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养型和野生型柞蚕的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Ⅱ(ITS-2)的克隆与序列比较
1
作者 王振东 武松 +5 位作者 曲泽岚 齐永红 朱绪伟 李喜升 秦利 刘彦群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5,共6页
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Ⅱ(ITS-2)在物种间甚至种内群体间均表现出较高的差异,被用于种内或近缘种的研究。测定了放养型和野生型柞蚕(Antheraea pernyi)的rDNA ITS-2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GU073314、GU073315),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遗传... 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Ⅱ(ITS-2)在物种间甚至种内群体间均表现出较高的差异,被用于种内或近缘种的研究。测定了放养型和野生型柞蚕(Antheraea pernyi)的rDNA ITS-2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GU073314、GU073315),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遗传差异。放养型和野生型柞蚕的rDNA ITS-2全长分别为1 111、1 112 bp,2个序列的GC含量达到61%,相似性高达98%。序列比对后得到1 117 bp的对齐序列,共鉴定变异位点19个,其中转换位点8个,无颠换,有11处发生核苷酸的插入/缺失。基于K2P模型计算的2条rDNA ITS-2序列的遗传距离为0.007,这一数值与估算的鳞翅目昆虫rDNA ITS-2序列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009)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放养型 野生型 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 遗传变异
下载PDF
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核糖体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宋社吾 赵彤言 +1 位作者 蒋书楠 陆宝麟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74-82,共9页
通过对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及三带喙库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 (rDNA ITS2 )的序列测定 ,表明rDNA ITS2序列在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种内亚种间和亚种内的变异存在有重叠现象。分子系统关系分析没有发现与形态学亚种阶元分类地位... 通过对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及三带喙库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 (rDNA ITS2 )的序列测定 ,表明rDNA ITS2序列在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种内亚种间和亚种内的变异存在有重叠现象。分子系统关系分析没有发现与形态学亚种阶元分类地位的一致性 ,但在种间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音库蚊复合组 核糖体DNA第2内转录间隔 序列测定 序列分析 RDNA-its2
下载PDF
三种库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金立群 骆建民 +2 位作者 郭衍 谢霖崇 傅玉才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9-33,共5页
对广东省野外采集的库蚊属中2个亚属中的3种库蚊,褐尾库蚊Culex fuscanus(Lutzia、路蚊亚属)、二带喙库蚊Cx.bitaeniorhynchus和致倦库蚊Cx.pipiens quinquefasciatus(Culex、库蚊亚属)进行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测定,并... 对广东省野外采集的库蚊属中2个亚属中的3种库蚊,褐尾库蚊Culex fuscanus(Lutzia、路蚊亚属)、二带喙库蚊Cx.bitaeniorhynchus和致倦库蚊Cx.pipiens quinquefasciatus(Culex、库蚊亚属)进行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已知库蚊属中路蚊亚属、库蚊亚属、新库蚊亚属和黑蚊亚属的11种和伊蚊属1种蚊虫的ITS2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褐尾库蚊与同亚属的非洲蚊种(Culex tigripes)亲缘关系最近,基因同源性为65.27%;库蚊亚属的二带喙库蚊与伪杂鳞库蚊基因同源性为75.87%;致倦库蚊与尖音库蚊复合组内淡色库蚊的基因同源性97.13%。在所选库蚊中,黑蚊亚属与伊蚊最接近,其次是新库蚊亚属和路蚊亚属的蚊虫。在库蚊属4个亚属中,路蚊亚属与库蚊亚属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这也印证了库蚊亚属某些幼虫与路蚊亚属幼虫具有相似习性的遗传基础。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与经典分类学分类系统接近一致,但库蚊亚属的进化可能更具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进化分析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
下载PDF
微小按蚊rDNA内转录间隔2区序列差异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学忠 Harold Townson +1 位作者 王丕玉 李菊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地株微小按蚊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 2区 (ITS2 )序列差异。方法 :通过对PCR扩增rDNAITS2片段测序 ,比较其不同地株差异。结果 :对 6株微小按蚊测序比较 ,存在有微小按蚊A和C型。结论 :rDNAITS2序列差异可用于建立A。
关键词 微波按蚊 DNA 核糖 第2内转录间隔
下载PDF
不同地区微小按蚊rDNA-ITS2序列差异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水森 汤林华 +1 位作者 顾政诚 王漪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比较我国云南、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泰国等不同地区微小按蚊核糖体 DNA第 2内转录间隔区 (ITS2 )序列差异。 方法 取单只雌蚊蚊腿消化提取 DNA,PCR特异扩增 r DNA- ITS2片段 ,并对其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及分析。 结果 发... 目的 比较我国云南、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泰国等不同地区微小按蚊核糖体 DNA第 2内转录间隔区 (ITS2 )序列差异。 方法 取单只雌蚊蚊腿消化提取 DNA,PCR特异扩增 r DNA- ITS2片段 ,并对其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及分析。 结果 发现 2种不同的 ITS2序列 (Gen Bank登录号 :AF4 16 783,AF4 16 784 ) ,分别与微小按蚊 A和 C同源 ,ITS2序列长度及 GC含量分别为 4 81bp,5 4 .0 4 %和 4 83bp,5 4 .2 3%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但 2 2个固定位点存在碱基置换和插入 /缺失 ,序列差异为 5 .8%。 结论 研究区内微小按蚊存在 A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核糖体DNA 第2内转录间隔 RDNA-its2 序列差异
下载PDF
新疆6种蚊虫的rDNA-ITS2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马雅军 瞿逢伊 柴君杰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2期66-70,共5页
测定并分析了新疆 4种伊蚊和 2种按蚊的 rDNA—ITS2区序列,新疆伊蚊、刺扰伊蚊ITS2区长度分别为 231bp~256 bp、250bp或 253bp,其克隆间、种内序列差异分别为 0.3%~4.3%、0.8%~1... 测定并分析了新疆 4种伊蚊和 2种按蚊的 rDNA—ITS2区序列,新疆伊蚊、刺扰伊蚊ITS2区长度分别为 231bp~256 bp、250bp或 253bp,其克隆间、种内序列差异分别为 0.3%~4.3%、0.8%~1.4%;里梅伊蚊与长刀伊蚊的长度为330 bp、251 bp,种内序列无差异;4种伊蚊种间序列差异明显大于种内差异水平,为12.3%~33.5%;赫坎按蚊和米赛按蚊的 ITS2区序列长度分别为 463bp、311bp,种内个体间无差异,而种间的差异为 30.8%.结果显示 rDNA-ITS2区序列差异,为形态上易混淆蚊种提供了有意义的分子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DNA 第2内转录间隔 伊蚊属 按蚊属 新疆
下载PDF
广东国境口岸五种蚊种核糖体基因第2内转录间隔区分子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师永霞 幸芦琴 +5 位作者 洪烨 李小波 郭波旋 相大鹏 黄吉城 郑夔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不同蚊种的核糖体基因第2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分子鉴定方法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针对蚊虫的rDNA核酸序列保守性,设计扩增rDNA-ITS2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州机场、江门和湛江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三...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不同蚊种的核糖体基因第2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分子鉴定方法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针对蚊虫的rDNA核酸序列保守性,设计扩增rDNA-ITS2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州机场、江门和湛江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等成蚊和实验室喂养的蚊幼虫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已知蚊虫的rDNA-ITS2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不同蚊虫的rDNA-ITS2扩增片断长度不同,M2引物对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的扩增片断分别为447bp~520bp、432bp~438bp、527bp~586bp、439bp~448bp和644bp。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显示,尖音库蚊组和三带喙库蚊聚类为库蚊属,再与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聚类为库蚊亚科,库蚊亚科再与中华按蚊进行聚类,分子进化与蚊虫形态学鉴定的亲缘关系保持一致。〔结论〕建立的rDNA-ITS2分子鉴别技术可成功地应用于国境口岸范围内成蚊和幼蚊的亚科、属和种的区分和确定系统发育关系。这可以弥补蚊虫形态特征信息量的不足等传统分类系统的缺点,对国境口岸范围外来的或新发现的蚊种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核糖 第2内转录间隔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树
原文传递
我国代表地区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分子鉴定与分型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小平 万喆 +1 位作者 王晓红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2期70-76,共7页
目的对我国代表地区的须癣毛癣菌菌株进行分子再鉴定和分型研究。方法选取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经表型鉴定的须癣毛癣菌菌株47株,通过再培养形态观察、生理试验;PCR扩增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核糖体大亚基(LSU)D1-D2区... 目的对我国代表地区的须癣毛癣菌菌株进行分子再鉴定和分型研究。方法选取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经表型鉴定的须癣毛癣菌菌株47株,通过再培养形态观察、生理试验;PCR扩增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核糖体大亚基(LSU)D1-D2区,测序后利用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对须癣毛癣菌复合体进行再鉴定;PCR扩增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的三个串联重复亚单位S0、S1和S2区,进行种内分型,并比较不同部位来源菌株型别的差异性。结果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47株须癣毛癣菌中3株鉴定为断发毛癣菌,6株鉴定为无性型苯海姆节皮菌,其余均鉴定为万博节皮菌中的亲人型趾间毛癣菌;三对不同引物扩增38株趾间型毛癣菌和2株苯海姆节皮菌NTS区,共产生28种特征性带型。带型和菌株来源及发生部位无相关性。结论我国分离自人类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主要组成菌种为趾间毛癣菌;ITS区结合LSU D1-D2区测序有助于鉴定须癣毛癣菌复合体至种水平;NTS区的三个串联重复亚单位所产生的特征性指纹图提供了一种快速、稳定的分子生物学种内分型方法,可应用于趾间毛癣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癣毛癣菌复合体 rDNA内转录间隔 核糖体大亚基D1-D2 rDNA非转录间隔
下载PDF
广州地区桑椹菌核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志君 易辉玉 +1 位作者 李荣俏 李林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91-95,F0003,共6页
桑椹菌核病是目前危害桑椹的主要真菌性病害,在广州地区桑园一直都有发生,由多年前主要发生的肥大性菌核病变成小粒性菌核病,其菌核表面为大量的分生孢子和一些分生孢子梗,里面为相互交叉致密的菌丝,培养后的菌核周围形成一层白色半透... 桑椹菌核病是目前危害桑椹的主要真菌性病害,在广州地区桑园一直都有发生,由多年前主要发生的肥大性菌核病变成小粒性菌核病,其菌核表面为大量的分生孢子和一些分生孢子梗,里面为相互交叉致密的菌丝,培养后的菌核周围形成一层白色半透明的菌圈。使用真菌通用引物,由桑椹菌核病病果的菌核DNA扩增ITS,测序后进行NucleotideBLAST和进化分析,发现其与4种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中的肉阜状杯盘菌(Ciboria carunculoides)序列相似度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确认该小粒性桑椹菌核病病原为肉阜状杯盘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 形态鉴定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
下载PDF
基于ITS2序列的藁本与常见混伪品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0
10
作者 高婷 姚辉 陈士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2期418-423,共6页
本文对药材藁本及其常见混伪品的rDNA ITS2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并运用MEGA软件对该区进行序列分析,比较了ITS2碱基序列的差异及其规律,同时为药材藁本及混伪品的指纹图谱鉴别提供分子标记。结果显示辽藁本的种内差异较小,而与其主... 本文对药材藁本及其常见混伪品的rDNA ITS2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并运用MEGA软件对该区进行序列分析,比较了ITS2碱基序列的差异及其规律,同时为药材藁本及混伪品的指纹图谱鉴别提供分子标记。结果显示辽藁本的种内差异较小,而与其主要混伪品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差异性范围为5.7%~35.3%。根据ITS2序列特征构建的系统树,药材藁本的样品紧密的聚在一起,和其混伪品可以明确区分,支持率为100%。此外,ITS2的二级结构可作为鉴定药材藁本及混伪品种的一个方法,具有一定的系统学及分类学意义。本研究表明rDNA ITS2序列分析可作为药材藁本与混伪品的一种有效的分子鉴定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本 混伪品 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rDNA its2)
下载PDF
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ITS和28S rDNA-LSU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仇建华 李利 +3 位作者 王春仁 陈佳 陈爱华 翟延庆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 turkestanicum)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28S核糖体大亚基序列(rDNA-LSU)的差异。方法粪便检查、剖杀自然感染东毕吸虫的绒山羊、山羊、绵羊和黄牛,收集虫体,形态学鉴定为土耳其斯... 目的探讨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 turkestanicum)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28S核糖体大亚基序列(rDNA-LSU)的差异。方法粪便检查、剖杀自然感染东毕吸虫的绒山羊、山羊、绵羊和黄牛,收集虫体,形态学鉴定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抽提成虫基因组DNA,扩增其ITS(包括ITS-1、5.8S rDNA和ITS-2)和28S rDNA-LSU序列,测序并分析以上序列,以及28S rDNA-LSU序列RNA二级结构。结果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ITS-1、5.8S rDNA、ITS-2和28S rDNA-LSU序列分别长384、159、331和1304bp。牛源和羊源的ITS-1和5.8S rDNA序列完全相同;黄牛源、绵羊源和绒山羊源的ITS-2序列完全相同,与山羊源存在1个碱基的差异;绵羊源和绒山羊源的28S rDNA-LSU序列完全相同,与牛源和山羊源分别有2个碱基的差异。绵羊源和绒山羊源的28S rDNA-LSU序列RNA二级结构相同,与山羊源存在微小差异,但牛源与羊源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不同终末宿主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核糖体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羊源28S rDNA-LSU序列的RNA二级结构相同或相似,但与牛源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 5.8S核糖体DNA 28S核糖体DNA大亚基序列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四种三齿线虫核糖体ITS序列的比较分析及亲缘关系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段红 高俊峰 +4 位作者 刘泽轩 刘宇婷 齐珊珊 李荣 王春仁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54-57,共4页
对短尾三齿线虫(Triodontophorus brevicauda)、锯齿三齿线虫(T.serratus)、小三齿线虫(T.minor)和日本三齿线虫(T.nipponicus)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比较分析。基于ITS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ML)构建... 对短尾三齿线虫(Triodontophorus brevicauda)、锯齿三齿线虫(T.serratus)、小三齿线虫(T.minor)和日本三齿线虫(T.nipponicus)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比较分析。基于ITS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ML)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4种三齿线虫与其他圆线虫的亲缘关系。结果 4种三齿线虫ITS1、5.8S和ITS2序列大小分别为370~376 bp、153 bp和322~334 bp;4种虫体ITS1核苷酸同源性为88.4%~100%,5.8S为100%,ITS2为82.9%~97.8%;进化树中盅口科线虫和圆形科线虫各形成一个大的分支,但盅口科中微小杯环线虫聚集在圆形科这一分支中;小三齿线虫与日本三齿线虫,短尾三齿线虫与锯齿三齿线虫各形成一小的分支,两两亲缘关系较近,4种三齿线虫与盆口属和食道齿属的关系较圆线属近研究结果可为三齿线虫的遗传进化和分子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齿属线虫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序列 序列分析 进化分析
下载PDF
我国东南海域2个新记录拟菱形藻物种及其产毒特征
13
作者 黄春秀 董焕嫦 李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7-776,共10页
为丰富我国拟菱形藻属的物种多样性,并澄清其产毒特征,本文从我国东南海域分离和建立了拟菱形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和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特征,还有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的分子系统学数据,以及基于ITS2转录RN... 为丰富我国拟菱形藻属的物种多样性,并澄清其产毒特征,本文从我国东南海域分离和建立了拟菱形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和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特征,还有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的分子系统学数据,以及基于ITS2转录RNA的二级结构分析,鉴定到我国拟菱形藻属的2个新记录种:镰刀拟菱形藻(P.sabit Teng,Lim,Lim&Leaw)和中鼓拟菱形藻(P.inflatula(Hasle)Hasle)。镰刀拟菱形藻的典型形态特征是壳面呈现镰刀状,点条纹由两排孔纹组成,与并基拟菱形藻(P.decipiens)的系统学关系最为接近,ITS2-RNA有2个补偿碱基差异。中鼓拟菱形藻主要形态特征是壳面呈直线形,点条纹由单排孔纹组成,孔纹内部以上下两分区为主,与格氏拟菱形藻(P.granii)和亚弧线拟菱形藻(P.subcurvata)的亲缘关系接近,ITS2-RNA二级结构分别有4个补偿碱基差异。另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培养藻株的产毒特征进行了分析,未检测到多莫酸。本文为我国拟菱形藻属的物种多样性做了必要的补充,还可为拟菱形藻的毒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拟菱形藻 中鼓拟菱形藻 物种多样性 形态 核糖转录间隔 its2-RNA二级结构 多莫酸
下载PDF
用ITS2鉴定芥辣类调味品中山葵、辣根和芥末组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雪贞 李兆雯 +1 位作者 吴新 芦春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100,共7页
日式饮食中的芥辣类调味品主要以同属十字花科的山葵(Eutrema wasabi)、辣根(Armoracia rusticana)、芥末(mustard)做原料加工而成。利用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Ⅱ(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山葵、... 日式饮食中的芥辣类调味品主要以同属十字花科的山葵(Eutrema wasabi)、辣根(Armoracia rusticana)、芥末(mustard)做原料加工而成。利用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Ⅱ(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山葵、芥末和辣根,为该技术应用于芥辣类产品质量检测提供参考。以3种植物材料(山葵、辣根、白芥末)为实验材料,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引物ITS2S2进行PCR扩增得到ITS2片段,测序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物种鉴定。MEGA7.0(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分析ITS2序列结果表明,山葵、白芥末和辣根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在0.088~0.171,均大于0.01,种间变异位点有36个,初步推断利用ITS2序列能将山葵、白芥末和辣根3物种区分开来。另外,GenBank中获得山葵以及近亲西北山嵛菜、辣根、芥末的ITS2序列,MEGA7.0进行种间序列分析,计算K2P,并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进化树,山葵与近亲西北山嵛菜聚为一支,棕芥末与白芥末、黑芥末聚为一大支,而辣根单独为一支。通过分析ITS2序列,发现山葵与近亲西北山嵛菜、辣根、芥末的种间K2P遗传距离在0.030~0.105,均大于0.01。研究表明,利用ITS2技术可以鉴别山葵、辣根和芥末等近缘物种,此技术可以用于芥辣类调味品特定原料成分鉴定及定量,为食品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葵 辣根 芥末 内部转录间隔(its2) 物种鉴定
下载PDF
橡胶树炭疽病菌的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继锋 刘先宝 +2 位作者 蔡吉苗 林春花 黄贵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1-226,共6页
从中国海南和云南橡胶主产区分离到22株橡胶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和形态学观察表明其中存在尖孢炭疽菌,ITS序列分析进一步证明侵染中国海南和云南橡胶的炭疽菌为胶孢炭疽和尖孢炭疽。ITS序列多样性分析表明,15株尖孢炭疽菌之间遗传差异较... 从中国海南和云南橡胶主产区分离到22株橡胶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和形态学观察表明其中存在尖孢炭疽菌,ITS序列分析进一步证明侵染中国海南和云南橡胶的炭疽菌为胶孢炭疽和尖孢炭疽。ITS序列多样性分析表明,15株尖孢炭疽菌之间遗传差异较小,7株胶孢炭疽菌之间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炭疽病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
下载PDF
福氏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fukuyoi)——中国产毒拟菱形藻的新记录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春秀 董焕嫦 +2 位作者 吴海燕 谭志军 李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4-1021,共8页
为了提高对我国海域拟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并明确其是否能够产生多莫酸(domoic acid,DA)。本文从中国沿海分离和建立了拟菱形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学特征、基... 为了提高对我国海域拟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并明确其是否能够产生多莫酸(domoic acid,DA)。本文从中国沿海分离和建立了拟菱形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学特征、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分子系统学数据,以及基于ITS2转录RNA的二级结构分析,鉴定到我国拟菱形藻属的1个新记录种:福氏拟菱形藻(P.fukuyoi Lim,Teng,Leaw&Lim)。本文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描述,与相似物种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其ITS2-RNA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培养藻株的产毒特征进行了分析,多个株系中均检测到DA,单细胞产毒水平为0.02—0.23pg,这是我国报道的第二种产毒拟菱形藻。利用卤虫(Artemia salina)和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对福氏拟菱形藻的产毒水平进行了诱导,发现浮游动物能够提高福氏拟菱形藻的DA含量,增强幅度在4.7—28.5倍之间。本文提高了对我国拟菱形藻属物种多样性的认识,明确了福氏拟菱形藻的产毒特征和水平,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拟菱形藻 物种多样性 形态学特征 核糖转录间隔 its2-RNA二级结构 多莫酸
下载PDF
PYTHIUM SYLVATICUM鉴定及其专一性PCR引物 被引量:6
17
作者 楼兵干 张炳欣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6-365,共10页
从杭州采集的水稻、棉花和大豆猝倒苗中分离到国内新记录腐霉种Pythium sylvaticum.该腐霉为异宗配合种,菌丝膨大体球形或柠檬形,雄器异丝生,藏卵器光滑,每个藏卵器上1~3个雄器,雄器常在接近藏卵器处形成二叉状分枝,卵孢子不满器.测定... 从杭州采集的水稻、棉花和大豆猝倒苗中分离到国内新记录腐霉种Pythium sylvaticum.该腐霉为异宗配合种,菌丝膨大体球形或柠檬形,雄器异丝生,藏卵器光滑,每个藏卵器上1~3个雄器,雄器常在接近藏卵器处形成二叉状分枝,卵孢子不满器.测定了该种4个菌株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根据与59种腐霉ITS序列的比较,设计了P. sylvaticum种专一性引物PSF1和PSR2.实际结果表明:该引物能从11种共14株腐霉DNA中特异性地扩增P.sylvaticum,从而与其它10种腐霉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序列 腐霉种 菌丝膨大体 雄器 卵孢子 PCR引物
下载PDF
大亚湾水域并基拟菱形藻的种类鉴定和产毒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春秀 徐国双 李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8-1125,共8页
为了丰富我国海域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eragallo)的物种多样性,并澄清其产毒特征,研究从广东大亚湾海域分离并建立了一株拟菱形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MC298,通过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和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基于核... 为了丰富我国海域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eragallo)的物种多样性,并澄清其产毒特征,研究从广东大亚湾海域分离并建立了一株拟菱形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MC298,通过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和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分子系统学数据,以及基于ITS2转录RNA的二级结构分析,鉴定到我国拟菱形藻属的1个新记录种:并基拟菱形藻P.decipiens Lundholm&Moestrup。研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还对其ITS2-RNA的特有标志结构进行了阐述。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该藻株的产毒特征进行了检测,结果未检测到DA的存在。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拟菱形藻属的物种多样性,也可为拟菱形藻的产毒特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基拟菱形藻 分类学 形态 核糖转录间隔 its2-RNA二级结构 多莫酸
下载PDF
山东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分布及其rDNA-ITS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崇俊 黄文坤 +2 位作者 崔江宽 彭德良 李红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60,共6页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山东省7个地区19个乡(镇)的小麦孢囊线虫的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形态和rDNA-ITS分子特征对病原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山东省临沂、莱芜、淄博、潍坊、东营、威海、烟台等7个地区发生的孢囊...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山东省7个地区19个乡(镇)的小麦孢囊线虫的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形态和rDNA-ITS分子特征对病原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山东省临沂、莱芜、淄博、潍坊、东营、威海、烟台等7个地区发生的孢囊线虫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其检出率为70.9%,且以东营市和潍坊市的孢囊数及卵量最高,烟台市的孢囊数及卵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分布 小麦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
下载PDF
不同方法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性能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楠楠 林雅慧 +1 位作者 司徒博 罗文凡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914-919,共6页
目的评估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序三种方法鉴定念珠菌株的性能。方法收集分离自临床标本的63株念珠菌,采用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 目的评估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序三种方法鉴定念珠菌株的性能。方法收集分离自临床标本的63株念珠菌,采用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三种方法进行念珠菌鉴定,以序列分析作为参考方法,比较表型鉴定与质谱分析对于念珠菌的鉴定性能。结果(1)真菌表型鉴定与测序鉴定结果一致率93.44%(57/61)。(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与测序鉴定结果一致率96.7%(59/61)。(3)表型鉴定与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念珠菌生化表型鉴定可作为临床念珠菌株的常规鉴定方法,满足临床需要。当临床念珠菌株生化表型鉴定结果不确定时,应直接进行真菌rDNA ITS测序,不应加做质谱鉴定。有条件的实验室应首选MALDI-TOF MS质谱分析方法鉴定念珠菌以获得最大的鉴定效率,并可作为疑难菌种鉴定确诊方法。当质谱鉴定的结果不确定时,应直接进行真菌rDNA ITS测序,不应再用表型鉴定的方法确认鉴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测序 生化表型 念珠菌 真菌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