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素显像技术与急性心梗后心室重构患者免疫炎性损伤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立慧 丁伟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0-844,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了核素显像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评价作用及与免疫炎性损伤的关系。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其中左心室重构患者43例,无左心室重构患者47例。左心室重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 本研究探讨了核素显像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评价作用及与免疫炎性损伤的关系。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其中左心室重构患者43例,无左心室重构患者47例。左心室重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增厚异常总积分(STS)、心肌总灌注不足(TPD)、存活心肌和瘢痕心肌、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高于无左心室重构患者(P<0.05);左心室重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无左心室重构患者(P<0.05);STS与ET-1、hs-CRP呈正相关(r=0.333和0.429,P<0.05);STS、ET-1、hs-CRP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P<0.05)。核素显像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评价中有一定价值,与血管内皮损伤和炎性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显像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血管内皮损伤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影响因素及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轩 赵思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77-81,共5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及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G-MPI)的评估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TO的2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及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G-MPI)的评估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TO的2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2例患者于术前2周及术后随访期内行G-MPI检查,比较PCI治疗成功及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MPI显像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及预后.结果 PCI失败患者近端血管中重度迂曲、闭塞长度≥20 mm、闭塞端缺如、病变重度钙化比例高于PCI成功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靶血管中重度钙化、病变近端血管中重度迂曲、闭塞长度≥20mm及闭塞端缺如是手术失败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术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P<0.05);G-MPI显示为可逆性缺损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显像正常及固定性缺损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血管中重度迂曲、闭塞长度≥20 mm、闭塞端缺如、病变中重度钙化是PCI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采用G-MPI对PCI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门控心肌灌注像技术 评估价值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与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运用价值
3
作者 马华 《大众科技》 2023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与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淮安市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诊治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检测的结果进行回... 目的: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与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淮安市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诊治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显示骨转移38例,阳性率占95%。38例骨转移病例中,发生在中轴骨转移较多,主要部位以胸、腰椎为主,有20例,占骨转移例数的52.63%;骨盆次之,有13例,占34.21%;胸骨、四肢及四肢带骨、肋骨、颅骨转移占比较少,有5例,占13.16%,多部位骨转移灶有23例,占60.53%;PSA检测显示其浓度越高其放射性核素显示比例越高,两者呈现正相关,PSA<20μg/L患者,骨转移灶显示率较低。结论:PSA血清检测结果大于或等于20μg/L患者,应该进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对疾病发展趋势的研判提供有效的临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联合检查 临床运用价值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操作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晋纲 赵铭 +1 位作者 张红雨 田保国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2年第5期348-349,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性像技术操作 图像质量 肿瘤 诊断
原文传递
难治性癫痫的病灶定位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建斌 王强平 +2 位作者 李良 张恒 雷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均行冠矢状位轴位MRI检查、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其中20例行脑PET-CT显像;在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下切除致痫灶,包括...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均行冠矢状位轴位MRI检查、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其中20例行脑PET-CT显像;在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下切除致痫灶,包括局部癫痫灶切除59例,前颞叶及颞叶加杏仁核、海马切除50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3例,额叶病灶切除28例,额叶加颞叶病灶切除7例,大脑半球切除3例。术前MRI、VEEG和PET-CT定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70.6%、83.5%、94.4%。术后随访1.5 a,疗效Ⅰ级(Engel分级)57例、Ⅱ级52例、Ⅲ级33例、Ⅳ级8例。结论综合应用MRI、脑电图以及核素检查可更准确地定位致痫灶,在EcoG监测下行致痫灶切除手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定位方法 磁共振技术 视频脑电图 核素显像技术 皮质脑电图 外科手术
下载PDF
ED患者诊断方法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涤平 许鹏 艾力.艾尼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探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诊断方法。方法:对365例11个民族拟诊为血管性ED的患者分别采用阴茎海绵体注射(ICI)试验、阴茎-肱动脉血压指数(PBI)测定、阴茎彩色双功能超声(DU)、阴茎海绵体造影(PCG)、阴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 目的:探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诊断方法。方法:对365例11个民族拟诊为血管性ED的患者分别采用阴茎海绵体注射(ICI)试验、阴茎-肱动脉血压指数(PBI)测定、阴茎彩色双功能超声(DU)、阴茎海绵体造影(PCG)、阴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核素显像技术等检查。结果:分别有365、204、168、228、142、136例患者接受了上述6种检查。诊断动脉性ED 82例,静脉性ED 132例,混合性ED 57例,原因不明ED 94例。不同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是高度个性化疾病,针对ED患者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诊断方法有利于选择高效、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阴茎双功能超声 阴茎海绵体造影 阴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核素显像技术 诊断
下载PDF
Tumor Molecular Imaging with Nanoparticles 被引量:3
7
作者 Zhen Cheng Xuefeng Ya +2 位作者 Xilin Sun BaozhongShen Sanjiv Sam Gambhir 《Engineering》 SCIE EI 2016年第1期132-140,共9页
Molecular imaging(MI)can provide not only structural images using traditional imaging techniques but also functional and molecular information using many newly emerging imaging techniques.Over the past decade,the util... Molecular imaging(MI)can provide not only structural images using traditional imaging techniques but also functional and molecular information using many newly emerging imaging techniques.Over the past decade,the utiliz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MI has exhibited many significant advantages and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imaging of living subjects.It is expected that multimodality nanoparticles(NPs)can lead to precise assessment of tumor biology and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his review addresses topics related to engineered NPs and summarizes the recent applications of these nanoconstructs in cancer optical imaging,ultrasound,photoacoustic imagi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nd radionuclide imaging.Key challenges involv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NPs to the clinic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 Molecular imaging NANOPARTICL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