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头带绦虫湖南分离株核糖体18S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谭磊 王先坤 +2 位作者 周湘 孙悦 刘伟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89-93,共5页
为阐明多头带绦虫湖南分离株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基因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18S序列构建多头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PCR技术扩增多头带绦虫的18S基因,应用Clustal 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利用Mega4.0程序进... 为阐明多头带绦虫湖南分离株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基因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18S序列构建多头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PCR技术扩增多头带绦虫的18S基因,应用Clustal 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利用Mega4.0程序进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结果显示:所获得的18S基因序列长度一致,均为1 080 bp,基因序列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多头带绦虫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多头带绦虫18S基因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以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多头带绦虫的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带绦虫 核糖体rdna 18S基因 种系发育关系
下载PDF
红花木棉与黄花木棉核糖体DNA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建军 田向楠 +3 位作者 伍建榕 郑艳玲 田斌 马焕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5-138,共4页
以开红花和黄花木棉属木棉Bombax malabaricum的14株个体的核糖体DNA ITS序列测序结果,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选取与木棉属较近亲缘关系的吉贝属Ceiba Mill.emend.Gaertn.、轻木属Ochroma Swartz的种作为外类群,基于Maximum likelihood an... 以开红花和黄花木棉属木棉Bombax malabaricum的14株个体的核糖体DNA ITS序列测序结果,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选取与木棉属较近亲缘关系的吉贝属Ceiba Mill.emend.Gaertn.、轻木属Ochroma Swartz的种作为外类群,基于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最大似然法)、Maximum parsimony analysis(最大简约法)和Bayesian inference(贝叶斯方法 )对木棉属红花和黄花的木棉个体植株进行分子系统发育重建。结果表明,开红花木棉和开黄花木棉的植物学特征描述基本一致,来源于不同地点或同一地点供试木棉植株分子序列与Genbank中记录的木棉的ITS全长序列相似度为99%,与同属的Bombax buonopozense亲缘关系较近,并且与ITS序列对红花木棉和黄花木棉所有物种以100%的Bootstrap聚在一起。对两者的主要植物学性状和分子生物学基因序列综合评价,确认红花木棉和黄花木棉同属一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木棉 黄花木棉 核糖体rdna ITS序列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片形吸虫“中间型”核糖体大小亚基序列多态位点的解析
3
作者 曾敏浩 兰卓 +3 位作者 果馨儒 姜岩 吴婷婷 王春仁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5-88,共4页
为了分析片形吸虫"中间型"核糖体rDNA大小亚基中是否存在多态位点,试验通过经典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自青海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片形吸虫进行准确鉴定,扩增3个地区片形吸虫rDNA的18S和28S序列,通过比对序列分析可能... 为了分析片形吸虫"中间型"核糖体rDNA大小亚基中是否存在多态位点,试验通过经典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自青海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片形吸虫进行准确鉴定,扩增3个地区片形吸虫rDNA的18S和28S序列,通过比对序列分析可能存在的多态位点,最后对可能存在的多态位点片段进行克隆验证。结果表明:采自青海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片形吸虫分别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和片形吸虫"中间型",片形吸虫"中间型"18S的第653位和28S的第371,575,1422,2981位为多态位点。说明片形吸虫"中间型"rDNA 18S和28S序列存在5个新的多态位点,丰富了片形吸虫分子分类的标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形吸虫 中间型 核糖体rdna大亚基 核糖体rdna小亚基 多态位点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瓶囊碘泡虫的重描述及其与洪湖碘泡虫分子标记的比较
4
作者 张潇艺 丁鹏 +3 位作者 张城豪 孙荣华 杨承忠 柳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90,共11页
为了完善瓶囊碘泡虫的分类学特征及厘清其与洪湖碘泡虫的分类关系,实验采用形态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瓶囊碘泡虫进行了重描述,并与洪湖碘泡虫的分子标记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显示,瓶囊碘泡虫寄生于异育银鲫的鳃,形成乳白色的圆... 为了完善瓶囊碘泡虫的分类学特征及厘清其与洪湖碘泡虫的分类关系,实验采用形态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瓶囊碘泡虫进行了重描述,并与洪湖碘泡虫的分子标记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显示,瓶囊碘泡虫寄生于异育银鲫的鳃,形成乳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孢囊,直径为1.2~1.4 mm。成熟孢子壳面观呈梨形,前端较尖,后端钝圆,孢子长17.3~19.6μm,孢子宽7.4~9.9μm。两个极囊呈瓶状,大小不等。大极囊长6.4~9.7μm,大极囊宽2.1~3.3μm;小极囊长5.3~8.9μm,小极囊宽2.0~3.3μm。极丝圈数为8~11圈。组织学分析显示,瓶囊碘泡虫寄生于鳃小片间的上皮组织。BLAST分析显示,本研究获得的瓶囊碘泡虫的小亚基核糖体DNA(SSU rDNA)序列与GenBank中瓶囊碘泡虫序列的相似性为99.5%~99.8%(KC425223~KC425225、MH329620、JQ690361、JQ690373、KJ725082、MN227351、DQ33948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瓶囊碘泡虫与洪湖碘泡虫形成姐妹支。瓶囊碘泡虫与洪湖碘泡虫分子标记序列的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碘泡虫的序列相似性为98.2%~98.8%,遗传距离为0.014~0.018,存在27个碱基差异。SSU rR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同一物种不同群体间的二级结构一致,两个物种间的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表明SSU rRNA二级结构可以作为鉴别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完善了瓶囊碘泡虫在异育银鲫鳃部的详细寄生部位,提出SSU rRNA二级结构可以作为有效鉴别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孢子虫 小亚基核糖体DNA(SSU rdna) 二级结构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基氏蠊螨的18S rDNA分子鉴定
5
作者 李梦珠 张兰香 +5 位作者 詹雨娟 褚凌渺 胡婷婷 李心玫 王严 孙恩涛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1年第2期101-103,111,共4页
目的基于核糖体18S r DNA基因对基氏蠊螨进行分子鉴定。方法采集和分离储藏物样本,进行螨类的形态学鉴定。提取单个螨的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COⅠ基因和18S r DNA基因,将所获序列进行Blast对比。检索Gen Bank数据库中蠊... 目的基于核糖体18S r DNA基因对基氏蠊螨进行分子鉴定。方法采集和分离储藏物样本,进行螨类的形态学鉴定。提取单个螨的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COⅠ基因和18S r DNA基因,将所获序列进行Blast对比。检索Gen Bank数据库中蠊螨属18S r DNA基因序列,利用Clustal X 1.83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基于MEGA X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采集的样本经形态和COⅠ基因双重鉴定为基氏蠊螨。同时,所选取的10个基氏蠊螨的18S r D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均表现出A/T碱基偏向性,与同属的Blattisocius tarsalis和Blattisocius everti分别有98.73%和98.94%的同源性。基于18S r DNA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基氏蠊螨与Blattisocius tarsalis和Blattisocius everti聚为一支。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氏蠊螨基于18S r DNA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方法,为基氏蠊螨的准确鉴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氏蠊螨 分子鉴定 核糖体18S rdna
下载PDF
寄生于猫的马来西亚弓首蛔虫在我国的发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明伟 朱兴全 +2 位作者 曹湛 林瑞庆 宋慧群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对采集于广州1只猫小肠内、形态与犬弓首蛔虫相似的寄生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以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遗传标记对虫体进行种特异PCR鉴定,并测定了ITS-2序列,将序列与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 目的对采集于广州1只猫小肠内、形态与犬弓首蛔虫相似的寄生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以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遗传标记对虫体进行种特异PCR鉴定,并测定了ITS-2序列,将序列与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序列进行比较,得到其序列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果用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种特异性引物对试验虫体DNA进行扩增时,能扩增出明显的DNA片段,而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种特异性引物对试验虫体DNA扩增时不能扩增出任何DNA片段。试验虫体的ITS-2序列与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的ITS2序列相似性为100%,与猫弓首蛔虫的相似性为88.7%~89.0%,与犬弓首蛔虫相似性为75.8%。结论经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从广州猫体采集的蛔虫为马来西亚弓首蛔虫,在我国为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弓首蛔虫 核糖体DNA(rdna) 内转录间隔区(ITS) PCR鉴定
下载PDF
基于ITS2序列的藁本与常见混伪品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婷 姚辉 陈士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2期418-423,共6页
本文对药材藁本及其常见混伪品的rDNA ITS2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并运用MEGA软件对该区进行序列分析,比较了ITS2碱基序列的差异及其规律,同时为药材藁本及混伪品的指纹图谱鉴别提供分子标记。结果显示辽藁本的种内差异较小,而与其主... 本文对药材藁本及其常见混伪品的rDNA ITS2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并运用MEGA软件对该区进行序列分析,比较了ITS2碱基序列的差异及其规律,同时为药材藁本及混伪品的指纹图谱鉴别提供分子标记。结果显示辽藁本的种内差异较小,而与其主要混伪品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差异性范围为5.7%~35.3%。根据ITS2序列特征构建的系统树,药材藁本的样品紧密的聚在一起,和其混伪品可以明确区分,支持率为100%。此外,ITS2的二级结构可作为鉴定药材藁本及混伪品种的一个方法,具有一定的系统学及分类学意义。本研究表明rDNA ITS2序列分析可作为药材藁本与混伪品的一种有效的分子鉴定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本 混伪品 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2)
下载PDF
一株分离自胶州湾的裸甲藻形态相似种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霞 甄毓 于志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对一株分离自胶州湾的裸甲藻形态相似种(Gymnodinium sp.ZX)进行了分子水平的分类鉴定。提取基因组DNA后扩增核糖体小亚基和转录间隔区序列,经纯化、克隆并测序。将获得的序列分别进行Blastn同源性分析,并下载相关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 对一株分离自胶州湾的裸甲藻形态相似种(Gymnodinium sp.ZX)进行了分子水平的分类鉴定。提取基因组DNA后扩增核糖体小亚基和转录间隔区序列,经纯化、克隆并测序。将获得的序列分别进行Blastn同源性分析,并下载相关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藻与共生藻(Symbiodinium)亲缘关系较近,而与裸甲藻(Gymnodinium)等其他甲藻亲缘关系较远,因此初步鉴定该藻为一种共生藻。用核糖体小亚基和转录间隔区序列分别对共生藻属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各类群之间的关系,初步鉴定本藻属于共生藻属E类群。该藻分离自胶州湾,在f/2培养液中生长良好,表明胶州湾可能存在营自由生活的共生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DNA(rdna) 转录间隔区 裸甲藻 共生藻
下载PDF
Molecular Scrippsiell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dinoflagellate trochoidea isolated from the East Asianwaters
9
作者 TANG Xianghai YURencheng +3 位作者 ZHANG Qingchun WANG Yunfeng YAN Tian ZHOU Mingjiang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23-328,共6页
Previous studies found intraspecific diversity in Scrippsiella trochoidea A. R. Loeblich Ill, a widely distributed calcareous cyst-producing dinoflagellate. In this study, three strains (ST-I, ST-D6 and ST-K) of S. ... Previous studies found intraspecific diversity in Scrippsiella trochoidea A. R. Loeblich Ill, a widely distributed calcareous cyst-producing dinoflagellate. In this study, three strains (ST-I, ST-D6 and ST-K) of S. trochoidea isolated from the East Asian waters were studied, together with other geographical strains, to resolve thei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For the three East Asian isolates, two highly diverse regions of nuclear-encoded ribosomal DNA (rDNA), the 5.8S rDNA and its flanking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1 and 2, and the 5' portion of the large-subunit rDNA (encompassing the "DI" and "D2" domains) were sequenced. Homologous sequences from other geographical isolat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GenBank database an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ere inferred from the molecular data of these strains. Strains of S. trochoidea were found to cluster into three major clades (STR1, STR2 and STR3), as reported in previous studies. Two of the three strains ST-1 and ST-K, were grouped in clade STR2, the other strain, ST-D6, belonged to clade STR3. The intraspecific diversity ofS. trochoidea in East Asian waters makes it necessary to carry out 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data of biogeography,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life cycle on the ecophysiology of a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ippsiella trochoidea PHYLOGENY rdna molecular systematics
下载PDF
华南虎蛔虫ITS及5.8S rDNA序列扩增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培园 陈武 +3 位作者 贺现辉 袁子国 朱兴全 林瑞庆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76,共3页
以从我国广州动物园华南虎肠道中采集的2条蛔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糖体DNA(rDNA)中转录间隔区序列(ITS)的遗传标记特点,用保守引物NC5和NC2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经胶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GEM-TEasy载体上,然后转化并鉴定出阳性菌落。... 以从我国广州动物园华南虎肠道中采集的2条蛔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糖体DNA(rDNA)中转录间隔区序列(ITS)的遗传标记特点,用保守引物NC5和NC2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经胶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GEM-TEasy载体上,然后转化并鉴定出阳性菌落。对菌落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相关蛔虫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广州动物园的2条蛔虫ITS及5.8S rDNA序列总长均为858 bp,序列相似性为100%,与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猫弓首蛔虫(Toxocara cati)、犬弓蛔虫(T.canis)的ITS-1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81%、82%;5.8S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100%、98%、99%;ITS-2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狮弓蛔虫序列相似性94.6%,与猫弓首蛔虫、犬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T.malaysiensis)序列相似性均小于60%。研究结果证明此次分离的华南虎蛔虫属于狮弓蛔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蛔虫 核糖体DNA(rdna) ITS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