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冬天理论及其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斌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2-29,共8页
在一场全球大规模热核战争中,全世界总人口的一部分将会很快死于核战争的直接杀伤效应。然而,核冬天理论指出,其余的幸存者都将处于核战争对全球气候的破坏所致的核冬天效应的严重威胁之中。这一惊人的预言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全世界的普... 在一场全球大规模热核战争中,全世界总人口的一部分将会很快死于核战争的直接杀伤效应。然而,核冬天理论指出,其余的幸存者都将处于核战争对全球气候的破坏所致的核冬天效应的严重威胁之中。这一惊人的预言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核冬天理论充分、科学、认真的估价中所包含的意蕴,促使世界性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思想出现了新的变化,影响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日益产生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冬天理论 战争 人类社会
下载PDF
新战略武器削减条约、艾雅法拉火山与核冬天
2
作者 Alan Robock 孙振凯 《国际地震动态》 2011年第7期5-7,共3页
2010年4月8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签署了美利坚合众国与俄罗斯联邦之间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战略性进攻武器的条约。
关键词 战略武器 核冬天 火山 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总统 美国总统 奥巴马
下载PDF
“核冬天”理论介评
3
作者 赵永峰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9-31,共3页
1945年7月16日晨5时30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爆炸成功,标志着人类一个新的时代——核时代的到来。伴奏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核武器不断更新换代。与此同时,核武器对人类自身。
关键词 核冬天 介评 时代 力量 地球时 气象学家 漫漫长夜 对外战略 比基尼岛 国际社会
下载PDF
核冬天现象的再分析
4
作者 S.F.Singer 诚意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8-54,共7页
一、前言本文对美国国家科学院/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1985年关于核战争对大气影响的研究报告(以下称为NAS报告)作了重新分析,得出了与NAS报告以及美国Turco等人1983研究报告(以下称TTAPS报告)和AMBIO杂志1982年发表的有关论文不同的分析结... 一、前言本文对美国国家科学院/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1985年关于核战争对大气影响的研究报告(以下称为NAS报告)作了重新分析,得出了与NAS报告以及美国Turco等人1983研究报告(以下称TTAPS报告)和AMBIO杂志1982年发表的有关论文不同的分析结论,即综合大气受到的各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家科学院 核冬天 研究报告 地表温度 红外辐射 光学厚度 烟流 基本型 反照率 爆炸效应
下载PDF
核冬天
5
作者 吴越 《国防》 1989年第2期25-25,共1页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核大战后将会是赤日炎炎的'核夏天'。但是,据11国科学家合作写成的报告认为,如果世界上5万个核弹头爆炸起来,就相当于150亿吨梯恩梯炸药的威力,除了直接杀死数以10亿计的人之外,还将会形成一个'核冬天&#...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核大战后将会是赤日炎炎的'核夏天'。但是,据11国科学家合作写成的报告认为,如果世界上5万个核弹头爆炸起来,就相当于150亿吨梯恩梯炸药的威力,除了直接杀死数以10亿计的人之外,还将会形成一个'核冬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冬天 寒潮袭击 冰雪世界 工业地带 太阳光线 战争爆发 大城市 吴越
下载PDF
沦陷核冬天
6
作者 赵校民 《大自然探索》 2002年第1期34-35,共2页
1945年7月 1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人类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被命名为 “小玩意儿”的原子弹,在爆炸时产生了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和上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力,致使30米高的铁制发射塔一瞬间化为乌有,半径 160... 1945年7月 1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人类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被命名为 “小玩意儿”的原子弹,在爆炸时产生了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和上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力,致使30米高的铁制发射塔一瞬间化为乌有,半径 1600米范围内的所有动植物全部死亡。 1945年8月 6日和9日;美国空军把首批研制成功的被命名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顷刻间造成了12万人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弹 战争 武器 核冬天
下载PDF
核冬天——让人恐惧的大灾难
7
作者 钟穗 《民防苑》 2005年第4期5-5,共1页
去年年底,印度洋的一次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这是大自然造成的灾难。但人类自身研制的核武器,若不加以控制,同样会给人类带来恐怖的灾难。最近数年来,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对核爆炸所产生的后... 去年年底,印度洋的一次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这是大自然造成的灾难。但人类自身研制的核武器,若不加以控制,同样会给人类带来恐怖的灾难。最近数年来,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对核爆炸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后,描绘出了大规模核战争将使地球出现“核冬天”的可怕景象。这些科学家们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器 人类 核冬天 地球 原子武器 行星 化生放战争 战争 原子爆炸 爆炸
下载PDF
核冬天绝不是天方夜谭
8
作者 李悦堂 周碧松 《军事展望》 2002年第7期30-33,共4页
1982年初,联邦德国麦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所长保罗·克鲁兹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环境学家约翰·伯克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举行的科学家会议上,正式发表了他们多年研究的学术成果,题目是《核战后的大气层:昏暗的中... 1982年初,联邦德国麦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所长保罗·克鲁兹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环境学家约翰·伯克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举行的科学家会议上,正式发表了他们多年研究的学术成果,题目是《核战后的大气层:昏暗的中午》。他们认为,一场核战争核爆炸引起的大火所产生的烟灰云将会使地球上的气候发生重大的变化.白日不见阳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冬天理论 战争 武器 杀伤破坏效能 爆炸 海洋生物
下载PDF
核冬天阴影仍然困扰着世界——专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布莱恩·托恩
9
作者 刘洋 《环球财经》 2020年第5期49-51,共3页
世纪之交的2000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弄夫1在回顾推动核裁军的决定时说:“美苏的科学家都通过计算机模型的模拟告诉我们,美苏之间的核战争会让地球变得更黑暗、更阴冷,这对生活在这颗星球上的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场灾难。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世纪之交的2000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弄夫1在回顾推动核裁军的决定时说:“美苏的科学家都通过计算机模型的模拟告诉我们,美苏之间的核战争会让地球变得更黑暗、更阴冷,这对生活在这颗星球上的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场灾难。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遏制灾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罗拉多大学 计算机模型 布莱恩 苏联领导人 核冬天 战争 裁军 所有人
原文传递
一场科学谎言背后的真理 “核冬天”带来世界末日
10
作者 枫月 《世界博览》 2017年第17期58-61,共4页
卡尔·萨根的“极端核冬天”理论的根本目的是反对核战争。无论基于再多的科学研究以及理论计算,也没有人希望看到核战后的世界。人们对于核武器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其大规模杀伤... 卡尔·萨根的“极端核冬天”理论的根本目的是反对核战争。无论基于再多的科学研究以及理论计算,也没有人希望看到核战后的世界。人们对于核武器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其大规模杀伤性和破坏性毋庸置疑。但是人们对于核武器的使用后,其对环境产生的后果却结论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冬天 世界末日 萨根 爆炸作用 战略 美国国家科学院 奇爱博士 波拉克 家院子
原文传递
核战争对全球的影响
11
作者 R.P.Turco G.S.Golitsyn 叶一舫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3-47,98,共6页
五年前,有关大范围的核战争将给全球气候和环境带来大灾难即核冬天的问题首次被提了出来。1988年3月,世界各地的几十名专家汇集莫斯科,在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主持下讨论了他们在核战争对气候、生物和放射性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 五年前,有关大范围的核战争将给全球气候和环境带来大灾难即核冬天的问题首次被提了出来。1988年3月,世界各地的几十名专家汇集莫斯科,在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主持下讨论了他们在核战争对气候、生物和放射性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根据莫斯科会议上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凝结 环境问题 莫斯科会议 核冬天 野外实验 SCOPE 全球气候 气候异常 排放系数 研究成果
下载PDF
对消除核危机的道德思考
12
作者 张谨毓 邱京田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102-104,共3页
核武器的出现为战争的升级创造了条件。怎样减少和消除核战争的危险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心的问题。核时代道德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怎样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类道德观念、道德标准和社会价值观念,用以影响和约束核战略及其军事行动的作... 核武器的出现为战争的升级创造了条件。怎样减少和消除核战争的危险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心的问题。核时代道德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怎样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类道德观念、道德标准和社会价值观念,用以影响和约束核战略及其军事行动的作用,从而促进核危机的消除与人类和平的进程。一、问题的提出在出现核武器的时代,人们对道德观念、道德标准等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取决于人们对核战争灾难性残酷现实理解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 道德思考 战略 社会价值观念 时代 人类道德 核冬天 力量 裁军谈判
下载PDF
时尚天河:如何成为潮男潮女聚集地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喆 《新营销》 2015年第4期43-44,共2页
"地下城"这一概念,很早就出现在东西方文学家各式奇幻构想里,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甚至构想了若干年后的地球遭遇"核冬天",地表环境被彻底摧毁,残余的人类被迫转入地下生存,几乎掏空了地球内部。如今,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 "地下城"这一概念,很早就出现在东西方文学家各式奇幻构想里,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甚至构想了若干年后的地球遭遇"核冬天",地表环境被彻底摧毁,残余的人类被迫转入地下生存,几乎掏空了地球内部。如今,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一线城市的标配之一。有人说,这是因为高节奏的都市人厌倦了身边日复一日的单调场景,此时,一座地下城的出现,会突然让他们发现,原来地下还有这么多新奇的玩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商业 地球内部 核冬天 一线城市 东西方文学 地下通道 城市发展 地表环境 设计感 买东西
下载PDF
The Nucleosides Contents and Their Variation in Natural Cordyceps sinensis and Cultured Cordyceps Mycelia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绍平 李萍 +3 位作者 季晖 朱荃 董婷霞 詹华强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1年第4期175-179,共5页
Aim: To compare the contents of nucleosides from natural Cordyceps sinensis and cultured Cordyceps mycelia,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umidity and heat on the content of nucleosides. Methods: The contents of nucleos... Aim: To compare the contents of nucleosides from natural Cordyceps sinensis and cultured Cordyceps mycelia,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umidity and heat on the content of nucleosides. Methods: The contents of nucleosides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PCE). Beckman P/ACE System 5010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a UV detector and a Beckman untreated fused-silica capillary (57 cm 75 mm, 50 cm effective length) was used. Before sample injection, the capillary was rinsed with 1 molL-1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and running buffer for 5 min, respectively. A voltage of 20 kV was applied for the separation. Pressure injection was 586 kPa for 6 seconds, and the wavelength of detector was 254 nm. The running time was 20 min at 20 oC. The effect of humidity and heat on the contents of nucleosides from natural Cordyceps sinensis and cultured Cordyceps mycelia was observed for 1, 3, 5 and 10 days at temperature 40 oC, and relative humidity 75%. Results: The content of nucleosides from natural Cordyceps sinensis was higher than that from cultured Cordyceps mycelia. But the contents of nucleosides from freshly collected natural Cordyceps sinensis were very low, even below the limit of quantitation. The contents of nucleosides from natural Cordyceps sinensi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humidity and heat, but this phenomenon was not observed in cultured Cordyceps mycelia. Conclus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ucleosides from natural Cordyceps sinensis and cultured Cordyceps mycelia. The nucleosides in natural Cordyceps sinensis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nucleic acids. This implies that adenosine being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natural Cordyceps sinensis may have to be re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DYCEPS NUCLEOSIDES ADENOSINE GUANOSINE URIDINE
下载PDF
“思路正确是最关键的”——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岑访谈录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泽淳 《世界科学》 2003年第9期8-10,共3页
因成功揭示南极臭氧空洞成因而获诺贝尔奖的荷兰科学家保罗·克鲁岑,在科学上还有多项重要贡献;是他首先意识到热带森林燃烧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之一,也是他率先发出了核冬天的警报。而在此之前,又是他和他的同事首先开创了数... 因成功揭示南极臭氧空洞成因而获诺贝尔奖的荷兰科学家保罗·克鲁岑,在科学上还有多项重要贡献;是他首先意识到热带森林燃烧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之一,也是他率先发出了核冬天的警报。而在此之前,又是他和他的同事首先开创了数字天气预报模型。在以下对《新科学家》杂志记者的访谈中,保罗·克鲁岑回顾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没有多少研究背景的工程师到成为一名在大气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经历。在看似随意的交谈中,克鲁岑还是透露了不少在科学上如何做出原创性工作的心得,如敢于质疑,不放过任何事物;不仅仅停留在观察的表面,喜欢实干等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克鲁岑在事关名誉、名声问题上表现出的大度和宽容,这似乎使他失去了不少应有的辉煌和名声,但最终却赢得了更多人的尊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奖 保罗·克鲁岑 获奖者 荷兰 大气科学 数字天气预报模型 气候变化 核冬天
下载PDF
2012真的会人类灭绝吗?
16
作者 李旻 《新知客》 2010年第6期117-117,共1页
在木星与土星之间,有一条神秘的环带,密密麻麻分布着10万多颗小行星,它们小的直径只有3米多,大的也不超过300公里。这些小行星很容易在受到扰动后脱离既有的轨道,闯入其他星球的引力范围,进而撞击上那颗星球。也许是因为太拥挤的缘故,... 在木星与土星之间,有一条神秘的环带,密密麻麻分布着10万多颗小行星,它们小的直径只有3米多,大的也不超过300公里。这些小行星很容易在受到扰动后脱离既有的轨道,闯入其他星球的引力范围,进而撞击上那颗星球。也许是因为太拥挤的缘故,它们偶尔也会彼此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绝率 火山爆发 苏门答腊 核冬天 阳光灿烂的日子 全球温度 次生灾害 物种灭绝 大灭绝 弓形激波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和平
17
作者 罗伟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86年第3期213-217,共5页
考察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日趋重要的地位。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同科学的社会功能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的。当今的世界,维护和平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重大、最紧迫的问题之... 考察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日趋重要的地位。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同科学的社会功能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的。当今的世界,维护和平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重大、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而科学技术同世界和平也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密切、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的社会功能 帕格沃什 原子科学 星球大战计划 科学精英 世界和平运动 鲍林 核冬天 英勇斗争
下载PDF
人类的抉择——自毁还是自救?
18
作者 赵增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5期139-141,共3页
一九四五年第一颗原子弹制成,爆发出空前的惊人的威力,不仅在科学技术史上开辟了新纪元,也使全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从那时以后,四十余年中,新的科学技术更番出现,如继原子弹而有氢弹、洲际导弹。如电子计算机从创造到现在,已... 一九四五年第一颗原子弹制成,爆发出空前的惊人的威力,不仅在科学技术史上开辟了新纪元,也使全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从那时以后,四十余年中,新的科学技术更番出现,如继原子弹而有氢弹、洲际导弹。如电子计算机从创造到现在,已经历四代,达到每秒钟计算数亿次的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史 九四 国际法规范 国际社会 国际道德 人类社会 核冬天 日本军国主义 八面受敌 人民群众
下载PDF
恐龙灭绝的元凶是臭氧吗
19
作者 朱建东(编译) 刘源骏(校)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0年第2期214-214,共1页
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来自于小行星的撞击,还是其他什么因素?诸如核冬天、全球性气候剧变、有毒气体等,长期以来一直是众说纷纭。但是否有一种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物质仅仅是三个氧原子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臭氧分子,最终导致恐... 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来自于小行星的撞击,还是其他什么因素?诸如核冬天、全球性气候剧变、有毒气体等,长期以来一直是众说纷纭。但是否有一种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物质仅仅是三个氧原子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臭氧分子,最终导致恐龙大灭绝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灭绝 臭氧分子 有毒气体 原子结合 小行星 核冬天 大灭绝
下载PDF
《关于未来的思考》——在二十一世纪前夕的对话
20
作者 何毓德 丁士超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72-,共1页
本书是苏联未来学的代表作,1987年由莫斯科《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对话的形式写成,是1987年苏联主办的国际第八届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的热门书。主要对话人是苏联哲学界、经济界和自然科学诸领域的著名学者,其中多数人... 本书是苏联未来学的代表作,1987年由莫斯科《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对话的形式写成,是1987年苏联主办的国际第八届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的热门书。主要对话人是苏联哲学界、经济界和自然科学诸领域的著名学者,其中多数人是苏科学院院士,他们面对西方未来学的挑战,对未来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苏联对未来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独树一帜,认为下一世纪的带头学科是马克思预见的“人的科学”(以信息学为中介的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的新综合)。该书以此为指导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一世纪 带头学科 士超 核冬天理论 战争与和平 宇航时代 智能圈 大型计算机 仿真技术 创造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