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地弓形虫核糖体蛋白L35A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陈玉晴 卞安萍 +5 位作者 张欣雨 许静雯 顾月月 李文超 顾有方 刘欣超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16,共8页
目的:克隆刚地弓形虫核糖体蛋白L35A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预测RPL35A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刚地弓形虫RPL 35 A基因,并通过ProtParam、ProtScale、TMpred和Signa IP预测RPL35A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 目的:克隆刚地弓形虫核糖体蛋白L35A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预测RPL35A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刚地弓形虫RPL 35 A基因,并通过ProtParam、ProtScale、TMpred和Signa IP预测RPL35A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和信号肽等一级结构,通过MEGA 6.0和DANSTAR软件分析RPL35A蛋白的保守性。用NPSA SOPMA和Swiss-Model预测RPL35A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并通过PSORT、CD-Search、DUT和IEDB数据库预测RPL35A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构域、翻译后修饰位点和抗原表位等。结果:刚地弓形虫RPL 35 A基因片段大小为339 bp,编码112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式为C 579 H 940 N 176 O 151 S 2,相对分子质量为12847.04,理论等电点为10.94,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在不同虫株间高度保守。二级结构主要有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RPL35A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线粒体,有9个磷酸化位点、12个O-糖基化位点和6个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论:刚地弓形虫RPL35A蛋白具有潜在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刚地弓形虫疫苗和药物靶点研究的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核糖体蛋白l35a 结构 功能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沉默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35基因对人食管癌TE-1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爱馥 张奇 +3 位作者 张道明 修雨婷 丁雅明 刘林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2,217,共6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沉默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35 (MRPL35)基因对人食管癌TE-1细胞生长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方法:选择3种人食管癌TE-1、ECA109和KYSE150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3种细胞中MRPL35mRNA相对表达水平。食管癌TE-1细胞分为s...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沉默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35 (MRPL35)基因对人食管癌TE-1细胞生长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方法:选择3种人食管癌TE-1、ECA109和KYSE150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3种细胞中MRPL35mRNA相对表达水平。食管癌TE-1细胞分为shMRPL35组和shCtrl组,分别加入沉默靶基因带有嘌呤霉素抗性的si-RNA慢病毒和带有嘌呤霉素抗性的阴性对照si-RNA慢病毒进行感染,建立稳定沉默MRPL35基因的食管癌细胞系,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RPL35基因沉默效率,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曲线,AnnexinⅤ-PE/7AAD双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3种食管癌细胞均表达MRPL35基因,3种细胞中MRPL35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hMRPL35组TE-1细胞中MRPL35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Ctrl组(P<0.05)。与shCtrl组比较,shMRPL35组TE-1细胞生长速度明显降低(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沉默MRPL35基因可抑制食管癌细胞TE-1增殖,并通过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35 食管癌TE-1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RPL35A基因突变相关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治研究
3
作者 秦雪艳 谢晓恬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4年第7期763-768,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核糖体蛋白L35A(ribosomal protein L35A,RPL35A)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RPL35A-DBA)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收集近15年国内外既往资料基本完整的儿童RPL35A-DBA... 目的 探讨儿童核糖体蛋白L35A(ribosomal protein L35A,RPL35A)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RPL35A-DBA)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收集近15年国内外既往资料基本完整的儿童RPL35A-DBA相关文献,归纳、比较和分析其中病例的临床表现、基因测序结果及药物疗效等特征。结果 共收集儿童RPL35A-DBA病例资料50例。统计分析儿童RPL35A-DBA主要特征为:①年龄、性别:90%的病例1岁以内起病,中位发病年龄为3个月;诊断年龄较滞后,平均为2周岁;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造血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中重度贫血,54%(27/50)依赖输血,且多数(68%,34/50)伴粒细胞减少,而血小板水平均正常。③基因突变:大缺失型(n=22)较非大缺失型(n=28)表型更严重,造血系统异常、免疫缺陷、智力障碍、颅面畸形及骨骼发育不良等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④药物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并需酌情予成分输血结合袪铁疗法,必要时需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结论 RPL35A-DBA多于患儿生后早期起病,基因缺失程度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于部分病例,GC疗效显著,但需最低维持剂量,严重者需行allo-HSCT。对RPL35A-DBA可疑病例,应及时进行基因检测,有助早期明确诊断和进行有效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l35a基因突变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先天性骨髓衰竭性疾病 早期诊治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