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磁物质对岩石核磁弛豫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彭石林 尉中良 管志宁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3期372-376,共5页
岩石核磁弛豫过程受到自由弛豫、表面驰豫和扩散弛豫3种机制的影响。如果在地层中含有顺磁性物质,则地层的核磁弛豫特性呈现新的变化特征。通过对比实验分别研究不同含有顺磁性金属离子溶液及其饱和岩样的弛豫特性,为核磁共振测井提供... 岩石核磁弛豫过程受到自由弛豫、表面驰豫和扩散弛豫3种机制的影响。如果在地层中含有顺磁性物质,则地层的核磁弛豫特性呈现新的变化特征。通过对比实验分别研究不同含有顺磁性金属离子溶液及其饱和岩样的弛豫特性,为核磁共振测井提供了基础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岩石 核磁弛豫特性 实验研究 测井 共振
下载PDF
双极化子体系核磁弛豫的理论研究
2
作者 侯磊 丁尚武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2期96-99,共4页
本文研究了双极化子体系在随机行走模型下的核磁弛豫,给出了Heitler-London三重态双极化子(HLTB)的自旋晶格和自旋自旋弛豫时间与Larmor频率的关系式。从这些关系式中得知用核磁共振方法无法检测到双极化子体系中非四极核的信号。
关键词 双极化子 核磁弛豫 超导机制
下载PDF
铜(Ⅱ)-L-组氨酸络合物中咪唑环碳质子核磁弛豫速率的研究
3
作者 冯玉萍 区耀华 +2 位作者 周玉祥 胡宝成 周昕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82-87,共6页
用反转恢复法(180°-τ-90°脉冲序列)测定了铜(Ⅱ)-L-组氨酸(浓度比为1:300)体系中,咪唑环上 C(2)与 C(4)质子在不同 pH值的1H-NMR顺磁弛豫速率T1P-1、T2P-1。实验结果指出... 用反转恢复法(180°-τ-90°脉冲序列)测定了铜(Ⅱ)-L-组氨酸(浓度比为1:300)体系中,咪唑环上 C(2)与 C(4)质子在不同 pH值的1H-NMR顺磁弛豫速率T1P-1、T2P-1。实验结果指出,在所测的 pH范围内, C(2)质子比 C(4)质子有较大的弛豫速率。在pH3—4之间,它们的弛豫速率均出现极值。此现象表明,在上述pH范围内,Cu(Ⅱ)与L-组氨酸可能形成了较稳定的络合物。此外,还分别测定了金属与组氨酸浓度比为 1:30, 1:45, 1:300, 1:450体系中,咪唑环上 C(2)与 C(4)质子的纵向顺磁弛豫速率,可以看到,随着金属离子浓度增大,纵向弛豫速率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 共振 核磁弛豫
原文传递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猪肉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楠 庄昕波 +3 位作者 黄子信 陈玉仑 李春保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目的:采用低场核磁弛豫时间和低场核磁成像技术,研究在模拟冷库环境条件下,风循环冷却和雾化喷淋冷却过程中猪肉水分迁移规律。方法:选择宰后2 h内的整条带皮猪背最长肌(通脊)10条,沿肌肉走向垂直方向分切成4份14 cm×10 cm×6... 目的:采用低场核磁弛豫时间和低场核磁成像技术,研究在模拟冷库环境条件下,风循环冷却和雾化喷淋冷却过程中猪肉水分迁移规律。方法:选择宰后2 h内的整条带皮猪背最长肌(通脊)10条,沿肌肉走向垂直方向分切成4份14 cm×10 cm×6 cm的肉块,其中2份保留猪皮及皮下脂肪(带皮组),另2份则去除猪皮及皮下脂肪(不带皮组),带皮组和不带皮组肉块分别放入风循环冷却和雾化喷淋冷却的模拟冷库中进行冷却,并于0.0、1.5、3.0、4.5、6.0 h和7.5 h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_2)和低场核磁成像测定,同时记录肉块质量变化。结果:风循环冷却过程中猪肉中结合水峰面积A_(2b)和结合水占猪肉中总水分的百分比P_(2b)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不易流动水t_(21)显著降低(P<0.05),自由水A_(22)、P_(22)也显著降低(P<0.05);而在雾化喷淋冷却过程中,结合水A_(2b)、P_(2b)和不易流动水t_(21)、A_(21)、P_(21)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自由水A_(22)、P_(22)则显著降低(P<0.05)。带皮猪肉和不带皮猪肉在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的变化过程相同,但水分损耗存在差异。结合图像分析,在冷却过程初期,猪肉干耗主要是自由水的损失;而冷却后期,猪肉干耗则主要是部分不易流动水的损失。雾化喷淋冷却通过补充外源水,来减小猪肉内部和外表的水势差而抑制不易流动水由内向外迁移,可有效降低冷却干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弛豫时间 低场成像 冷却干耗 雾化喷淋冷却 风循环冷却
下载PDF
纳米自组装γ-Al_2O_3孔隙结构的核磁共振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琳 肖立志 +3 位作者 郭龙 廖广志 张岩 戈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89-1598,共10页
纳米自组装γ-Al_2O_3具有两种纳米级孔道,可作为适合于大分子扩散的催化剂载体,也可用于页岩气藏模型。表征纳米材料孔隙结构的方法有扫描电镜、氮吸附法及压汞法等,各有局限。本文利用核磁共振弛豫测量对纳米自组装γ-Al_2O_3孔隙结... 纳米自组装γ-Al_2O_3具有两种纳米级孔道,可作为适合于大分子扩散的催化剂载体,也可用于页岩气藏模型。表征纳米材料孔隙结构的方法有扫描电镜、氮吸附法及压汞法等,各有局限。本文利用核磁共振弛豫测量对纳米自组装γ-Al_2O_3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和定量表征,并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和数值模拟对纳米自组装γ-Al_2O_3表面弛豫强度及孔径分布进行探索。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核磁弛豫表征的纳米自组装γ-Al_2O_3的主体孔径为5-7 nm和30-42 nm,核磁弛豫实验通过误差函数法表征的主体孔径为5-9 nm和29-47 nm。相比于氮吸附仅表征微孔介孔及部分大孔,不能表征大于100 nm孔径,压汞法描述小于10 nm孔径相对不准确等问题,核磁弛豫能够全面表征2.8-315 nm纳米自组装γ-Al_2O_3的双峰孔隙系统。三个样品S-1、S-2、S-3的横向弛豫时间T_2谱小孔大孔波峰的信号幅度比0.603、1.15、1.84直接反映各自的化学小孔大孔氧化铝投料比0.85、1.38、1.7的变化。建立的表征方法可以应用于页岩气微观结构和机理研究中,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分布 核磁弛豫 随机游走 误差函数分析 纳米自组装
下载PDF
1,2-聚丁二烯^(13)C-NMR弛豫的溶剂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毛诗珍 沈联芳 +2 位作者 钱保功 倪少儒 刘景江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60-465,共6页
本文测定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1,2-聚丁二烯样品在四种溶剂的50.3MHz ^(13)C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_1)和核Overhauser效应(NOE)值。并用Schaefer logx^2相关时间分布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研究了1,2-聚丁二烯在溶液中的^(13)C-... 本文测定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1,2-聚丁二烯样品在四种溶剂的50.3MHz ^(13)C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_1)和核Overhauser效应(NOE)值。并用Schaefer logx^2相关时间分布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研究了1,2-聚丁二烯在溶液中的^(13)C-NMR弛豫的溶剂效应及其与结构的关系。发现聚合物与溶剂的溶解度参数之差△δ越大,聚合物在溶液中协同链段运动趋向越明显,^(13)C自旋-晶格弛豫速率(1/T_1)越大;1,2-链节较少,分子链较柔顺时,^(13)C-NMR弛豫受溶剂影响较显著。NMR弛豫参数对结构变化的反应在良溶剂中比在不良溶剂中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 溶剂效应 核磁弛豫
下载PDF
12种简单有机分子中四极核弛豫的动态同位素取代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毛希安 M.Holz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804-809,共6页
首次研究了四极核弛豫速率的动态同位素效应,测定了12种简单有机分子及相应18种~2D同位素取代物中四极核^(17)O和^(14)N的弛豫速率R_1,并计算了这些分子的转动惯量张量的主值。结果表明,刚性小分子R_1的动态同位素效应与I的稳态同位素... 首次研究了四极核弛豫速率的动态同位素效应,测定了12种简单有机分子及相应18种~2D同位素取代物中四极核^(17)O和^(14)N的弛豫速率R_1,并计算了这些分子的转动惯量张量的主值。结果表明,刚性小分子R_1的动态同位素效应与I的稳态同位素效应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相关性。文中在核磁弛豫的理论中首次引入了碰撞频率和分子运动的平动-转动耦合的概念,从而对实验结果提出了合理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效应 分子运动 核磁弛豫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imulation of(T_2,T_1) 2D NMR and fluid responses 被引量:1
8
作者 谭茂金 邹友龙 +1 位作者 张晋言 赵昕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2年第4期401-413,495,共14页
One-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D NMR) logging technology is limited for fluid typing, while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2D NMR) logging can provide more parameters including longitudi... One-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D NMR) logging technology is limited for fluid typing, while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2D NMR) logging can provide more parameters including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 (71) and 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 relative to fluid types in porous media. Based on the 2D NMR relaxation mechanism in a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echo train simulation and 2D NMR invers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For 2D NMR inversion, a hybrid inversion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amping least squares method (LSQR) and an improved trunc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TSVD) algorithm. A series of spin echoes are first simulated with multiple waiting times (Tws) in a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for given fluid models and these synthesized echo trains are inverted by the hybrid method. The invers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given models. Moreov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arious fluid models such as the gas-water, light oil-water, and vicious oil-water models were carried out with different echo spacings (TEs) and Tws by this hybrid method. Finally,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signal-to-noise ratios (SNRs) on inversion results in various fluid models are studi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hybrid method and optimized observation parameters are applicable to fluid typing of gas-water and oil-water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NMR (2D-NMR) logging hybrid inversion method transverserelaxation time (T2)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 (T1) fluid typ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