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鉴别两种红藻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自民 曾晓起 +1 位作者 段德麟 Alan T.Critchley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6-952,共7页
Chondus crispus(皱波角叉菜)和Mastocarpus stellatus是2种形态特征和生境极为相似的红藻,依据外部形态特征很难将它们鉴别开来。本研究测定和分析了这2种红藻的核糖体18SrRNA基因全序列,结果表明:M.stellatus的18SrRNA基因序列... Chondus crispus(皱波角叉菜)和Mastocarpus stellatus是2种形态特征和生境极为相似的红藻,依据外部形态特征很难将它们鉴别开来。本研究测定和分析了这2种红藻的核糖体18SrRNA基因全序列,结果表明:M.stellatus的18SrRNA基因序列长度和A,T,G,C4种碱基的含量与C.crispus差异甚小,但核苷酸差异率达到了2.75%,远超过角叉菜属种内和种间的水平(0.00%~0.45%)。另外,根据该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也能清楚的将C.crispus和M.stellatus区别开来,表明核糖体18SrRNA基因可从种的分类水平上对这2种红藻进行分子鉴定,具有广阔的分类学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18s RRNA 红藻 CHONDRUs CRIsPUs Mastocarpus stellatus 分子鉴别
下载PDF
家蝇核糖体蛋白S18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亚 卢诚 +2 位作者 魏川川 修江帆 吴建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42,共8页
旨为证实核糖体蛋白S18(Ribosomal protein S18,RPS18)基因在家蝇体内的表达稳定性。从构建家蝇幼虫c DNA文库中筛选到核糖体蛋白S18基因,以c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RPS18基因完整编码序列(登录号:KT006855),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 旨为证实核糖体蛋白S18(Ribosomal protein S18,RPS18)基因在家蝇体内的表达稳定性。从构建家蝇幼虫c DNA文库中筛选到核糖体蛋白S18基因,以c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RPS18基因完整编码序列(登录号:KT006855),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和分析。构建p ET28a/RPS18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Transetta(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及蛋白纯化,制备多克隆抗体并进行抗血清特异性分析。应用RT-PCR、q PCR及Western-blot从转录、翻译水平上分析RPS18基因在家蝇不同发育时期和三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RPS18基因ORF全长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7 590.5 Da,等电点为10.48;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Transetta(DE3)中,纯化得到RPS18蛋白;将该纯化蛋白免疫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His单抗鉴定及抗血清特异性分析显示,其均可见单一条带;RT-PCR、q PCR及Westernblot分析表明,RPS18基因在家蝇不同发育时期及幼虫不同组织均能够稳定表达;综合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家蝇不同发育时期及幼虫不同组织均保持较好的表达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s18(RPs18) 家蝇 内参基因 原核表达 表达模式
下载PDF
胶州湾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18S rDNA)扩增及序列变异初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门荣新 杨官品 +1 位作者 刘永健 管晓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6,共9页
采用PCR扩增、文库构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序列分析和系统学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夏季胶州湾上层海水浮游桡足类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18SrDNA)约1.5kb片段的序列变异。从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桡足类18SrDNA,建立桡足... 采用PCR扩增、文库构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序列分析和系统学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夏季胶州湾上层海水浮游桡足类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18SrDNA)约1.5kb片段的序列变异。从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桡足类18SrDNA,建立桡足类18SrDNA变异类型文库,并从文库中随机挑选的30个克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spI限制性内切酶能将这些克隆分成频率分别为0.17、0.23和0.6的3种操作分类单元(OTUs),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0.95。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与甲壳纲桡足亚纲核苷酸差异数在75.4—97.8之间,而与其他亚纲的差异都高于100。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均属于桡足亚纲,其中,AY437861和AY437862属于哲水蚤目。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可分为2个高变异区和3个相对保守区,其GC%分别为47.37%、48.16%和48.57%。研究结果表明,混合DNA提取方法简单,设计的引物可选择性地扩增浮游桡足类18SrDNA,根据18SrDNA序列序列变异描述浮游桡足类多样性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也为在浮游桡足类分类中引入18SrDNA序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s核糖体RNA基因 桡足类 序列变异
下载PDF
血吸虫种株间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的同源性及其PCR法检测单个尾蚴的敏感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洪军 梁幼生 +4 位作者 戴建荣 陶永辉 汪伟 曲国立 魏剑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18S-rRNA)序列的同源性及采用该基因建立PCR法检测水体中低密度血吸虫尾蚴的可能性。方法提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18S-rRNA)序列的同源性及采用该基因建立PCR法检测水体中低密度血吸虫尾蚴的可能性。方法提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检测上述基因组中同一目的DNA片段,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以经沸水加热处理、氨水处理及NaOH、HCl、乙醇沉淀处理和未经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比较对单个尾蚴的检出率。结果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和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均能扩增出长度为469bp的DNA片段。经氨水处理和NaOH、HCl、乙醇沉淀法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PCR方法均能扩增到目的基因。在未经处理或沸水加热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中,仅有50%标本能扩增到目的基因。结论血吸虫不同种株间18S-rRNA基因具有广泛同源性。经氨水处理或NaOH、HCl、乙醇沉淀法处理的标本,采用PCR法对低密度尾蚴的检出率高于未经处理或经沸水加热处理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尾蚴 PCR 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 敏感性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孢子增殖特异18S核糖体DNA部分序列及其检测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晓春 瞿逢伊 宋关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 测定约氏疟原虫 By2 6 5株 S型 18S r DNA序列 ,并用于蚊体内疟原虫的分子检测。 方法 根据伯氏疟原虫 S型 18S r DNA序列 ,合成一对保守区引物 ,从感染约氏疟原虫 7d后的斯氏按蚊中肠组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 目的 测定约氏疟原虫 By2 6 5株 S型 18S r DNA序列 ,并用于蚊体内疟原虫的分子检测。 方法 根据伯氏疟原虫 S型 18S r DNA序列 ,合成一对保守区引物 ,从感染约氏疟原虫 7d后的斯氏按蚊中肠组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约氏疟原虫 S型 18S r RNA片段并测序 ,据此序列合成约氏疟原虫 S型 18S r D-NA种型特异引物 ,与保守的逆转录引物配伍 ,对感染后 1~ 7d蚊体内约氏疟原虫 S型 18S r RNA表达量进行RT- PCR检测。 结果 扩增的约氏疟原虫 S型 18S r DNA片段长度为 92 0 bp,与伯氏疟原虫 S型和约氏疟原虫A型的同源性分别为 95 .3%和 94.0 %。 RT- PCR检测结果显示卵囊密度与扩增带强度明显一致 ,且敏感性高于解剖镜检方法。感染后 3d即可检出蚊体内疟原虫 ,而此时卵囊在光镜下尚难识别。 结论 测定了约氏疟原虫S型 18S r DNA的部分序列 ,将其作为分子指标 ,可早期、敏感、特异和半定量检测蚊体内感染的疟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18s核糖体DNA检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胶州湾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6
作者 门荣新 杨官品 +2 位作者 沈锡权 廖梅杰 管晓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2-396,共5页
设计了桡足类特异引物,从胶州湾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了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建立了该基因片段变异类型文库。从文库中随机选择83个克隆,对所含的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进行了V .spI和BshNIRFLP分析,发现5种操作分类单... 设计了桡足类特异引物,从胶州湾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了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建立了该基因片段变异类型文库。从文库中随机选择83个克隆,对所含的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进行了V .spI和BshNIRFLP分析,发现5种操作分类单元(OTU) ,并对这些OTU的代表克隆进行了测序。分析发现获得的克隆均属于桡足亚纲。根据各OTU覆盖的克隆数计算的胶州湾浮游桡足类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 .96。特定基因序列分析能提供易整合、易比较的多样性数据,也是建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分子生物学剖分方法的基础和形态分类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亚纲 生物多样性 18s核糖体RNA基因
下载PDF
米氏凯伦藻18SrDNA和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郑俊斌 张凤英 +1 位作者 马凌波 陆亚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0-685,共6页
对赤潮多发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核糖体18SrDNA及其转录间隔(ITS)区序列PCR扩增并测序,获得18SrDNA和ITS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1690bp和654bp。结合12种甲藻和1种硅藻作序列比较分析,分别在ITS1、ITS2序列寻找到适宜设计... 对赤潮多发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核糖体18SrDNA及其转录间隔(ITS)区序列PCR扩增并测序,获得18SrDNA和ITS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1690bp和654bp。结合12种甲藻和1种硅藻作序列比较分析,分别在ITS1、ITS2序列寻找到适宜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区域,并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研究各藻种间亲缘关系。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米氏凯伦藻与短凯伦藻(Karena brevis)、微小卡罗藻(Karlodinium micrum)等分类学上较近的藻种18SrDNA序列相似度为97%~99%,远大于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海洋原甲藻(P.micans)、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等在分类学上相距较远的藻种,各藻种间的ITS序列平均相似度明显低于18SrDNA序列。以18SrDNA与ITS序列构建的进化树拓扑结构相一致,18SrDNA序列相对保守,适合进行属以上关系的系统进化分析,而ITS序列变异较大,适合种属间鉴别分析,且ITS1和ITS2是变异很大的区域,适合种间的分子特异性鉴定,这为快速鉴别赤潮多发藻米氏凯伦藻提供了依据,进而为治理赤潮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 核糖体18s RDNA 转录间隔区 系统进化 分子鉴定
下载PDF
10株火鸡组织滴虫18S rRNA基因的克隆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进辉 彭俊宇 +1 位作者 宋海燕 刘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8-452,共5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湖南娄底(简称HMLD1-3)、湘潭(HMXT1-2)、永州(HMYZ1-3)和宁乡(HMNX1-2)共10株火鸡组织滴虫,并用18SrRNA部分序列重构火鸡组织滴虫与其它相近原虫的种群遗传关系。作者通过PCR扩增火鸡组织滴虫虫株的18S rRNA...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湖南娄底(简称HMLD1-3)、湘潭(HMXT1-2)、永州(HMYZ1-3)和宁乡(HMNX1-2)共10株火鸡组织滴虫,并用18SrRNA部分序列重构火鸡组织滴虫与其它相近原虫的种群遗传关系。作者通过PCR扩增火鸡组织滴虫虫株的18S rRNA部分序列,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落PCR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来自湖南省的10株火鸡组织滴虫18SrRNA序列长度一致,均为532bp,与GenBankTM公布的火鸡组织滴虫序列相似性在97.5%以上,与其它原虫差异均大于20%。种系发育树分析表明,10个分离株与已知火鸡组织滴虫位于同一分枝。本研究证实该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证明了湖南省存在火鸡组织滴虫。本研究为火鸡组织滴虫病诊断及火鸡组织滴虫种群体遗传学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鸡组织滴虫 核糖体18s RRNA 序列分析 种系发育关系
下载PDF
大鼠心肌组织中microRNA和18S rRNA的降解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文灿 马开军 +6 位作者 张萍 王慧君 沈忆文 周月琴 赵子琴 马端 陈龙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心肌组织中microRNA和18S rRNA的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5℃室温、50%湿度的环境中,于死后不同时间提取心肌组织中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miR-1-2和18S rRNA的...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心肌组织中microRNA和18S rRNA的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5℃室温、50%湿度的环境中,于死后不同时间提取心肌组织中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miR-1-2和18S rRNA的含量变化,结果用循环阈值(Ct值)表示,分析死亡时间与Ct值的关系,最终建立死亡时间推断的回归分析方程。结果大鼠死后120h内心肌组织中miR-1-2含量无明显变化,此后开始下降;而18S rRNA含量在96 h内逐渐增多,随后开始缓慢下降。大鼠死后不同时间18S rRNA的Ct值以及18S rRNA和miR-1-2的ΔCt值与PMI呈非线性相关,二次曲线拟合的R2值分别为0.9487、0.8072。结论 18S rRNA的Ct值和18S rRNA与miR-1-2的ΔCt值与PMI之间存在明显非线性关系,可以作为早期死亡时间推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微RNAs RNA 核糖体 18s 死亡时间 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下载PDF
拟南芥18srRNA参与隐花色素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启明 屠小菊 +2 位作者 唐冬英 赵小英 刘选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6-71,共6页
通过筛选以拟南芥蓝光受体隐花色素双突变体cry1cry2为遗传背景的激活标签突变体库,得到一株SCC98-D株系,该突变体具有早开花,下胚轴变短,并具有花瓣数目增加等表型,彻底恢复了cry1cry2的晚开花和长下胚轴表型.通过Tail-PCR的方法克隆得... 通过筛选以拟南芥蓝光受体隐花色素双突变体cry1cry2为遗传背景的激活标签突变体库,得到一株SCC98-D株系,该突变体具有早开花,下胚轴变短,并具有花瓣数目增加等表型,彻底恢复了cry1cry2的晚开花和长下胚轴表型.通过Tail-PCR的方法克隆得到SCC98-D突变体中激活标签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通过对该侧翼序列测序发现插入位点在18srRNA的1751bp处,运用RT-PCR方法分析插入位点周围基因的表达,发现只有18srRNA的表达被激活,由此证实了18srRNA参与隐花色素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隐花色素 激活标签突变体 18s核糖体RNA
下载PDF
海链藻目核糖体RNA基因片段的扩增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海涛 杨官品 刘永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4,共5页
海链藻目(Thalassiosirales)的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和骨条藻属(Skeletonema)微藻是形成春季赤潮的主要种类。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表层海水主要赤潮形成藻的动态变化、快速鉴定赤潮形成藻种,设计了海链藻目特异引物,扩增了胶州... 海链藻目(Thalassiosirales)的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和骨条藻属(Skeletonema)微藻是形成春季赤潮的主要种类。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表层海水主要赤潮形成藻的动态变化、快速鉴定赤潮形成藻种,设计了海链藻目特异引物,扩增了胶州湾近岸表层海水海链藻目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断。随机测定10个序列,其中4个与海链藻属的Thalassiosi-ra concaviuscula的完全相同,其余的可确定属于海链藻属。表明该引物对能选择性地扩增海链藻目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链藻目(Thalassiosirales) 18s核糖体RNA基因 多样性
下载PDF
5省裂叶荆芥18S rDNA全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红彬 张丹参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70-171,共2页
采用PCR法从5省栽培裂叶荆芥种子DNA中扩增18S rDNA全序列并测序,采用DNASTAR软件对5省裂叶荆芥进行遗传距离分析;采用ClustalX及MEGA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NJ法绘制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裂叶荆芥18S rDNA全序列长1 807 bp,5省裂... 采用PCR法从5省栽培裂叶荆芥种子DNA中扩增18S rDNA全序列并测序,采用DNASTAR软件对5省裂叶荆芥进行遗传距离分析;采用ClustalX及MEGA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NJ法绘制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裂叶荆芥18S rDNA全序列长1 807 bp,5省裂叶荆芥18S rDNA序列一致性达100%。河北裂叶荆芥18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N802671。系统发育树显示,5省裂叶荆芥18S rDNA序列形成单系群。首次获得国内5省裂叶荆芥18S rDNA全序列,一致性及系统发育分析显示5省裂叶荆芥为同一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叶荆芥 18s核糖体DNA 测序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海南橡胶藻18S rDNA与16S rDNA二级结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凯军 谭德冠 +2 位作者 李定琴 孙雪飘 张家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2965-12967,共3页
[目的]对海南橡胶藻的新属、新种地位进行确认。[方法]对海南橡胶藻这一重要生物资源的18S核编码核糖体RNA序列和16S叶绿体编码核糖体RNA序列进行分析,对18S核编码核糖体RNA进行近缘物种间的序列比对及2个I类内含子二级结构模型的构建。... [目的]对海南橡胶藻的新属、新种地位进行确认。[方法]对海南橡胶藻这一重要生物资源的18S核编码核糖体RNA序列和16S叶绿体编码核糖体RNA序列进行分析,对18S核编码核糖体RNA进行近缘物种间的序列比对及2个I类内含子二级结构模型的构建。[结果]橡胶藻16S rRNA在639位点(E.coli序列编号)有一个46 bp的插入片段,该片段能形成一个完美的双发夹结构,对16SrRNA的正常折叠不会产生影响。[结论]这一双发夹结构在其他物种的叶绿体rDNA中还未见报道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s核编码核糖体RNA 16s叶绿体编码核糖体RNA I类内含子 双发夹结构
下载PDF
基氏蠊螨的18S rDNA分子鉴定
14
作者 李梦珠 张兰香 +5 位作者 詹雨娟 褚凌渺 胡婷婷 李心玫 王严 孙恩涛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1年第2期101-103,111,共4页
目的基于核糖体18S r DNA基因对基氏蠊螨进行分子鉴定。方法采集和分离储藏物样本,进行螨类的形态学鉴定。提取单个螨的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COⅠ基因和18S r DNA基因,将所获序列进行Blast对比。检索Gen Bank数据库中蠊... 目的基于核糖体18S r DNA基因对基氏蠊螨进行分子鉴定。方法采集和分离储藏物样本,进行螨类的形态学鉴定。提取单个螨的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COⅠ基因和18S r DNA基因,将所获序列进行Blast对比。检索Gen Bank数据库中蠊螨属18S r DNA基因序列,利用Clustal X 1.83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基于MEGA X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采集的样本经形态和COⅠ基因双重鉴定为基氏蠊螨。同时,所选取的10个基氏蠊螨的18S r D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均表现出A/T碱基偏向性,与同属的Blattisocius tarsalis和Blattisocius everti分别有98.73%和98.94%的同源性。基于18S r DNA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基氏蠊螨与Blattisocius tarsalis和Blattisocius everti聚为一支。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氏蠊螨基于18S r DNA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方法,为基氏蠊螨的准确鉴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氏蠊螨 分子鉴定 核糖体18s rDNA
下载PDF
Nematode Diversity of Qingdao Coast Inferred from the 18S Ribosomal 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被引量:3
15
作者 SHEN Xiquan YANG Guanpin LIU Yongji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The 18S ribosomal DNA gene (18S rDNA) sequences (approximately 1300 bp in length) were amplified from the DNA extracted from the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s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of Qingdao coast in... The 18S ribosomal DNA gene (18S rDNA) sequences (approximately 1300 bp in length) were amplified from the DNA extracted from the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s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of Qingdao coast in bulk with nematode spe- cific primers. The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re-amplified, digested with Rsa I and Hin6 I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and separated in agarose gel. Among 17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types, types 1, 2 and 6 covered 61.2%, 14.4% and 9.3% of the clones analyzed, respectively, while the remaining 14 only covered 21 clones, which accounted for 15.1% of the total. Twenty-four representative clones were sequenced and phylogenetically analyzed by referring to those currently available in RDP and GenBank databases. Al- though it was hard to assign these sequences to known species or genera due to the lack of the 18S rDNA sequence data of known marine free-living nematodes, the obtained sequences were assigned to the nematodes of Adenophorea. Among them, twelve se- quences were close to Pontonema vulgare and Adoncholaimus sp., four to Daptonema procerus and two (identical) to Enoplus brevi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 diversities could be determined by PCR retrieving and analysis of the 18S rDNA sequences and an 18S rDNA sequence could be assigned to a species or a genus only if the 18S rDNA sequences of the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s were accumulated to some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海滨 线虫类 生物多样性 18s核醣体RNA 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角膜炎棘阿米巴的18S核糖体DNA基因型鉴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岩 孙旭光 +5 位作者 邓世靖 王智群 李然 罗时运 金秀英 陈威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9-394,共6页
目的 鉴定角膜炎棘阿米巴分离株的 18S核糖体DNA(18SrDNA ,Rns)基因型。方法分离转种培养 2 6株致角膜炎的棘阿米巴虫株 ,提取虫株全基因组DNA ,应用棘阿米巴属特异性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部分 18SrDNA序列。扩增产物测序... 目的 鉴定角膜炎棘阿米巴分离株的 18S核糖体DNA(18SrDNA ,Rns)基因型。方法分离转种培养 2 6株致角膜炎的棘阿米巴虫株 ,提取虫株全基因组DNA ,应用棘阿米巴属特异性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部分 18SrDNA序列。扩增产物测序后 ,采用分子生物学软件ClustalX和MEGA2对所测序列进行分析 ,与基因库中已有序列进行比较 ,分析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保存的棘阿米巴虫株Rns基因型特点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虫株的基因型异同。结果 分离保存的 2 6株感染角膜的棘阿米巴虫株中 ,2 5株 (96 % )属于RnsT4基因型 ,1株 (4% )属于RnsT3基因型。结论根据Rns基因特点 ,感染角膜的棘阿米巴虫株多属于T4基因型 ,部分虫株属于T3基因型 ,此分型结果与国外的相似 ,感染角膜的棘阿米巴可能与特定的基因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棘阿米巴 18s核糖体DNA 基因型 鉴定
原文传递
新疆柔叶真藓居群18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分析
17
作者 阿丽娅.哈斯木 库热西.马木提汗 买买提明.苏来曼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41-3948,共8页
柔叶真藓(Bryum cellulare Hook.)是真藓属植物。目前对分布在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地理居群的柔叶真藓遗传多样性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采自于该保护区四个不同地理居群的柔叶真藓为样品对其18S核糖体RNA基因(18S r DNA... 柔叶真藓(Bryum cellulare Hook.)是真藓属植物。目前对分布在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地理居群的柔叶真藓遗传多样性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采自于该保护区四个不同地理居群的柔叶真藓为样品对其18S核糖体RNA基因(18S r D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测序拼接完成后的序列长度在1 712~1 761 bp之间,进行空位剪切及比对后长度为1 698 bp。整个序列中有三个碱基位置上的差异,其中变异位点有12个,A、T、C、G的平均含量比率分别为24%、27%、23%、26%。再通过从NCBI的Gen Bank进行同源性搜索得到的相似性序列均属于真藓属,增大了序列的可靠性。将与其序列结合检测遗传距离及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同源性分析可知,这种差异由于18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本身的特性,表明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环境和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在环境的变化及变异的可能性对四个不同地理居群的柔叶真藓植物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柔叶真藓 18s核糖体RNA基因
原文传递
西部喙缘蝽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如玉 潘涛 +4 位作者 王婷婷 林晨 荣书利 王子豪 王俊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79,共5页
西部喙缘蝽为山东省黑松上的新记录种。为明确山东省威海市和青岛市黑松上发现的一种缘蝽科昆虫的类别,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和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对该昆虫进... 西部喙缘蝽为山东省黑松上的新记录种。为明确山东省威海市和青岛市黑松上发现的一种缘蝽科昆虫的类别,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和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对该昆虫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该昆虫体长15~20 mm,体宽5~7 mm,红棕色;前胸背板棕色;后足腿节膨大,胫节极度膨大;前翅中部具横向“之”字形白纹。(2)基于COⅠ基因和18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虫与西部喙缘蝽(Leptoglossus occidentalis Heidemann, 1910)在同一分支上。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昆虫为西部喙缘蝽。研究结果为西部喙缘蝽属昆虫的分类和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喙缘蝽 形态学特征 分子生物学鉴定 核糖体18s rRNA COⅠ基因
下载PDF
基于DNA序列的12种粉蚧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何衍彪 万宣伍 +4 位作者 詹儒林 孙光明 刘映红 许再福 赵艳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2期2324-2330,共7页
对菠萝洁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大洋臀纹粉蚧、柑橘臀纹粉蚧、康氏粉蚧、榕树粉蚧、热带蔗粉蚧、扶桑绵粉蚧、湿地松粉蚧等9种粉蚧(14个种群)rDNA 18S、28S进行测序,结合GenBank中同源序列,通过对12种粉蚧的18S、28S序列进行多重排比和聚... 对菠萝洁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大洋臀纹粉蚧、柑橘臀纹粉蚧、康氏粉蚧、榕树粉蚧、热带蔗粉蚧、扶桑绵粉蚧、湿地松粉蚧等9种粉蚧(14个种群)rDNA 18S、28S进行测序,结合GenBank中同源序列,通过对12种粉蚧的18S、28S序列进行多重排比和聚类,探讨rDNA 18S、28S用于粉蚧系统进化分析及粉蚧分子鉴定的可行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DNA18S、28S序列比较保守,适合于菠萝洁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康氏粉蚧、热带蔗粉蚧、扶桑绵粉蚧、湿地松粉蚧、长尾粉蚧等粉蚧种间的分子鉴定;但柑橘臀纹粉蚧、大洋臀纹粉蚧、无花果臀纹粉蚧的rDNA 18S、28S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18S、28S不适合用于这3个近缘种的分子鉴定,其mtDNA COI序列变异率相对较高,可作为其分子鉴定的依据;而榕树粉蚧2个种群rDNA 18S、28S序列遗传距离约0.014,该蚧虫可能是至少含有2个隐存谱系或姊妹种的复合种。该结果为我国粉蚧的遗传进化和分子鉴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蚧科 核糖体18s/28s基因 线粒体COI基因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基于18S rRNA和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柳蚕进化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保建 刘朝良 +2 位作者 曹甲 李旭全 魏国清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5-292,共8页
为探讨柳蚕Actias selene Hübner与鳞翅目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利用PCR扩增获得了柳蚕核糖体18S rRNA和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391bp和428bp。并采用邻近距离法(NJ)、最大简约法(MP)、类平均聚类法(UPGMA)... 为探讨柳蚕Actias selene Hübner与鳞翅目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利用PCR扩增获得了柳蚕核糖体18S rRNA和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391bp和428bp。并采用邻近距离法(NJ)、最大简约法(MP)、类平均聚类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柳蚕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与大蚕蛾科昆虫的16SrRNA基因序列均表现出偏好于碱基AT的倾向。柳蚕与所研究的其它蚕类的遗传距离介于0.016至0.140之间,其中与温带柞蚕Antheraea roylii的遗传距离最小,与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的遗传距离最大。而基于鳞翅目昆虫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进化分析显示,柳蚕与柞蚕Antheraea pernyi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10),与蓖麻蚕Samia ricini的遗传距离最大(0.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蚕 核糖体18s RNA 线粒体16s RRNA 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