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清除率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徐一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究乳酸清除率(LCR)联合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是... 目的:探究乳酸清除率(LCR)联合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是否发生DEACMP将其分为DEACMP组(n=21)和预后良好组(n=156)。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治疗24h后LCR及入院后7d内大脑皮层、侧脑室周围白质的平均ADC值(ADCav),用单因素分析各项指标与DEACMP的关系,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LCR与ADCav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CR、ADCav对DEACMP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DEACMP组重度中毒占比明显更高,LCR及侧脑室周围白质ADCav值均明显更低(P<0.05);但两组皮层ADCav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COP患者的LCR与侧脑室周围白质ADCav值之间呈正相关(r=0.395,P<0.05);LCR与皮层ADCav值无显著相关性(r=0.10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CR、侧脑室周围白质ADCav值及其二者联合预测DEACM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898、0.979,以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48%、99.00%]。结论:LCR联合侧脑室周围白质ADCav对DEACMP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清除率 表观扩散系数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核磁共振灌注、弥散加权成像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后继发性脑梗死风险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何兴林 刘君 +1 位作者 官念 徐远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447-1451,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ABCD2评分联合核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与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后继发性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2月-2018年3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 37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探讨ABCD2评分联合核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与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后继发性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2月-2018年3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 37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于TIA发作后24h后接受ABCD2评分,并联合进行核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与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随访至TIA首次发作后90d,分别记录7d、30d、90d各时间点内发生继发性脑梗死的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ABCD2评分与DWI结果与TIA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患者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在随访期内7d、30d、90d等时间点内,ABCD2评分均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而PWI、DWI结果中均是PWI(+)DWI(+)组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WI(+)DWI(+)、ABCD评分4~7分以及既往合并颅内动脉病变史是TIA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以ABCD2评分≥4联合PWI、DWI结果阳性预测TIA进展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3%和69.8%。结论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联合应用ABCD2评分与PWI、DWI检查能够有效预测7d、30d、90d内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风险,临床可操作性强,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继发性脑梗死 ABCD2评分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核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卓 武立双 +2 位作者 董智慧 杨慕男 仪孝臣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析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临床资料,均经脑部CT检查确诊,并行MRI-DWI、SWI... 目的:探析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临床资料,均经脑部CT检查确诊,并行MRI-DWI、SWI,探析MRI-DWI联合S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灶检出情况,MRI-DWI联合SWI检查急性脑缺血患者病灶分布部位情况。结果:以经脑部CT结果作为“金标准”,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共检出病灶95个;MRI-DWI联合SWI检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灶部位的检出率高于MRI-DWI、SWI单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脑部CT确诊,95个病灶组织中皮质/皮质下出血37例,基底节区27例,丘脑22例,小脑15例;MRI-DWI联合SWI检查急性脑缺血患者病灶部位与脑部CT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18,P<0.001)。结论:MRI-DWI联合SWI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检出率,明确病灶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卒中后癫痫所致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葛均江 韩贵迎 宋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5期196-198,共3页
卒中后癫痫(PSE)是脑卒中重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脑卒中发病率增高,PSE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合并癫痫与中风所致伤残和死亡之间存在联系[1-2],但PSE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卒中后癫痫(PSE)是脑卒中重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脑卒中发病率增高,PSE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合并癫痫与中风所致伤残和死亡之间存在联系[1-2],但PSE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对于水分子运动具有高度敏感性,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可清晰显示出水的弥散性改变与水分子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脑卒中后癫痫 脑神经功能恶化 弥散系数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肺癌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年贵 罗文斌 +7 位作者 杨永贵 唐丽华 王凌云 雍雅智 沈杰芳 宫海艳 郭岗 柯明耀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8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肺癌病理类型及预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90例经病理证实为中晚期肺癌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目的:探讨肺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肺癌病理类型及预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90例经病理证实为中晚期肺癌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增强检查,测量病变的ADC值,并检测血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 fragments,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组织中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分析统计不同病理类型及预后指标(血中CEA、CYFRA21-1、NSE,组织中Ki67、VEGF)ADC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DC值与不同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肿瘤ADC值小细胞肺癌低于非小细胞肺癌,肺鳞癌的ADC高于小细胞肺癌而低于肺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吸烟史、性别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中CEA、CYFRA21-1、NSE、Ki67、VEGF对应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DC值与上述肿瘤标志物存在负相关(r_(CEA)=-0.81,P_(CEA)<0.001,r_(NSE)=-0.61,P_(NSE)<0.001,r_(CYFRA21-1)=-0.45,P_(CYFRA21-1)=0.007 2,r_(Ki67)=-0.77,P_(Ki67)<0.001,r_(VEGF)=-0.65,P_(VEGF)<0.00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ADC值存在差异。ADC值与CEA、CYFRA21-1、NSE、Ki67、VEGF存在负相关,ADC值可协助判断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肺癌 组织病理学 预后指标 相关性
下载PDF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彭婧 谢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8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MRI)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WB-DWI)在恶性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进行WB-DWI、常规核磁共振/CT检查(WB-DWI检查后1周内)。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病灶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转移病灶检出情况,分...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MRI)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WB-DWI)在恶性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进行WB-DWI、常规核磁共振/CT检查(WB-DWI检查后1周内)。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病灶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转移病灶检出情况,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良恶性肿瘤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结果82例患者经常规核磁共振/CT检出249个病灶,应用核磁共振WB-DWI检查显示出372个病灶,经临床病理证实均为恶性肿瘤,于核磁共振WB-DWI上均呈现出高信号。ADC图呈现出低信号,且各个病灶ADC值显著低于正常区域,与病灶恶性程度成正比。WB-DWI检查骨转移、肺转移、脑转移、肝脏转移、淋巴转移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4.38%、86.67%、82.35%、96.67%、94.64%,均高于常规核磁共振/CT检查的59.38%、66.67%、58.82%、70.00%、80.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核磁共振/CT检查血管受侵但WBDWI未发现异常的有5例。WB-DWI对T_(1)、T_(2)、T_(3)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24%、90.91%、100.00%,均高于常规核磁共振/CT的47.06%、66.67%、70.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T4期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DWI在恶性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准确检出病灶数目,评估是否发生转移及良恶性外,还能依据肿瘤浸润程度与累及范围准确分期,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阻止或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分期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付剑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7期17-18,共2页
目的:探究对肺部肿瘤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44例肺部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有8例良性病变、8例鳞状细胞癌、7例小细胞癌、12例高分化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 目的:探究对肺部肿瘤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44例肺部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有8例良性病变、8例鳞状细胞癌、7例小细胞癌、12例高分化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均予以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对其诊断效能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病理类型在b值为0与600时的ADC值均显著高于b值为0与800、0与1000时的ADC值(P <0.05);各病理类型在b值为0与800时的ADC值均显著高于0与1000时的ADC值(P <0.05)。结论:对肺部肿瘤采取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可准确鉴别肺部肿瘤类型,其灵敏度、特异度均高,值得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肺癌疗效早期评估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年贵 罗文斌 +3 位作者 雍雅智 宫海艳 郭岗 柯明耀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9期1669-1673,共5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弥散系数(ADC)在中晚期肺癌不同治疗方案下早期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入选2015年10月——2019年3月收住院诊断为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化疗组、放疗组...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弥散系数(ADC)在中晚期肺癌不同治疗方案下早期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入选2015年10月——2019年3月收住院诊断为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化疗组、放疗组、靶向治疗组。三组患者均于治疗前1周、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行胸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于治疗前1周、治疗后4周、8周行胸部CT检查,根据胸部CT肿瘤直径变化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胸部MRI与胸部CT疗效评估差异,比较ADC值在有效组和无效组接受不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差异;进一步分析ADC变化率与肿瘤体积退缩率相关性。结果:胸部MRI与胸部CT下测得肿瘤最大径评价值之间比较在有效组及无效组均无差异,P>0.05;有效组仅靶向治疗后4周肿瘤退缩率比无效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有效组ADC值明显增加,无效组ADC值升高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不同治疗后有效组中:靶向治疗后1周ADC值明显升高,化疗及放疗均于治疗后2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靶向治疗后1周、放疗后2周、化疗后4周有效组ADC值明显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中ADC值变化率与肿瘤体积退缩率呈正相关(r=0.645,P<0.001)。结论:MRI平扫+DW-MRI检查监测ADC值变化可用于中晚期肺癌治疗早期疗效评估,不同治疗方案DWI疗效评估时间点不同,但ADC值变化均早于肿瘤体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系数 肺癌 疗效评估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玉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4期37-38,共2页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08例作为研究主体,所有患者经初步诊断为恶性肿瘤后,先后采取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将检查...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08例作为研究主体,所有患者经初步诊断为恶性肿瘤后,先后采取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评价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瘤患者208例经过病理检查后均全部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检出恶性肿瘤患者为184例(88.46%),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显示检出恶性肿瘤患者为208例(100.00%),MRI弥散加权成像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率,二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患者手术后通过病理检查,检出病灶数量共286个,CT检查检出病灶数量249个(87.06%),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检出病灶数量为278个(97.20%),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病灶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的诊断中,采用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检出率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允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7期2376-2377,共2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74例TIA患者为观察组,均进行MRA、DWI,另选取3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DWI显示,观察组中1... 目的:探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74例TIA患者为观察组,均进行MRA、DWI,另选取3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DWI显示,观察组中14例存在陈旧病灶,ADC图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7例患者初诊未发现异常信号,复查ADC图呈低信号,DWI呈高信号;MRA显示,观察组血管异常率75.68%(56/75)高于对照组24.32%(9/37),轻度狭窄占比37.50%(36/96)低于对照组71.43%(10/14),重度-闭塞占比29.17%(28/96)高于对照组0.0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诊断TIA简单有效,而MRA检查可确定脑血管狭窄程度,二者联合诊断TIA,对判断TIA病因、评估继发脑梗死风险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恶性肿瘤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除脑肿瘤外)的患者32例,行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利用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 MIP)及黑白翻转技术重建出类PET图像,测量...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恶性肿瘤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除脑肿瘤外)的患者32例,行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利用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 MIP)及黑白翻转技术重建出类PET图像,测量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进行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对比,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检查发现32例患者145个病灶,淋巴转移与其他转移分别增多了36%和22%,检查后46.8%的患者肿瘤分期发生了改变。结论: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恶性肿瘤分期 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翟亚娟 上官建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5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前列腺疾病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常规扫描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对6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有36例为多发病灶,病变累积中央叶12例,中... 目的探讨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前列腺疾病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常规扫描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对6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有36例为多发病灶,病变累积中央叶12例,中央腺体癌变9例,前列腺包膜受累的3例;正常前列腺组、前列腺增生组以及前列腺癌组患者在b=50s/mm^2、b=800s/mm2DWI的信号强度和ADC值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该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三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其结果显示前列腺增生组与正常前列腺组在b=50s/mm^2、b=800s/mm2DWI的信号强度和ADC值等相比方面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别(P>0.05),其它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增生以及前列腺癌患者在Ktrans、Vc以及Kep等DCE-MRI参数方面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别,该差别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增生以及前列腺癌等三组数据进行两两相比,结果显示正常前列腺组与前列腺增生组在Ktrans、Vc以及Kep等DCE-MRI参数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它各组两两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分期准确率,有利于对前列腺的病变部位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 前列腺疾病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霍铎文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第2期181-181,183,共2页
目的:关于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验方法应用在肺部肿瘤诊断当中的效果探究。方法:选取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经过临床病理确诊为肺部肿瘤的患者50例作为本文的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进行病理确诊以前均采用... 目的:关于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验方法应用在肺部肿瘤诊断当中的效果探究。方法:选取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经过临床病理确诊为肺部肿瘤的患者50例作为本文的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进行病理确诊以前均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验方案进行检验,并分析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验方法对患者诊断的效率和可行性。结果:不同病理类型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验过程当中的b值为0~600的时候,所得的ADC的值明显高于不同病理类型的b值为0~800、0~1000的ADC值,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对肺部肿瘤患者通过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案进行诊断,能够提升患者肿瘤诊断的效率,可有效对于肺部肿瘤类型进行鉴别,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肺部肿瘤 肿瘤诊断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萌萌 贾艳芳 +1 位作者 李丹 陈刚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8期55-56,72,共3页
目的探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中,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观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研究样本选取2018年06月至2021年05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依据患者脂肪肝的分期将其分为轻度组、中... 目的探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中,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观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研究样本选取2018年06月至2021年05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依据患者脂肪肝的分期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另选取同时间至我院体检的20例健康人士,对全部入组成员实施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螺旋CT及脾肝CT比值诊断,血清诊断,比较四组人员的表观弥散系数、高低密度脂蛋白以及CT比值的差异性与关联性。结果全部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螺旋CT诊断方式(P<0.05);全部入组人员的脂肪分数、表观弥散系数与信号强度、低密度脂蛋白与患者的分期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所得的特征明显,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为临床患者的分期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世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0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A组(40例)和B组(70),A组采用CT检查,B组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检查,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检查准确...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A组(40例)和B组(70),A组采用CT检查,B组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检查,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检查准确率和对诊断结果满意度。结果:在患者发病6h内检查发现,B组患者可见异常高信号61例,A组可见异常高信号28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对诊断准确满意度评分[(93.7±2.0)分vs.(90.1±5.8)分]明显高于A组(P <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临床建议采用核磁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这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满意度 诊断准确性
下载PDF
3.0T多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明涛 王玉梅 +3 位作者 刘玉霞 宋雪 刘媛媛 于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8期154-156,共3页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我们对肺孤立性病灶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评估,调研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于肺孤立性病灶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次前瞻性研究包含48例孤立性肺结节及肿块(良性18例,恶性30例)。单次激发平面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我们对肺孤立性病灶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评估,调研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于肺孤立性病灶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次前瞻性研究包含48例孤立性肺结节及肿块(良性18例,恶性30例)。单次激发平面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两个b值下(0,1000 s/mm^2)进行,从而计算出表观弥散系数(ADCs)。在弥散加权图像中,病灶的信号强度从5个层次直观地与胸椎脊髓相对比,1:低信号,2:稍低信号,3:同等信号,4:稍高信号,5:明显高信号。为了定量的进行评估,对病灶与胸椎脊柱的信号比以及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进行了对比。结果:在视觉评估上,以脊髓的信号强度作为参照,大多良性病灶呈现低信号,而在b值为1000s/mm^2大多恶性病灶在弥散加权图像上呈现高信号。相比之下,恶性病灶与良性病灶之间的区别并不十分明显。恶性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远低于良性病灶(恶性病灶表观弥散系数平均值为2.02×10^(-3)mm^2/s,良性病灶为1.195×10^(-3)±0.3mm^2/s)。取临界点为1.5×10^(-3),ADC区别良性与恶性病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88.9%。结论: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肺孤立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具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值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肺癌 肺孤立性病灶
下载PDF
MRI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脑出血的评估分析
17
作者 周翠岚 殷宗云 肖佳琪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7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急性脑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脑部CT检查确诊,并行MRI-DWI、SWI检查,分析MRI-DWI联合SWI...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急性脑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脑部CT检查确诊,并行MRI-DWI、SWI检查,分析MRI-DWI联合SWI评估急性脑出血的价值。结果经脑部CT结果证实,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病灶组织87处,MRI-DWI联合SWI检查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灶部位的检出率高于MRI-DWI、SWI单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方法急性脑出血病灶部位误诊率、漏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DWI联合SWI检查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结果与脑部CT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96,P<0.001)。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病灶在T_(1)WI序列呈平等信号,边界不清;在T_(2)WI序列中,较多患者脑部血肿区表现为高信号,且高信号病灶外周水肿伴中线移位;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低或极低信号,血肿中心表现为信号较低,外围存在中度水肿,表现出明亮的高信号,边界区域不清,出现片状较长的T_(2)信号环,血肿组织内表现为极低信号,外周高信号区域变宽,局部区域信号低。结论MRI-DWI联合SWI评估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较好,可检出脑部病灶,明确患者出血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MRI弥散加权成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区晓敏(综述) 孔琳 胡超苏(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2-815,共4页
CT和MRI目前虽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访,但对诊断颈部小淋巴结转移、鉴别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反应等方面仍有不足。MRI弥散加权成像可提供更微观的解剖学信息,有助于鉴别病灶的良恶性,协助淋巴结分期,早期预测放... CT和MRI目前虽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访,但对诊断颈部小淋巴结转移、鉴别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反应等方面仍有不足。MRI弥散加权成像可提供更微观的解剖学信息,有助于鉴别病灶的良恶性,协助淋巴结分期,早期预测放化疗疗效,区分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反应,对头颈部肿瘤治疗策略的选择和优化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将近10年来弥散加权成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弥散加权核磁共振 分期 局部复发 疗效预测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治疗方案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海莲 涂文彬 王润强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961-964,I0005,共5页
目的探讨背景抑制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DWIBS-MRI)对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后治疗方案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入住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结直肠癌术后病人49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复发组(n=23)与非复发... 目的探讨背景抑制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DWIBS-MRI)对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后治疗方案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入住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结直肠癌术后病人49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复发组(n=23)与非复发组(n=26)。比较常规MRI和DWIBS-MRI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以及转移的情况;此外,测定并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受试者信号强度(SI)、表观扩散系数(ADC)、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MRI用于检测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复发情况的灵敏度为82.61%(19/23),特异度为96.15%(25/26),假阴性率为17.39%(4/23),假阳性率为3.85%(1/26),正确率为89.80%(44/49),阳性预测值95.00%(19/20),阴性预测值86.21%(25/29)。DWIBS-MRI法用于检测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复发情况的灵敏度为100.00%(23/23),特异度为96.15%(25/26),假阴性率为0.00%(0/23),假阳性率为3.85%(1/26),正确率为97.96%(48/49),阳性预测值95.83%(23/24),阴性预测值100.00%(25/25)。DWIBS-MRI特异度、假阳性率、阴性预测值与MRI组持平,灵敏度、假阴性率、正确率、阳性预测值优于MRI。复发组病人的信号强度以及表观扩散系数值为(434.18±201.21)、(1 306.44±561.68);非复发组病人的信号强度以及表观扩散系数值分别为(268.78±137.14)、(1 712.55±443.46);复发灶信号强度值高于非复发组,表观扩散系数值低于非复发组(P<0.05)。复发组受试者的对比噪声比值高于非复发组[(67.12±16.06)比(22.88±5.80),P<0.05]。结论 DWIBS-MRI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的检测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的监测敏感性较高。临床上可用DWIBS-MRI判断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后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复发 ROC曲线 背景抑制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泉 陈文嘉 +2 位作者 周建立 袁长勇 丁承宗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543-546,551,共5页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核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进行影像学诊断分析,探讨CDUs血流参数和DWI的弥散系数(ADC)等检查指标的在新生儿HIE诊断中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01-2...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核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进行影像学诊断分析,探讨CDUs血流参数和DWI的弥散系数(ADC)等检查指标的在新生儿HIE诊断中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01-2016-01-31德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HIE的105例足月新生儿临床资料,出生后2周内分别进行CDUs和MRI检查。US指标包括收缩期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S/D和灌注量;DWI指数即ADC值。根据临床标准分组,通过方差检验分组差异性,通过Kendall秩检验相关性。结果US检查HIE患者的VS参数比较,轻度为(38.07±10.11)cm/s,中度为(41.90±12.23)cm/s,重度为(53.65±17.6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4,P<0.001;RI参数比较,轻度为0.73±0.05,中度为0.78±0.02,重度为0.7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0,P=0.002;PI参数比较,轻度为1.14±0.12,中度为1.28±0.07,重度为1.33±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9,P<0.001;S/D参数比较,轻度为3.79±0.90,中度为4.61±0.57,重度为6.29±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7,P<0.001。MRI检查HIE患儿的ADC参数比较,轻度为16.86±1.39,中度为14.56±0.93,重度为11.50±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87,P<0.001。Kendall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MRI参量ADC值和CDUs参量的VS(R=-0.283,P<0.001)、RI(R=-0.382,P<0.001)、PI(R=-0.382,P<0.001)、S/D(R=-0.382,P<0.001)之间存在负相关,病情越重ADC值越小。结论CDUs和DWI影像参数在HEI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且2种技术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影像学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