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8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环境下核形石组构特征及成因——以中15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核形石为例
1
作者 耿锋 杨瑞召 +4 位作者 唐雨 沙旭光 孙尧斌 王振宇 张云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目的】奥陶纪时期全球发生了一次生物大辐射,核形石研究对于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核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统计、分析核形石宏观形态、... 【目的】奥陶纪时期全球发生了一次生物大辐射,核形石研究对于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核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统计、分析核形石宏观形态、微观组构特征,探讨了其形成环境、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泥质条带灰岩段为开阔台地的台内洼地沉积,中上部发育一套厚约12.3 m的深灰色含泥质条带核形石灰岩、含生屑泥晶核形石灰岩,核形石粒径大、丰度高。核心为早期台缘生屑、团块;包壳厚度大,富含细菌纹层;基质中多充填灰泥、细生屑,普遍发育泥质条带;代表了一种水体搅动及搬运作用不强烈的原地或近距离搬运沉积成因。核形石可分为球状、帽状、板条状、椭球状等四类,以帽状、球状为主。垂向上为三个核形石发育段,单个旋回含量、粒度呈变大趋势。【结论】球状、帽状核形石形成于水体搅动和静止相交替状态的环境,板条状核形石形成于弱搅动的低能环境。中15井核形石的产出受奥陶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生物大辐射影响,具体为丰富的核心物质来源(相邻台缘带生屑、团块)、发育程度高的细菌黏附生长、稳定或弱波动的沉积环境等因素的有机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 成环境 中15井 良里塔格组 上奥陶统 塔中西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台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核形石成因研究
2
作者 姜红霞 刘超飞 +2 位作者 孙晓芳 吴亚生 裴礽奕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696,共20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台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相中核形石大量发育。本文选取5口钻井取心样品,从核形石形态、粒径大小、纹层磨损度、圆度几个方面进行镜下统计分析。镜下观察核形石有长条状、扁平状、偏心椭圆形、椭圆形、卵圆形、圆形等... 塔里木盆地塔中台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相中核形石大量发育。本文选取5口钻井取心样品,从核形石形态、粒径大小、纹层磨损度、圆度几个方面进行镜下统计分析。镜下观察核形石有长条状、扁平状、偏心椭圆形、椭圆形、卵圆形、圆形等形状,平均粒径在0.1~2.5 cm之间,核心颗粒以生屑颗粒为主。核形石的纹层磨损度在泥粒岩中为轻度,在颗粒岩中为重度,泥粒—颗粒岩居中。研究认为,促使塔中台地上奥陶统核形石形成的因素包括水动力能量、微生物、碎屑颗粒的累积量等,其中水动力能量占主导地位。能量过低,核形石扁平;能量适合,核形石纹层均匀且厚;能量过强,核形石处于磨蚀状态。水流的强烈冲刷作用会破坏微生物对颗粒的黏附作用,使砂屑生屑核形石滩转变为砂屑生屑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台地 上奥陶统 核形 磨损度
下载PDF
川西北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组构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云峰 唐雨 +4 位作者 唐洪明 孙尧斌 屈海洲 王振宇 刘冬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2-1312,共11页
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研究对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2段核形石发育段的宏观及微观描述(564块薄片)的基础上,分析了核形石组构、类型及垂向分布。该剖面核形石发育段共分为上、下两个亚段,... 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研究对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2段核形石发育段的宏观及微观描述(564块薄片)的基础上,分析了核形石组构、类型及垂向分布。该剖面核形石发育段共分为上、下两个亚段,厚度分别为109.53 m、126.2 m,核形石累积厚度分别为22.6 m、49.5 m。核形石核心及壳层的成分、组构、形态多样;核形石类型包括不规则状核形石、椭圆状核形石、次圆状—圆状核形石、帽状核形石等4种,每种类型的粒径、形态、层位分布、形成环境不同;粒度在垂向上表现为10个反旋回。整体上核形石发育不够完善,以薄皮核形石、弥散粒为主,代表着核形石发育的最初阶段。不规则状、次圆状、帽状核形石形成于弱搅动的浅水低能环境,包括潮下低能带、潮间带等;椭球状、圆状核形石形成于连续搅动的潮下高能带。核形石粒度差异大、形态多样、垂向多旋回变化的特征反映了埃迪卡拉纪灯影期海水受限、水体相对深浅及能量频繁动荡,同时受一定物源影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 组构特征 核形石分类 灯影组 埃迪卡拉系 米仓山地区 川西北
下载PDF
深海锰结核——核形石的新类型 被引量:29
4
作者 边立曾 林承毅 +3 位作者 张富生 杜德安 陈建林 沈华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2-236,T002,共6页
对东太平洋深海锰结核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由核心和叠层石包壳组成,具有核形石特有的结构和构造。因此,深海锰结核是一种锰质核形石。根据包壳中叠层石的种类,东太平洋锰质核形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 对东太平洋深海锰结核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由核心和叠层石包壳组成,具有核形石特有的结构和构造。因此,深海锰结核是一种锰质核形石。根据包壳中叠层石的种类,东太平洋锰质核形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表面光滑,内部致密,包壳主要由微小叠层石组成;另一种表面呈瘤状,内部疏松,包壳主要由奇异叠层石组成。透射电镜研究表明,锰质核形石的建造者是纳米级超微生物。其中微小叠层石(Minima)是由中华微放线菌(Miniactinomyces chinensis sp.nov.)建造的;奇异叠层石(Admirabilis)是由太平洋螺球孢菌(Spirisosphaerospora pacifica sp.nov.)建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锰结 核形 叠层石 超微生物化石
下载PDF
平邑盆地下第三系官中段核形石成因分析 被引量:41
5
作者 李熙哲 管守锐 +1 位作者 谢庆宾 汪泽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1-268,共8页
平邑盆地下第三系官中段核形石较为发育 ,类型多样。通过对其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核形石单元纹层有六种类型 ,作为核心的藻类仅在顶端发生碎屑粘结效应 ,而其底部则发育厚度小 ,规则的暗色纹层。纹层组合类型多样 ,主要受藻类发育程度 ,... 平邑盆地下第三系官中段核形石较为发育 ,类型多样。通过对其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核形石单元纹层有六种类型 ,作为核心的藻类仅在顶端发生碎屑粘结效应 ,而其底部则发育厚度小 ,规则的暗色纹层。纹层组合类型多样 ,主要受藻类发育程度 ,水动力强度和藻类种属的控制 ,是不同水动力环境下的产物。根据颗粒大小、纹层组合类型、纹层层数、填隙物将核形石分为浅水高能成因核形石和较深水低能成因核形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邑盆地 下第三系 官中段 核形 成因分析
下载PDF
松辽盆地早白垩世青山口组核形石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玉芳 钟建华 +5 位作者 曾石岐 陈志鹏 吉庆生 梁刚 张鹏 高柏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8-569,共12页
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带龙虎泡—大安阶地与西部泰康隆起的交界处青山口组二三段高二、高一砂岩组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沉积——核形石,最典型的核形石产在杜30井的青山口组二三段(Qn2+3)。发育核形石的层段厚度约40cm,产出深度为1415.36~141... 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带龙虎泡—大安阶地与西部泰康隆起的交界处青山口组二三段高二、高一砂岩组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沉积——核形石,最典型的核形石产在杜30井的青山口组二三段(Qn2+3)。发育核形石的层段厚度约40cm,产出深度为1415.36~1415.77m。核形石颜色以灰色、棕褐色为主,有球状、椭球状、扁球状和不规则状。通过研究认为,本区核形石形成环境主要有两种: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相带及滨浅湖滩坝相带。青山口组沉积期为湖盆萎缩期,随着相带向湖盆内(研究区东南方向)的迁移,核形石发育层位也向上迁移,表现出良好的环境指示意义。较少的陆源供给、较深的水体、温暖的气候、波动的水体环境都为介形虫的发育及核形石的物质沉淀、滚动生长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于是,核形石在小林克—齐家地区青山口组大量成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二三段 核形石层 高台子油层 成环境 相带迁移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塔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核形石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园园 杨海军 +2 位作者 王建坡 黄智斌 李越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4-242,共9页
核形石包壳特征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包壳形态在一定程度取决于其生长环境中的水流能量因素。塔中油田3口井上奥陶统凯迪阶良里塔格组礁滩相所显示的生态指标具有差异性,其中核形石形态学与其产出层位沉积时的能量条件具有很大程度的协同... 核形石包壳特征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包壳形态在一定程度取决于其生长环境中的水流能量因素。塔中油田3口井上奥陶统凯迪阶良里塔格组礁滩相所显示的生态指标具有差异性,其中核形石形态学与其产出层位沉积时的能量条件具有很大程度的协同。全包裹型圆形或椭圆形核形石多见于颗粒灰岩和泥粒状灰岩,代表中—高能沉积环境;正常核形石在高能环境出现频率较大;薄皮型核形石多为中等能量的产物;半包裹型核形石多见于灰泥基质的粒泥状灰岩—泥粒状灰岩,指示水流能量偏低的环境,复合型核形石具备半包裹型和全包裹型核形石特征,代表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中高等能量相互交替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 分类 古环境 良里塔格组 上奥陶统 塔中 塔里木板块
下载PDF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中的核形石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代明月 齐永安 +2 位作者 常玉光 王敏 李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0-417,共8页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发育有三种类型的核形石:球状、椭球状核形石与大型柱状叠层石伴生,形成于高能的潮下带;长卵形核形石与小型柱状叠层石伴生,形成于低到中等能量的潮间带;不规则状核形石与近水平状、缓波状叠层石伴生...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发育有三种类型的核形石:球状、椭球状核形石与大型柱状叠层石伴生,形成于高能的潮下带;长卵形核形石与小型柱状叠层石伴生,形成于低到中等能量的潮间带;不规则状核形石与近水平状、缓波状叠层石伴生,形成于低能的潮上带和潮间带。从核形石的成因可以看出,核形石等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存在耦合关系,水动力条件是核形石形态类型变化的决定因素,泥质(陆源物质)供应是影响核形石生长及消亡的直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 河南 核形 控制因素 馒头组二段 寒武系第三统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核形石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万洙 王璞珺 +2 位作者 高有峰 王国栋 白雪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4-600,共7页
在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中首次发现核形石灰岩,见于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层系中。核形石有三种类型:环状、石笋状和姜状核形石。多数核形石由核心和多环纹层组成,少数具不明显核心或呈单层环状。该套核形石形成于湖泊三角洲前缘... 在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中首次发现核形石灰岩,见于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层系中。核形石有三种类型:环状、石笋状和姜状核形石。多数核形石由核心和多环纹层组成,少数具不明显核心或呈单层环状。该套核形石形成于湖泊三角洲前缘分流河口砂坝侧翼的水下分流间湾环境。地形坡度和三角洲前缘的生长,致使核形石普遍发生准同生变形。由于核形石出现于青山口组二、三段,处于温湿向干热气候转变时期,因此核形石可能作为重要的古气候变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系青山口组 核形 沉积环境 古气候标志
下载PDF
山东省平邑盆地古近系湖相核形石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矿明 黄文辉 +2 位作者 汪建辉 曾婷婷 唐鑫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山东省平邑盆地古近系官庄组湖相核形石较富集,其特征和分布受古沉积环境的控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野外现场观测、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地球化学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本区核形石灰岩的岩石形态、结构、古生物、构造... 山东省平邑盆地古近系官庄组湖相核形石较富集,其特征和分布受古沉积环境的控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野外现场观测、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地球化学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本区核形石灰岩的岩石形态、结构、古生物、构造、元素地球化学等具有环境指示意义的特征,并据此将该区核形石分成A、B两类,它们之间根本性区别在于其形成的沉积环境的不同,A类核形石形成于翻转、滚动的强水动力的,水体较浅且较混浊的滨湖岸滩—浅湖浅滩环境;而B类核形石形成于水体较深、较平静的且较清澈的浅湖湖湾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的核形石发育于一个处于湖侵体系域阶段的干热湖盆的缓坡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邑盆地 官庄组 湖相 核形 特征 环境意义
下载PDF
华北地台西缘早—中寒武世过渡期核形石:微生物群落对浅海缺氧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文浩 史晓颖 +1 位作者 汤冬杰 王新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8,共14页
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的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 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的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富含细菌化石;包壳的微组构和有机矿化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作用活跃的高碱度海水条件,密集的莓状黄铁矿微粒和异养细菌残余指示为缺氧环境;而沉积相分析显示核形石发育于浅海陆棚背景。研究认为,同期的核形石及其他可对比微生物岩不仅在华北广泛分布,在其他大陆和板块上也有良好记录,表明在这个生物灾变期浅海环境有广泛的微生物群爆发,并可能与大火成岩省喷发、全球气温升高以及深部缺氧海水向陆棚侵进引起的浅海广泛缺氧相关。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广泛发育的微生物岩可能记录了底栖动物大量灭绝后,微生物群在缺氧水体中的快速繁盛与生态扩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寒武世过渡期 核形 有机矿化 草莓状黄铁矿 缺氧环境 华北地台
下载PDF
华北地台西缘早—中寒武世之交的核形石:微组构与生物矿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文浩 史晓颖 +1 位作者 汤冬杰 蒋干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共15页
内蒙古乌海地区毛庄组上部灰岩产大量核形石,其内核与包壳含丰富的矿化细菌和有机质残余。显微观察显示:内核以微晶质为主,含少量生屑和陆源碎屑;包壳由亚毫米级亮/暗纹层交互构成。亮层具微亮晶—微晶混合组构,以自养蓝细菌居多;暗层... 内蒙古乌海地区毛庄组上部灰岩产大量核形石,其内核与包壳含丰富的矿化细菌和有机质残余。显微观察显示:内核以微晶质为主,含少量生屑和陆源碎屑;包壳由亚毫米级亮/暗纹层交互构成。亮层具微亮晶—微晶混合组构,以自养蓝细菌居多;暗层以微晶质为主,富含异养细菌和黄铁矿莓球;这种差异表明两种纹层具不同的生物矿化机制,但都是微生物-化学过程与环境相互作用诱发碳酸盐沉淀并矿化微生物质的结果。超微研究表明:纹层内含大量纳米球粒(40~200 nm),与非晶质胞外聚合物(EPS)密切共生,可能源于EPS的降解。纳米球粒通过粘结-融合形成多面体(0.2~5μm),并进一步集合形成微米级微晶质球粒,后者常被齿状亮晶质环边包围。在寒武纪核形石内部观察到的这种多级微组构的有序组合及其与细菌残余和有机质的规律性配置关系,与近代矿化微生物席和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的情况相似。本研究认为寒武纪核形石包壳纹层的形成可能与现代微生物席的矿化机制相近,都是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诱发碳酸盐沉淀并矿化有机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 微组构 生物矿化 早—中寒武世之交 华北地台
下载PDF
山东平邑盆地古近系湖相核形石的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鑫萍 黄文辉 +3 位作者 邓宏文 张矿明 柳佳期 穆娜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6-463,共8页
山东省平邑盆地古近系官庄组湖相碳酸盐岩露头发育有大量的核形石。为分析其沉积环境,采用野外观测、地球化学测试、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其岩性背景、伴生的生物、沉积构造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核形石主要... 山东省平邑盆地古近系官庄组湖相碳酸盐岩露头发育有大量的核形石。为分析其沉积环境,采用野外观测、地球化学测试、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其岩性背景、伴生的生物、沉积构造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核形石主要发育于浅水、中等偏低能量的环境。有少量陆源碎屑物的环境有利于核形石生长;但较多的陆源碎屑物则对其不利。将核形石分为3类:规则泥晶纹层核形石(简称A类核形石),具有大颗粒、多层的规则纹层、复合核心等特点,可以指示浅水、中能、低陆源环境;规则微亮晶纹层核形石(B类),以色浅、粒径小、分选好、微亮晶纹层为特点,可指示浅水、较高能环境;不规则泥晶纹层核形石(C类),以色深、外形不规整、凝块状不规则纹层为特征,指示较深水、低能环境。发育A类和C类核形石的岩石,孔隙发育较差;发育B类核形石的岩石,孔隙发育较好,表现出相对较好的储层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邑盆地 古近系 湖相灰岩 核形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的核形石 被引量:9
14
作者 齐永安 代明月 +2 位作者 常玉光 王敏 李妲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4-641,共8页
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主要由紫红色、褐黄色页岩夹叠层石灰岩、核形石灰岩和鲕粒灰岩组成,其下部灰岩中富含核形石,形态和纹层结构多不规则,可见弯曲、不分枝的葛万菌(Girvanella)管状体呈密集而不规则的网状缠绕于核心... 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主要由紫红色、褐黄色页岩夹叠层石灰岩、核形石灰岩和鲕粒灰岩组成,其下部灰岩中富含核形石,形态和纹层结构多不规则,可见弯曲、不分枝的葛万菌(Girvanella)管状体呈密集而不规则的网状缠绕于核心和暗色纹层中,在亮纹层中则少些。含核形石地层呈薄层或透镜状夹于鲕粒灰岩之间或被潮上带泥岩覆盖,形成于低能的滨岸鲕粒滩滩间或滩后洼地。从核形石的特征可以看出,后生动物的匮乏或衰退是渑池地区馒头组二段核形石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水动力条件造就了核形石形态类型的多样化,持续动荡的高能条件和大量泥质(陆源物质)供应直接导致了核形石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渑池 核形 控制因素 馒头组二段 寒武系第三统
下载PDF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船山组核形石灰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锦龙 洪天求 +2 位作者 贾志海 王伟 罗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4-734,共11页
该文采集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沉水剖面和双龙剖面船山组核形石灰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离子质谱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核形石灰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介于6.26×10-9~25.1×10-9之间,均值为15.3×... 该文采集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沉水剖面和双龙剖面船山组核形石灰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离子质谱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核形石灰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介于6.26×10-9~25.1×10-9之间,均值为15.3×10-9。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但总体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高,且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比重稀土元素稍高,分馏程度可能与核形石的成因有密切关系。δCe介于0.43~0.74之间,均值为0.59,表明Ce亏损严重,指示了船山期的海水总体属于强氧化状态。Y/Ho值接近现代海水Y/Ho值的下限,表明当时海水可能受到冰融淡水影响。稀土元素不仅来源于海水,还与生物碎屑的含量和核形石的成因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核形石灰岩 碳酸盐岩 船山组 江油马角坝地区
下载PDF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船山组核形石基本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锦龙 洪天求 +2 位作者 贾志海 王伟 罗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共9页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船山组核形石十分发育,类型多样。基于对其内部显微结构的研究发现核形石核心和纹层各有5种类型,并伴随有3种圈层"构造"。基于对其核心、纹层和形态的研究将研究区核形石分为大球状核形石、小球状核形石、...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船山组核形石十分发育,类型多样。基于对其内部显微结构的研究发现核形石核心和纹层各有5种类型,并伴随有3种圈层"构造"。基于对其核心、纹层和形态的研究将研究区核形石分为大球状核形石、小球状核形石、长棒状核形石、帽状核形石、不规则状核形石和复合核形石等6大类,并将它们划分成3种沉积环境,即台地边缘滩、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并探讨了碳酸盐岩地层中核形石的分布、形成环境和沉积环境的耦合关系。高含量、大颗粒、纹层厚度大于核心厚度、纹层复杂、核心组分与基质组分存在较大差异,亮晶胶结的核形石的形成环境与沉积环境不一致,即核形石形成于水动力较弱的局限台地或开阔台地环境,强水动力使核形石发生磨圆,基质生物碎屑破碎,进而沉积于水动力较大的台地边缘滩环境。中等含量、中等粒度、纹层简单、与完整生物碎屑共存且粒径类似、亮晶胶结的核形石的形成环境与沉积环境类似,即部分生物碎屑在中等水动力条件下,处于悬浮状态,捕获和粘附碳酸盐质点,当个体增大和水体环境变化时,核形石就地沉积于中等能量的开阔台地环境。含量低、粒径变化大、纹层厚度小于核心厚度、纹层简单、形状易受核心的影响,纹层外壳凹凸不平,基质生物含量低、泥晶基质含量特别高的核形石的形成环境与沉积环境一致,即形成并沉积于水动力偏弱的局限台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 分类 成环境 沉积环境 船山组 江油马角坝地区
下载PDF
鲕粒滩中光合作用生物膜构建的高能核形石:以辽西葫芦岛三道沟剖面寒武系张夏组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梅冥相 Khalid Latif +1 位作者 孟晓庆 胡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9-1016,共18页
核形石是一种具有双重属性而较为特别的微生物碳酸盐岩:①作为一种包覆颗粒类型,核形石以不平滑的圈层和较大的大小被解释为微生物成因区别于成因存在着较大争议的鲕粒;②作为一种形成在围绕着核心的序列式纹层化作用过程中的球形或椭... 核形石是一种具有双重属性而较为特别的微生物碳酸盐岩:①作为一种包覆颗粒类型,核形石以不平滑的圈层和较大的大小被解释为微生物成因区别于成因存在着较大争议的鲕粒;②作为一种形成在围绕着核心的序列式纹层化作用过程中的球形或椭球型的生物沉积构造,核形石还常常被解释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一种类型而被归为球状叠层石。在辽西葫芦岛三道沟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顶部的块状鲕粒滩相灰岩之中,密集发育着厘米级别大小的高能泥晶核形石。另外,以下重要特征将张夏组鲕粒灰岩中的核形石特征化,包括:①厘米级别的大小;②椭圆形为主的形态学特征;③特征性的纹层状构造;④核形石皮层中普遍发育而且较高密度保存的丝状蓝细菌鞘的钙化化石等等。尽管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解释古代核形石复杂的形成机理将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也尽管形成这些核形石复杂的生物膜钙化作用机理还没有得到精确的了解,但是,辽西葫芦岛三道沟剖面张夏组中的核形石,直接的微生物化石证据,尤其是在核形石内较为丰富的丝状蓝细菌鞘化石,使其成为一个了解光合作用生物膜建造核形石的典型实例;同时,也为进一步了解形成在水柱中的放射鲕粒以及形成在海底的泥晶核形石之间复杂的形成机理的差异性,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蓝细菌 核形 张夏组 寒武系苗岭统 辽西葫芦岛三道沟剖面
下载PDF
闸墩“枣核形”裂缝成因机理和防裂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跃峰 朱岳明 +1 位作者 刘有志 杨接平 《水电能源科学》 2006年第2期40-43,共4页
针对闸墩中经常出现的“枣核形”裂缝,借助混凝土温度和应力有限元仿真计算方法,进行多工况多参数的比较分析研究,在查清具体工程裂缝成因机理后,提出适时合理的防裂方法,应用效果明显,对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作用。
关键词 闸墩 核形裂缝 成因机理 温度应力 防裂方法
下载PDF
辽东半岛复州湾剖面寒武系第二统光合作用生物膜建造的核形石 被引量:16
19
作者 梅冥相 Muhammad Riaz +1 位作者 刘丽 孟庆芬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48,共18页
作为一种经常大于鲕粒的包覆颗粒类型,核形石以其不平滑的圈层被解释为微生物成因,区别于成因存在较大争议的鲕粒,而且常与鲕粒和其他类型的碳酸盐颗粒相互共生;作为一种在围绕着生物碎屑和非生物碎屑核心的序列式纹层化作用过程中形成... 作为一种经常大于鲕粒的包覆颗粒类型,核形石以其不平滑的圈层被解释为微生物成因,区别于成因存在较大争议的鲕粒,而且常与鲕粒和其他类型的碳酸盐颗粒相互共生;作为一种在围绕着生物碎屑和非生物碎屑核心的序列式纹层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球形或假球型生物沉积构造,核形石还常常单独产出和分布,所以又被解释为微生物碳酸盐岩,或者被归为球状叠层石。在辽东半岛寒武系第二统碱厂组和馒头组之中,厘米级别大小的核形石密集发育在三级层序的顶部,成为一种时间特化的相。另外,以下重要特征将辽东半岛寒武系第二统的核形石特征化,包括:(1)与凝块和微凝块共生;(2)多为球状和椭球状;(3)由不均一的非纹层状致密泥晶和微亮晶构成;(4)核形石皮层以及核形石间凝块中发育特别的蓝细菌鞘钙化化石等。尽管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解释古代核形石复杂的形成机理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也尽管形成这些核形石的复杂生物膜钙化作用细节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才能得到更好地了解,但是,辽东半岛第二统碱厂组和馒头组核形石中直接的微生物化石证据,尤其是核形石内较为丰富的钙化蓝细菌鞘化石,使其成为一个了解光合作用生物膜建造核形石的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 光合作用生物膜 寒武系第二统 复州湾剖面 辽东半岛
下载PDF
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寒武系第二统昌平组核形石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莹 罗平 +4 位作者 刘伟 徐安娜 赵振宇 王珊 龚骥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7-597,共11页
核形石是微生物岩的一种,长期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在核形石的展布模式、沉积环境以及微生物特征和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地层出露良好且保存完整,其寒武系昌平组的早期高位体系域主要沉积在潮下-潟... 核形石是微生物岩的一种,长期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在核形石的展布模式、沉积环境以及微生物特征和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地层出露良好且保存完整,其寒武系昌平组的早期高位体系域主要沉积在潮下-潟湖环境中。受控于三级以下海平面以及水动力条件,早期高位体系域自下而上发育了三套形态各异的核形石层。第一套毫米级核形石零星分布于早期高位体系域下部,不具明显核心,包壳内见大量泥晶物质及砂屑、生屑。第二套厘米级-亚厘米级椭球状核形石集中分布于早期高位体系域中部,具有明显核心,包壳主要由亮纹层、菌纹层、生屑层和包壳层组成。第三套厘米级椭球/叶状核形石集中分布于早期高位体系域上部,具有明显核心,包壳主要由亮纹层组成,菌纹层含量较少。镜下鉴定结果表明由亮/暗纹层交互而成的核形石包壳具有不同的显微/超微结构,代表了微生物席与沉积环境的不同互动方式。分析其形成环境可知,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寒武系昌平组以核形石为主的微生物岩,生物灭绝事件是其直接成因,但也许不是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 昌平组 寒武系第二统 北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