歌谣
下载PDF
专家权威意见:编歌谣的孩子智商高
8
《资料卡片杂志》 2003年第5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校园歌谣 少年儿童 智商 歌谣创作 儿童心理
下载PDF
让另类歌谣变成幸福歌谣
9
《资料卡片杂志》 2003年第5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少年儿童 校园歌谣 童谣 儿童心理 文化现象
下载PDF
作业批发:减负增效——批改作业要坚持“五性”
10
作者 余马东 赖秀荣 《福建教育》 2006年第03A期10-11,共2页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上个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校园歌谣《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形象地描绘了教师辛勤批改作业的情形。20多年过去了,歌词里描述的情形在我们身边仍旧屡见不鲜,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上个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校园歌谣《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形象地描绘了教师辛勤批改作业的情形。20多年过去了,歌词里描述的情形在我们身边仍旧屡见不鲜,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所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批改 减负增效 校园歌谣 作业批发 教学效益 及时性 实效性
下载PDF
喜宴上的歪诗
11
作者 子海林鹏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6年第9期39-39,共1页
校园歌谣曾经是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无忧无虑、快乐美好的少年时光的记忆和见证。然而曾几何时,校园歌谣却失去了往日的单纯、清澈和明朗,变得混乱、浑浊和黯淡,变成一种沉重的灰色歌谣。有人因此而责怪学生,有人把... 校园歌谣曾经是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无忧无虑、快乐美好的少年时光的记忆和见证。然而曾几何时,校园歌谣却失去了往日的单纯、清澈和明朗,变得混乱、浑浊和黯淡,变成一种沉重的灰色歌谣。有人因此而责怪学生,有人把矛头指向教师和学校教育,有人则在追问整个社会环境;有人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有人把它看作鸡毛蒜皮。但不管怎样,灰色歌谣本身至少是一个信号,一个警示,提醒我们一些新的变化,交给我们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变化、这些问题,恰恰关系到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歌谣 麦克风 顺口溜 中小学 学生 流行歌曲 唐诗 宋词
下载PDF
童眼看童谣:我口说我心
12
《资料卡片杂志》 2003年第5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校园歌谣 民谣 少年儿童 原创文化
下载PDF
蝉鸣声声
13
作者 牧羊娃娃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3年第12期38-38,共1页
又是一年夏季,楼下的白杨树上不知何时驻扎了几只夏蝉,每日不知疲倦地吟唱着夏天的歌谣。 工作间隙,小憩。 心静下来,耳边的蝉鸣便显得清晰,不禁想起那首流传一时的校园歌谣:“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关键词 校园歌谣 夏天
下载PDF
基础教育困境分析
14
作者 华卫列 《教育情报参考》 2004年第9期11-13,共3页
“太阳当空照/僵尸对我笑/骷髅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炸学校/心情特别好/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飞了。”“问我为什么要炸学校,我想都不用想”:“上学真苦恼/书包压弯腰/睡得迟/起得早/功课多得没... “太阳当空照/僵尸对我笑/骷髅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炸学校/心情特别好/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飞了。”“问我为什么要炸学校,我想都不用想”:“上学真苦恼/书包压弯腰/睡得迟/起得早/功课多得没完没了……”这是在校园中流传的歌谣,您听了别不当回事,也不至于头皮发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校园歌谣 厌学情绪 升学考试制度 小学生 学习压力
下载PDF
“精神鸦片”侵蚀学生
15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6年第9期35-37,共3页
校园歌谣曾经是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无忧无虑、快乐美好的少年时光的记忆和见证。然而曾几何时,校园歌谣却失去了往日的单纯、清澈和明朗,变得混乱、浑浊和黯淡,变成一种沉重的灰色歌谣。有人因此而责怪学生,有人把... 校园歌谣曾经是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无忧无虑、快乐美好的少年时光的记忆和见证。然而曾几何时,校园歌谣却失去了往日的单纯、清澈和明朗,变得混乱、浑浊和黯淡,变成一种沉重的灰色歌谣。有人因此而责怪学生,有人把矛头指向教师和学校教育,有人则在追问整个社会环境;有人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有人把它看作鸡毛蒜皮。但不管怎样,灰色歌谣本身至少是一个信号,一个警示,提醒我们一些新的变化,交给我们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变化、这些问题,恰恰关系到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生活 学生 侵蚀 学校教育 “精神鸦片” 校园灰色歌谣 警示 中小学
下载PDF
让十七岁的故事更加动人——观摩青春校园音乐剧《未来组合》有感
16
作者 舟成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3,共2页
在"第26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第三届全国歌剧(音乐剧)观摩演出中,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带来了青春校园音乐剧<未来组合>.对于这部音乐剧,耳闻已久,也读到过不少报道和评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这部作品已... 在"第26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第三届全国歌剧(音乐剧)观摩演出中,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带来了青春校园音乐剧<未来组合>.对于这部音乐剧,耳闻已久,也读到过不少报道和评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这部作品已经荣获了文华新剧目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校园音乐剧 《未来组合》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 表现形式 校园歌谣 题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