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个大麦品种株高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差异分析和QTLs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楠 刘猛道 +5 位作者 李静烨 陈升位 沈真辉 李应秋 吴海燕 蒲雄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9-495,共7页
大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受多个基因或QTLs控制,为了解析其遗传机制有必要检测不同大麦品种的株高及其构成因素QTLs。本研究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25份大麦品种的株高及其主要构成因素差异,采用394个核基因组SSR标记的二元相关和多标记逐步... 大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受多个基因或QTLs控制,为了解析其遗传机制有必要检测不同大麦品种的株高及其构成因素QTLs。本研究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25份大麦品种的株高及其主要构成因素差异,采用394个核基因组SSR标记的二元相关和多标记逐步回归分析检测株高及其主要构成因素QTLs、再利用关联标记偏相关分析检测QTLs遗传效应。结果表明,25个大麦品种的株高、平均节间数和平均节间长均具有不同程度差异,其表型值变化范围分别为(85.33±2.87)cm^(57.87±6.16)cm、(6.7±0.18)^(5.2±0.42)、(13.49±0.15)cm^(9.15±0.33)cm,其株高具有不同的遗传机制。在25个大麦品种中检测到6个株高QTLs、6个平均节间数QTLs和5个平均节间长QTLs。17个QTLs分布在大麦3H、4H、5H、6H和7H染色体上,其调整R2值变幅为0.125~0.537,其中QPH3H-1等10个QTLs具有增效作用、其余7个具有减效作用。25个大麦品种携带17个遗传效应不同、具有多因一效特性的株高及其主要构成因素QTLs,相关结果对大麦株高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遗传机制等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品种 株高及其构成因素 差异分析 QTLs检测 遗传效应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