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病人在核磁增强扫描中的心理护理
1
作者 马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83-0186,共4页
分析乳腺核磁增强扫描中运用心理护理的具体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00例,以双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2组。常规组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联合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整体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 分析乳腺核磁增强扫描中运用心理护理的具体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00例,以双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2组。常规组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联合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整体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用于乳腺核磁增强扫描中的效果理想,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核磁增强扫描 心理护理
下载PDF
乳腺癌核磁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
2
作者 童岚 吕洋 +1 位作者 吴云成 闫金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B05期145-145,共1页
0引言 近年来,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年轻化趋势,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影像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指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核磁共振... 0引言 近年来,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年轻化趋势,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影像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指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核磁共振检查因其无放射性损伤,其影像学特征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多方向,多参数,多序列扫描和高组织分辨率的成像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影像诊断的推广。随着乳腺癌患者增多及核磁共振检查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增强扫描的患者越来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核磁增强扫描 护理
下载PDF
核磁增强检查患者恐惧及应对方法的探讨
3
作者 张艳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3期268-269,共2页
目的:探讨患者在核磁增强扫描的检查过程中,产生恐惧心理及如何应对。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使患者配合检查、治疗。结果:病人恐惧感消除,配合检查、治疗。结论:对核磁增强检查的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目的:探讨患者在核磁增强扫描的检查过程中,产生恐惧心理及如何应对。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使患者配合检查、治疗。结果:病人恐惧感消除,配合检查、治疗。结论:对核磁增强检查的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消除了恐惧感,圆满完成增强扫描,提供清晰图像,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增强 患者 恐惧 应对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在核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钟金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0期202-203,共2页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核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0例接受核磁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造影成功率,护理前...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核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0例接受核磁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造影成功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100.00%、造影成功率100.00%,均高于参照组的87.27%、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参照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54.32±6.54)、(55.92±6.94)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54.75±6.93)、(55.27±6.37)分;护理后,参照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48.12±5.92)、(49.33±5.84)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43.29±5.03)、(44.32±5.03)分。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对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核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造影成功率,减缓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套管针 核磁增强扫描 针对性护理
下载PDF
乏血供和非乏血供脊柱肿瘤动态核磁共振灌注的特征
5
作者 杨俊涛 何全杰 +3 位作者 焦勇强 郭光辉 陈俊丽 王玉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在评估脊柱肿瘤血供方面的应用。方法将3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先后进行DCE-MRI灌注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D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乏血供组(A组,10例)和非乏血供组(B组,26例)。比较两组DC...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在评估脊柱肿瘤血供方面的应用。方法将3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先后进行DCE-MRI灌注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D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乏血供组(A组,10例)和非乏血供组(B组,26例)。比较两组DCE-MRI灌注图像上血流量(BF)比值、峰值增强参数、血管通透性(Ktrans)、血浆体积(VP)的差异。结果DCE-MRI灌注图像上VP、BF比值、Ktrans、峰值增强参数B组均大于A组(P<0.05)。结论DCE-MRI评估脊柱肿瘤血供稳定可靠,乏血供脊柱肿瘤和非乏血供脊柱肿瘤的动态核磁共振灌注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灌注 血浆体积 脊柱肿瘤 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动态增强核磁对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明 滕云 叶树珍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5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动态增强核磁对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该实验选取2015年7月-2018年12月间该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于术前给予该70例宫颈癌患者应用动态增强核磁检查(MRI)以及螺旋CT检查,将患者的术后病理学诊断结... 目的探究分析动态增强核磁对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该实验选取2015年7月-2018年12月间该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于术前给予该70例宫颈癌患者应用动态增强核磁检查(MRI)以及螺旋CT检查,将患者的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宫颈癌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分别对增强核磁检查(MRI)以及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态增强核磁检查(MRI)对于宫颈癌的检出率(94.28%)显著高于螺旋CT对宫颈癌的检出率(81.42%)(χ2=5.423 2,P=0.019 8);动态增强核磁检查(MRI)对不同类型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91.43%)显著高于螺旋CT对不同类型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77.14%)(χ2=5.392 9,P=0.020 2)。结论动态增强核磁对宫颈癌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效果更好,检出率较高,对不同类型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螺旋CT 宫颈癌 准确性
下载PDF
核磁动态增强扫描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预后价值
7
作者 鲁亮 刘爱华 +3 位作者 曾宪春 张汉群 曹辉 李杭 《哈尔滨医药》 2019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治疗预后的意义。方法 5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检查,并且进行同步放化疗。使用2个信号的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信号逐渐降低的肿瘤体积;信号逐渐递增的肿瘤体积。结果根据临床资...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治疗预后的意义。方法 5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检查,并且进行同步放化疗。使用2个信号的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信号逐渐降低的肿瘤体积;信号逐渐递增的肿瘤体积。结果根据临床资料和核磁增强信号的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多变量分析,对于信号逐渐递增的肿瘤体积,这类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即影响其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结论核磁共振动态增强信号的时间-强度曲线可以为宫颈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对于大肿块、核磁动态增强信号逐渐加强的时间-强度曲线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扫描 宫颈癌 治疗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增强核磁用于评价微波消融介入治疗肝癌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芳芳 黄岩花 陈方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8期100-103,169,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核磁(MRI)用于评价微波消融介入治疗肝癌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择期拟行微波消融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12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术前均开展常规超声、CE-US、增强MRI检查;于微...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核磁(MRI)用于评价微波消融介入治疗肝癌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择期拟行微波消融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12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术前均开展常规超声、CE-US、增强MRI检查;于微波消融治疗后进行CE-US、增强MRI检查确定消融疗效,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E-US与增强MRI的敏感性分别为87.18%与87.18%,准确性分别为89.44%与88.20%,两种方式敏感性及准确性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治疗前后病灶范围CE-US及增强MRI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检查评估微波消融介入治疗肝癌效果肯定,与增强MRI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无辐射、无创伤的优势,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反复多次动态观察,对及时把握病灶消融程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增强 微波消融 肝癌
下载PDF
高压注射器在核磁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狄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1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核磁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护理.方法102例使用高压注射器行核磁动态增强扫描的肝脏病变患者,检查前均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显影剂、高压注射剂在核磁动态增强扫描中的相关知识,细致检查仪器、教会患者屏...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核磁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护理.方法102例使用高压注射器行核磁动态增强扫描的肝脏病变患者,检查前均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显影剂、高压注射剂在核磁动态增强扫描中的相关知识,细致检查仪器、教会患者屏气呼吸,观察患者检查效果、渗漏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102例使用高压注射器行核磁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过敏、不良反应;3例患者出现轻度热感,其余患者均无明显感觉;穿刺处未出现渗漏情况.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结论肝脏病变患者运用高压注射器在核磁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注射器 动态增强扫描 肝脏 不良情况 渗漏
下载PDF
3.0T动态增强核磁成像在直肠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直肠癌分期诊断中应用3.0T动态增强核磁成像(DCE-MRI)技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直肠癌手术的67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DCE-MRI检查... 目的探讨针对直肠癌分期诊断中应用3.0T动态增强核磁成像(DCE-MRI)技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直肠癌手术的67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DCE-MRI检查,分析DCE-MRI术前对直肠癌患者T、N分期评估结果。结果 67例直肠癌患者病理T分期结果:T1占比6例(8.96%),T2占比9例(13.43%),T3占比47例(70.15%),T4占比5例(7.46%);N分期:N0占比41例(61.19%),N1占比19例(28.36%),N2占比7例(10.45%);经DCE-MRI检查T分期T1、T2、T3、T4符合率分别为5例(83.33%)、7例(77.78%)、43例(91.49%)、4例(80.00%)。经一致性检验显示,DCE-MRI检查在直肠癌T分期中与金标准结果Kappa值为0.753,一致性好;DCE-MRI检查N分期N0、N1、N2符合率分别为37例(90.24%)、16例(84.21%)、6例(85.71%)。经一致性检验显示,DCE-MRI检查在直肠癌T分期中与金标准结果Kappa值为0.781,一致性好。结论 DCE-MRI检查有利于临床医师更加清晰观察肿瘤病灶、形态、侵犯范围等,能够对肿瘤分期进行定量评估,对肿瘤治疗具有较高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分期 动态增强成像
下载PDF
增强核磁与增强CT在肝癌介入栓塞后疗效观察
11
作者 韩学武 高顺强 陈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1期146-148,共3页
肝癌患者介入栓塞后用增强核磁和增强CT分别诊断,对比分析其作用。方法 2020年2月-2021年2月来我院进行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全部予以进行增强核磁和增强CT诊断,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研究过程中对患者... 肝癌患者介入栓塞后用增强核磁和增强CT分别诊断,对比分析其作用。方法 2020年2月-2021年2月来我院进行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全部予以进行增强核磁和增强CT诊断,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研究过程中对患者记录观察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增强核磁研究组诊断符合率95.35%,增强CT对照组诊断符合率83.72%,增强核磁较增强CT有显著效果(P0.05)。结论 增强核磁作用肝癌介入栓塞后诊断较增强CT有显著效果,其诊断符合率更精准,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 增强CT 肝癌 介入栓塞
下载PDF
动态增强核磁在诊断宫颈癌中的作用及临床观察
12
作者 黄贵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4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核磁在诊断宫颈癌中的作用及临床观察。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核磁检查的检出率,计算阴道受累...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核磁在诊断宫颈癌中的作用及临床观察。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核磁检查的检出率,计算阴道受累、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和宫旁浸润情况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动态增强核磁检查的检出率为97.00%,和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受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较高,和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旁组织浸润特异度和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核磁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高,可以有效分型,判断阴道受累、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为宫颈癌诊断提供有效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宫颈癌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高压注射器在核磁肝脏增强扫描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13
作者 张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56-59,共4页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核磁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26名采用高压注射器核磁动态增强扫描的肝脏病变病人,在检查之前做好护理,向病人及家人解释显影剂、高压注射剂在 MRI检查中的作用,仔细检查仪器设备,指导病人屏息,并...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核磁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26名采用高压注射器核磁动态增强扫描的肝脏病变病人,在检查之前做好护理,向病人及家人解释显影剂、高压注射剂在 MRI检查中的作用,仔细检查仪器设备,指导病人屏息,并注意检查效果,检查漏液情况及副作用。结果126例病人在接受了加压注射后,无人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其中3名病人有轻微的发热,其他病人没有发热;穿孔部位无漏液发生,病人均顺利完成了检查。结果 肝脏病变患者运用高压注射器在核磁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注射器 肝脏增强扫描 应用 护理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与弥散加权成像用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燕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3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M R I动态增强与弥散加权成像用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接受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分设弥散加权... 目的:探讨M R I动态增强与弥散加权成像用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接受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分设弥散加权成像扫描结果、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及两者联合扫描结果,观察各组在对比病理活检下的检查差异。结果: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弥散加权成像对于患者病变检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动态增强扫描组,两者联合应用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前二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增强与弥散加权成像可作为临床上首选的方式为乳腺癌患者提供疾病诊断,在提升患者检出率的同时,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作为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肿瘤 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
下载PDF
结肠韧带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15
作者 贾璐 张建平 王静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韧带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fibrous tumor,SFT)的影像学、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对1例结肠韧带SFT患者进行影像学鉴别检查(包括CT、超声造影、核磁共振检查等),后通过手术及病理诊断该病例属于罕见结肠韧带S... 目的探讨结肠韧带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fibrous tumor,SFT)的影像学、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对1例结肠韧带SFT患者进行影像学鉴别检查(包括CT、超声造影、核磁共振检查等),后通过手术及病理诊断该病例属于罕见结肠韧带SFT,总结该病例的相关检查、诊断、手术治疗与术后随访过程。结果患者胃结肠网膜近胃底处结肠韧带可见肿物,肿物肉眼观灰褐色,表面光滑可见血管扩张,切面灰白、实性质中,中央可见钙化灶。镜下特点:镜下瘤细胞周界清晰,呈交织状或席纹状排列,局部呈纤细梭形,血管丰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TAT-6、CD34阳性,Ki-67(3%+),SALL-4、CD117、S-100阴性。术后随访2个月,无复发,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结论结肠韧带SFT疾病较罕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变化和免疫表型,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为主,且术后应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韧带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超声造影 增强
下载PDF
胸腺癌伴脑膜转移1例报告
16
作者 苏景良 梁海乾 +3 位作者 高培龙 李建伟 门中华 苏娅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53-554,共2页
胸腺癌为罕见的肿瘤,其占全身肿瘤的比例约为0.2%-1.5%,浸润、侵袭程度高,早期即可出现转移,胸腺癌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胸膜、骨、肺、肝、颈部和腋窝淋巴结,但脑膜转移罕见,国内甚少报道。
关键词 胸腺癌 脑膜转移 核磁增强扫描
下载PDF
影像学在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晓燕 杜惠军(综述) 班允清(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879-1882,共4页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均是育龄期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作为新兴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现已广泛应用于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肌瘤的治疗。影像学作为术前术后常规的检查手段,特别是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及高频彩超...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均是育龄期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作为新兴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现已广泛应用于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肌瘤的治疗。影像学作为术前术后常规的检查手段,特别是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及高频彩超的运用,对HIFU治疗术后的疗效做出评价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不同检查方式对病灶术前、术后的形态学及功能学做出评价,以判断HIFU治疗疗效是否显著,并向临床做出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超声造影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甲胎蛋白阴性的小肝占位病例的诊治经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意瑶 卢欣 +8 位作者 毛一雷 桑新亭 赵海涛 杜顺达 徐海峰 迟天毅 杨志英 钟守先 黄洁夫 《癌症进展》 2010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直径<2cm的肝脏占位通常不具备典型的肝脏肿瘤影像学特点,当甲胎蛋白化验结果阴性时诊断尤其困难,通过对这部分病例诊治过程和随诊结果的回顾和分析,总结甲胎蛋白阴性的小肝占位病例的诊治经验。方法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 目的直径<2cm的肝脏占位通常不具备典型的肝脏肿瘤影像学特点,当甲胎蛋白化验结果阴性时诊断尤其困难,通过对这部分病例诊治过程和随诊结果的回顾和分析,总结甲胎蛋白阴性的小肝占位病例的诊治经验。方法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103例直径≤2cm且甲胎蛋白阴性的肝脏占位病例,根据肿瘤多发性选择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造影超声或PET-CT进行鉴别诊断,对于疑诊的94例病例行部分肝切除术。结果这四种检查手段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2%、93.9%、88.9%和88.9%;本组手术病例手术并发症率低(6.4%)、预后良好,肝癌病例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8.8%和76.1%。结论 DSA、动态增强MRI、造影超声和PET-CT检查对于小肝占位均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手术方式宜采取肝脏部分切除术;小肝癌病例手术风险小、预后好,对于疑诊病例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占位 造影超声 动态增强 PET—CT 肝切除术
下载PDF
低场强核磁在诊断脑部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国红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低场强增强核磁在诊断脑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检查的72例疑似脑部肿瘤患者,分析低场强核磁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性,计算其阳性率、误诊率、漏诊率、确诊率、特异度... 目的:探讨低场强增强核磁在诊断脑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检查的72例疑似脑部肿瘤患者,分析低场强核磁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性,计算其阳性率、误诊率、漏诊率、确诊率、特异度等指标。结果72例疑似脑肿瘤患者,经病理确诊66例,其中经低场强核磁脑肿瘤阳性61例,其中1例误诊,误诊率为1.6%;6例漏诊,漏诊率为9.1%;60例确诊,确诊率为90.9%;特异度为91.7%。60例确诊患者中,星形细胞瘤18例,髓母细胞瘤12例,血管母细胞瘤11例,转移瘤3例,脑膜瘤5例,室管膜瘤11例;漏诊6例,星形细胞瘤误诊例数1例,血管母细胞瘤漏诊1例,转移瘤漏诊2例,脑膜瘤漏诊2例。不同类型肿瘤中的敏感度与特异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低场强核磁诊断脑部肿瘤有较高准确率,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患者的检测安全性,有较高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强增强 诊断 脑部肿瘤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节段分析中的应用
20
作者 赵德霞 王惠 +1 位作者 丁连芹 王心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68-368,共1页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及延迟增强核磁共振技术(LE-MRI)对比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各节段运动情况。方法选择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后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应用LE-MRI技术作为参考指标,观察应用VVI评价左心室各节...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及延迟增强核磁共振技术(LE-MRI)对比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各节段运动情况。方法选择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后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应用LE-MRI技术作为参考指标,观察应用VVI评价左心室各节段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梗死节段与非梗死节段及临界节段比较,应变、应变率及组织速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的应变及应变率有望成为量化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功能的可行性超声心动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二维应变 应变率 延迟增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