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比较
1
作者 张尤佳 王焕勇 +3 位作者 刘宇毅 姜霄鹰 马雪原 彭如臣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比较并分析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左心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参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Ⅰ~Ⅱ级(A组)、Ⅲ~Ⅳ级(B组),比较两组的超声心动图参数、MRI参数。根据心衰特点,将患者分为射血分数功能下降心衰组(C组)、舒张功能不全心衰组(D组)、收缩功能不全心衰组(E组)、混合性心衰组(F组),比较四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MRI参数。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与MR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超声心动图的EDV、ESV、SV、EF与MRI相近(P>0.05);B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RI参数中,EDV、ESV、SV均大于A组(P<0.05),EF均小于A组(P<0.05)。四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RI参数中,EDV、ESV、SV、EF比较(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中的EDV、ESV、SV、EF与MRI参数中的EDV、ESV、SV、EF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超声心动图与MRI均能有效评估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二者的左心功能参数存在明显相关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2
作者 李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25-0028,共4页
探讨核磁共振功能成像中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ASL)在急性脑梗死6小时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1月发病6小时内就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MRI功能成像和对照组采用MR的常规序列,... 探讨核磁共振功能成像中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ASL)在急性脑梗死6小时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1月发病6小时内就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MRI功能成像和对照组采用MR的常规序列,各40例。两组比较MRI的DWI和(或)ASL与MR的常规序列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观察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总体来看,MRI在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样本量需要进一步扩大,以突出两种影像学方法的临床优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核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肌骨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在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李辉 季承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97-799,共3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在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肌骨超声(MSUS)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US、MRI单独检测及联...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在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肌骨超声(MSUS)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US、MRI单独检测及联合应用对病变部位的检出情况,分析各检查方式在诊断关节积液、滑膜增生、骨侵蚀及痛风石指标时的差异,观察各检查方式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对比各检查方式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效能。结果(1)MSUS联合MRI检查对病变部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SUS或MRI单独检查(P<0.05);(2)MSUS联合MRI检查对关节积液、滑膜增生、骨侵蚀及痛风石等病变类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SUS或MRI单独检查(P<0.05);(3)MSUS联合MRI检查与金标准具有较强一致性(Kappa=0.759);(4)MSUS联合MRI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MSUS或MRI单独检查(P<0.05)。结论肌骨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于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可以提高对各关节部位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识别率,同时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与金标准具有较强一致性,诊断效能要优于单一检查,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 核磁共振成像 老年痛风性关节炎 病变部位 病变类型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与CT扫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研究
4
作者 董向月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05-0008,共4页
观察核磁共振成像与CT扫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50例的资料,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CT扫描检查组、CT扫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乳腺穿刺病理活检组,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CT扫描... 观察核磁共振成像与CT扫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50例的资料,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CT扫描检查组、CT扫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乳腺穿刺病理活检组,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CT扫描检查组的乳腺癌临床确诊率,对比乳腺穿刺病理活检组[80.00%对比100.00%],更低,p<0.05。CT扫描检查组的乳腺癌的临床漏诊率,对比乳腺穿刺病理活检组[16.00%对比0.00%],更高,p<0.05。CT扫描检查组的乳腺癌误诊率,对比乳腺穿刺病理活检组[4.00%对比0.00%],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的乳腺癌临床确诊率,对比CT扫描检查组[96.00%对比80.00%]更高,p<0.05。CT扫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的乳腺癌临床漏诊率,对比CT扫描检查组[2.00%对比16.00%]更低,p<0.05。CT扫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的乳腺癌误诊率,对比CT扫描检查组[2.00%对比4.00%]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的乳腺癌临床确诊率、漏诊率、误诊率,对比乳腺穿刺病理活检组[96.00%对比100.00%;2.00%对比0.00%;2.00%对比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检查可用于诊断乳腺癌,但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明显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核磁共振成像 CT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部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价值
5
作者 王世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85-0088,共4页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脑部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脑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均进行MRI、CT检查,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①手术病理诊断:良...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脑部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脑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均进行MRI、CT检查,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①手术病理诊断:良性59例(73.75%)、恶性21例(26.25%);CT诊断:恶性9例(11.25%)、良性71例(88.75%);MRI诊断:恶性19例(23.75%)、良性61例(76.25%)。MRI诊断恶性率高于CT(P<0.05)。②MRI敏感度94.92%、特异度90.48%、准确度93.75%高于CT的敏感度81.36%、特异度42.86%、准确度71.25%(P<0.05)。③MRI诊断转移瘤符合率88.89%(8/9)高于CT的33.33%(3/9),组间对比(x2=5.844,P=0.015);MRI诊断胶质细胞瘤符合率91.67%(11/12)高于CT的50.00%(6/12),组间对比(x2=5.042,P=0.024)。结论 MRI具有多方位成像、图像清晰、分辨率和安全性高等优势,用于诊断脑部肿瘤的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脑部肿瘤 恶性率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准确性研究
6
作者 王学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27-0130,共4页
研究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准确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查准确率。结果 ... 研究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准确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查准确率。结果 在对疾病诊断正确率方面,CT的正确率比MRA更低,成像效果方面,MRA比CT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诊断脑血管疾病采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能有效提高对疾病类型的准确率,成像效果也更好,临床中可以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准确性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7
作者 徐颖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胰腺癌与4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胰腺癌与4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胰腺癌组(43例)和慢性胰腺炎组(45例)。88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SCT和MRI增强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分析MSCT、MRI增强扫描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价值。结果 慢性胰腺炎组胰腺体积增大、向周围组织及大血管侵犯、周围淋巴结肿大、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及胰胆管不规则扩张患者占比均低于胰腺癌组,病变累及周围囊肿、胰胆管平滑状扩张及病变钙化患者占比均高于胰腺癌组(均P<0.05)。MS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71.11%和72.09%;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75.56%和76.74%,MSCT与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胰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联合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5.56%和93.02%,高于MSCT和MRI增强扫描单独扫描检查(P<0.05)。结论 MSCT和MRI增强扫描对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下载PDF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8
作者 白新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16-0118,共3页
探讨针对脑血管疾病开展诊断时运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作用。方法 对疑似病发脑血管病的患者共计120例抽取,均应用螺旋CT技术与MRA技术施以检查,并以血管造影检查所获取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应用MRA对脑血管病... 探讨针对脑血管疾病开展诊断时运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作用。方法 对疑似病发脑血管病的患者共计120例抽取,均应用螺旋CT技术与MRA技术施以检查,并以血管造影检查所获取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应用MRA对脑血管病疾病诊断,诊断效能优于螺旋CT,同时在检出脑血管狭窄情况上也要优于螺旋CT,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MRA诊断,不仅诊断效能高,而且能更好地检出脑血管狭窄情况,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螺旋CT 血管造影 脑血管狭窄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腹膜转移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9
作者 朱纹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17-0020,共4页
分析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常规核磁共振(MRI)检查在腹膜转移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02月-2023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腹膜转移瘤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核磁共振检查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核磁... 分析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常规核磁共振(MRI)检查在腹膜转移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02月-2023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腹膜转移瘤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核磁共振检查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检查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或随访证实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两组诊断腹膜转移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腹膜转移瘤的临床价值优于常规核磁共振检查,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显著提高腹膜转移瘤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磁共振检查 腹膜转移瘤患者 诊断效果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接受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诊断的效果评价
10
作者 肖志成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6期0088-0090,共3页
目的:评价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接受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8月~2021年0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诊断的效果。结果:MRI的诊断率(97.00%)较CT... 目的:评价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接受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8月~2021年0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诊断的效果。结果:MRI的诊断率(97.00%)较CT的诊断率(88.00%)更高,MRI的漏诊率(1.00%)较CT的漏诊率(5.00%)低,MRI的敏感性(94.52%)、特异性(96.29%)、阳性预测值(93.37%)、阴性预测值(98.58%)明显高于CT(84.73%、94.46%、82.25%、82.36%)(P<0.05)。结论:CT、MRI及MRA可提高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效率,并可有效判断动脉供血不足的类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 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11
作者 于永华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MRI及MSCT检查,分别采集动脉期、全肝门脉期及延迟期图像及数据进行分析,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活检结果显示,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36例,良性病变76例。动态增强MRI诊断恶性病变35例,良性病变77例;MSCT诊断恶性病变32例,良性病变80例;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高于MSCT(P<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与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且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下载PDF
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大豆含油率检测与判别
12
作者 张宇 赵亚楠 +1 位作者 赵健翔 宋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44,共8页
大豆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榨油与育种结果。为探究大豆含油率的最佳检测方法与构建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该研究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以国标法为对照,利用LF-NMR波谱和LF-NMR含油... 大豆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榨油与育种结果。为探究大豆含油率的最佳检测方法与构建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该研究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以国标法为对照,利用LF-NMR波谱和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检测大豆含油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深度学习,建立大豆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引入低场二维核磁共振(low fiel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2D-NMR)技术,定性分析一维波谱中信号重叠无法区分组分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能快速准确检测大豆含油率,T1-T2二维核磁图谱成功解决了自由水和油信号重叠问题。利用U-net++深度学习模型对MRI成像的矢状面、冠状面、横截面以及三面混合数据集进行训练,其中横截面评价指标与其他数据集相比更优,语义分割部分中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约0.9058,全局准确率0.9980,训练后的模型能够将MRI图像识别并分割,快速判别大豆含油率高低。试验证明,LF-NMR及MRI能够快速无损掌握大豆含油率信息,为大豆的高油育种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低场二维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大豆含油率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史宪全 董云云 +5 位作者 李尚 杨沛沛 王春梅 冯蔚 蔺雨萱 钱林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74-79,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9例(39个病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US、CEUS及DCE-MRI 3种影像学检查,以术后病理结...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9例(39个病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US、CEUS及DCE-MRI 3种影像学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3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测得肿瘤最大径的差异,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测量病灶大小的准确率、低估率及高估率。结果:常规US测量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显著小于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9,P<0.019);CEUS及DCE-MRI测量病灶大小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US低估率显著高于CEUS和DCE-MRI,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3,χ^(2)=3.566;P<0.05);CEUS及DCEMRI测量病灶大小的高估率显著高于常规U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5,χ^(2)=2.167;P<0.05);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常规US、CEUS和DCE-MRI测量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最大径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相关性(r=0.658,r=0.761,r=0.602;P<0.05)。结论:常规US、CEUS及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率无差异,常规US易低估病灶大小,CEUS和DCE-MRI易高估病灶大小,CEUS较DCEMRI更加安全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US) 超声造影(CEUS)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 乳腺 乳腺癌
下载PDF
乳腺肿瘤诊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梁美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2期0048-0051,共4页
对MRI诊断乳腺肿瘤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乳腺肿瘤48例患者研究报道,选取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MRI检查。与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对比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肿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灵敏度与穿刺或手术病理相比,P>0.0... 对MRI诊断乳腺肿瘤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乳腺肿瘤48例患者研究报道,选取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MRI检查。与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对比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肿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灵敏度与穿刺或手术病理相比,P>0.05。诊断符合率与特异度方面核磁共振成像显著低于穿刺或手术病理,P<0.05。乳腺恶性肿瘤MRI特征为可见边界模糊的病灶、不规则形态,病灶存在毛刺、分叶征,以星芒状为主。DWI像呈高信号,ADC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速升速降特征。乳腺良性肿瘤病灶形状规则、边缘光滑,可见完整包膜,病灶内部可见均匀一致信号。结论 MRI在乳腺肿瘤恶性诊断方面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核磁共振成像 良性 恶性
下载PDF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室舒缩功能的评价
15
作者 付海杰 王琪 王玥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60-65,共6页
目的:探究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及磁共振成像(MRI)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室舒缩功能的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将其分为≥50%组(62例)和<50%组... 目的:探究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及磁共振成像(MRI)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室舒缩功能的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将其分为≥50%组(62例)和<50%组(38例),比较不同LVEF患者3D-STI和MRI参数的差异,并比较3D-STI参数、MRI参数以及联合数据诊断T2DM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效能。结果:LVEF<50%组患者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前降支(LA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全局面积应变(GAS)、全局纵向应变(GLS)及全局圆周应变(GCS)指标,以及左室收缩期容积(ESV)及右室收缩期容积(EDV)均高于LVEF≥50%组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A峰与E峰速度比值(E/A)、全局径向应变(GRS)、心搏量(SV)、射血分数(EF)及心排血量(CO)均低于LVEF≥50%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3、4.778、4.936、5.863、4.302、5.057、5.350、5.072、4.636、4.963、5.076、4.898、5.475,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sd、LAd、LVPWd、GAS、GLS、GCS、ESV及EDV为T2DM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OR=2.102、1.286、1.605、1.311、1.314、1.324、1.291、1.063,P<0.05),E/A、GRS、SV、EF及CO为T2DM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保护因素(OR=0.008、0.823、0.813、1.850、0.201,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取MRI参数(SV、EF、ESV、EDV、CO)、3D-STI参数(IVsd、LAd、LVPWd、E/A、GRS、GAS、GLS、GCS)诊断T2DM患者心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743、0.800、0.784、0.777、0.793、0.770、0.754、0.745、0.786、0.836、0.766和0.799。将MRI参数和3D-STI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数据诊断T2DM患者心功能不全的AUC为0.995,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98.4%。结论:MRI和3D-STI参数可评估T2DM患者心室舒缩功能,且联合数据诊断价值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T2DM)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 磁共振成像(mri) 心室舒缩功能 评价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与核磁共振成像引导的新型脑出血连续监测方法
16
作者 陈瑞娟 李丹丹 +2 位作者 赵松松 张圆鑫 王慧泉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为实现对患者脑出血量的持续监测,本研究提出一种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引导的新型脑出血连续监测方法。该方法应用栈式自编码算法解决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magnetic ... 为实现对患者脑出血量的持续监测,本研究提出一种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引导的新型脑出血连续监测方法。该方法应用栈式自编码算法解决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逆问题,对不同出血量大小的不规则脑出血进行预测,并采用面积估算法估算脑出血量面积。将脑出血面积变化趋势与CT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其趋势与同等状态下CT图像所示的脑出血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MIT对临床脑出血量的连续监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量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磁感应断层成像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三种口腔固定修复材料对核磁共振成像的影响对比研究
17
作者 郝楠 李影 邢飞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内三种不同常用固定修复材料对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口腔内有固定修复体需要做头颈部MRI的患者45例,其中纯钛修复体20例,钴铬修复体13例,镍铬修复... 目的:探讨口腔内三种不同常用固定修复材料对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口腔内有固定修复体需要做头颈部MRI的患者45例,其中纯钛修复体20例,钴铬修复体13例,镍铬修复体12例。观察和分析伪影图像,比较不同口腔修复体MRI的伪影累及层数和面积,以及伪影的高度和宽度,评估不同口腔修复材料对MRI诊断的影响。结果:纯钛、镍铬合金的伪影累及层数相当,但均低于钴铬合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钛的伪影面积低于钴铬合金及镍铬合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镍铬合金的伪影面积与钴铬合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钛的伪影高度及宽度低于钴铬合金、镍铬合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镍铬合金的伪影高度及宽度与钴铬合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钛单冠修复患者MRI伪影面积低于2单位及3单位修复患者,2单位低于3单位修复患者(P<0.05)。结论:纯钛、钴铬、镍铬三种口腔内固定修复体对MRI的影响比较结果显示,纯钛修复体的伪影面积最小,且其伪影面积随牙冠修复金属材料面积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 核磁共振成像 纯钛修复体 钴铬修复体 镍铬修复体
下载PDF
古建筑灰浆材料早期硬化过程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18
作者 李彤 周华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2-25,79,共5页
古建筑灰浆硬化过程中的含水率、孔径尺寸变化对灰浆的强度和性能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而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使开展建筑现场灰浆硬化过程的实时监测存在困难,因此对于灰浆强度和质量的评价多采用室内有损检测的方法。通过对硬化过... 古建筑灰浆硬化过程中的含水率、孔径尺寸变化对灰浆的强度和性能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而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使开展建筑现场灰浆硬化过程的实时监测存在困难,因此对于灰浆强度和质量的评价多采用室内有损检测的方法。通过对硬化过程开展核磁共振技术应用试验,采用低场核磁T2谱和核磁成像在线技术,测量灰浆凝固过程中影响灰浆质量和性能的孔隙率、孔径分布、含水量及水态转换等重要指标,实时获取灰浆材料孔径分布、含水量的一维信息及二维成像数据,分析灰浆初始状态以及养护180 h的微细结构图像,揭示二元灰土孔隙结构及含水量随灰浆硬化的演化情况,以揭示灰浆硬化机制。灰浆硬化过程核磁共振在线观察试验很好地解释了宏观试验所得出的双组分材料相互作用、孔隙演化、水分迁移及水性转换等现象,为灰浆材料硬化过程及硬化机制解读提供了新的手段,为古建筑修补灰浆的筛选评估提供了评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灰浆 含水量 孔隙结构 核磁成像
下载PDF
基于专利的全球高端磁共振成像发展现状分析
19
作者 马滢雪 蒿巧利 赵晏强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4期109-115,共7页
目的从专利申请角度对全球高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发展状况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议。方法利用incoPat对2013—2022年全球高端MRI专利情况进行分析,从专利申请数量、质量及研究方向角度... 目的从专利申请角度对全球高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发展状况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议。方法利用incoPat对2013—2022年全球高端MRI专利情况进行分析,从专利申请数量、质量及研究方向角度对检索到的专利进行分析,探讨国内外高端MRI技术研究态势。结果共检索到全球高端MRI相关专利申请6087件,从专利申请数量角度,我国申请数量位居世界首位,为1949件,全球占比32%,但从专利申请质量角度来看,我国的申请授权率略低,约为53.82%。全球高端MRI主要包括超高场MRI、超极化MRI、深度学习后处理的超快速MRI、多核MRI、AI+MRI和PET/MRI多模态一体化成像6个技术方向。我国的超高场、深度学习及AI、多核及超极化MRI研发实力均位于全球前列,其中中科院为主要贡献者;而我国的PET/MRI一体化MRI研发实力较弱,需进一步加强。结论国内企业要加强和中科院及高校的合作,将国家科研项目应用到产业中,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我国在高端MRI领域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 超极化 深度学习 多核 PET/mri
下载PDF
全身骨显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20
作者 张宁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4-7,33,共5页
目的:分析全身骨显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原发肿瘤均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病例100例进行全身骨显像、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记录两种检查... 目的:分析全身骨显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原发肿瘤均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病例100例进行全身骨显像、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记录两种检查图像中骨异常显像灶的数量及位置并逐一对比分析。以活检病理、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或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确定骨转移灶的存在及位置。对比分析全身骨显像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全身骨显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0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45例骨转移瘤。对比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瘤效能,常规磁共振成像阳性预测值60.00%、阴性预测值70.00%、准确度65.00%、灵敏度66.67%、特异度63.64%,全身骨显像阳性预测值70.00%、阴性预测值80.00%、准确度75.00%、灵敏度76.09%、特异度72.72%,联合检查阴性预测值92.59%、准确度91.00%、灵敏度91.11%、特异度90.91%,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全身骨显像(P<0.05),阳性预测值为82.00%,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P<0.05),与全身骨显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诊断不同病灶分布,其中,骨盆91.30%、股骨87.50%、脊柱100.00%、胸骨66.67%、颅骨100.00%和肋骨100.00%,均优于全身骨显像和常规磁共振成像(P<0.05)。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提高诊断效能,明确病灶分布详情,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骨显像 核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骨转移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