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中地区元江栲常绿阔叶林天然更新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1
作者 罗航 彭泽喜 +5 位作者 李小英 许彦红 朱洪琴 陈玉强 陈晓琴 期俊程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以滇中地区元江栲林为调查对象,采用熵值法对该林分更新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建立路径分析模型对其林下更新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6个元江栲常绿阔叶林样地中更新指数达到0.6以上的样地为10个,占比38.5%,其林下天... 以滇中地区元江栲林为调查对象,采用熵值法对该林分更新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建立路径分析模型对其林下更新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6个元江栲常绿阔叶林样地中更新指数达到0.6以上的样地为10个,占比38.5%,其林下天然更新效果一般,但更新树种较为丰富,共18种,隶属于9个科15个属,森林处于缓慢的正向演替自然修复阶段。土壤孔隙度(r=0.848,P <0.01)和含水量(r=0.855,P <0.01)是显著影响林下幼苗(树)更新的因子。林分株数密度和枯落物蓄积对元江栲林下更新具有双重作用,其中林分株数密度对更新指数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002和–0.11;枯落物蓄积对更新指数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238和0.219。各因子对更新指数的影响依次为:土壤孔隙度(0.856)>土壤含水量(0.461)>灌草盖度(0.361)>株数密度(–0.108)>枯落物蓄积(–0.018)。在后续经营中,可通过人工疏伐、适当清理枯落物和改善土壤条件等经营方式促进元江栲常绿阔叶林林下天然更新,实现元江栲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 天然更新 影响因子 更新指数 路径分析
下载PDF
滇中元江栲林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2
作者 陈晓琴 李小英 +3 位作者 陈梦婕 吴思政 王毅雯 杨能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为探究滇中元江栲林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影响机制,以滇中地区不同海拔(2090~2490 m)、不同坡向(阴、阳坡)元江栲林为研究对象,探究林下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 为探究滇中元江栲林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影响机制,以滇中地区不同海拔(2090~2490 m)、不同坡向(阴、阳坡)元江栲林为研究对象,探究林下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颗粒性有机碳(POC)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OC、MBC、ROC、POC含量随海拔上升先升高再降低,DOC含量随海拔上升逐渐降低,4种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表现为POC>ROC>MBC>DOC。4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阴坡高于阳坡,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0~20 cm土层高于20~40、40~60 cm土层。各个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在土壤有机碳中的占比表现为POC/SOC>ROC/SOC>MBC/SOC>DOC/SOC,POC为4种活性有机碳库中的主要碳库,MBC/SOC比值随海拔上升无明显变化规律,ROC/SOC、POC/SOC比值随海拔上升先增大再减小。SOC、MBC、ROC、POC含量任意两者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海拔与土层极显著影响SOC、DOC、MBC、ROC、POC含量(P<0.001),坡向极显著影响SOC、POC含量(P<0.01,P<0.001),显著影响DOC含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 海拔 坡向 土壤有机碳 活性碳组分 滇中地区
下载PDF
乌蒙山保护区峨眉栲、三脉水丝梨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3
作者 古朝山 陈娜 +2 位作者 杨科 刘恩德 李伟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0-55,62,共7页
以乌蒙山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峨眉栲(Castanopsis platyacantha)、三脉水丝梨(Sycopsis triplinervia)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分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样地内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75种,隶属64个科103个属,... 以乌蒙山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峨眉栲(Castanopsis platyacantha)、三脉水丝梨(Sycopsis triplinervia)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分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样地内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75种,隶属64个科103个属,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划为12个类型,总体上可分为广布型、热带型、温带型;(2)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分别为峨眉栲和三脉水丝梨、筇竹(Chimonobambusa tumidissinoda)、骤尖楼梯草(Elatostema cuspidatum),物种重要值与数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相关强度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3)群落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4)整个群落以第Ⅰ龄级和高度Ⅰ级树木占优势,而乔木层则以第Ⅱ龄级和高度Ⅱ级树木占优势。群落物种丰富,优势种明显,生长稳定,有利于维持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保护区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峨眉 三脉水丝梨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湖北省栲类林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阳 乔秀娟 +1 位作者 黄汉东 江明喜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3-785,共13页
通过设置样方,在全面调查湖北省内各栲类林的基础上,对湖北省栲类林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结构及类型,以及影响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所调查的湖北省栲类林中共记录维管植物88科210属376种,其中乔木层中常绿... 通过设置样方,在全面调查湖北省内各栲类林的基础上,对湖北省栲类林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结构及类型,以及影响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所调查的湖北省栲类林中共记录维管植物88科210属376种,其中乔木层中常绿树种有73种、落叶树种有48种,构成了以常绿树种为主的典型常绿阔叶林;(2)从科的区系组成来看,热带成分多于温带成分;从属的区系组成来看,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大体相当;(3)湖北栲类林生物多样性有显著的经度和海拔格局,但受纬度影响不大。土壤因子中仅氮含量对物种多样性格局影响显著;(4)湖北省栲类林可分为5个群系,即: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林、钩栲(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林、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林、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Tutch.)林和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 Hance)林。在各环境因子中,海拔、经度、坡度和土壤磷含量对群落组成的影响最大,地理因子和土壤因子对栲类林群落组成影响的总解释率为68.94%;(5)在5个群系中大部分乔木及栲属植物的径级分布呈单峰形,种-多度分布表现为典型的具有少数常见种、多个偶见种的倒“J”形曲线。研究表明湖北省栲类林物种多样性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区系热带成分明显,主要包含5个群系,地理因子和土壤因子可以解释大部分的群落物种组成变异。该研究可为湖北省常绿阔叶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群落分类 苦槠 甜槠 罗浮 群系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光合日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兵 赵广东 +2 位作者 李少宁 白秀兰 邓宗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6-579,共4页
利用美国LI-COR公司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江西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的光合日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丝栗栲和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两者... 利用美国LI-COR公司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江西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的光合日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丝栗栲和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均在上午11:0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84μmol/(m2.s)和9.54μmol/(m2.s);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均在15:00达到次高值,分别为9.09μmol/(m2.s)和5.13μmol/(m2.s)。造成丝栗栲叶片和苦槠栲叶片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为气孔限制。在一天中,丝栗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高于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光合 日动态 丝栗 苦槠
下载PDF
缙云山亚热带栲树林优势种群间联结性研究 被引量:197
6
作者 杜道林 刘玉成 李睿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9-157,共9页
本文根据2×2联列表,应用方差分析、X ̄2统计量度量、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等系列技术,测定了四川绍云山栲树林的13个优势种群间的联结性。并以半矩阵、全矩阵和星座图等形式表达测定结果。... 本文根据2×2联列表,应用方差分析、X ̄2统计量度量、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等系列技术,测定了四川绍云山栲树林的13个优势种群间的联结性。并以半矩阵、全矩阵和星座图等形式表达测定结果。研究表明,缙云山栲树林的种间联结测定使用上述系列技术效果很佳。运用方差分析可揭示出多物种整体间联结性,X ̄2检验表示出各种对联结的显著性程度和性质,Och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标量出种对的联结程度和相伴随出现的机率。同时表明,缙云山栲树林种间联结较复杂,栲树(Castanopsisfargesii)与杜英(Ela-eocarpusdecipiens)间为极显著正联结,而与大头茶(Gordoniaacuminata)间为极显著负联结,与小叶栲(Castanopsiscarlesiivar,spinulosa)间为显著负联结。表明亲缘关系较近、对环境要求相同、对环境反应相似的种群相伴随出现的机率较大,其联结的性质却不因此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联结 树林 种群
下载PDF
林窗大小对小叶栲和栲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大兰 张丽楠 +2 位作者 黄仲华 陈继红 朱小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6,共6页
【目的】研究林窗大小对小叶栲和栲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在重庆丰都县世坪林场小叶栲和栲树群落内收集饱满成熟种子,并于2011-12在马尾松大林窗(>100m2)、中林窗(>50~≤100m2)、小林窗(>25~≤50m2)中心和林... 【目的】研究林窗大小对小叶栲和栲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在重庆丰都县世坪林场小叶栲和栲树群落内收集饱满成熟种子,并于2011-12在马尾松大林窗(>100m2)、中林窗(>50~≤100m2)、小林窗(>25~≤50m2)中心和林冠下开展小叶栲和栲树种子埋藏试验,统计并比较各处理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及存活幼苗的高度。【结果】小叶栲和栲树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均表现为大林窗优于中林窗、小林窗和林冠下,小叶栲和栲树在大林窗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中林窗、小林窗和林冠下种子萌发率的1.7,1.9,2.5倍和1.6,1.3,1.3倍;2种种子在大林窗时的出苗率较中林窗、小林窗和林冠下分别增加75.6%,84.6%,94.6%和53.1%,63.3%,18.5%。小叶栲和栲树生长初期各处理的苗高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从种子萌发率、幼苗存活率和苗高来看,大林窗(>100m2)是小叶栲和栲树进驻针叶林、构建异龄复层混交林初期的适宜面积,且以栲树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 林窗大小 森林更新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粤北小红栲林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木明 陈北光 苏志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2,共4页
用样方取样法对粤北小红栲 (Castanopsiscarlesii)林进行调查 ,并对粤北小红栲林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粤北小红栲林的植物种类繁杂 ,在 6 30 0m2 的样方面积中有维管束植物 184种 ,隶属于 5 9科 12 3属 优势科为壳斗科、樟... 用样方取样法对粤北小红栲 (Castanopsiscarlesii)林进行调查 ,并对粤北小红栲林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粤北小红栲林的植物种类繁杂 ,在 6 30 0m2 的样方面积中有维管束植物 184种 ,隶属于 5 9科 12 3属 优势科为壳斗科、樟科、茶科等 ;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区系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的属为主 ,是广东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隶属于华南省中的粤北 -闽西南亚省 ,归属于东亚植物区华夏植物界 粤北小红栲林植物的生活型谱以中高位芽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占优势 粤北小红栲林的成层现象明显 ,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乔木层可再划分为 2个亚层 乔木、灌木的植物种类较多 ,草本植物和层间植物种类较少 粤北小红栲林的林分密度为 3144株·hm 2 ,林木的平均距离为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红 群落特征 植物区系 生活型
下载PDF
云南鸡足山元江栲群落和高山栲群落的植物种间结合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彭明春 党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8-166,共9页
报告云南鸡足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元江栲群落和高山栲群落植物种间结合的研究结果。测定了两类群落共63种植物按层次组成的682个种对的种间结合,获得有相关性的种对215个(正相关154个,负相关61个)。结果表明:1)群落... 报告云南鸡足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元江栲群落和高山栲群落植物种间结合的研究结果。测定了两类群落共63种植物按层次组成的682个种对的种间结合,获得有相关性的种对215个(正相关154个,负相关61个)。结果表明:1)群落各有自己的基本组成种类,同一群落的种间互为正相关,不同群落的种间为负相关。2)不同层次植物种间的相关性显著水平不同,高显著水平的种类大多处于乔木层。3)发育盛期群落中极少有或没有负相关的种类,发育晚期群落中有一定数量的负相关种对;过渡地段的群落中负相关的种对较多。4)作者改进的联结系数模型Ai兼有定量、定性两类模型的优点;作为植物种的重要性指标,广义多度较个体数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结合 指数模型 云南鸡足山 元江 高山
下载PDF
黎蒴栲纤维形态及制浆漂白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詹怀宇 岳保珍 +3 位作者 张旭坊 沈庆国 刘继文 黄干强 《广东造纸》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共4页
黎蒴栲是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山地、丘棱次生林的先锋树种之一。本文介绍黎蒴栲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其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进而研究其制浆漂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黎蒴栲是一种良好的造纸原料资源。
关键词 黎蒴 纤维形态 蒸煮 漂白 制浆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物种多度分布的核估计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李俊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0-124,共5页
物种多度分布是格氏栲林物种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该文以格氏栲林 7个主要群落组成类型 :①格氏栲 +木荷 +木姜子 (Castanopsiskawakamii+Schimasuperba +Litseamollifolia) ;②格氏栲 +虎皮楠 +木荷 (Castanopsiskawakamii+Daphn... 物种多度分布是格氏栲林物种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该文以格氏栲林 7个主要群落组成类型 :①格氏栲 +木荷 +木姜子 (Castanopsiskawakamii+Schimasuperba +Litseamollifolia) ;②格氏栲 +虎皮楠 +木荷 (Castanopsiskawakamii+Daphniphyllumoldhamii+Schimasuperba) ;③格氏栲 +青冈栎 +冬青 (Castanopsiskawakamii+Quercusglan dulifera +Ilexpurpurea) ;④格氏栲 (Castanopsiskawakamii)纯林 ;⑤马尾松 +木荷 +杜英 (Pinusmassoniana +Schimasu perba +Elaeocarpusdecipiens) ;⑥格氏栲 +马尾松 +老鼠刺 (Castanopsiskawakamii +Pinusmassoniana +Symplocosstel laris) ;⑦甜槠 +格氏栲 +木荷 (Castanopsiseyrei+Castanopsiskawakamii+Schimasuperba) ,进行种类数量调查 ,提出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格氏栲林 7个主要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及所有木本植物的物种多度进行拟合、检验以及图解分析 .结果表明 :核估计方法能很好地描述格氏栲林不同的主要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及所有木本植物物种多度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天然林 物种多度分布 格氏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
下载PDF
格氏栲群落生态学研究Ⅱ.格氏栲林主要种群的竞争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李家和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研究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格氏栲林的共优种群(格氏栲、木荷)的竞争.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以优势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为其容纳量,结果表明:平衡时,格氏栲、木荷相对优势度分别为94... 本研究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格氏栲林的共优种群(格氏栲、木荷)的竞争.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以优势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为其容纳量,结果表明:平衡时,格氏栲、木荷相对优势度分别为94.36%、5.64%,即格氏栲林仍将由格氏栲、木荷两种种群共优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 种群 竞争
下载PDF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栲属群落的数量分类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贤兰 刘玉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9-282,共4页
以栲属群落样地中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为指标,采用纸条排队法、群落相似系数分类法、最近邻体法、组平均法对井冈山栲属群落样地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①4种分类结果基本相似,所调查的15个栲属群落样地分为甜槠群系、栲树群系、钩栲群... 以栲属群落样地中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为指标,采用纸条排队法、群落相似系数分类法、最近邻体法、组平均法对井冈山栲属群落样地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①4种分类结果基本相似,所调查的15个栲属群落样地分为甜槠群系、栲树群系、钩栲群系、苦槠群系、罗浮栲群系、鹿角栲群系、小红栲群系和南岭栲群系等8个群系.②各个群系基本处于稳定的顶极阶段,仅有少数样地受到人为干扰,群落表现出次生性质,如加强管理,群落将会恢复其原生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 拷属群落 植物群落 数量分类 甜储群系 树群系 群系
下载PDF
格氏栲与杉木混交试验初报
14
作者 叶远昌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7期57-61,共5页
对格氏栲与杉木混交试验连续4年进行追踪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格氏栲与杉木混交林营造中,格氏栲成活率显著低于杉木,要提高格氏栲造林成活率,须提高格氏栲种源良种壮苗率。格氏栲与杉木混交林分中,杉木生长显著快于格氏栲,种间关系... 对格氏栲与杉木混交试验连续4年进行追踪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格氏栲与杉木混交林营造中,格氏栲成活率显著低于杉木,要提高格氏栲造林成活率,须提高格氏栲种源良种壮苗率。格氏栲与杉木混交林分中,杉木生长显著快于格氏栲,种间关系较难协调,如以格氏栲为目的树种,应降低杉木混交比例。格氏栲与杉木混交,初期试验表明,1∶1混交比例下,不同混交方式对生长影响不显著。格氏栲与杉木混交,不同混交比例中,1∶1混交模式较利于格氏栲生长,4年生格氏栲平均树高达268.6 cm,平均胸径达3.5 cm,平均冠幅达2.20 m^(2)。发展格氏栲林,采用混交造林能加快郁闭成林速度,应提倡混交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 杉木 混交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群落结构在丝栗栲林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
15
作者 胡济舟 程毛仂 李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0143-0146,共4页
本研究以丝栗栲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及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探讨某区域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随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丝栗栲林土壤微生物中存在40种PLFA,特定的PLFA在不同的时期和土层有分... 本研究以丝栗栲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及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探讨某区域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随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丝栗栲林土壤微生物中存在40种PLFA,特定的PLFA在不同的时期和土层有分布,并显示出含量优势。此外,显著的表聚现象揭示了0-20厘米土层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显著优势。相关性分析指出,土壤PLFA含量与降雨量和凋落物量之间存究结果为深入理解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环境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 PLFA 土壤微生物群落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不同干扰强度对栲类次生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6
作者 赖建明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通过设置BCK处理(不择伐)、GTN处理(择伐乔木总数20%以内小乔木,采伐物全部回归林地,均匀覆盖在地表,下同)、GTT处理(择伐20%~30%)、GTF处理(择伐30%~40%)4个干扰等级,测定分析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总孔隙、田间持水量、饱和持水量、... 通过设置BCK处理(不择伐)、GTN处理(择伐乔木总数20%以内小乔木,采伐物全部回归林地,均匀覆盖在地表,下同)、GTT处理(择伐20%~30%)、GTF处理(择伐30%~40%)4个干扰等级,测定分析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总孔隙、田间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土壤机械组成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等物理性质指标,探讨明溪县夏坊栲类次生林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GTN、GTT处理与BCK处理间主要物理性质差异不明显。GTF处理与BCK处理相比,在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增加(P<0.05);非毛管孔隙和毛管孔隙未达显著差异,总孔隙度显著降低(P<0.05);田间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差异均不足1%;土壤机械组成没有受到影响;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2.97%,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20~40、40~60 cm土层,同一土层不同处理间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更小,趋于弱化。择伐强度在30%范围内,土壤物理性质与不择伐的栲类次生林土壤物理性质间没有明显变化;择伐强度超过30%时,对部分土壤物理性质(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有显著影响。为了促进栲类次生林林木生长和增强其生态功能,适度择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干扰强度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不同埋藏深度对栲树和小叶栲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大兰 黄仲华 +2 位作者 张丽楠 陈继红 朱小龙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5-188,共4页
为给营造针阔混交林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探索了林窗和林下环境不同埋藏深度对栲树和小叶栲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栲树和小叶栲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降低,林窗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 为给营造针阔混交林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探索了林窗和林下环境不同埋藏深度对栲树和小叶栲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栲树和小叶栲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降低,林窗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高于林下,种子死亡率低于林下,埋藏过深对栲树和小叶栲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及森林更新会产生不利影响。结论:埋藏深度为0.5cm有利于栲树和小叶栲种子萌发,林窗比林下更有利于栲树和小叶栲种子萌发和森林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 埋藏深度 种子萌发
下载PDF
壳斗科格氏栲和栲树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若菁 郑清芳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428-432,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壳斗科栲属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和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的核型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格氏栲和栲树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二者核型类型... 本文首次报道了壳斗科栲属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和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的核型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格氏栲和栲树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二者核型类型均为2B型,格氏栲核型公式为2n=24=18m+2m_(sa(?))+4Sm;栲树核型公式为2n=24=18m+5Sm+1Sm_(sat),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 核型 壳斗科
下载PDF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类型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育红 阮训清 +1 位作者 李家和 邱瑾 《三明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基于对22个样地,共计11000m 2面积的群落调查,以群落样地中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为指标,探讨了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组成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可分为格氏栲林、米槠林、甜槠林、刨花楠林、沉水樟和苦槠... 基于对22个样地,共计11000m 2面积的群落调查,以群落样地中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为指标,探讨了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组成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可分为格氏栲林、米槠林、甜槠林、刨花楠林、沉水樟和苦槠林、观光木林、闽楠林等7个类型,不同类型的植物组成成分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较大;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 常绿阔叶林 群落类型 物种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群落调查 格氏 多样性分析 类型 组成成分
下载PDF
格氏栲群落的林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云鹏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7-21,共5页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和分形分析方法对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格氏栲群落的林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个群落来看,优势立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基本上呈聚集分布。同时,格氏栲种群优势地位明显,说明格氏栲在群落演替过程...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和分形分析方法对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格氏栲群落的林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个群落来看,优势立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基本上呈聚集分布。同时,格氏栲种群优势地位明显,说明格氏栲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 林木组成 空间分布格局 三明格氏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