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校正最小二乘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喹啉异喹啉和萘 被引量:1
1
作者 姜效军 李井会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3-46,共4页
利用pH校正最小二乘算法(pH—CLS)对焦化废水中的喹啉、异喹啉、萘三组分进行了同时测定。在290~340nm范围内苯酚、三甲基吡啶及苯系物不干优测定。pH—CLS法既可简化分析步骤又可提高准确度。
关键词 校正最小二乘法 紫外光度法 喹啉 异喹啉
全文增补中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血清代谢组学在中医上火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德鸿 周佳 +2 位作者 李倩倩 谭祖教 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769-774,共6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表征上火人群血清代谢组的特异性变化,为进一步探索上火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30例上火和24例非上火人群血清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对血清中...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表征上火人群血清代谢组的特异性变化,为进一步探索上火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30例上火和24例非上火人群血清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对血清中代谢物进行检测,并结合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SC-PLS DA)和t检验挖掘上火后发生显著变化的血清代谢物,进一步进行结构鉴定,解释上火状态下的人体代谢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结果]结合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手段筛选出上火与非上火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物,部分代谢物结构已经确认,主要是脂类物质,包括2种磷脂酰胆碱(34:1和38:7)、2种溶血磷脂酰胆碱(18:1和16:0)、1种磷脂酰乙醇胺(34:2)、1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2)、2种鞘脂(44:2和40:2)、1种甘油三酯(53:3)及胆红素等。[结论]利用LC-MS技术从整体水平上探讨上火人群血清代谢谱的变化,发现多种脂质和胆红素有一定程度地下降,可能与上火人群体内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火 血清 LC-MS技术 代谢组学 脂质 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红外光谱技术在滇龙胆栽培方式选择上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米丽菊 张霁 +2 位作者 左智天 王元忠 李富生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0-616,626,共8页
该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条播、撒播、剪根后移栽、扦插和剪枝后移栽的滇龙胆进行了分析,以筛选滇龙胆的最佳栽培方式。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方式的滇龙胆原始谱图在峰形、峰位和峰强上有一定差异;用小波去噪法... 该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条播、撒播、剪根后移栽、扦插和剪枝后移栽的滇龙胆进行了分析,以筛选滇龙胆的最佳栽培方式。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方式的滇龙胆原始谱图在峰形、峰位和峰强上有一定差异;用小波去噪法对光谱进行优化处理并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栽培方式的滇龙胆样品,PLS-DA二维得分图显示同一栽培方式的样品聚在一起,表明相同栽培方式的滇龙胆化学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小;播种滇龙胆样品(条播和撒播)距离较近,移栽滇龙胆样品(剪根、扦插和剪枝)距离较近,而播种和移栽滇龙胆样品距离较远,表明栽培方式对滇龙胆化学成分的积累有影响。(2)滇龙胆四种主要成分总含量大小依次是剪枝>剪根>撒播>条播>扦插,除剪根后移栽,剪枝后移栽滇龙胆中四种主要成分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下的滇龙胆(P<0.05),剪枝后移栽滇龙胆质量最佳。(3)以液相数据为参考值,采用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预测不同栽培模式滇龙胆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的含量。校正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0,校正均方根误差、交叉验证均方差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65,模型相关性和预测效果好,该方法对红外光谱分析在中药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最小乘判别分析 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乘法 栽培方式 滇龙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