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核磁共振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武慧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1-0024,共4页
探究MRI核磁共振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0年09月-2023年05月,选择我院妇科就诊的102例通过妇科B超、临床表现检查为盆腔恶性肿瘤疑似患者,均实施MRI核磁共振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明确诊断效果。结果 4... 探究MRI核磁共振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0年09月-2023年05月,选择我院妇科就诊的102例通过妇科B超、临床表现检查为盆腔恶性肿瘤疑似患者,均实施MRI核磁共振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明确诊断效果。结果 40例疑似患者中通过MRI诊断盆腔恶性肿瘤34例,6例子宫内膜癌,14例宫颈癌,9例卵巢癌,1例输卵管癌;3例盆腔转移癌,1例滋养细胞恶性肿瘤;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准确率为83.33%,MRI诊断宫颈癌的分期准确率为85.71%,MRI诊断卵巢癌的分期准确率为100.00%。结论 采用MRI核磁共振技术对妇科恶性肿瘤进行诊治,在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期中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MRI能够提供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核磁共振 妇科 恶性肿瘤
下载PDF
MRI核磁共振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骆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期15-17,共3页
本文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51例,对MRI核磁共振表现、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影像学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研究MIR核磁共振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提高妇科肿瘤患者... 本文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51例,对MRI核磁共振表现、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影像学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研究MIR核磁共振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核磁共振 妇科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膝关节损伤诊断中行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崔树凯 曹卫星 王雪娇 《影像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44-48,共5页
目的:研究于膝关节损伤诊断过程中行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接收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抽签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CT检查,观察组应用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 目的:研究于膝关节损伤诊断过程中行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接收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抽签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CT检查,观察组应用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患者满意度以及MRI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66.67%),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韧带损伤成像特征:T1W1呈现低信号或者高低混合信号,T2W1呈现高信号、血肿或者水肿区信号产生增强现象。5例半月板损伤成像特征:低信号影大呈现不规则状,随着损伤程度加强,高信号波及范围持续扩大。14例关节腔积液成像特征:以T1W1呈现低信号、T2W1呈现高信号为主,呈现条状,低信号影有增粗现象。7例骨质变化成像特征:T1W1呈现低信号,T2W1呈现低信号或者高信号。结论:于膝关节损伤诊断中,行MRI检查效果理想,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帮助医生了解膝关节损伤程度及组织变化情况,推广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核磁共振(mri)检查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 被引量:8
4
作者 肖志辉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8期154-156,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条件下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与适用性,为临床开展相关疾病的治疗处置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意见。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总结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条件下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与适用性,为临床开展相关疾病的治疗处置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意见。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在完成检查诊断环节基础上,针对全部患者择期实施形式恰当的手术治疗,之后将手术过程实际获取的数据,与MRI检查诊断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实施对比分析。结果 MRI检查过程不仅能够全面显示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的骨折病理组织位置和病变区域的分布范围,而且能够帮助临床诊断医师实现对患者软骨组织物质组成成分的准确划分。通过与手术治疗结果比较可见,MRI对膝关节骨软骨骨折诊断,游离性骨折为50.00%,膝关节与股骨踝分离、半月板损伤、内侧副韧带断裂各为16.67%,整体诊断率为100.00%。。结论针对罹患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疾病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够帮助临床诊断医师实现对患者患病组织的各类基础信息的准确认识,为患者手术治疗过程的顺畅有序开展和预期治疗效果的顺利实现,提供基础性支持准备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软骨骨折 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浅谈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晓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3期146-147,共2页
目的:观察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97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8月—2017年8月),针对97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观察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目的:观察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97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8月—2017年8月),针对97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观察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结果: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敏感度为93.26%,特异度为85.71%,准确性为87.63%;且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能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mri)影像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志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期131-132,共2页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孕妇,共100例,先开展超声检查后进行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结果:MRI检查确诊率(94%)明...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孕妇,共100例,先开展超声检查后进行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结果:MRI检查确诊率(94%)明显高于超声检查(5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可将颅脑内部结构与神经发育情况详细且清楚的显示出来,更好的诊断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 胎儿神经系统 发育异常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探讨核磁共振(MRI)、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冉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期247-248,共2页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MRI)、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100例颅内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MRI)、CT检查,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颅内肿瘤的检出率为100.0%、诊断正确率为100.0%;CT诊断颅内肿瘤的检出率为7...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MRI)、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100例颅内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MRI)、CT检查,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颅内肿瘤的检出率为100.0%、诊断正确率为100.0%;CT诊断颅内肿瘤的检出率为78.00%、诊断正确率为71.00%,MRI诊断方式诊断颅内肿瘤的检出率、诊断正确率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MRI)、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中,前者更具有优势,诊断符合率和诊断准确率均较高,能够为疾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mri) CT检查 颅内肿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RI核磁共振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武薇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16期77-79,共3页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MRI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对象为2018.3~2021.9在我院妇科就诊的盆腔恶性肿瘤疑似患者102例,通过妇科B超、临床表现检查为疑似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MRI核磁共振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明确诊断效...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MRI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对象为2018.3~2021.9在我院妇科就诊的盆腔恶性肿瘤疑似患者102例,通过妇科B超、临床表现检查为疑似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MRI核磁共振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明确诊断效果。结果:102例疑似患者中通过MRI诊断盆腔恶性肿瘤84例,14例子宫内膜癌,36例宫颈癌,22例卵巢癌,2例输卵管癌,6例盆腔转移癌,2例阴道癌,2例滋养细胞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价格基本一致。结论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MRI核磁共振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诊断恶性肿瘤,且可判断临床分期,以指导临床诊治,此诊断技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盆腔 mri核磁共振 诊治
下载PDF
核磁共振(MRI)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9
作者 张宝英 《益寿宝典》 2020年第30期129-129,共1页
探讨磁共振(MRI)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诊断中的实际效果。 方法:回顾 2019 年 8 月 ~2020 年 8 月在我院收治的 160 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 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膝关节镜检查,对照组采用 MRI扫描仪表面... 探讨磁共振(MRI)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诊断中的实际效果。 方法:回顾 2019 年 8 月 ~2020 年 8 月在我院收治的 160 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 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膝关节镜检查,对照组采用 MRI扫描仪表面成像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率和效率高。 结果:入选患者中副韧带拉伤断裂 24 例,膝半月板裂伤 36 例,骨挫伤 26 例,肌腱拉伤 2 例,腘肌腱拉伤 2 例,膝关节滑膜炎 2 例。 结论:磁共振检查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实际诊断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mri) 膝骨关节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孕妇能做核磁共振 (MRI) 检查吗
10
作者 任禹铭 《家庭生活指南(下旬刊)》 2020年第2期137-137,共1页
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做很多检查项目,这些产检项目基本上不会对胎儿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但也有例外,比如说核磁共振(MRI)。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些影像学检查是具有辐射性的,所以难免准妈妈们会觉得核磁共振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那么怀孕期... 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做很多检查项目,这些产检项目基本上不会对胎儿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但也有例外,比如说核磁共振(MRI)。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些影像学检查是具有辐射性的,所以难免准妈妈们会觉得核磁共振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那么怀孕期间的女性是否可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又会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核磁共振(mri)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耀俊 忻文雷 +2 位作者 邱甜甜 阮征 黄远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病理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MRI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结果: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中59例位于浅...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病理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MRI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结果: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中59例位于浅叶,4例位于深叶,3例同时位于浅叶及深叶;63例(95.5%)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MRI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多形性腺瘤 核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核磁共振环境下机器人驱动及控制传感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杉 郑鹏 +3 位作者 刘筠 张震 冯文浩 郭杰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2-483,共12页
核磁共振成像(MRI)导向下的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以其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高精度及高效微创等特点,近年来倍受国际医学界的青睐.但受核磁仪有限结构空间和高磁场强度的限制,传统的驱动方式及传感器无法在核磁共振环境下的机器人中使用.... 核磁共振成像(MRI)导向下的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以其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高精度及高效微创等特点,近年来倍受国际医学界的青睐.但受核磁仪有限结构空间和高磁场强度的限制,传统的驱动方式及传感器无法在核磁共振环境下的机器人中使用.本文针对这一领域的应用特点,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核磁兼容驱动方式及传感器的技术难点,并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其原理、控制方法及设计制造方法.经过综合对比得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各自的适用场合,并指出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mri) 微创手术机器人 驱动方式 传感器
下载PDF
增强核磁共振成像观察兔眼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纤维血管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刚 李贵刚 +2 位作者 罗丰年 孙叙清 张虹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应用增强核磁共振(MRI)动态显像技术监测兔眼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完成纤维血管化的时间,以证实MRI在评价HA义眼座纤维血管化程度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6组,均行单眼眼内容物剜出术及多孔巩... 目的应用增强核磁共振(MRI)动态显像技术监测兔眼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完成纤维血管化的时间,以证实MRI在评价HA义眼座纤维血管化程度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6组,均行单眼眼内容物剜出术及多孔巩膜壳内HA义眼座植入术,术后第1、2、3、4、5、6周进行增强MRI的相关检查并计算MRI图像中VE/VHA比值(VE为义眼座强化区体积,VHA为义眼座体积),于每周扫描完毕后处死1组兔,取出HA义眼座进行病理组织学的对照观察。结果兔眼HA植入后前4周间依次比较MRI图像中VE/VHA比值显著增加,而第4周后不再增加;兔眼HA病理检查也发现术后第4周全部植入HA义眼座均完成纤维血管化,HE染色可见致密的胶原纤维形成,以及内含红细胞的新生血管,并且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MRI可作为HA义眼座术后血管化程度监测的影像学依据。健康兔眼眶内植入直径12mm的HA义眼座在4周后可达到完全纤维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mri) 羟基磷灰石(HA) 义眼座 纤维血管化
下载PDF
钼靶乳腺摄影联合核磁共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志成 徐伟波 +2 位作者 曾燕妮 彭剑峰 袁强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钼靶乳腺摄影联合核磁共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26例小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术前行钼靶乳腺摄影及核磁共振(MRI)检查,A组为钼靶乳腺摄影,B组为... 目的:探讨钼靶乳腺摄影联合核磁共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26例小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术前行钼靶乳腺摄影及核磁共振(MRI)检查,A组为钼靶乳腺摄影,B组为MRI检查,C组为联合检查,比较三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诊断准确率。结果:C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诊断准确率为92.32%,明显高于A组的69.23%、B组的80.77%(P<0.05)。结论:钼靶乳腺摄影联合MRI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有效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临床的早期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乳腺癌 钼靶乳腺摄影 核磁共振(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对比探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莹 刘培钧 +1 位作者 周菜珠 王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7期2290-2291,共2页
目的:对比探究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1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为研究时段,以检查顺序奇偶性分组,分MRI组、CT组,每组样本容量75例。CT组采纳螺旋CT血管... 目的:对比探究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1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为研究时段,以检查顺序奇偶性分组,分MRI组、CT组,每组样本容量75例。CT组采纳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MRI组采纳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并分析核磁共振诊断特点。结果:与CT组诊断准确率比较,MRI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MRI组75例研究对象均成功进行了MRI诊断,确诊病例73例中,其中26例是颅内动脉瘤,占35.62%;25例是脑梗死,占34.25%;22例是脑出血,占30.14%。22例脑出血患者中,15例梗死病灶直径在18mm以下,占68.18%,7例梗死病灶直径在18mm以上,占31.82%。7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其中大脑前动脉狭窄22例,占30.14%;大脑中动脉狭窄28例,占38.56%;大脑后动脉狭窄20例,占27.40%。颈内动脉狭窄3例,占4.11%。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可有效提高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并对具体病变情况做出有效分析,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核磁共振) 螺旋CT 脑血管疾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在脊柱损伤康复恢复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仰涢霞 向四国 谭爱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脊柱损伤康复恢复的评价作用。材料与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脊柱外伤的患者106例,术后半年对患者均进行了CT及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别在术后康复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脊柱损伤康复恢复的评价作用。材料与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脊柱外伤的患者106例,术后半年对患者均进行了CT及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别在术后康复期进行影像学资料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中脊柱的附件骨折、碎骨片移位、椎体骨折、脊髓损伤、椎管容积改变、脊柱曲度改变、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椎间盘损伤、神经根损伤的情况。结果:两组脊柱损伤患者在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软组织损伤康复恢复的检查方面MRI较CT结果敏感性和清晰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在特殊部位的骨折、单纯无变形椎体裂纹骨折方面表现优秀,对显示椎弓骨折线、椎体及骨折片的移位要优于MRI。结论:CT及MRI两种影像学对脊柱外伤康复的恢复评价各有其优势,CT对骨折线的现象较为敏感,能全面观察患者韧带损伤情况,MRI对脊柱空间定位较为准确,对脊髓病变损伤情况显示更为精确,联合两种方法能够更有效的脊柱损伤康复恢复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核磁共振mri 脊柱损伤 康复恢复
下载PDF
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在脊柱损伤康复恢复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新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脊柱损伤康复恢复的评价作用。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确诊为脊柱外伤的患者106例,术后半年对患者均进行了CT及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别在术后康复期进行影... 目的:探讨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脊柱损伤康复恢复的评价作用。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确诊为脊柱外伤的患者106例,术后半年对患者均进行了CT及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别在术后康复期进行影像学资料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中脊柱的附件骨折、碎骨片移位、椎体骨折、脊髓损伤、椎管容积改变、脊柱曲度改变、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椎间盘损伤、神经根损伤的情况。结果:两组脊柱损伤患者在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软组织损伤康复恢复的检查方面MRI较CT结果敏感性和清晰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在特殊部位的骨折、单纯无变形椎体裂纹骨折方面表现优秀,对显示椎弓骨折线、椎体及骨折片的移位要优于MRI。结论:CT及MRI两种影像学对脊柱外伤康复的恢复评价各有其优势,CT对骨折线的现象较为敏感,能全面贯彻患者韧带损伤情况,MRI对脊柱空间定位较为准确,对脊髓病变损伤情况显示更为精确,联合两种方法能够更有效的脊柱损伤康复恢复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核磁共振mri 脊柱损伤 康复恢复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
18
作者 屈云飞 令狐华 梅耀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253,267,共2页
阴道斜隔综合征(oblique vaginal septum syndrome,OVSS)是先天性阴道发育的畸形之一,其基本特点是隔膜起源于两宫颈之间,斜行附着于一侧阴道壁,阻挡了该侧宫颈的通路。除双阴道畸形外,多数伴有双宫颈、双子宫及阴道闭锁侧的先天性肾... 阴道斜隔综合征(oblique vaginal septum syndrome,OVSS)是先天性阴道发育的畸形之一,其基本特点是隔膜起源于两宫颈之间,斜行附着于一侧阴道壁,阻挡了该侧宫颈的通路。除双阴道畸形外,多数伴有双宫颈、双子宫及阴道闭锁侧的先天性肾缺如[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斜隔综合征 核磁共振成像(mri)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脂肪肝准确性及CT检查与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天翔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1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CT与核磁共振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以及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此次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12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均实施CT与核磁共振(MRI)方法进行诊断,然后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 目的分析研究CT与核磁共振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以及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此次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12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均实施CT与核磁共振(MRI)方法进行诊断,然后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判断CT检查和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诊断准确率方面,CT诊断为97.66%,与MRI诊断为70.31%,CT诊断的准确率显著要比MRI诊断高,2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肝郁脾虚证17例,肝/脾CT值比值为(0.895±0.236);湿热内蕴证54例,肝/脾CT值比值为(0.895±0.236);痰淤互结证28例,肝/脾CT值比值为(0.622±0.149);痰湿内阻证23例,肝/脾CT值比值为(0.774±0.190);肝肾不足证5例,肝/脾CT值比值为(0.594±0.137)。由数据可知,肝郁脾虚证的肝/脾CT值比值最高,肝肾不足证的肝/脾CT值则最低,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和脂肪肝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显示:对于肝郁脾虚证患者,占比最高的是轻度脂肪肝;而对于湿热内蕴证、痰淤互结证、痰湿内阻证患者,则占比最高的是中度脂肪肝;此外,肝肾不足证患者占比最高的是重度脂肪肝。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脂肪肝疾病患者,采取CT诊断的效果优于MRI诊断,因此可择优选择CT诊断方法;同时,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可采取CT诊断脂肪肝的同时,联合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以此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核磁共振诊断(mri) 脂肪肝 辨证分型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微观结构劣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谢凯楠 姜德义 +4 位作者 孙中光 宋中强 王静怡 杨涛 蒋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3-659,667,共8页
为研究岩石经历干湿循环后的细观损伤演化特征,选取三峡库区某边坡的泥质砂岩为研究对象,在饱和状态下分别对各组进行多次干湿循环试验。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NMR)研究了干湿循环作用对泥质砂岩的损伤行为,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下,核... 为研究岩石经历干湿循环后的细观损伤演化特征,选取三峡库区某边坡的泥质砂岩为研究对象,在饱和状态下分别对各组进行多次干湿循环试验。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NMR)研究了干湿循环作用对泥质砂岩的损伤行为,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下,核磁共振T_2谱图波峰信号幅度发生显著变化,T_2谱图面积、孔隙率呈现出定量的指数增长;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发现,随着干湿循环试验的进行,岩石内部孔隙逐渐增多,孔隙尺寸增大,形成贯通的小裂隙并逐渐扩展,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的MRI内部结构变化与扫描电镜(SEM)微观结构变化相似;MRI像素点的灰度值分布符合对数高斯分布,分布期望随循环次数逐渐饱和;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力学参数逐渐降低,峰值应力的降低与孔隙率的增大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砂岩 干湿循环 核磁共振(NMR) 核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