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i核糖体蛋白质S12依赖链霉素突变抑制λN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欣 翁曼丽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8-162,共5页
本文利用PCR方法克隆了E.coliT83依赖链霉素(sterptomyeindependent,Sm^d)菌株中编码突变的核糖体蛋白质S12的rpsL^d基因,并进行了DNA序列分析,发现第42位密码子由编码赖氨酸... 本文利用PCR方法克隆了E.coliT83依赖链霉素(sterptomyeindependent,Sm^d)菌株中编码突变的核糖体蛋白质S12的rpsL^d基因,并进行了DNA序列分析,发现第42位密码子由编码赖氨酸(Lys,K)的AAA变为编码谷氨酰胺(Gln,Q)的CAA。依据Garnier原理预测了突变对S12蛋白质二级结构形成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sm^d突变 ΛN基因 核糖体蛋白s12
下载PDF
运用Cytb和12s rRNA基因鉴别梅花鹿(Cervus nippon)和马鹿(Cervus elaphus)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波 白素英 +2 位作者 徐艳春 张伟 马建章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0-162,共3页
本研究介绍了运用细胞色素b基因和12s核糖体RNA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学和核甘酸距离分析来鉴别降解的梅花鹿和马鹿样品。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技术获得了8份嫌疑样品402bp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并与来自GenBank数据库27份同源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 本研究介绍了运用细胞色素b基因和12s核糖体RNA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学和核甘酸距离分析来鉴别降解的梅花鹿和马鹿样品。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技术获得了8份嫌疑样品402bp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并与来自GenBank数据库27份同源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3份嫌疑样品与梅花鹿的核甘酸距离值相同(0.026±0.006),小于梅花鹿与东部马鹿间最小的核甘酸距离值(0.036)。并且梅花鹿和马鹿的系统学分析表明这些样品与梅花鹿聚为一枝,因此可以推测它们来源于梅花鹿。同样的方法得出另3份嫌疑样品来源于马鹿。该结果被387bp12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学和核甘酸距离分析进一步证实。该方法是有效的,花费的时间少,能帮助减少同类野生动物案件的发生。图2表1参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Cervus nippon) 马鹿(Cervus elaphus) 细胞色素b基因(Cytb) 12s核糖体RNA基因(12s rRNA)
下载PDF
蛤蚧及其混伪品基于12S rRNA序列的Bar-HRM鉴定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苏燕燕 丁丹丹 +1 位作者 马婷玉 向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9期1197-1205,共9页
目的:为实现蛤蚧与其常见混伪品的高效鉴别和掺伪检测,并建立蛤蚧中药材的DNA条形码-高分辨率熔解曲线(Bar-HRM)鉴别方法。方法:本研究收集了7个物种48份动物样品和10份蛤蚧粉。基于12S核糖体核糖核酸(12S rRNA)序列对蛤蚧及其6种常见... 目的:为实现蛤蚧与其常见混伪品的高效鉴别和掺伪检测,并建立蛤蚧中药材的DNA条形码-高分辨率熔解曲线(Bar-HRM)鉴别方法。方法:本研究收集了7个物种48份动物样品和10份蛤蚧粉。基于12S核糖体核糖核酸(12S rRNA)序列对蛤蚧及其6种常见混伪品进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鉴定研究并测序验证。采用HRM方法进行灵敏度和掺伪检测分析,并对市场蛤蚧粉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蛤蚧及其6种常见混伪品均可通过12S rRNA-HRM曲线分析进行鉴别;可实现纳克级的准确检测,最低掺伪检测限为1%;10份市售蛤蚧粉中6份质量可疑。结论:基于12S rRNA序列的Bar-HRM技术可实现蛤蚧与其常见混伪品的准确鉴别,在掺伪检测中具有独特优势,对市场药材的快速检测及质量评估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蚧 12s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鉴别
下载PDF
RPS12基因表达与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4
作者 刘言厚 孙秀菊 +5 位作者 付浩 郑志红 陈芳杰 徐惠绵 王梅先 孙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2-523,共2页
目的探讨核糖体蛋白S12(RPS12)基因表达与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9例进展期胃癌组织、17例正常胃黏膜中RPS12mRNA表达。结果胃癌中RPS12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87.2%)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17.6%),P<0.01... 目的探讨核糖体蛋白S12(RPS12)基因表达与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9例进展期胃癌组织、17例正常胃黏膜中RPS12mRNA表达。结果胃癌中RPS12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87.2%)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17.6%),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胃癌中RPS12mRNA表达阳性率(96.2%)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69.2%),P<0.05。结论RPS12基因高表达与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s12 胃癌 原位杂交
下载PDF
水禽核糖体蛋白S12与番鸭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1的体外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鹏宇 孙婉姝 +4 位作者 于天飞 李静 尹海畅 黎明 于志丹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85,共5页
为了探讨水禽核糖体蛋白S12(ribosomal protein S12,RPS12)与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结构蛋白VP1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试验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北京鸭和浙东白鹅RPS12基因序列,人工合成重组质粒pUC57-DRPS12和pUC5... 为了探讨水禽核糖体蛋白S12(ribosomal protein S12,RPS12)与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结构蛋白VP1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试验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北京鸭和浙东白鹅RPS12基因序列,人工合成重组质粒pUC57-DRPS12和pUC57-GRPS12,双酶切后回收目的片段,分别插到载体pGEX-6P-1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DRPS12和pGEX-GRPS12。将pGEX-DRPS12、pGEX-GRPS12及含MDPV YL08株VP1基因的重组质粒pET-VP1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利用HRP标记的GST或His标签单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blot法鉴定重组蛋白,采用GST pull-down法体外检测水禽RPS12蛋白与VP1蛋白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GST-DRPS12、GST-GRPS12和TRX-VP1分子质量分别为41.2,40.3,98.8 ku,浓度为1.32,1.29,0.81 mg/mL;重组蛋白TRX-VP1能够与MDPV YL08株感染的番鸭血清特异性结合,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重组蛋白TRX-VP1可以和GST-DRPS12、GST-GRPS12在体外相互作用。说明MDPV VP1蛋白与水禽RPS12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细小病毒 核糖体蛋白s12 结构蛋白 原核表达 GsT pull-down
原文传递
线粒体12S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突变儿童接种疫苗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朱佳子 潘静彬 卢莉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6-222,共7页
线粒体12S核糖体核糖核酸(Ribosomal Ribonucleic Acid,rRNA)基因突变是发生耳聋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携带线粒体12S rRNA突变基因的人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 Antibiotic,Am An)高度敏感,接触Am An可导致不可逆性的听力损... 线粒体12S核糖体核糖核酸(Ribosomal Ribonucleic Acid,rRNA)基因突变是发生耳聋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携带线粒体12S rRNA突变基因的人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 Antibiotic,Am An)高度敏感,接触Am An可导致不可逆性的听力损伤。近年来,一些地区将基因筛查引入新生儿体检,从而及时发现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儿童,采取针对性指导,避免临床用药中使用Am An,减少药物性耳聋的发生。儿童接种用疫苗由于工艺要求存在痕量抗生素的残留,但目前尚无针对12S rRNA基因突变儿童接种疫苗的指导意见。现从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与Am An致聋机制、疫苗中抗生素应用现状及接种疫苗后耳聋报告等方面综述,探究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儿童接种疫苗致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12s核糖体核糖核酸 耳聋 抗生素 疫苗
原文传递
线粒体DNA标记在头足纲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小东 马媛媛 程汝滨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4-303,共10页
动物线粒体DNA(mt DNA)具有在细胞中大量存在、缺少重组、多为母系遗传、缺少内含子以及进化速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比较和进化基因组、种群遗传、物种鉴定和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系统发生学研究。头足类作为软体动物门中的重要经济种类,... 动物线粒体DNA(mt DNA)具有在细胞中大量存在、缺少重组、多为母系遗传、缺少内含子以及进化速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比较和进化基因组、种群遗传、物种鉴定和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系统发生学研究。头足类作为软体动物门中的重要经济种类,其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历来是热点领域。本研究主要对头足类动物mt DNA组成与特点(包括基因组成、重排等)、常用mt DNA标记对其不同分类阶元的适用性以及线粒体基因片段和全基因组在头足类系统演化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线粒体DNA 分子系统学 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 细胞色素C氧化酶III亚基基因 核糖体12s RRNA基因 核糖体16s
下载PDF
东南亚燕窝的12S rRNA和Cytb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敬 陈念 王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29-2232,共4页
目的对实地采集的25份未进行任何加工的东南亚燕窝样品的12S rRNA和Cyt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确定东南亚地区燕窝来源物种的真实身份,其中包括2份珍贵的采集自马来西亚燕洞的黄燕和血燕标本。方法25份未经过任何加工的样品采集自马来西亚... 目的对实地采集的25份未进行任何加工的东南亚燕窝样品的12S rRNA和Cyt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确定东南亚地区燕窝来源物种的真实身份,其中包括2份珍贵的采集自马来西亚燕洞的黄燕和血燕标本。方法25份未经过任何加工的样品采集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地区的燕洞和燕屋,以直接提取自燕窝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重新设计的引物扩增得到12S rRNA和Cytb基因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并构建亲缘关系树,结合样品采集地的金丝燕种类信息初步确定爪哇金丝燕(Aerodramusfuciphagus)和大金丝燕(Aerodramus maximus)。结论分析结果证实扩增的均为正确的来自对应金丝燕属的线粒体基因序列,结合金丝燕种源地的物种分布资料和基因序列信息,为制定进口燕窝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窝 DNA鉴定 12s核糖体核糖核酸 细胞色素B基因 DNA测序
原文传递
杭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相关基因rpsL和rrs突变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沈国强 王洁 吴盛海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6-1258,共3页
目的分析杭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核糖体蛋白S12编码基因(rpsL)和16SrRNA编码基因(rrs)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比例法对杭州地区74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目的基因片段rpsL和rrs进行扩增... 目的分析杭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核糖体蛋白S12编码基因(rpsL)和16SrRNA编码基因(rrs)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比例法对杭州地区74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目的基因片段rpsL和rrs进行扩增、克隆后测序分析。结果 74株结核分枝杆菌中有31株耐链霉素表型阳性,耐药率41.9%。31株耐药株中,20株rpsL 43(AAG→AGG)位点发生突变,占总耐药菌株的64.5%;2株rpsL 88(AAG→AGG)位点发生突变,占总耐药菌株的6.5%;2株两个位点同时发生突变者占总耐药菌株的6.5%。43株链霉素敏感结核分支杆菌中未见rpsL和rrs基因发生突变、插入或缺失。结论杭州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耐链霉素主要由rpsL基因突变引起。其中,rpsL 43(AAG→AGG)位点突变占绝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链霉素耐药 核糖体蛋白s12编码基因 16s rRNA编码基因
原文传递
恩拉霉素生产菌株的遗传改造 被引量:1
10
作者 牟慧艳 刘扬 +3 位作者 王应东 刘宝爱 魏建军 张会图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目的】提高杀真菌素链霉菌发酵生产恩拉霉素的产量。【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恩拉霉素生产菌株杀真菌素链霉菌F1中影响细胞次级代谢及抗生素合成的核糖体S12蛋白的编码基因rps L进行改造,将第43位的赖氨酸(Lys)分别替换为天冬酰胺... 【目的】提高杀真菌素链霉菌发酵生产恩拉霉素的产量。【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恩拉霉素生产菌株杀真菌素链霉菌F1中影响细胞次级代谢及抗生素合成的核糖体S12蛋白的编码基因rps L进行改造,将第43位的赖氨酸(Lys)分别替换为天冬酰胺(Asn)和精氨酸(Arg),并对改造菌株L-M1(Asn43)和L-M2(Arg43)的生长特性、抗生素合成以及摇瓶发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改造菌株的生长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产孢周期明显缩短,野生型菌株在MS培养基中,28°C下需要培养5-7 d后才能产生孢子,而在相同条件下,改造菌株3 d后就能产生大量的孢子;恩拉霉素产量相对提高,摇瓶发酵条件下,改造菌株L-M1(Asn43)和L-M2(Arg43)的恩拉霉素产量分别可达到1 334 U/m L和1 456 U/m L,与野生型菌株F1相比分别提高了11.9%和22.1%。【结论】通过遗传改造,恩拉霉素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为其他位点的遗传改造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拉霉素 抗生素 抗真菌素链霉菌 遗传改造 核糖体s12蛋白 定点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