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癫大鼠海马凋亡诱导因子水平的改变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抑制剂对其的影响
1
作者 王胜军 迟兆富 +2 位作者 王树华 迟令懿 刘学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癫大鼠海马凋亡诱导因子(AIF)水平的改变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其的影响。方法 (1)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癫发作后3 h(Ep 3 h组)、8 h(Ep 8 h组)、24 h(Ep 24 h组)和72 h(Ep... 目的探讨癫大鼠海马凋亡诱导因子(AIF)水平的改变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其的影响。方法 (1)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癫发作后3 h(Ep 3 h组)、8 h(Ep 8 h组)、24 h(Ep 24 h组)和72 h(Ep 72 h组)组,每组6只。应用氯化锂-匹鲁卡品腹腔注射建立癫模型。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应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线粒体和细胞核AIF的水平。(2)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匹鲁卡品致组、3-AB干预组,每组6只。3-AB干预组大鼠于致前30 min腹腔注射3-AB 40 mg/kg。于癫发作24 h后处死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线粒体和细胞核AIF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p 24 h组和Ep 72 h组大鼠海马线粒体AIF水平明显减低,而细胞核AIF水平显著增高(均P<0.05);Ep 3 h组、Ep 8 h组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及细胞核AI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匹鲁卡品致组比较,3-AB干预组大鼠海马线粒体AIF水平显著增高,而细胞核AIF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匹鲁卡品致组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及细胞核AI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癫发作使海马线粒体AIF水平降低,细胞核AIF水平增高,3-AB能明显抑制这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抑制剂 凋亡诱导因子
下载PDF
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喻宏 张智清 《生物信息学》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蛋白酶。PARP能催化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化反应。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化对DNA修复和基因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但PARP的过激活与许多疾病的病理机制有关... 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蛋白酶。PARP能催化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化反应。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化对DNA修复和基因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但PARP的过激活与许多疾病的病理机制有关。介绍了PARP的结构和功能,PARP家族的同族体以及PARP在一些疾病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 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 DNA损伤修复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血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及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胡晓萌 张祥 +1 位作者 夏敏 胡欢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8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血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3例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体检人群41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血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3例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体检人群41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血清PARP1、TXNIP水平,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血清PARP1、血清TXNIP以及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冠状动脉CT成像检测冠心病的阳性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46,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清PARP1水平、TXNIP水平相比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38、14.190,P<0.01)。冠状动脉CT成像、血清PARP1、TXNIP水平以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0.871、0.849、0.933。冠状动脉CT成像、PARP1、TXNIP以及联合检测与临床诊断的具有一致性(Kappa=0.720、0.720、0.568、0.669,P<0.01)。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与血清PARP1、TXNIP水平三者联合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冠心病 多聚ADP核糖聚合1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下载PDF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在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湘湘(综述) 张平 +1 位作者 刘芬 邹伟(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104-2108,共5页
放射治疗后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的过度激活与神经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神经炎症是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RICD)的主要发病机制。该文分析了RICD中神经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少突胶质细... 放射治疗后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的过度激活与神经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神经炎症是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RICD)的主要发病机制。该文分析了RICD中神经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少突胶质细胞的破坏、海马微环境改变和血脑屏障损伤,并对PARP-1通过这些共同机制介导神经炎症反应进而加重RIC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探讨了PARP-1抑制剂对RICD的潜在保护作用,旨在为RICD防治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 多聚ADP-核糖聚合-1 神经炎症 电离辐射 综述
下载PDF
三结构域蛋白8、Ras相关蛋白35、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检测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左学骞 赵海波 李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8(TRIM8)、Ras相关蛋白35(Rab35)、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及检测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5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手术切除的EC组织及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8(TRIM8)、Ras相关蛋白35(Rab35)、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及检测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5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手术切除的EC组织及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RIM8、Rab35、PARP-1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5年,记录EC患者生存率,并分析E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Rab35、PARP-1蛋白在E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0%和35.00%、74.00%和43.00%,TRIM8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和69.00%(均P<0.01)。EC组织中Rab35与PARP-1为正相关性,Rab35和PARP-1与TRIM8表达为负相关性(r=0.542、-0.461、-0.461,均P<0.05)。Rab35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55.17%低于阴性患者70.57%,PARP-1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65.96%低于阴性患者79.24%,TRIM8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93.33%高于阴性患者72.73%(均P<0.05)。FIGO分期Ⅲ-Ⅳ期、肌层浸润深度≥1/2和PARP-1、TRIM8、Rab35表达异常为影响E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PARP-1、Rab35表达升高、TRIM8表达降低,三者表达变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三结构域蛋白8 Ras相关蛋白35 多聚ADP核糖聚合1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聚ADP-核糖多聚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艳 吴晨光 +3 位作者 王丽 徐志刚 陈宇宁 李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α-硫辛酸(α-L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聚ADP-核糖多聚酶(PARP)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组(A组)、α-LA干预的糖尿病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8周后测各组大鼠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探讨α-硫辛酸(α-L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聚ADP-核糖多聚酶(PARP)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组(A组)、α-LA干预的糖尿病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8周后测各组大鼠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观察PARP在肾脏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A组大鼠肾脏SOD活性下降,MDA含量、肾脏细胞凋亡数、PARP和Caspase-3的表达均显著增多(P<0.05),而B组上述指标均较A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α-L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下调PARP表达而对抗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糖尿病肾病 聚ADP-核糖多聚酶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创伤区周围皮质细胞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的表达
7
作者 毛伟峰 金国华 +2 位作者 衣昕 秦建兵 田美玲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7-1060,I0011,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皮质不同时点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伤后2、6、12、24、72、168 h取脑切片,行PARP、β-Tubline-Ⅲ、Hoechst荧光检测。结果损伤区周...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皮质不同时点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伤后2、6、12、24、72、168 h取脑切片,行PARP、β-Tubline-Ⅲ、Hoechst荧光检测。结果损伤区周围于伤后2 h即可观察到PARP阳性细胞,主要出现在大脑皮质第3层,6 h数量达到第1个高峰;后PARF阳性细胞出现部位逐渐向深部迁移,至伤后72 h数量达到第2个高峰,表达部位主要位于大脑皮质第5层。伤后各时点均可观察到部分PARP、β-TubulinⅢ双标阳性细胞,其核hoechst着色不均匀,表达变化趋势与PARP阳性细胞基本一致。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损伤区周围PARP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与伤后时程有关,表达部位逐渐远离损伤区,PARP阳性细胞部分为凋亡的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 Hoechst 神经元 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孙颖 丁焕 +1 位作者 黎晓晴 黎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多西他赛(DTX)或卡铂(CBP)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探讨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是否有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PARP抑制剂AG014699与DTX、CBP单... 目的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多西他赛(DTX)或卡铂(CBP)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探讨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是否有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PARP抑制剂AG014699与DTX、CBP单独或联合作用于MDA—MB-231细胞,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实验法检测细胞增殖并用联合用药公式分析合用效应(q值0.85—1.15为单纯相加,〉1.15为协同,〈0.85为拮抗);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结果PARP抑制剂AG014699、DTX、CBP单独作用于MDA—MB-231细胞,均可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引起细胞周期阻滞;PARP抑制剂AG014699(10μmol/L)与DTX(10^-8、10^-7、10^-6、10^-5mol/L)、CBP(10^-5、10^-4mol/L)联合作用时,q值在0.85—1.15,显示相加效应;PARP抑制剂AG014699与CBP(10^-3mol/L)联合作用时,q值〉1.15,显示协同效应。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DTX或CBP能进一步促进凋亡,并使G2/M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药物DTX或CBP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发挥相加或协同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 多西他赛 卡铂
下载PDF
1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余娴 程翔 +6 位作者 廖玉华 谢江娇 姚瑞 陈勇 丁英俊 唐婷婷 黄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57-1961,共5页
目的:探讨1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大鼠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3-AB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普通饲料加1... 目的:探讨1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大鼠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3-AB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同时每天腹腔注射3-AB20mg·kg-1和普通饲料,饲养45d。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检测大鼠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Ach)与硝普钠(SNP)的反应;检测大鼠胸主动脉PARP1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喂以高蛋氨酸饲料45d可诱导Hhcy。与模型组相比3-AB组大鼠NO水平明显升高而ET-1水平明显降低(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模型组主动脉内膜病变明显,3-AB组病变程度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胸主动脉对Ach引起的最大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EDR)明显减弱(0.26±0.03vs0.89±0.11,P<0.01);而3-AB组EDR反应较模型组显著改善(0.57±0.12vs0.26±0.03,P<0.01)。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主动脉PARP表达明显升高(P<0.05),3-AB组PARP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PARP抑制剂3-AB有效地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早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多聚ADP核糖聚合 内皮
下载PDF
AngⅡ致内皮细胞凋亡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丽霞 郭瑞威 +3 位作者 王红 郭传明 齐峰 石燕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00-2102,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AngⅡ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的活性变化情况。方法:1μmol/L的AngⅡ处理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6、12、24和48h后,用TUNEL法来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用[3H]掺入法来检测PARP的活性,硝酸... 目的:探讨体外AngⅡ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的活性变化情况。方法:1μmol/L的AngⅡ处理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6、12、24和48h后,用TUNEL法来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用[3H]掺入法来检测PARP的活性,硝酸还原法检测NO含量。结果:1μ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以时间依赖性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6h后细胞内的NO含量开始增加(P<0.05),24h达到高峰,48h后下降到对照组水平;6h后PARP的活性上升(P<0.05),12h到达高峰,24h接近正常,48h后PARP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O含量增加导致的细胞毒性在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PARP活性的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ADP-核糖)聚合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建丰 苏志强 +2 位作者 张丽 杨昆鹏 盛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不同时空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假手术+亚低温组、模型组及模型+亚...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不同时空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假手术+亚低温组、模型组及模型+亚低温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缺血侧皮层PARP-1蛋白的表达与裂解。结果模型组PARP-1蛋白表达量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再灌注24h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少,再灌注72h时仍高于假手术组的水平;模型组PARP-1蛋白出现裂解,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裂解逐渐增强。每一相同再灌注时间点,模型+亚低温组PARP-1蛋白表达量和裂解片段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结论PARP-1的过度表达和裂解是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分子机制。亚低温可通过抑制PARP-1的过度表达及减少PARP-1的裂解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 脑缺血 再灌注
下载PDF
Notch1和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秀虹 张珍珍 +2 位作者 许海涛 张丽红 吴雅臻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0-344,共5页
背景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Notch1是生物体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拮抗过程,Notch1是否参与了DR的发生还未得到证实. 目的 探讨Notch1... 背景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Notch1是生物体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拮抗过程,Notch1是否参与了DR的发生还未得到证实. 目的 探讨Notch1、Dll4、PARP-1、Akt、核因子-κB(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高糖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中的表达. 方法 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Dll4、PARP-1、Akt、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RVECs的表达.结果 Notch1、Dll4、p-Akt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PARP-1、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8,P=0.530).RVECs中Notch1、p-Akt的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而剪切型PARP-1、caspase-3的表达量则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时上述变化最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上调,但Notch1、p-Akt蛋白的表达量下调.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Notch1、p-Akt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血管内皮细胞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1
下载PDF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对高浓度锌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明 郑春霞 +1 位作者 赵湘辉 游思维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96-200,共5页
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400μmol/L氯化锌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对锌造成的细胞死亡类型的影响。应用MTT法,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印迹分别测定PC12细胞的存活率和PARP活性;用Hoechst33342/PI... 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400μmol/L氯化锌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对锌造成的细胞死亡类型的影响。应用MTT法,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印迹分别测定PC12细胞的存活率和PARP活性;用Hoechst33342/PI荧光双染色、膜联蛋白V结合实验及DNA断裂分析等方法检测细胞死亡类型。结果表明:在400μmol/L氯化锌的作用下,细胞存活率降至(22.7±4.6)%,PARP活性增强,坏死、凋亡和正常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8.4±6.3)%、(18.0±5.6)%及(23.6±4.2)%;3-AB使细胞存活率提高至(76.9±4.7)%,PARP活性减弱,坏死细胞百分数降至(19.2±5.2)%,而正常和凋亡细胞百分数增加到(43.3±1.9)%和(37.5±6.5)%。实验证明,PARP参与了高浓度锌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抑制PARP活性可提高细胞的存活率,而这种保护作用在于减少细胞的坏死而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ADP-核糖聚合 抑制剂 锌损伤 PC12细胞 神经保护作用 细胞凋亡 3-氨基苯甲酰胺
下载PDF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通过激活NF-κB途径导致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4
作者 卢建民 张珍珍 +2 位作者 郑玥 马翔 秦秀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C中的表达定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RVEC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人RVEC细胞模型。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酶切鉴定后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并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高糖人RVEC中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PARP-EGFP和Flag-NF-κB质粒共转染人RVEC,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PARP-1和NF-κB在高糖人RVEC中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结果人RVEC复苏后24 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 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成功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并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高糖组NF-κB p50的条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粗,并且高糖情况下PARP-1结合NF-κB的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显示PARP和NF-κB均表达于正常的人RVEC的细胞核和核周区域,当受到高浓度葡萄糖影响后,PARP-1和NF-κB均集中表达于细胞核内,尤以NF-κB最显著。结论 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血糖增高时,PARP-1可能进入细胞核内并结合同时进入细胞核的NF-κB,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RVEC凋亡,导致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1 核因子-ΚB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桑色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莹 丁利 +4 位作者 李文媛 管业秋 赵斯达 张秀彪 吕文召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桑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炎性递质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eno-sine diphosphate ribose polymerase,PARP)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 目的探讨桑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炎性递质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eno-sine diphosphate ribose polymerase,PARP)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桑色素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PCR分别检测梗死区NF-κB和PARP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桑色素各剂量组大鼠NSS,以及半暗带区PARP蛋白、NF-κB蛋白、PARP mRNA、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桑色素高剂量组在降低上述指标方面显著优于桑色素低、中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P<0.05,或P<0.01)。结论桑色素可能通过下调炎性递质NF-κB和PARP的表达而抑制炎性反应,从而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色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ΚB 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
下载PDF
苯中毒与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假基因多态等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爱初 李森华 +5 位作者 陈刚 梁丽燕 银巍 任泽舫 王致 刘移民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与微核率、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假基因多态的关系,为寻找苯中毒的易感者提供依据.方法对33例苯中毒病例与83例对照组进行微核率、SCE、PARP假基因多态的测定,并对其分布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与微核率、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假基因多态的关系,为寻找苯中毒的易感者提供依据.方法对33例苯中毒病例与83例对照组进行微核率、SCE、PARP假基因多态的测定,并对其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0‰~6‰、中位数为2‰,对照组0‰~3‰,中位数为1‰;苯中毒病人SCE率为(6.31±1.26)次/细胞,对照组(5.59±0.18)次/细胞;苯中毒组与对照组微核率、SCE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苯中毒组和对照组的PARP假基因中B基因频率分别为0.104和0.116,苯中毒组与对照组PARP假基因多态分布一致(P>0.05).结论慢性苯中毒可引起微核率、SCE的增高,未发现PARP假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苯中毒 微核率 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假基因多态
下载PDF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和半胱天冬蛋白酶-3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致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瑞景 朱铁年 +2 位作者 凌亦凌 李彦群 单保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ONOO-)介导气道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培养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 (RTE) ,观察应用多聚 (ADP -核糖 )聚合酶 (PARP)抑制剂 3 -氨基苯甲酰胺 (3 -AB)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 3 (caspase - 3 )抑制剂... 目的 :探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ONOO-)介导气道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培养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 (RTE) ,观察应用多聚 (ADP -核糖 )聚合酶 (PARP)抑制剂 3 -氨基苯甲酰胺 (3 -AB)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 3 (caspase - 3 )抑制剂Ac -DEVD -CHO后 ,外源性给予ONOO-对RTE细胞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凋亡百分率的影响 ,用Westernblot分析PARP裂解片段。结果 :3 -AB不能完全抑制ONOO-引起的RTE细胞LDH释放率的增高。 3 -AB对ONOO-引起的RTE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Ac -DEVD -CHO呈剂量依赖性抑制ONOO-诱导的RTE细胞凋亡。ONOO-致RTE细胞凋亡过程中有PARP的裂解。结论 :PARP活化是ONOO-介导RTE细胞损伤的途径之一 ,过度的PARP活化参与了ONOO-所致的RTE细胞坏死 ;caspas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天冬蛋白-3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气道上皮细胞损伤 支气管疾病 多聚(ADP-核糖)聚合
下载PDF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抑制剂在创伤性脑损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晓刚 刘佰运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3期13-16,共4页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在DNA损伤修复、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对PARP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进行简要介绍,归纳近几年PARP抑制剂在创伤性脑损伤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临床策略中可能...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在DNA损伤修复、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对PARP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进行简要介绍,归纳近几年PARP抑制剂在创伤性脑损伤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临床策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 炎症 创伤性脑损伤
下载PDF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对帕金森病小鼠相关脑区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东玉 张朝东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 inson’s d isease,PD)小鼠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dopam inergic,DA)能神经元数量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 erase,PARP)抑制剂PJ34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1-甲基-4-苯-1,2,3,6-...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 inson’s d isease,PD)小鼠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dopam inergic,DA)能神经元数量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 erase,PARP)抑制剂PJ34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1-甲基-4-苯-1,2,3,6-四氢吡啶(1-m 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 ine,MPTP)制备PD小鼠模型,并用PJ34进行干预,2h、24h、72h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DA能神经元数量,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比较,PD小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进行性减少,核膜皱缩,染色质凝聚成块并有边聚现象;纹状体TH阳性神经纤维稀疏,突触数量减少。与PD小鼠比较,PJ34干预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纹状体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增加(P<0.01),细胞形态比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PARP的活性改变在P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ARP抑制剂对DA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多聚ADP-核糖聚合
下载PDF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东玉 张朝东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5年第5期208-211,共4页
DNA损伤断裂可以激活多聚 ADP核糖聚合酶,引起多种核蛋白发生聚 ADP核糖化。多聚 ADP核糖聚合酶被过度活化后消耗大量 NAD^+和 ATP可以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多聚 ADP核糖聚合酶参与了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对帕金... DNA损伤断裂可以激活多聚 ADP核糖聚合酶,引起多种核蛋白发生聚 ADP核糖化。多聚 ADP核糖聚合酶被过度活化后消耗大量 NAD^+和 ATP可以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多聚 ADP核糖聚合酶参与了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对帕金森病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ADP核糖聚合 帕金森病 DNA损伤修复 多聚ADP 聚合 核糖 诱导细胞凋亡 DNA损伤 发病机制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