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和时间对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5期2433-2434,共2页
目的探讨温度和时间对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胃癌标本12例做连续切片并分组,设定染色的温度和时间,观察染色结果并做统计学处理,行组间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确定两组之间是否不同。结果温度37℃时间12分钟组,室温(16... 目的探讨温度和时间对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胃癌标本12例做连续切片并分组,设定染色的温度和时间,观察染色结果并做统计学处理,行组间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确定两组之间是否不同。结果温度37℃时间12分钟组,室温(16℃)时间12分钟组,温度37℃时间16分钟组,室温(16℃)时间50分钟组均与温度60℃时间12分钟组不同,P<0.01或P<0.05。结论较低温度下延长时间的染色未必能取得较高温度下的染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 温度 时间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龚志锦 詹洲洲 +1 位作者 郑唯强 阮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62-464,共3页
1987年以来Crocker.J等已广泛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OR-associated proteins-AgNOR)技术于人体组织,认为它对鉴别良恶性肿瘤及区别恶性淋巴瘤的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 有关NOR及AgNOR的研究,国内学者也已开始重视,但尚... 1987年以来Crocker.J等已广泛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OR-associated proteins-AgNOR)技术于人体组织,认为它对鉴别良恶性肿瘤及区别恶性淋巴瘤的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 有关NOR及AgNOR的研究,国内学者也已开始重视,但尚未见研究成果的报道,我们应用此技术于乳腺肿瘤组织,借以研究良恶性乳腺肿瘤AgNOR的情况,为今后临床的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 蛋白 染色技术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冰 徐丽萍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核仁组成蛋白 染色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细胞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研究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佟倜 纪振东 吴山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32-133,共2页
本文采用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技术观察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阳性食管癌蜡块切片2O例,阴性组14例。结果发现HPV感染阳性癌肿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11.356±1.628,-x±s)明显高于阴性... 本文采用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技术观察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阳性食管癌蜡块切片2O例,阴性组14例。结果发现HPV感染阳性癌肿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11.356±1.628,-x±s)明显高于阴性组(5.339±0.796,-x±s),两组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说明HPV感染阳性的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较阴性活跃,HPV感染性癌肿的恶性度较阴性高,预后差,对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核仁 蛋白染色 食管肿瘤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技术在穿刺细胞学上的应用
5
作者 王长奇 蒋景濂 《江西医学检验》 1992年第3期6-9,共4页
Ag-NOR是核仁组成区(NOR)相关的嗜银蛋白的简称,由于它能反映细胞核结构与功能,能反映细胞rDNA转录水平及蛋白质台成活性,因而1981年以来被病理学家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研究,并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及肿瘤分级的一项新指标(1)。
关键词 核仁组成蛋白 穿刺 良恶性肿瘤 AG-NOR 肿瘤分级 病理学 鉴别 核结构 简称 活性
下载PDF
对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外周血染色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钟礼瀑 万祥辉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实用的能直接应用于外周血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方法。方法取25mm×55mm的双层滤纸贴盖于经固定的血片上,自然光条件下滴加按1:2现配的银胶溶液,放暗盒内30℃水浴染50min,水洗晾干,先低倍找到最佳部位后换油镜...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实用的能直接应用于外周血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方法。方法取25mm×55mm的双层滤纸贴盖于经固定的血片上,自然光条件下滴加按1:2现配的银胶溶液,放暗盒内30℃水浴染50min,水洗晾干,先低倍找到最佳部位后换油镜观察血膜染色后视野内背景清洁度、细胞结构和银染颗粒着色情况,并另作30 min和40 min同等条件对照。结果本法采用滤纸贴盖血膜面后,染液完全扩散于滤纸的时间较未用滤纸时以手工完全铺展液面的时间(即染色前试剂曝光时间)明显缩短,且利用了滤纸的过滤功能,使视野中杂质沉淀大为减少;适当延长染色时间能使细胞和银染颗粒着色程度加深,更易于检测识别。结论经此改进后的银染法可用于自然光条件下血片嗜银蛋白直接染色,适于各级医疗机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核仁组成蛋白 染色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染色革新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青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51-356,共6页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银染技术已广泛用以研究细胞生长活性,根据AgNOR数目多少来判定肿瘤的良恶性和对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然而AgNOR技术至今还存在背景非特异性银颗粒沉积问题而影响结果判定。本研究发现影...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银染技术已广泛用以研究细胞生长活性,根据AgNOR数目多少来判定肿瘤的良恶性和对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然而AgNOR技术至今还存在背景非特异性银颗粒沉积问题而影响结果判定。本研究发现影响背景染色结果的主要因素是明胶的质量,采用Farmer’s液可以清除背景染色,运用微波炉染色不仅可以缩短染色时间而且可以减少银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相关蛋白 明胶 Farmer’s液 微波炉
下载PDF
74例乳腺肿块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结果分析
8
作者 陈素萍 裴文军 《民航医学》 1995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 细胞增生程度 鉴别诊断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脊髓运动神经元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快速染色法
9
作者 庞清江 潘恩木 +2 位作者 房清敏 李保文 王道谦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45-46,共2页
脊髓运动神经元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快速染色法庞清江潘恩木*房清敏李保文王道谦(滨州医学院骨病康复研究所,256603*麻醉科)关键词脊髓;运动神经元;核仁;嗜银蛋白染色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NO... 脊髓运动神经元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快速染色法庞清江潘恩木*房清敏李保文王道谦(滨州医学院骨病康复研究所,256603*麻醉科)关键词脊髓;运动神经元;核仁;嗜银蛋白染色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NOR-associatedpro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运动神经元 核仁 蛋白染色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原位DNA含量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一帆 陈希陶 +3 位作者 胡家露 丁华野 朱明华 张学庸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对正常胃粘膜、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共30例石蜡切片标本的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并进行了两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AgNOR颗粒数量及DNA含量均随... 本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对正常胃粘膜、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共30例石蜡切片标本的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并进行了两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AgNOR颗粒数量及DNA含量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AgNOR数量与DNA含量、超二倍体及超四倍体细胞百分数、DNA直方图倍体类型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8811,0.7288,0.8606,0.8793);提示AgNOR数量与DNA含量的变化对胃癌前病变的判断与研究具有相近的意义。与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相比,AgNOR计数分析具有染色简便,易于推广的优点,是胃癌及癌前病变研究中一项新的、实用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 胃肿瘤 蛋白
下载PDF
白血病骨髓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万胜 王昌富 +2 位作者 邓明凤 陈永玲 张银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核仁组成相关蛋白 骨髓细胞 白血病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石群立 马恒辉 +1 位作者 严晓娟 张太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22,共4页
应用检测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方法,对胆囊粘膜上皮单纯增生15例、不典型增生12例及原发性胆囊癌38例进行细胞学研究。从中发现细胞核中AgNOR颗粒的多寡及大小对确定不典型增生和癌具有重要意义。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症组每... 应用检测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方法,对胆囊粘膜上皮单纯增生15例、不典型增生12例及原发性胆囊癌38例进行细胞学研究。从中发现细胞核中AgNOR颗粒的多寡及大小对确定不典型增生和癌具有重要意义。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症组每个细胞核内AgNOR颗粒大小及平均数明显高于上皮增生组(P<0.01)。研究结果表明,检测核仁区AgNOR颗粒可使胆囊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癌诊断的判定更为客观。认为AgNOR技术作为组织病理学的辅助诊断技术应更广泛地运用于肿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 蛋白 胆囊癌 诊断
下载PDF
活检胃粘膜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观察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仰坤 王恩升 黄如川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0-152,共3页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技术对152例活检胃粘膜标本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良性病变AgNoR 计数在1.48至8.31个之间,银颗粒小,多数比较一致;恶性病变在4.62至19.75个之问,银颗粒大,不规则。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异型增生到腺癌 ...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技术对152例活检胃粘膜标本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良性病变AgNoR 计数在1.48至8.31个之间,银颗粒小,多数比较一致;恶性病变在4.62至19.75个之问,银颗粒大,不规则。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异型增生到腺癌 AgNoR 数目渐增,颗粒体积渐大。尽管良性病变中的部分细胞银颗粒的最高值属于恶性病变中的计数范围之内,但每100个细胞中银颗粒≥4的细胞数在50%以下。提示AgNOR 技术对活检胃粘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了解细胞增生变化的程度,判断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上皮癌变过程与早期癌肿的发现均具有临床病理工作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 蛋白 胃粘膜 活检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对良、恶性骨肿瘤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齐继峰 海涌 马华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0-400,共1页
关键词 核仁组成蛋白 骨肿瘤 诊断
下载PDF
胃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宏 王虹 +1 位作者 平苏萍 袁瑞香 《实用癌症杂志》 1991年第1期7-9,共3页
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对56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观察。其中胃正常粘膜6例,不典型增生18例,胃高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14例,光镜定量显示,胃正常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上皮AgNOR数目有显著差异,胃癌组(高分化... 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对56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观察。其中胃正常粘膜6例,不典型增生18例,胃高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14例,光镜定量显示,胃正常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上皮AgNOR数目有显著差异,胃癌组(高分化与低分化)上皮AgNOR数日显著高于正常粘膜和不典型增生组。但重度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AgNOR均值有一定程度重叠。结果提示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技术对胃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核仁组成 蛋白 诊断
下载PDF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染色在急淋和急非淋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正霞 许燕群 +4 位作者 李津婴 韩凤来 周虹 龚胜蓝 万树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2-80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细胞质核仁蛋白染色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人卵巢耐药细胞亚株(COC1/DDP)的核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图像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红兵 陈惠祯 +1 位作者 刘诗全 杨庆忆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21-22,46,共3页
目的 :建立判别卵巢癌耐药指标。方法 :以银染法 ,用自动图像分析仪 ,对卵巢癌细胞株 (COC1)及耐药细胞亚株 (COC1/DDP)的细胞核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进行 2 3项几何参数及构造参数的测量。结果 :COC1/DDP及COC1细胞核及AgNOR测量结... 目的 :建立判别卵巢癌耐药指标。方法 :以银染法 ,用自动图像分析仪 ,对卵巢癌细胞株 (COC1)及耐药细胞亚株 (COC1/DDP)的细胞核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进行 2 3项几何参数及构造参数的测量。结果 :COC1/DDP及COC1细胞核及AgNOR测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并用判别分析 ,建立判别模式 ,其回代率各为 98%及 94%。结论 :细胞核及AgNOR的测定可以作为判断细胞耐药指标之一 ,也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核仁组成蛋白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技术 耐药性 AGNOR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表达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佟力 李继梅 +3 位作者 孔晋星 郝萍 唐睿珠 王秦秦 《云南医药》 CAS 2001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 (Ag -NORs)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象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细胞培养银染试剂和方法 ,对 12 5例正常及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分析。结果 :恶性...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 (Ag -NORs)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象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细胞培养银染试剂和方法 ,对 12 5例正常及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rDNA转录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分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和 (P <0 0 5 )。多发性骨髓瘤 (MM)、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未完全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普遍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T淋巴细胞Ag -NORs检测指标可以灵敏地反映各类恶性血液病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和机体免疫状况的相互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T淋巴细胞 核仁组成蛋白 AG-NORS
下载PDF
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测定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衍辉 超员祥 丁乃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 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110 0例健康查体者 (对照组 ) 336例经病理证实的肿瘤患者 (肿瘤组 )、 4 18例非肿瘤患者 (良性病组 )分别取静脉血 0 .5 ml,经培养、制片... 目的 探讨外周血 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110 0例健康查体者 (对照组 ) 336例经病理证实的肿瘤患者 (肿瘤组 )、 4 18例非肿瘤患者 (良性病组 )分别取静脉血 0 .5 ml,经培养、制片、银染、图像分析 4个步骤 ,以 T淋巴细胞核仁嗜银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 (I.S%值 )作为 Ag- NORs的检测指标。结果 对照组、良性病组及肿瘤组外周血 T淋巴细胞 Ag- NORs结果分别为(7.2 3± 0 .4 5 ) %、 (7.0 3± 0 .4 5 ) %和 (4 .5 2± 0 .2 5 ) %经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良性病组分别与肿瘤组有显著差异 (P<0 .0 5 ) ;良性病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核仁组成 蛋白 测定 肿瘤 诊断
下载PDF
柔红霉素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雨生 惠延年 《眼科学报》 1999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了解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ser region-associated proteins,AgNORs)的表达量及柔红霉素对其影响。方法:将柔红霉素加入培养人RPE细胞的培养... 目的:了解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ser region-associated proteins,AgNORs)的表达量及柔红霉素对其影响。方法:将柔红霉素加入培养人RPE细胞的培养液中(终浓度为180μg/L)作用12小时,撤药后继续培养24小时。对培养细胞行AgNORs染色,图像分析染色结果。结果:对照组和柔红霉素组AgNORs面积(μm^2/核)分别为41.61±4.52和13.66±0.65(P<0.01);平均面密度(AgNORs面积与胞核面积之比)(%)为20.37±1.97和13.06±2.44(P<0.01)。结论:柔红霉素抑制体外培养人RPE细胞核仁组成区转录活性可能是其细胞毒作用的机理之一。眼科学报1999;15:70—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柔红霉素 核仁相成 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