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多参数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王光义 陆艳秋 《大医生》 2023年第23期109-111,共3页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MRI)多参数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B组...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MRI)多参数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多参数成像技术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MRI多参数成像技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患者T2加权成像(T2WI)上有12例外周带前列腺癌出现结节状或者斑片状低信号影,10例移行区前列腺癌出现大片状低信号或者凸透镜样低信号,8例外周带伴移行区前列腺癌显示大片斑片状低信号影;DWI上有17例结节状高信号或者斑片状,另13例斑片状稍高信号;ADC上均为低信号。B组移行区T2WI出现结节状高低混杂信号,DWI显示等或者稍高信号。A组患者DWI信号强度值及ADC均低于B组(P<0.05)。MRI多参数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敏感度均高于单一参数(P<0.05)。结论 MRI多参数成像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较高,可明显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敏感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多参数成像技术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核磁共振多参数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效果研究
2
作者 李泽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研究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应用核磁共振多参数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我院接受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2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前列增生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MRI检查指标,并统计MR... 研究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应用核磁共振多参数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我院接受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2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前列增生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MRI检查指标,并统计MRI多参数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DWI信号强度、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WI诊断效能和DWI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诊断诊断效能显著高于T2WI和DWI(P<0.05),和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取MRI多参数成像诊断可有效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为术前诊断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多参数成像技术 前列腺癌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铭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1例疑似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59例疑似前列腺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先开展磁共振成像检查,再... 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1例疑似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59例疑似前列腺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先开展磁共振成像检查,再开展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检查。参考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炎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显著高于磁共振成像技术(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炎的诊断灵敏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有效提高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患者的疾病诊断准确度,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 前列腺炎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
下载PDF
跟腱外伤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赵国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77-0080,共4页
通过对比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与CT技术在跟腱外伤诊断中的效果,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两组各包含50例的病例进行诊断,使用MRI和CT技术分别对其完成诊断,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漏诊误诊... 通过对比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与CT技术在跟腱外伤诊断中的效果,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两组各包含50例的病例进行诊断,使用MRI和CT技术分别对其完成诊断,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漏诊误诊率。结果 MRI技术相较于CT技术在诊断准确率上优势明显(98.00% vs 60.00%),而在漏诊误诊率方面,MRI技术也显著优于CT技术 (2.00% vs 40.00%)。在不同创伤类型的检出率方面,MRI方法也普遍优于CT方法。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外伤 核磁共振成像 CT技术 诊断准确率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
5
作者 陈秀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01-0004,共4页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射频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自其问世以来,MRI已在医学诊断中广泛应用,成为疾病诊断、病变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优势在于无创、无辐射损...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射频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自其问世以来,MRI已在医学诊断中广泛应用,成为疾病诊断、病变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优势在于无创、无辐射损伤,且能够提供多平面的图像,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尤为出色。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和精细化。与此同时,MRI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不仅需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还需掌握MRI相关的技术知识,以协助医生进行精确诊断和治疗。本文将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护理要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医学诊断 护理综述
下载PDF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分析
6
作者 郭晓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13-0116,共4页
探讨和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高度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展开研究;分别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分别为患者提供检查;此外为患者提供血管造影检查并以其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核磁共振血管... 探讨和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高度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展开研究;分别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分别为患者提供检查;此外为患者提供血管造影检查并以其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对于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阳性率;并计算和对比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的诊断效能。结果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阳性率为78.33%,与血管造影无显著差异,P>0.05。CT检查的阳性率为65.00%,显著低于核磁共振与血管造影,P<0.05。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均显著高于CT检查。结论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用于诊断脑血管疾病,不但高效无创,且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可作为临床上诊断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7
作者 张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46-0149,共4页
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检查结果,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卵巢肿瘤的诊断效... 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检查结果,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卵巢肿瘤的诊断效能优于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P<0.05。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指标参数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指标参数TTP与BF和卵巢良性肿瘤比较,P<0.05。结论 卵巢肿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杨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29-0032,共4页
探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效果及准确率。方法 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放射科接收的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探查对象,共计50例,予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所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技术,以关节镜检查结果... 探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效果及准确率。方法 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放射科接收的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探查对象,共计50例,予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所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技术,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结果 50例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经由关节镜下观察,确诊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48例,其中完全断裂患者21例,部分断裂患者27例。以关节镜下观察结果为金标准,50例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经由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20例,部分断裂患者26例,存在2例漏诊,诊断准确率95.83%,与关节镜技术具有高度一致性(P>0.05)。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率,可有效明确断裂程度,可作为疾病诊断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关节镜技术 诊断效果 准确率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探讨
9
作者 海强 米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65-0068,共4页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探讨。方法 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患者(150例),对患者分别使用临床检查和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效果。结果 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临床检查,确诊共60...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探讨。方法 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患者(150例),对患者分别使用临床检查和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效果。结果 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临床检查,确诊共60例ACL断裂临床检查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依次为40.00%、34.38%、28.13%、34.38%、30.00%。MRI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0.00%、90.63%、88.89%、93.55%、84.21%。与临床检查比较,MRI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均偏高(P<0.05)。结论 MR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诊断方面显示出了很高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 准确率
下载PDF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10
作者 程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45-0048,共4页
探析于脑血管病症诊断进程中施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的效能及实践价值。方法:将脑血管疾病患者(以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为节点)视为是研究核心,归纳病例数120例,均对其施以MRA、CT检查,视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进行单一MRA、CT... 探析于脑血管病症诊断进程中施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的效能及实践价值。方法:将脑血管疾病患者(以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为节点)视为是研究核心,归纳病例数120例,均对其施以MRA、CT检查,视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进行单一MRA、CT检查及联合诊断结果的分析与观察。结果 DSA检出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瘤48例、30例、42例,联合诊断(CT+MRA)于上述疾病检出率方面较单一CT/MRA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瘤中检出准确率、总检出准确率方面,联合诊断(CT+MRA)较单一CT/MRA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诊断中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效果显著,可进行疾病诊断准确率的强化,清晰显像出脑部病变状况,协助临床早期拟定诊疗方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效果
下载PDF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血管壁成像技术联合血清MMP-10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帕提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36-0039,共4页
探究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血管壁成像技术联合血清MMP-10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纳入观察组,按照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 探究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血管壁成像技术联合血清MMP-10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纳入观察组,按照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血管壁成像检查,同时测定血清MMP-10水平,观察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血管壁成像技术联合血清MMP-10诊断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以及血清MMP-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重度组各项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结论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血管壁成像技术联合血清MMP-10诊断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血管壁成像技术 血清MMP-10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12
作者 周伟 陈小华 +2 位作者 彭辉 丁爱民 刘磊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lution128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结果、检查时间和费用。结果3种检查方法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和病理检查结果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动态增强扫描误诊率高于病理检查、MRI-DWI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检查时间长于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费用高于CT动态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DWI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临床诊断中更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CT动态增强 结直肠癌 术前分期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清CYR61、UCH-L1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早期诊断效能
13
作者 龚爱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9期14-16,20,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联合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早期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疑似超急性脑梗死的94例患者,其中23例临床最...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联合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早期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疑似超急性脑梗死的94例患者,其中23例临床最终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进行DWI检查,血清CYR61、UCH-L1检测,比较超急性脑梗死、无脑梗死患者的磁共振参数及血清CYR61、UCH-L1水平,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清CYR61、UCH-L1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效能。结果:DWI对超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82.61%(19/23)、100.00%(71/71)、95.74%(90/94)。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R61、UCH-L1高于无脑梗死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血清CYR61、UCH-L1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3。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血清CYR61、UCH-L1在超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磁共振参数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期间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倪燕 谢冬生 朱娟娟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9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在实施乳腺癌诊断期间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常熟市中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6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X线钼靶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在实施乳腺癌诊断期间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常熟市中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6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X线钼靶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临床针对疑似乳腺癌患者开展病理诊断,最终46例患者为阳性,20例患者为阴性。与X线钼靶诊断效能比较,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灵敏度(95.65%)、特异度(95.00%)及准确度(95.45%)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3、19.355、27.885,P<0.05)。结论临床对乳腺癌患者在实施诊断期间,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明显。同X线钼靶检查比较,乳腺癌诊断特异度、诊断灵敏度以及诊断准确度更高,从而对乳腺癌疾病的顺利诊治提供依据,凸显在实施乳腺癌诊断期间,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诊断特异度 诊断灵敏度 诊断准确度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研究速冻汤圆在冻融过程中的水分迁移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时文六 胡乔乔 +6 位作者 冯裕杰 赵坤鹏 申玉凡 刘津生 李浩楠 葛珍珍 纵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0-27,共8页
目的研究冻融过程对速冻汤圆水分分布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及成像技术研究速冻汤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反复冻融过程及储藏期间的水分分布变化。结果在冻结状态下,速冻汤圆... 目的研究冻融过程对速冻汤圆水分分布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及成像技术研究速冻汤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反复冻融过程及储藏期间的水分分布变化。结果在冻结状态下,速冻汤圆中强结合水含量高达95.85%,随着温度的升高,强结合水向弱结合水转化,当温度高于0℃时,体系中的水分以不易流动水为主,T22发生右移,水分自由度增加;另外,反复冻融造成汤圆水分的迁移损耗,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进一步证实冻融循环导致汤圆体系中的结合水向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转化;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T21由0.62ms增加为1.97ms,说明样品体系中结合水与基质结合的紧密度减低,但储藏期间结合水、不易流动水等含量变化并未呈现出规律变化。结论冻融循环增加了体系水分的自由度;但在冻藏的过程中,保持储藏温度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速冻汤圆体系中水分的稳定性。LF-NMR分析可以快速反映温度波动、反复冻融等对速冻汤圆水分分布造成的影响,进而评估速冻汤圆的品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汤圆 低场核磁共振 成像技术 冻融 水分迁移
下载PDF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应锋 钟治平 +2 位作者 林俊坤 林文宇 陈英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0期57-60,64,共5页
目的:探讨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p-MRI)技术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收治的18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两名医师采用... 目的:探讨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p-MRI)技术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收治的18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两名医师采用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技术、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技术、T_(2)加权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未知病理情况下分别对患者进行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各影像技术对PCa的诊断效能。结果:两名医师使用Bp-MRI、Mp-MRI、T_(2)WI-DCE技术诊断PCa的AUC值分别为0.88、0.90、0.84,其中,Bp-MRI诊断PCa灵敏度、特异度为0.83、0.86,Mp-MRI为0.85、0.85,T_(2)WI-DCE为0.73、0.88,Bp-MRI与T_(2)WI-DCE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MRI与Mp-MRI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MRI技术对PCa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在某些条件下,将Bp-MRI技术作为Mp-MRI技术的备选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 前列腺癌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
下载PDF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血管壁成像技术联合血清MMP-10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燕新 李涌 潘德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血管壁成像技术(HRMR-VWI)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MCAS)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MCA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狭窄...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血管壁成像技术(HRMR-VWI)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MCAS)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MCA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另选取同期在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健康体检的50名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进行HRMR-VWI检查记录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MP-10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RMR-VWI参数联合血清MMP-10诊断MCAS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MCAS组HRMR-VWI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血清MMP-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HRMR-VWI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血清MMP-10水平均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RMR-VWI参数联合血清MMP-10检测诊断MCA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92.0%,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HRMR-VWI联合血清MMP-10检测可提高MCAS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粥样硬化性狭窄 大脑中动脉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血管壁成像技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10
下载PDF
子宫肌瘤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价值及其病因探讨
18
作者 仲丹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65-68,共4页
评估在对子宫肌瘤进行诊断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之间,于我院放射科接受检查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本次分析工作。全部患者均给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扫描子宫及附件,对其得到的相... 评估在对子宫肌瘤进行诊断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之间,于我院放射科接受检查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本次分析工作。全部患者均给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扫描子宫及附件,对其得到的相关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具体包括SE序列及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从中总结MRI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并继而探讨子宫肌瘤的主要成因。结果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本次MRI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6.67%。MRI扫描分析结果显示:①子宫形态改变:26例(86.67%)子宫出现形变、4例(13.33%)子宫形态正常;②肌瘤数量:肌瘤多发者17例(56.67%)、单发者13例(43.33%);③肌瘤形状分析:18例(60.00%)瘤体为圆形,7例(23.33%)为类圆形,5例(16.67%)为椭圆形;④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11例(36.67%)、浆膜下肌瘤12例(40.00%)、黏膜下肌瘤7例(23.33%);⑤肌瘤位置:23例(76.67%)子宫体部、5例(16.67%)位于子宫颈部、2例(6.67%)位于子宫轮廓之外。总结所有患者影像特征,具体如下:横断面T1WI、冠状面T2WI都有低信号变化,部分患者冠状面T2WI信号偏高。结论 子宫肌瘤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其诊断价值极高,能准确分辨肌瘤的具体情况,做出准确的诊断结论,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诊断价值 病因分析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颅脑疾病诊断中的疗效评价
19
作者 张英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42-44,共3页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缩为MRI)对于颅脑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 所统计的是颅脑疾病患者,一共78例,予用随机法,所划定的甲组(例数记录39)予用MRI诊断;所划定的乙组(例数记录39)予用CT诊断。较比项目:①疾病类型检出率、②发病位置检出率...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缩为MRI)对于颅脑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 所统计的是颅脑疾病患者,一共78例,予用随机法,所划定的甲组(例数记录39)予用MRI诊断;所划定的乙组(例数记录39)予用CT诊断。较比项目:①疾病类型检出率、②发病位置检出率、③诊断效能。结果 组间较比于疾病类型的检出率,示为P<0.05。组间较比于发病位置检出情况,统计为P>0.05。以手术病理为准,甲组的准确率/敏感度以及漏诊率较比于乙组,示为P<0.05。结论 MRI能够判断颅脑疾病的具体类型,鉴别发病的位置,而且诊断准度比较高,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颅脑疾病 诊断疗效 疾病类型
下载PDF
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研究面粉吸水率及其形成过程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卫江 林向阳 +3 位作者 阮榕生 王娜 朱榕璧 张锦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4-129,共6页
利用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研究了面筋含量、含水量、添加物、搅拌与面团中水的状态之间的关系。水分状态的测定使用自旋-晶格和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1和T2)。在面团搅拌过程中,在初期T2*和相应的质子密度值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减小... 利用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研究了面筋含量、含水量、添加物、搅拌与面团中水的状态之间的关系。水分状态的测定使用自旋-晶格和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1和T2)。在面团搅拌过程中,在初期T2*和相应的质子密度值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减小,说明自由水加入到面粉中后迅速与面粉中的蛋白以及其他成分发生了水合作用。T2*与搅拌时间的曲线体现了面团的这个搅拌过程,从中可以直观的得到面团的最佳搅拌时间。搅拌时间受水分含量的影响,并且不同面筋含量的面粉搅拌稳定时间也不相同。面筋含量与搅拌时间成才正比。高温有利于面团的形成,并且影响面团中水分的流动性。通过低、中、高三种不同面筋含量面粉吸水率与NMR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关系的研究,实验结果发现T1以及T1幅度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面筋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得到了T1与吸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不同面筋含量面粉的最佳吸水量:湿面筋含量25.4%面粉的吸水量为55.0%;湿面筋含量30.4%面粉的吸水量为57.5%;湿面筋含量35.8%面粉的吸水量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技术 面团 吸水率 搅拌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