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史宪全 董云云 +5 位作者 李尚 杨沛沛 王春梅 冯蔚 蔺雨萱 钱林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74-79,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9例(39个病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US、CEUS及DCE-MRI 3种影像学检查,以术后病理结...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9例(39个病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US、CEUS及DCE-MRI 3种影像学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3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测得肿瘤最大径的差异,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测量病灶大小的准确率、低估率及高估率。结果:常规US测量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显著小于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9,P<0.019);CEUS及DCE-MRI测量病灶大小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US低估率显著高于CEUS和DCE-MRI,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3,χ^(2)=3.566;P<0.05);CEUS及DCEMRI测量病灶大小的高估率显著高于常规U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5,χ^(2)=2.167;P<0.05);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常规US、CEUS和DCE-MRI测量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最大径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相关性(r=0.658,r=0.761,r=0.602;P<0.05)。结论:常规US、CEUS及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率无差异,常规US易低估病灶大小,CEUS和DCE-MRI易高估病灶大小,CEUS较DCEMRI更加安全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US) 超声造影(CEUS)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 乳腺 乳腺癌
下载PDF
探讨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海扶刀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黄兴海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4期11-14,共4页
目的 研究分析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海扶刀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行海扶刀手术以治疗子宫肌瘤的50例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超声造... 目的 研究分析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海扶刀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行海扶刀手术以治疗子宫肌瘤的50例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组行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肌瘤病灶数量(个)、肌瘤体积(cm^(3))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2%)高于对照组(68%);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达96%,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仅为8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4%。上述对比的组间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图像清晰度好、准确率高等优点,值得在医院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 海扶刀手术 子宫肌瘤 超声造影
下载PDF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3
作者 白新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16-0118,共3页
探讨针对脑血管疾病开展诊断时运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作用。方法 对疑似病发脑血管病的患者共计120例抽取,均应用螺旋CT技术与MRA技术施以检查,并以血管造影检查所获取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应用MRA对脑血管病... 探讨针对脑血管疾病开展诊断时运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作用。方法 对疑似病发脑血管病的患者共计120例抽取,均应用螺旋CT技术与MRA技术施以检查,并以血管造影检查所获取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应用MRA对脑血管病疾病诊断,诊断效能优于螺旋CT,同时在检出脑血管狭窄情况上也要优于螺旋CT,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MRA诊断,不仅诊断效能高,而且能更好地检出脑血管狭窄情况,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螺旋CT 血管造影 脑血管狭窄 诊断效能
下载PDF
CT尿路成像与超声、静脉肾盂造影在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的诊断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焕敬 张大光 +2 位作者 耿斌 刘振旺 张青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CTU)、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IVP)在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21年10月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收治的79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患者进行超声、IVP及CTU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CTU)、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IVP)在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21年10月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收治的79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患者进行超声、IVP及CTU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IVP和CTU对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4.6%、72.2%、96.2%。CTU检查及影像后处理图像在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中具有清晰、立体的征象,能够满足诊断需要。结论CTU在检查诊断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中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临床诊断信息,正确率高于超声和IVP,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超声 静脉肾盂造影 尿路成像 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
下载PDF
静脉肾盂造影、CT尿路造影及磁共振尿路成像在诊断泌尿系统结石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峰 郑玲 张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泌尿系统结石是急腹症最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文中就静脉肾盂造影(IVP)、CT尿路造影(CTU)、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技术的异同点以及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100例尿路结石患者(经手术证实)其... 目的:泌尿系统结石是急腹症最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文中就静脉肾盂造影(IVP)、CT尿路造影(CTU)、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技术的异同点以及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100例尿路结石患者(经手术证实)其中80例实施IVP检查,60例实施CTU检查,35例实施MRU检查。100例中,25例患者均实施了IVP检查、CTU检查、MRU检查。CTU采用的重建技术主要包括多层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MRU主要采用最大密度投影。结果:经IVP检查的80例患者中能够明确诊断的共有73例,诊断率为91.3%;所有经CT检查的60例患者,其中59例患者的结石能够确诊,图像直观,结石定位准确,诊断率为98.3%;MRU检查的35例患者结石共检出20例,诊断率为57.1%,图像能够显示结石部位低信号影、充盈缺损以及肾盂肾盏输尿管的积水情况。结论:IVP检查方法比较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对结石具有较高的检出率;CTU具有图像质量好,对结石的检出率高,结合横断面图像,诊断率可达到98%以上;MRU对结石的显示不如CTU、IVP敏感,但是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无需造影剂的方法,对结石的诊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静脉肾盂造影 CT尿路造影 磁共振尿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与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丽娜 郑菲 刘彪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485-486,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与静脉尿路造影(IVU)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优势。方法43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均行IVU和MRU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MRU为...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与静脉尿路造影(IVU)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优势。方法43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均行IVU和MRU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MRU为83.7%(36/43),IVU为63.0%(24/38),MRU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3.0%(40/43)均高于IVU的76.3%(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RU不能直接反映肾脏的分泌功能。结论泌尿系梗阻疾病可先选用IVU检查,对于梗阻部位原因不明或梗阻严重的患者可选用MRU。对于婴幼儿和不能耐受IVU检查的患者也可直接选MRU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 静脉尿路造影
下载PDF
稀土化合物的一种新用途(下)——核磁共振成像(MRI)用造影剂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凤 陈宜宜 倪嘉缵 《稀土》 EI CAS CSCD 1989年第2期34-40,共7页
四、对选择MRI造影剂的要求及其应用MRI造影剂的选择除需遵循生物药剂的一般要求,如溶解性、稳定性等外,尚需有以下特殊要求。弛豫性质:所选择的试剂必须能大大增强靶组织被观测核的弛豫速率。能使弛豫速率增强10~20%的试剂。
关键词 稀土化合物 核磁共振成像 造影 毒性
下载PDF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与CR静脉肾盂造影效果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朋 高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8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水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34例患者再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检查,将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CR图像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检查的图像像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比较两者的图像,发现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检查优...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水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34例患者再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检查,将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CR图像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检查的图像像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比较两者的图像,发现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检查优于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磁共振尿路水成像能充分显示肾实质、肾盂、输尿管、膀胱以及泌尿器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磁共振检查时间相对较短,后处理功能强大,重建图像清晰,能够显示CR静脉肾盂造影无法显示的细节病变,特别对微小病变的检出率优于CR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但是费用相对较高,如排除费用的因素可取代CR静脉肾盂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静脉肾盂造影 微小病变
下载PDF
经脾门静脉造影磁共振成像:肝脏灌注均匀度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钟群 张雪林 +5 位作者 张玉忠 郭涛 昌仁民 苍鹏 陈斌 于丽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研究经脾门静脉造影磁共振成像(MRSP)在肝脏非病变区的灌注均匀度。方法可疑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6例,行MRSP检查。扫描分4个时相:平扫期、门静脉期、实质期和延迟期,测量不同时相肝实质和非病变性异常灌注区信号强度。结果MRSP门脉... 目的研究经脾门静脉造影磁共振成像(MRSP)在肝脏非病变区的灌注均匀度。方法可疑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6例,行MRSP检查。扫描分4个时相:平扫期、门静脉期、实质期和延迟期,测量不同时相肝实质和非病变性异常灌注区信号强度。结果MRSP门脉期出现肝脏非病变区的异常灌注率为4/16,共8个灶,均为肝硬化患者,最多见为三角形或扇形(7/8),分布无规律。结论MRSP在门静脉期存在不均匀灌注,但并不影响对病变的诊断;MRSP可得到较均匀的肝脏门脉期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造影 磁共振成像 肝脏灌注 灌注均匀度 肝脏恶性肿瘤
下载PDF
高分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在大脑浅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龙全 许梅海 +5 位作者 申炜 黄丽轩 韦洁勤 卢平明 潘洋洋 尹家瑜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3D-CE-MRV)在大脑浅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4例采用高分辨3D-CE-MRV成像行大脑浅静脉检查的患者资料,评价高分辨3D-CE-MRV成像对大脑中浅静脉、Trolard静脉、Labbé静脉的显示... 目的探讨高分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3D-CE-MRV)在大脑浅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4例采用高分辨3D-CE-MRV成像行大脑浅静脉检查的患者资料,评价高分辨3D-CE-MRV成像对大脑中浅静脉、Trolard静脉、Labbé静脉的显示效能。结果34例患者检查均获得成功,高分辨3D-CE-MRV对大脑中浅静脉、Trolard静脉、Labbé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5.6%,95.6%,94.1%。多平面重组重建矢状面可见大脑中浅静脉分别与Trolard静脉及Labbé静脉吻合;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斜矢状面可见静脉血管显示饱满,信号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斜冠状位可见静脉血管走行自然,信号强,显示清晰。结论高分辨3D-CE-MRV能提供高质量的大脑浅静脉图像,可为神经外科手术路径的选择提供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 大脑中浅静脉 Trolard静脉 Labbé静脉 静脉成像 最大密度投影 多平面重组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经脾门静脉造影磁共振成像(MRSP)对肝脏占位病变的检出及其表现
11
作者 钟群 张雪林 +2 位作者 张玉忠 苍鹏 郭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将磁共振介入方法———经脾门静脉造影磁共振成像(MRSP)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并观察分析病灶的表现。资料与方法肝脏占位性病变1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肝脏转移瘤6例,炎性假瘤3例,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应用TurboFLASH序列进... 目的将磁共振介入方法———经脾门静脉造影磁共振成像(MRSP)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并观察分析病灶的表现。资料与方法肝脏占位性病变1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肝脏转移瘤6例,炎性假瘤3例,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应用TurboFLASH序列进行肝脏的平扫、门静脉期、实质期、延迟期扫描,测量各期肝脏实质、病灶实质及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比较各期肝实质病灶对比噪声比(CNR),分别描述各病变的MRSP表现。结果门静脉期CNR最大(均值为18.04±5.65);平扫期最小(7.26±3.20);门静脉期与其他各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细胞癌、转移性肝癌、局灶性结节增生、炎性假瘤在MRSP各期中表现不同。结论肝脏占位性病变在MRSP门静脉期能突出显示而检出;并在三期动态扫描中有不同的表现,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静脉造影 脾脏 介入放射学 肝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在肝小静脉闭塞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于光 王宏亮 《新疆医学》 2017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在肝小静脉闭塞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52例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记录检查结果,计入CT检查组数据;之...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在肝小静脉闭塞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52例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记录检查结果,计入CT检查组数据;之后对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将联合检查结果计入联合组。对患者行实验室病理检查,根据实验室病理诊断确诊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组检查准确率为76.92%,联合检查组的检查准确率为92.31%,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30)。经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腹水以及肝脏体积增大症状,两组患者检测后,在肝脏门静脉周围水肿、胆囊壁水肿及增厚、食管静脉曲张以及小肠管壁增厚等影像学表现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联合组检查准确率略高于CT组。结论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提升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小静脉闭塞症 核磁共振成像 效果
下载PDF
温度和pH敏感高分子含钆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瑞清 梁爽 +2 位作者 江存 徐祖顺 徐海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度敏感单体,以甲基丙烯酸为p H敏感单体,与三丙烯酸菲洛啉钆进行无皂乳液聚合,一步合成了具有温度和pH敏感的高分子含钆核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TPRPP).动态光散射测试结果表明,TPRPP的粒径随温度或p H值的...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度敏感单体,以甲基丙烯酸为p H敏感单体,与三丙烯酸菲洛啉钆进行无皂乳液聚合,一步合成了具有温度和pH敏感的高分子含钆核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TPRPP).动态光散射测试结果表明,TPRPP的粒径随温度或p H值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体外MRI测试结果表明,TPRPP的横向弛豫时间(T_1)的加权弛豫率约为11.3 L/(mmol·s),为临床造影剂Magnevist~的2.6倍.体内MRI结果表明,TPRPP在肝和脾中具有明显的正增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TPRPP是一种优异的多功能MRI造影剂,具有极大的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和p H敏感高分子 核磁共振成像 无皂乳液聚合 造影
下载PDF
一种高稳定性钆类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合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丽坤 钱伟桥 +1 位作者 丁云 胡爱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8-174,共7页
合成了一种基于氮氧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二异丙胺双酰胺的钆配合物,兼具高弛豫率和高稳定性。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谱图确认了氮氧化配体及对应的钆配合物的结构,并通过电位滴定法测得其配位稳定性常数。实验结果表明此配合物的水... 合成了一种基于氮氧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二异丙胺双酰胺的钆配合物,兼具高弛豫率和高稳定性。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谱图确认了氮氧化配体及对应的钆配合物的结构,并通过电位滴定法测得其配位稳定性常数。实验结果表明此配合物的水合常数为3,弛豫率(16.39mM^(-1)·s^(-1))达到商用造影剂的3倍,稳定性优于商用造影剂Gd-DTPA-BMA(Omniscan~)且表现出良好的成像效果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具有投入临床应用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造影 氮氧化 水合常数 弛豫率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三(2-氨基乙基)胺和6-羧基荧光素的双模式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斐 朱勤 +1 位作者 钱伟桥 胡爱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8-763,共6页
通过将三(2-氨基乙基)胺(TREN)、6-羧基荧光素与溴乙酸苄酯结合而合成出多胺多羧型配体,并赋予化合物荧光成像的功能。进一步与顺磁性的六水合氯化钆(Ⅲ)反应获得兼具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光学成像功能的双... 通过将三(2-氨基乙基)胺(TREN)、6-羧基荧光素与溴乙酸苄酯结合而合成出多胺多羧型配体,并赋予化合物荧光成像的功能。进一步与顺磁性的六水合氯化钆(Ⅲ)反应获得兼具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光学成像功能的双模式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通过核磁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和ICP-AES表征了配体和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纵向弛豫率(r_1)为3.46mM^(-1)·s^(-1),与小分子型商用造影剂如马根维显~(Gd-DTPA)接近。该配合物同时拥有66%的荧光量子产率,在紫外光照射下显示明亮的绿色荧光,为以后进行生物体内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造影 三(2-氨基乙基)胺 荧光成像 量子产率
下载PDF
基于季胺基修饰的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合成
16
作者 王伟 汤伟军 +2 位作者 郝士婧 陈莹莹 胡爱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3-528,共6页
利用季胺基团具有高水溶性的特点,合成了一种水溶性良好且带有长烷烃链的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通过在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的骨架碳原子上引入季胺基团,并分别对4个仲氨基进行亲电取代,得到具有季胺基侧链的多齿配体;在不影... 利用季胺基团具有高水溶性的特点,合成了一种水溶性良好且带有长烷烃链的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通过在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的骨架碳原子上引入季胺基团,并分别对4个仲氨基进行亲电取代,得到具有季胺基侧链的多齿配体;在不影响对钆(Ⅲ)离子的络合能力的同时,提高了配合物的弛豫率,并赋予其良好的水溶性。长烷烃链和季胺基团的同时引入为该类配合物的进一步功能化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造影 季胺基 长链烷烃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评价
17
作者 宋云龙 张挽时 +2 位作者 鲁晓燕 熊明辉 陈肇一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96-198,201,F002,共5页
目的 探讨 MRI和 MRA ,尤其后者对脑动静脉畸形 (AVM)诊断价值和限度。 材料与方法 对 16例 AVM者行MRI和 MRA检查并与 DSA进行对照研究 ,分别观察供血动脉、血管巢和引流静脉情况。 结果 与 DSA对照 ,显示供血动脉 ,MRA与其无显... 目的 探讨 MRI和 MRA ,尤其后者对脑动静脉畸形 (AVM)诊断价值和限度。 材料与方法 对 16例 AVM者行MRI和 MRA检查并与 DSA进行对照研究 ,分别观察供血动脉、血管巢和引流静脉情况。 结果 与 DSA对照 ,显示供血动脉 ,MRA与其无显著差异 (P>0 .0 5 ) ,MRI与其有极显著差异 (P<0 .0 0 1) ;血管巢大小 ,MRI、MRA与其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引流静脉 ,MRI与其有显著差异 (P<0 .0 0 1)。 结论  MRA与 MRI联合应用可准确显示供血动脉、血管巢和部分引流静脉 ,是一种评价 AVM血管内治疗、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疗及效果观察的有效无创性检查方法。随着 MRA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完善 ,将部分取代有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脑动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全文增补中
超声造影技术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伟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3期796-802,共7页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HCC)诊断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5-01/2017-12间我院确诊的肝外胆管...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HCC)诊断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5-01/2017-12间我院确诊的肝外胆管癌患者46例(ECHH组),并选择同时期确诊的肝外胆管结石46例(CBDS组)以及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疾病患者46例(PD组),分别使用B超(B-mode ultrasonography,BUS)、CEUS和MRI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于ECHH的诊断价值以及诊断效能(包括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结果 CEUS和MRI在动脉期的增强水平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05,P=0.602);CEUS在门脉期和延迟期显示低增强的比例分别为86.96%和100.00%,明显高于MRI的13.04%和13.04%(χ~2=50.261,70.769;P=0.000,0.000).ROC曲线显示,应用MRI和CEUS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924,0.897)较高,而BUS较低(AUC=0.690).BUS诊断肝外胆管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CEUS(χ~2=0.175,0.066,11.467,37.260,6.328;P=0.000,0.010,0.001,0.000,0.012)和MRI(χ~2=0.227,0.098,13.378,41.170,9.082;P=0.000,0.002,0.000,0.000,0.003),CEUS和M R 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各项诊断效能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0.464,0.383,0.000,0.001,0.334;P=0.496,0.536,1.000,0.972,0.563).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作为与核磁共振成像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 肝外胆管癌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在肝小静脉闭塞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宏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中的作用。方法 20例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进行核磁共振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然后经过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确定病情。结果在核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的双项检测下...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中的作用。方法 20例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进行核磁共振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然后经过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确定病情。结果在核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的双项检测下本组的20例研究对象中有18例被检查出患有肝小静脉闭塞症,有2例患者的病情无法确定,经病理检测这20例患者均患有肝小静脉闭塞症,诊断准确率达90%。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肝小静脉闭塞方面准确性极高,有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 CT 核磁共振成像 肝小静脉闭塞症 准确性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20
作者 吕诗 龙光宇 《全科护理》 2017年第36期4546-4547,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012年8月—2017年7月本院7例行MRI增强检查出现造影剂渗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病人男4例,女3例;年龄8岁~81岁;2例为重度渗漏,5例为轻度渗漏。7...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012年8月—2017年7月本院7例行MRI增强检查出现造影剂渗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病人男4例,女3例;年龄8岁~81岁;2例为重度渗漏,5例为轻度渗漏。7例病人采用局部冷敷、湿敷、局部镇痛、局部理疗、患侧抬高、抗凝治疗等措施。7例病人消肿及时,疗效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MRI增强检查造影剂渗漏原因是多方面的,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症状,避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造影剂渗漏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