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核磁共振弛豫谱反演算法 被引量:14
1
作者 姚绪刚 王忠东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3-376,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整体迭代修正的核磁共振弛豫信号的多指数反演算法 ,对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并通过算法实例处理与基于奇异值分解法的MAPⅡ算法的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 ,对比总结了不同信噪比下、不同布点方式下核磁...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整体迭代修正的核磁共振弛豫信号的多指数反演算法 ,对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并通过算法实例处理与基于奇异值分解法的MAPⅡ算法的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 ,对比总结了不同信噪比下、不同布点方式下核磁共振弛豫谱的反演结果 ,表明在 16~ 64点对数均匀布点时SIRT反演结果能保证岩石、流体弛豫谱的真实性 ,该算法对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分析以及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解释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弛豫谱 反演算法 多指数反演 岩心实验 核磁共振测井
下载PDF
小麦灌浆过程籽粒水分变化的核磁共振检测 被引量:19
2
作者 牟红梅 何建强 +4 位作者 邢建军 要世瑾 唐燕 汪自庆 杜光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104,共7页
花期至成熟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麦穗的水分状态随着干物质的积累而呈现出独特的变化特征。为了揭示活体冬小麦灌浆过程的水分变化规律,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的无损检测特性,结合核磁共振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和核磁共振T2弛... 花期至成熟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麦穗的水分状态随着干物质的积累而呈现出独特的变化特征。为了揭示活体冬小麦灌浆过程的水分变化规律,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的无损检测特性,结合核磁共振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和核磁共振T2弛豫谱分析,对小麦麦穗进行了连续活体检测。核磁共振质子密度加权成像结果表明,灌浆前期籽粒的水分不断增加,至花后15 d籽粒的水分含量达到最大值,此后小麦籽粒的水分逐渐减少。在此过程中,灌浆物质在籽粒中积累的顺序是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经核磁共振T2弛豫谱分析,麦穗中的水分可分为结合水、半结合水和自由水三种相态。从籽粒形成至完熟期麦穗不同相态的水分都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但涨落步调不尽相同,其中结合水含量的增长期最长,至蜡熟期结束时(花后33 d)才达到最大值。籽粒形成后麦穗总水分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即使在籽粒干质量快增期(花后15 d至花后27 d),籽粒中干物质的迅速积累也并未导致水分含量的明显减小,单穗的总水分含量与最大水分含量相比仅仅减少了十分之一。花后30 d之后,随着颖片及穗轴逐渐变黄衰老和籽粒的脱水成熟,麦穗水分含量才急剧减小。小麦灌浆中期麦穗维持较高水分含量,说明水分在同化物积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除了灌浆中期较高的水分含量,蜡熟期的快速脱水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贮存并减少呼吸消耗,对于小麦产量的形成和稳定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核磁共振成像 作物 冬小麦 灌浆 核磁共振T2弛豫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过程水分含量变化及对种子发芽影响的低场核磁检测研究
3
作者 杨洪伟 张丽颖 李晓辉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259,共7页
为研究盐、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过程水分含量变化及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以及利用低场核磁检测技术测定种子含水量的可行性,利用光照培养箱进行培养皿种子发芽试验,分析了在蒸馏水(对照处理)、浓度为50、150mmol/L NaCl和NaHCO_(3)胁迫处... 为研究盐、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过程水分含量变化及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以及利用低场核磁检测技术测定种子含水量的可行性,利用光照培养箱进行培养皿种子发芽试验,分析了在蒸馏水(对照处理)、浓度为50、150mmol/L NaCl和NaHCO_(3)胁迫处理下,盐粳48和辽星1种子萌发72h过程中核磁信号幅值变化及各处理对发芽指标的影响,确定单位质量水稻种子样品核磁信号幅值与湿基含水率的回归函数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萌发6、24、48、72h后,2个品种水稻种子核磁信号幅值平均分别增长了65%、95%、115%和135%以上。萌发相同时间后,相比对照处理,NaCl和NaHCO_(3)胁迫处理下核磁信号幅值平均降低了5%以上,发芽指数平均降低了4.5%以上,说明水稻种子萌发过程水分含量与种子发芽指数呈正相关。不同浓度NaCl和NaHCO_(3)胁迫下,单位质量水稻种子核磁信号幅值和湿基含水率之间均具有一致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5。说明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盐、碱胁迫下水稻种子的水分含量是合理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弛豫谱 盐胁迫 碱胁迫 水稻种子 湿基含水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