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株距配置对水稻茎秆形态生理与群体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82
1
作者 闫川 丁艳锋 +3 位作者 王强盛 李刚华 黄丕生 王绍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0-536,共7页
以籼稻品种丰优香占和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茎秆形态生理与群体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等行距(30.0 cm×13.3 cm)处理的产量最高,窄行距产量最低,差异显著(P<0.05)。中等行距配置较宽、窄行距处理显... 以籼稻品种丰优香占和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茎秆形态生理与群体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等行距(30.0 cm×13.3 cm)处理的产量最高,窄行距产量最低,差异显著(P<0.05)。中等行距配置较宽、窄行距处理显著减少了节间长度,增加了节间粗度、茎壁厚度及维管束数目,植株抗折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中等行距处理下水稻茎秆在齐穗期和灌浆后期单位长度节间干物质含量及灌浆期干物质转运量最大。此外,中等行距配置群体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和较高的剑叶光合速率;不同行距配置群体内部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微气象因子具有一定差异,中等行距配置具有良好的群体微气象环境。阐述了适当扩大行距是水稻高产的必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距配置 形态特性 生理特性 小气候
下载PDF
行株距配置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5
2
作者 李娜娜 李慧 +6 位作者 裴艳婷 石玉华 田奇卓 谢连杰 王树亮 刘鑫 徐凤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869-2878,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行株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类型品种超高产栽培的行株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多穗型济麦20和大穗型山农8355为材料,探讨5种行株距配置对产量构成及生育后期光合、衰... 【目的】研究不同行株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类型品种超高产栽培的行株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多穗型济麦20和大穗型山农8355为材料,探讨5种行株距配置对产量构成及生育后期光合、衰老特性等指标的调控作用。【结果】均等行株距和窄行宽株距可显著提高孕穗至花后7d的叶面积系数和群体净光合速率。旗叶净光合速率随着行距扩大和株距的缩小而提高,且提高幅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不同行株距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与旗叶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与丙二醛含量相反。大穗型山农8355灌浆中后期抗衰特性和光合速率优于中多穗型济麦20。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不显著,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相关显著性因生育进程而呈现较大差异,群体与旗叶光合速率自开花14d开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行株距配置可有效调控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并最终影响籽粒产量;宽行窄株距可改善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延缓衰老;实现高产的最佳行株距配置依品种类型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株距配置 品种类型 群体光合 产量构成 相关性
下载PDF
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林洪鑫 潘晓华 +3 位作者 石庆华 彭春瑞 吴建富 雷享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5,共7页
在30万蔸/hm2(早稻)和25万蔸/hm2(晚稻)密度下,以超高产早稻陆两优996、淦鑫203和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施氮时,供试的4个品种(组合)均在窄行距时产... 在30万蔸/hm2(早稻)和25万蔸/hm2(晚稻)密度下,以超高产早稻陆两优996、淦鑫203和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施氮时,供试的4个品种(组合)均在窄行距时产量最高;施氮条件下,淦鑫203在中行距时产量最高,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在宽行距和窄行距时产量较高,而淦鑫688在窄行距时产量较高。不同行株距配置对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对淦鑫203主要通过影响每穗粒数,而对淦鑫668则主要通过影响结实率来实现。品种间对行株距配置响应的差异与淦鑫203的每穗粒数较少、成穗率较低,而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的每穗粒数较多、成穗率较高,淦鑫688的叶面积指数较高有关。早稻陆两优996的适宜行株距为33.0 cm×10.0 cm或20.6 cm×16.0 cm,淦鑫203为25.4 cm×13.0 cm;晚稻天优华占为40.0 cm×10.0 cm或20.0 cm×20.0 cm,淦鑫688为20.0 cm×20.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水稻 早稻 晚稻 株距配置 栽插密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机播模式下芝麻不同行株距配置的高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寅 高桐梅 +4 位作者 王东勇 李丰 田媛 曾艳娟 卫双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5-151,共7页
为探索不同播种方式的高产效应,明确机播模式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芝麻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研究方式,以芝麻品种郑芝98N09和郑太芝1号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行株距配置条件下的芝麻功能叶光合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 为探索不同播种方式的高产效应,明确机播模式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芝麻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研究方式,以芝麻品种郑芝98N09和郑太芝1号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行株距配置条件下的芝麻功能叶光合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结果表明,不同行株距配置条件下不同芝麻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不同。随株距减小,净光合速率降低。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芝麻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产生较大影响,而对籽粒品质影响不大。其中,株距对株高、始蒴位高、黄梢尖长和果轴长的影响较大,而行距配置的影响较小。单株蒴数表现出随株距减小而下降的变化趋势;芝麻蒴粒数的变化规律不同品种表现不一致,但均表现出随株距减小而减小的变化规律;籽粒千粒质量亦随株距减小而降低,等行距配置的千粒质量均大于宽窄行配置;但行株距配置对品质的影响不大。本试验条件下,2个芝麻品种均以株距不小于11. 11 cm(亦即密度低于22. 5万苗/hm2)条件下的芝麻籽粒产量最高,该株距配置条件下,不仅芝麻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光合同化能力较强,而且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农艺性状表现较优,可供生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播 芝麻 株距配置 高产效应
下载PDF
行株距配置对夏玉米产量及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长进 胡曼 +4 位作者 李静 李文阳 牛永胜 张子学 刘正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1-24,共4页
以玉米隆平206为试验材料,设行距为50cm、60cm、70cm、80cm的四种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行株距配置对夏玉米产量及田间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行距为50cm时产量最高,行距对田间小气候下的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日... 以玉米隆平206为试验材料,设行距为50cm、60cm、70cm、80cm的四种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行株距配置对夏玉米产量及田间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行距为50cm时产量最高,行距对田间小气候下的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日平均光强、日平均风速有显著影响,随着行距增大日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逐渐减小,日平均光强和日平均风速逐渐增大。各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不同,相对湿度和产量的关联度最大,对产量影响最大。50cm行距配置可有效协调群体内各气候因子之间的矛盾,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距配置 田间小气候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株距配置对不同哈密瓜品种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熊韬 冯炯鑫 《农村科技》 2018年第5期55-57,共3页
以黄皮9818和西州密17号哈密瓜品种为试材,在简约化栽培模式下,采用不同株距(45厘米、60厘米、80厘米)配置的方法,测定了2个哈密瓜品种单个植株坐果数、果实单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产量指标,研究了简约化栽培模式下不同株距配置对... 以黄皮9818和西州密17号哈密瓜品种为试材,在简约化栽培模式下,采用不同株距(45厘米、60厘米、80厘米)配置的方法,测定了2个哈密瓜品种单个植株坐果数、果实单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产量指标,研究了简约化栽培模式下不同株距配置对不同哈密瓜品种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株距配置 果实品质 产量
下载PDF
行株距配置对烟田微生态环境、烤烟光合特性及产值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管赛赛 李志鹏 +4 位作者 于晓娜 宗胜杰 曾宪立 郑文冉 叶协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3期32-37,共6页
为了探索适宜武陵山区烟叶生产的最佳栽培行株距配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不同行株距搭配对烟田微生态环境、烤烟光合特性及烟叶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宜的行株距配置能为烟株创造良好的烟田微生态环境;(2)行距0.12 m、株距0.4... 为了探索适宜武陵山区烟叶生产的最佳栽培行株距配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不同行株距搭配对烟田微生态环境、烤烟光合特性及烟叶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宜的行株距配置能为烟株创造良好的烟田微生态环境;(2)行距0.12 m、株距0.40 m配置和行距0.12 m、株距0.60 m配置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行距0.11 m、株距0.40 m配置和行距0.11 m、株距0.50 m配置的胞间CO2浓度较高,行距0.12 m、株距0.40 m配置的叶片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行距0.11 m、株距0.60 m配置的蒸汽压亏缺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从产量和产值上看,行距0.12 m、株距0.40 m配置表现较优,且其上等烟比例和均价都较高。综合分析,武陵山区烟叶适宜的栽培行株距配置为行距0.12 m,株距0.4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株距配置 微生态环境 光合特性 产值
下载PDF
行株距配置对‘云烟97’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管赛赛 于晓娜 +5 位作者 宗胜杰 李志鹏 黄维知 曹学鸿 范业晨 叶协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6期79-83,共5页
为探索‘云烟97’在武陵烟区适宜的栽培行株距配置,2012年4—12月在重庆市武隆县出水村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行株距配置对‘云烟97’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宽的行株距配置能够提高烟株移栽后60天烟株的田间... 为探索‘云烟97’在武陵烟区适宜的栽培行株距配置,2012年4—12月在重庆市武隆县出水村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行株距配置对‘云烟97’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宽的行株距配置能够提高烟株移栽后60天烟株的田间长势,其中行距120 cm、株距50 cm和行距120 cm、株距60 cm的表现较好。烤后烟叶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整体偏高,处理组合行距120 cm、株距40 cm的烤后烟中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试验因素株距对产量的影响要大于行距,但是行距对产值和上等烟比例的影响大于株距,行距120 cm、株距40 cm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表现最优。综合分析,在武陵烟区,种植‘云烟97’选择行距120 cm、株距40 cm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株距配置 农艺性状 化学成分 经济性状
下载PDF
行株距配置对杂交水稻节间形态和生理特性及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罗熙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1期15150-15152,共3页
[目的]研究行株距配置对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节间形态、生理特性和抗倒性的影响,为杂交水稻的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水稻中优808和Y两优5845为试材,设置40.0 cm×11.6 cm、30.0 cm×15.4 cm和20.0cm... [目的]研究行株距配置对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节间形态、生理特性和抗倒性的影响,为杂交水稻的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水稻中优808和Y两优5845为试材,设置40.0 cm×11.6 cm、30.0 cm×15.4 cm和20.0cm×23.1 cm 3个行株距配置处理,以构建不同的群体结构,研究行株距配置对杂交水稻基部节间形态和生理及抗倒性的影响。[结果]30.0 cm×15.4 cm处理的群体具有较理想的产量结构因子,其植株抗倒伏能力和产量水平最高,40.0 cm×11.6 cm处理次之,20.0 cm×23.1 cm处理最低。30.0 cm×15.4 cm处理与40.0 cm×11.6 cm和20.0 cm×23.1 cm处理相比显著减小了节间长度,增加了节间粗度、茎壁厚度及维管束数目,植株抗折力明显提高,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30.0 cm×15.4 cm处理茎秆在齐穗期和灌浆后期单位长度节间干物质含量及灌浆期干物质转运量最大,其茎秆的C/N比较大。[结论]适当扩大行距是杂交水稻高产稳产的必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株距配置 节间形态 生理特性 抗倒性
下载PDF
夏玉米土壤水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对密度和行株距配置的响应
10
作者 崔婷茹 孙小诺 +1 位作者 陈宗培 王贵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7,共6页
为研究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土壤水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密度和行株距配置的响应机制,为该地区玉米合理种植提供参考依据。以郑单958为材料,在密度D1(6.75万株/hm^(2),常规密度)和D2(8.25万株/hm^(2))条件下,设置3个行株距配置,分别为H1... 为研究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土壤水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密度和行株距配置的响应机制,为该地区玉米合理种植提供参考依据。以郑单958为材料,在密度D1(6.75万株/hm^(2),常规密度)和D2(8.25万株/hm^(2))条件下,设置3个行株距配置,分别为H1(60 cm等行距,常规行距)、H2(80 cm+40 cm大小行)和H3(38 cm或34.5 cm匀播,行距与株距相等),共D1H1(当地常规种植)、D1H2、D1H3、D2H1、D2H2、D2H3 6个处理,对各关键生育期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动态分布、有效贮水量的变化、阶段性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体积含水量随着剖面的加深而提高,D2H1在灌浆中期和成熟期0~200 cm具有最高土壤有效贮水量;各处理阶段性耗水量均为拔节期—抽雄期最高,其次是抽雄期-灌浆中期;D2H1处理在全生育期耗水量最低,成熟期实际产量达9 612.86 kg/hm^(2),最高水分利用效率30.49 kg/(hm^(2)·mm)。因此,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来看,在等行距种植基础上,可将密度提高至8.2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株距配置 土壤水分布 阶段性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行株距配置对涡阳苔干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李秀龄 许峰 张子学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为了实现涡阳苔干栽培的高产高效,对株行距配置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采用两因素四和五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20个处理,比较各组间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行距的增大,苔干产量有下降的趋势。定植密度在180... 目的:为了实现涡阳苔干栽培的高产高效,对株行距配置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采用两因素四和五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20个处理,比较各组间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行距的增大,苔干产量有下降的趋势。定植密度在180000~210000株/hm^( 2) ,行距30~35 cm,苔干产量最高。在相同密度条件下,每穴2株定植产量较低。结论:生产宜用定植密度180000~210000株/hm^( 2) ,行距30~35 cm,能够获得较高的苔干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干 株距配置 高产高效栽培
下载PDF
基本苗3万株/667m^(2)麦田不同行株距配置试验报告
12
作者 王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年第17期48-49,54,共3页
山东省郯城县早播稀植、产量超过650kg/667m^(2)的高产麦田,种植密度已降至基本苗3万株/667m^(2)。该密度条件下,不同行株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行距15.0cm×株距15.0cm的X4处理是未来小麦生产中最可取的配置。它越冬前个体生长健壮,... 山东省郯城县早播稀植、产量超过650kg/667m^(2)的高产麦田,种植密度已降至基本苗3万株/667m^(2)。该密度条件下,不同行株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行距15.0cm×株距15.0cm的X4处理是未来小麦生产中最可取的配置。它越冬前个体生长健壮,平均单株茎蘖数达到14.90个,成穗率高达80.58%,折合667m^(2)产量达到747.16kg,居4个试验处理的第一位,与目前生产中普遍采用的行距25.0cm×株距9.0cm—X_(2)(CK)处理比较,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距配置 群体动态 经济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玉米光合特性和冠层微环境对密度和行株距配置的响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宗培 薛佳欣 +1 位作者 李奔 王贵彦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9-186,共8页
适宜密度及行株距配置可构建合理的玉米群体和冠层结构,提高光合效率,系统分析玉米光合特性及冠层微环境对密度和行株距配置的响应机制,为华北平原玉米光温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密度6.75万株/hm^2(D1)和8.25万... 适宜密度及行株距配置可构建合理的玉米群体和冠层结构,提高光合效率,系统分析玉米光合特性及冠层微环境对密度和行株距配置的响应机制,为华北平原玉米光温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密度6.75万株/hm^2(D1)和8.25万株/hm^2(D2),副区为3种行株距配置:60cm等行距(H1)、宽窄行80cm+40cm(H2)、匀播(H3)38cm(行株距相同,D1)和34.5cm(行株距相同,D2)。结果表明:常规生产密度等行距(D1H1)种植和高密度宽窄行(D2H2)种植能形成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具有适宜的冠层温度、CO2浓度和相对湿度,能促进植株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净光合速率,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在常规密度等行距种植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密度至8.25万株/hm^2时,宽窄行种植方式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合特性 冠层微环境 密度 株距配置 响应机制
原文传递
窄行密植对高产春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章建新 李劲松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0-505,共6页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黑农41在两种密度(45万株/hm2、60万株/hm2)分别在三种行距(20cm、30 cm、40 cm)下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行距条件下,高密度明显降低单位面积根系干重,主要是外环(1/4行距-1/2行距)深层根量减少,地上...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黑农41在两种密度(45万株/hm2、60万株/hm2)分别在三种行距(20cm、30 cm、40 cm)下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行距条件下,高密度明显降低单位面积根系干重,主要是外环(1/4行距-1/2行距)深层根量减少,地上部生长受抑制,根冠比明显增大,根系伤流量和根系还原力明显降低;在相同密度下,合理株行距配置增加单位面积根干重,主要增加外环根量,进而促进地上部生长,降低根冠比,提高根系伤流量和根系还原力;较窄的行距使高密度大豆根系在水平方向分布趋于均匀,并增加外环深层根量。密度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株行距配置。产量为5063.90 kg/hm2,R5期根系干重为220.0 g/m2,外环根干重占总根干重19%,20~50 cm深层根干重占总干重32.1%,根冠比0.17;R4期单位面积根系伤流量为15.98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密度 株距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