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纤层蛋白B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提示不良预后
1
作者 韩翔宇 祁彤彤 董永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2325-2328,共4页
目的:观察核纤层蛋白B1(LMN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124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集成高通量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 目的:观察核纤层蛋白B1(LMN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124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集成高通量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LMNB1的表达情况,通过符号检验对比LMNB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Mann-Whitney U分析明确LMNB1在不同胃癌病理资料中的表达差异,同时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明确LMNB1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明确LMNB1基因表达与胃癌相关生存期的联系。结果:使用高通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LMNB1的表达,进行符号检验分析,发现LMN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0.50(62/124)比0.03(5/135),Z=-9.589,P<0.05]。LMNB1的表达在不同性别中有显著差异[男性比女性为0.43(39/89)比0.65(23/35),R=0.197,P<0.05],与年龄[0.40(26/64)比0.60(36/60),R=0.194,P<0.05]、淋巴结转移数[0.40(25/61)比0.58(37/63),R=0.177,P<0.05]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0.46(39/83)比0.70(19/27),R=0.202,P<0.05]呈正相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0.63(29/46)比0.43(28/65),R=-0.197,P<0.05]呈负相关,同时LMNB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36.050±24.818)个月比(51.043±25.980)个月,χ^(2)=6.075,P<0.05]和无病生存期[(36.130±24.385)个月比(51.150±25.781)个月,χ^(2)=6.117,P<0.05]显著低于LMNB1低表达患者,LMNB1高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核纤层蛋白LMNB1呈高表达状态。LMNB1基因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蛋白b1 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慢病毒转染人角质形成细胞高表达核纤层蛋白B1
2
作者 李睿夫 彭代智 +7 位作者 钱卫 王丽华 何斌 刘小玲 舒文婷 刘潇 周新 刘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和未转染HaCaT细胞进行比较蛋白组学分析,找出其差异表达蛋白,寻找基因修饰组织工程表皮种子细胞生长特性改变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成瘤性安全隐患。方法选择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后生... 目的通过对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和未转染HaCaT细胞进行比较蛋白组学分析,找出其差异表达蛋白,寻找基因修饰组织工程表皮种子细胞生长特性改变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成瘤性安全隐患。方法选择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后生长特性发生明显改变的转染株细胞,采用二维电泳技术对该转染株和未转染株的总蛋白进行分离和比较,找出差异表达蛋白点,再进行串联质谱鉴定。从鉴定得到的差异蛋白中选择可能与细胞生长特性改变和肿瘤生成相关的核纤层蛋白B1(lamin B1)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对其表达差异进行验证。结果与未转染株比较,转染株在二维电泳中存在11个差异表达蛋白点,质谱从其中鉴定出7个蛋白质。选取其中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核纤层蛋白B1通过WB和qPCR证实其在转染株中蛋白和转录水平均存在明显的高表达。结论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株HaCaT细胞株相对未转染株核纤层蛋白B1高表达。这种高表达可能与转染株细胞生长特性改变和潜在的成瘤性隐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角质形成细胞 慢病毒 蛋白组学 蛋白b1
下载PDF
环指蛋白RING1与A型核纤层蛋白的细胞内相互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维春 宋杰 +4 位作者 刘振杰 蒋智文 袁源 郑慧玲 刘新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环指蛋白RING1能结合DNA并抑制基因的转录.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从人骨骼肌文库中筛选出了与A型核纤层蛋白(lamin A)结合的RING1蛋白,回复杂交酵母能在缺陷培养基上生长.RING1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转染HEK293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发... 环指蛋白RING1能结合DNA并抑制基因的转录.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从人骨骼肌文库中筛选出了与A型核纤层蛋白(lamin A)结合的RING1蛋白,回复杂交酵母能在缺陷培养基上生长.RING1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转染HEK293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发现RING1能与带红色荧光蛋白的lamin A蛋白在细胞核周围共定位.免疫共沉淀结果证明RING1与lamin A能够相互作用.结果证明了一个新的lamin A结合蛋白,为揭示lamin A影响基因表达乃至细胞衰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NG1 蛋白A 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AHA1蛋白与A型核纤层蛋白在细胞中的共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智文 陈维春 +2 位作者 郑慧玲 周静 刘新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345-1347,1350,共4页
目的构建AHA1与荧光蛋白GFP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K293细胞中进行表达,然后检测AHA1重组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与A型核纤层蛋白在细胞中的共定位。方法提取HEK293细胞中总RNA,随之逆转录成cDNA,然后设计引物扩增AHA1的编码序列后... 目的构建AHA1与荧光蛋白GFP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K293细胞中进行表达,然后检测AHA1重组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与A型核纤层蛋白在细胞中的共定位。方法提取HEK293细胞中总RNA,随之逆转录成cDNA,然后设计引物扩增AHA1的编码序列后构建到pEGFP-N1载体中,转染HEK293细胞后,通过免疫印迹检测重组AHA1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AHA1蛋白与A型核纤层蛋白在细胞中的共定位。结果经PCR和DNA限制性内切酶鉴定,最后通过DNA测序并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比对,确定pEGFP-N1-AHA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在HEK293细胞中转染pEGFP-N1-AHA1重组质粒后,检测发现,重组AHA1蛋白在细胞中已经成功表达,并且部分AHA1蛋白与核纤层蛋白A共定位于细胞的核膜上,但是AHA1蛋白与核纤层蛋白C在细胞中不能共定位。结论成功构建了AHA1与GFP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并且AHA1蛋白与核纤层蛋白A在细胞中能够共定位,而不与核纤层蛋白C共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A1蛋白 A型蛋白 载体 免疫印迹
下载PDF
敲低核纤层蛋白B1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在肝癌中发挥抑癌作用
5
作者 展沙沙 范琪琪 李雪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3期6-15,共10页
目的探讨核纤层蛋白B1(lamin B1,LMNB1)对肝癌进展的影响,发掘肝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利用工具网站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目的探讨核纤层蛋白B1(lamin B1,LMNB1)对肝癌进展的影响,发掘肝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利用工具网站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MNB1的表达水平,使用Kaplan-Meier分析LMNB1表达水平差异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正常肝细胞系及肝癌细胞系中LMNB1表达水平。选取LMNB1表达水平较高的两种人肝癌细胞株Hep3B、HepG2,转染小干扰RNA敲低LMNB1表达,在LMNB1表达水平较低的细胞SUN475中构建LMNB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并使用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采用CCK8法检测敲低或过表达LMNB1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平板克隆形成检测敲低或过表达LMNB1后细胞形成克隆的能力。采用Transwell检测敲低或过表达LMNB1后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变化。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肝癌组织中LMNB1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高(P<0.05),且LMNB1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03)。实时定量PCR显示相对正常人肝细胞系,肝癌细胞中LMNB1 mRNA表达量分别为MHCC97H:1.80±0.10(t=11.08,P<0.001);SUN475:1.29±0.03(t=5.88,P=0.004);HepG2:2.97±0.04(t=39.68,P<0.001);PLC/Prf/5:1.74±0.04(t=14.51,P<0.001);HuH7:1.70±0.02(t=15.22,P<0.001);SK-HEP-1:1.59±0.05(t=11.17,P<0.001);Hep3B:2.27±0.09(t=18.50,P<0.001);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肝细胞系。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HepG2及Hep3B细胞系中,与siScramble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siLMNB1实验组的LMNB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epG2:0.60±0.10 vs 1.60±0.10,t=11.55,P<0.001;Hep3B:0.40±0.10 vs 1.70±0.10;t=15.61,P<0.001);而SUN475中转染质粒后LMNB1表达显著增加(0.70±0.20 vs 0.07±0.04;t=5.541,P=0.005)。敲低LMNB1后培养96 h,与对照组相比,Hep3B(10.81±0.67 vs 15.48±0.62;t=8.86,P<0.001)及HepG2(9.45±0.61 vs17.08±0.75;t=13.67,P<0.001)细胞增殖能力被显著抑制;而在SUN475中过表达LMNB1后,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加(16.94±1.52 vs 12.65±1.06;t=3.99,P=0.016)。在HepG2及Hep3B细胞系中敲低LMNB1后,细胞克隆形成数显著减少[HepG2:(90.30±7.24)个vs(382.01±25.27)个,t=19.24,P<0.001;Hep3B:(128.03±8.24)个vs(395.85±28.27)个,t=15.76,P<0.001],在SUN475中过表达LMNB1组比对照组克隆形成个数显著增加[(467.82±42.45)个vs(85.31±15.32)个;t=14.87,P=0.001]。在HepG2及Hep3B细胞系中敲低LMNB1后,肝癌细胞迁移数量显著减少[HepG2:(75.25±8.10)个vs(15.02±3.50)个,t=11.90,P<0.001;Hep3B:(168.20±12.26)个vs(34.83±7.61)个,t=15.96,P<0.001],侵袭的细胞数量同样显著减少[HepG2:(110.21±12.01)个vs(25.76±4.03)个,t=11.50,P<0.001;Hep3B:(150.22±15.16)个vs(22.03±14.26)个,t=10.65,P<0.001];在SUN475中,过表达LMNB1组比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显著增加[(50.11±5.55)个vs(349.85±25.26)个;t=11.33,P<0.001],侵袭的细胞数量同样显著增加[(40.11±5.26)个vs(80.13±12.20)个;t=5.21,P=0.007]。与对照组相比,敲低LMNB1后,AKT的磷酸化活性形式p-AKT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过表达LMNB1可导致p-AKT表达升高(P均<0.05)。而敲低或过表达LMNB1后,p-ERK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AKT和ERK的本底表达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抑制LMNB1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诊断肝癌的生物标记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蛋白b1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LaminB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淳 温博贵 吴明耀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85-590,共6页
目的探讨laminB1蛋白在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上切缘正常粘膜上皮中表达的形态变化。方法制备组织切片原位核基质,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核基质制备前后正常粘膜上皮及癌组织中laminB1的表达;同时提取组织核基质蛋白,应用Westen blot... 目的探讨laminB1蛋白在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上切缘正常粘膜上皮中表达的形态变化。方法制备组织切片原位核基质,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核基质制备前后正常粘膜上皮及癌组织中laminB1的表达;同时提取组织核基质蛋白,应用Westen blot检测核基质蛋白中laminB1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粘膜上皮及食管鳞癌组织核基质制备前后laiminB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正常粘膜上皮93.3%、正常粘膜上皮核基质86.7%、癌组织96.7%、癌核基质86.7%。正常粘膜上皮laminB1表达阳性细胞从基底层至颗粒层逐渐减少,制备核基质后正常粘膜上皮核基质laminB1表达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强度明显减弱,阳性细胞集中于基底层,多数细胞整个胞核着色。癌组织laminB1表达阳性细胞散在分布,无规律;癌核基质laminB1表达阳性强度减弱,阳性颗粒在核周较集中。癌核基质laminB1表达的阳性强度比正常粘膜上皮核基质高,差异有显著性(x2=5.042,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正常粘膜核基质的laminB1条带比癌核基质弱。结论laminB1蛋白在食管正常粘膜上皮及食管鳞癌组织中广泛存在。制备核基质后,laminB1蛋白在癌核基质的表达比正常粘膜上皮核基质强;且癌核基质中laminB1的分布与正常粘膜上皮核基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基质 蛋白b1(laminb1)
下载PDF
A型核纤层蛋白编码基因LMNA调控IOP1表达机制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孔令粤 刘佳鑫 +6 位作者 郭放 郭涛 冯安妮 赵仕滔 黄浚炜 刘新光 赵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4期1683-1686,共4页
目的探讨A型核纤层蛋白编码基因(LMNA)与唯铁脱氢酶编码基因1(IOP1)在细胞自噬中潜在的调控关系。方法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分别转染靶向LMNA基因和IOP1基因的siRNA,首先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MNA基因和IOP1基因的表... 目的探讨A型核纤层蛋白编码基因(LMNA)与唯铁脱氢酶编码基因1(IOP1)在细胞自噬中潜在的调控关系。方法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分别转染靶向LMNA基因和IOP1基因的siRNA,首先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MNA基因和IOP1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检测自噬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包括LC3BⅡ/LC3BⅠ蛋白比值、p62蛋白、ATG5-ATG12复合体、ATG5、ATG12和FOXO3a。结果在HEK293T中干扰LMNA基因的表达,IOP1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水平下降,自噬标志物LC3BⅡ/LC3BⅠ蛋白比值上调;在HEK293T中下调IOP1的表达,不影响LMNA基因的表达水平,自噬标志物LC3BⅡ/LC3BⅠ蛋白比值、FOXO3a、ATG5、ATG12、ATG5-ATG12复合体水平升高,p62蛋白水平略有降低。结论LMNA基因可以调控IOP1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调控细胞自噬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蛋白编码基因 唯铁脱氢酶编码基因1 调控
下载PDF
苯丙胺致大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与LaminB1和GRP94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树 张杰 +3 位作者 刘钦 任亚丽 潘三强 宿宝贵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苯丙胺对黑质DA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10只、生理盐水组10只、苯丙胺处理组40只。苯丙胺处理组又随机分为苯丙胺给药(剂量为2.5 mg·kg-1·d-1)后1 h、1 d、7 d和14 d组,每组各10只。观... 目的探讨苯丙胺对黑质DA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10只、生理盐水组10只、苯丙胺处理组40只。苯丙胺处理组又随机分为苯丙胺给药(剂量为2.5 mg·kg-1·d-1)后1 h、1 d、7 d和14 d组,每组各10只。观察给药后的行为学变化,再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黑质LaminB1和GRP94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苯丙胺在首次给药后就可引起大鼠自主活动量的增加,并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出现了刻板行为;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黑质GRP94和LaminB1蛋白的表达在各组间未见差异。结论低剂量短时间苯丙胺对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害可能与GRP94和LaminB1蛋白的变化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胺 蛋白b1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刻板行为 黑质
下载PDF
HP1α在Zmpste24-缺陷早老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升高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佳 周光前 +5 位作者 尹献辉 刘宝华 郑慧玲 李雪芹 王优雅 王子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4-629,共6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异染色质蛋白1(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HP1)在Zmpste24基因敲除早老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中的表达量和磷酸化水平,探索异染色质功能异常与早老发病机制的内在联系.首先取雄雌Zmpste2... 本实验旨在研究异染色质蛋白1(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HP1)在Zmpste24基因敲除早老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中的表达量和磷酸化水平,探索异染色质功能异常与早老发病机制的内在联系.首先取雄雌Zmpste24杂合子小鼠胚胎,原代培养MEFs;分别用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EFs基因型和A型核纤层蛋白(laminA)表达以区分野生型与Zmpste24-缺陷型早老细胞;用与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senescence 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 assay,SA-β-gal)确定早老细胞出现衰老表型的传代数.用Western印迹和phos-tag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HP1在Zmpste24+/+和Zmpste24-/-MEFs中表达量和磷酸化水平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Zmpste24-/-MEFs中存在异常的LaminA,且在传代培养第5代出现明显的细胞衰老现象.选用培养至第3代或第4代的MEFs细胞进行下述实验发现,Zmpste24-/-MEFs中HP1α表达量明显高于Zmpste24+/+MEFs,而HP1β未发现明显升高;Zmpste24+/+MEFs中HP1α以非磷酸化状态为主,但在Zmpste24-/-MEFs中磷酸化HP1α比例明显升高;2种细胞中均未检测到磷酸化HP1β.本研究结果证明,HP1α在Zmpste24-缺陷型早老小鼠传代早期MEFs中的表达量和磷酸化水平均有升高,提示HP1α参与A型核纤层蛋白相关的早老小鼠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染色质蛋白1(HP1) A型蛋白 早老症 小鼠胚胎成维细胞 蛋白质磷酸化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Notch1、NF-κB、uPA及p-Akt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雪 高玉彤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Notch1、核转录因子κB(NF-κ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 PA)及p-Akt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结肠癌手术标本86例,其中高分化腺癌33例,中分化腺癌39例,低分化腺癌14例;结肠腺瘤手术标本25例;手术切端正... 目的观察Notch1、核转录因子κB(NF-κ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 PA)及p-Akt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结肠癌手术标本86例,其中高分化腺癌33例,中分化腺癌39例,低分化腺癌14例;结肠腺瘤手术标本25例;手术切端正常结肠黏膜组织30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Notch1、NF-κB、u PA和p-Akt在腺癌组织、腺瘤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Notch1、NF-κB、u PA和p-Akt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到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组织,Notch1、NF-κB、u PA和p-Akt表达阳性率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otch1、NF-κB、u PA和p-Akt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Dukes分期相关(P均<0.05);Notch1和p-Akt、Notch1和NF-κB、NF-κB和u PA及p-Akt和NF-κB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25、0.434、0.751、0.683,P均<0.05)。结论 Notch1、NF-κB、u PA和p-Akt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这些指标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NOTCH1蛋白 因子-κb 人磷酸化的Akt蛋白 尿激酶型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核纤层蛋白B1通过影响端粒酶活性调控肝癌细胞生长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瑞官 陈思 +4 位作者 孙志佳 王诗昆 王杰 秦玲玫 李江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09-1620,共12页
核纤层蛋白B1(nuclear lamina protein B1,LMNB1)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中,通过敲低LMNB1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siRNA在肝癌细胞中敲低LMNB1,Western blotting检测敲低效果,使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 核纤层蛋白B1(nuclear lamina protein B1,LMNB1)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中,通过敲低LMNB1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siRNA在肝癌细胞中敲低LMNB1,Western blotting检测敲低效果,使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assay,TRAP)检测其端粒酶活性变化。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其端粒长度变化。并通过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划痕实验检测其生长,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化。利用慢病毒系统构建稳定敲低LMNB1的HepG2细胞,检测其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变化,采用SA-β-gal衰老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及对肿瘤后续的组化染色,SA-β-gal衰老染色,端粒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其对成瘤性的影响。最后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寻找LMNB1在临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病人生存期的关系。HepG2和Hep3B中敲低LMNB1后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和裸鼠成瘤实验证明稳定敲低LMNB1后端粒酶活性降低的同时端粒长度缩短,细胞发生衰老,此外细胞成瘤性降低,Ki-67表达降低,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LMNB1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且与肿瘤分期和患者生存相关。LMNB1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其有望成为评估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指标和精准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b1 肝癌 端粒酶 端粒 细胞衰老
原文传递
核纤层蛋白B1的功能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中的研究新进展
12
作者 刘思阳 伍勇 +3 位作者 杨林飞 李小花 黄利华 邢晓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42-1749,共8页
核纤层蛋白B1 (Lamin B1)是核纤层蛋白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其主要功能在于维持细胞核骨架完整性,并通过影响染色体分布、基因表达及DNA损伤修复等参与细胞的增殖和衰老。其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有关,如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管畸形,ADLD)及肿瘤... 核纤层蛋白B1 (Lamin B1)是核纤层蛋白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其主要功能在于维持细胞核骨架完整性,并通过影响染色体分布、基因表达及DNA损伤修复等参与细胞的增殖和衰老。其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有关,如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管畸形,ADLD)及肿瘤(胰腺癌)等,是潜在的药物靶点和肿瘤标志物。对Lamin B1功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的了解并为治疗靶点研究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b1 细胞骨架 细胞活动 神经管畸形 肿瘤
原文传递
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调节扩张型心肌病大鼠AT_1受体和lamin A表达
13
作者 马国添 谢秀梅 +2 位作者 陈晓彬 申定珠 方叶青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_1 Rs)和核纤层蛋白A (lamin A)mRNA表达的调节。方法: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SD大鼠DCM模型。13周后大鼠分为4组:A组为正常大鼠,B组为DCM大鼠,均不予药物...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_1 Rs)和核纤层蛋白A (lamin A)mRNA表达的调节。方法: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SD大鼠DCM模型。13周后大鼠分为4组:A组为正常大鼠,B组为DCM大鼠,均不予药物干预;C、D组均为DCM大鼠,C组予以培哚普利,D组予以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RT—PCR方法检测AT_1Rs、lamin A表达。结果:(1)C、D组干预后LVEF明显升高(P<0.01),D组LVEF高于C组(P<0.05)。(2)与A组比较,B组AT_1Rs表达下调(P<0.05);与B组比较,C、D组AT_1 Rs表达上调(P<0.05),D组AT_1Rs表达上调更明显。(3)与A组比较,B组lamin A表达下调(P<0.05);D组lamin A表达水平高于B组(P<0.05)。结论:DCM的发展伴随心肌AT_1Rs及lamin A表达下调。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使AT_1Rs表达明显上调及lamin A表达上调,有利于DCM心力衰竭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阻滞剂 扩张型心肌病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A型 蛋白
下载PDF
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佳芳 顾鸣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1(BRMS1)能抑制肿瘤转移并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BRMS1的卷曲螺旋结构能与分选连接蛋白6(SNX6)富含AT的结构域一起形成六聚体,而核定位信号2(NLS2)帮助BRMS1发挥转移抑制作用。BRMS1作为mSin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体(... 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1(BRMS1)能抑制肿瘤转移并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BRMS1的卷曲螺旋结构能与分选连接蛋白6(SNX6)富含AT的结构域一起形成六聚体,而核定位信号2(NLS2)帮助BRMS1发挥转移抑制作用。BRMS1作为mSin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体(mSin3:HDAC)中的一员,能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其下游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骨桥蛋白(OP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信号通路,恢复同型间细胞连接蛋白的表达,促进或抑制肿瘤转移相关的miRNA表达,从而对卵巢癌、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的转移起到抑制作用。该文对有关BRMS1介导的抑制肿瘤转移及其主要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1 mSin3 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体 转录因子-Κb 尿激酶型溶酶原激活剂 骨桥蛋白
下载PDF
次乌头碱调节LMNB1表达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5
作者 温世军 张贻超 范林广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42-647,共6页
目的探讨次乌头碱(HC)通过调节核纤层蛋白B1(LMNB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检测正常人胃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MKN-1、AGS、SGC-7901、MGC-803、MKN-45)中LMNB1的表达。培养MKN-45细胞并分为shNC组(阴性对... 目的探讨次乌头碱(HC)通过调节核纤层蛋白B1(LMNB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检测正常人胃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MKN-1、AGS、SGC-7901、MGC-803、MKN-45)中LMNB1的表达。培养MKN-45细胞并分为shNC组(阴性对照)、shLMNB1组(下调LMNB1表达)、对照组(0μmol/L HC)、HC组(4μmol/L HC)和HC+pcDNA3.1-LMNB1组(4μmol/L HC+过表达LMNB1)。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评价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LMNB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沉默LMNB1可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1)。HC降低MKN-45细胞中LMNB1的表达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HC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与HC组相比,HC+pcDNA3.1-LMNB1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1)。与对照组相比,HC组MMP-9和MMP-2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HC组相比,HC+pcDNA3.1-LMNB1组MMP-9和MMP-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HC通过抑制LMNB1、下调MMP-9和MMP-2表达进而缓解胃癌细胞的恶性行为,提示HC具有抗肿瘤功效以及良好的胃癌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次乌头碱 蛋白b1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孕早期胎儿脐静脉导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频谱参数结合血清蛋白测定在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诊断价值及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关系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志宝 李光 +1 位作者 李静 杜建文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4期456-461,共6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胎儿脐静脉导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UVC)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频谱参数结合载脂蛋白C1(apolipoprotein C-1,APOC1)、原肌球蛋白4(tropomyosin 4,TPM4)、核纤层蛋白A(lamin A,LMNA)蛋白测定在先天性心脏畸形(congeni... 目的探讨孕早期胎儿脐静脉导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UVC)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频谱参数结合载脂蛋白C1(apolipoprotein C-1,APOC1)、原肌球蛋白4(tropomyosin 4,TPM4)、核纤层蛋白A(lamin A,LMNA)蛋白测定在先天性心脏畸形(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中的诊断价值及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2例诊断为CHD胎儿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胎儿正常的孕妇7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UVC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频谱参数[包括心室收缩期速度(S)、心室舒张期峰值速度(D)、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A)、A波最大速度(TA_(max))、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静脉前负荷指数(preload index,PLI)、静脉峰值流速指数(peak velocity index vein,PVIV)]及APOC1、TPM4、LMNA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血流频谱参数与各蛋白表达相关性及二者联合对CHD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血流频谱参数及各蛋白表达与CHD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观察组UVC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频谱参数S、D、A、TA_(max)、TPM4及LMNA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I、PLI、PVIV及APOC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APOC1蛋白表达与UVC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频谱参数S、D、A、TA_(max)呈负相关,与PI、PLI、PVIV呈正相关,TPM4、LMNA蛋白表达与UVC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频谱参数S、D、A、TA_(max)呈正相关,与PI、PLI、PVIV呈负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UVC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频谱参数、各蛋白表达联合诊断CH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2。观察组染色体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HD染色体异常胎儿UVC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频谱参数S、D、A、TA_(max)、TPM4及LMNA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染色体正常胎儿,PI、PLI、PVIV及APOC1蛋白表达高于染色体正常胎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VC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频谱参数(S、D、A、TA_(max)、PI、PLI、PVIV)、APOC1、TPM4、LMNA蛋白表达均与CHD胎儿染色体异常有关(P<0.05)。结论UVC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频谱参数联合APOC1、TPM4、LMNA蛋白测定可提高CHD产前诊断的诊断价值,且二者均与CHD胎儿染色体异常有关,可作为染色体异常早期筛查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 脐静脉导管 血流频谱参数 载脂蛋白C1 原肌球蛋白4 蛋白A 先天性心脏畸形 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激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与纤溶酶系统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丽萌 李学旺 +2 位作者 林嘉友 李航 段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5-267,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 (LDL)环境中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纤溶酶原抑制物 (PAI 1)和组织纤溶酶激活因子 (tPA)异常与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激活的关系 ,及洛伐他汀 (Lov)的改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KC ,用LDL刺激HKC ,并与... 目的 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 (LDL)环境中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纤溶酶原抑制物 (PAI 1)和组织纤溶酶激活因子 (tPA)异常与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激活的关系 ,及洛伐他汀 (Lov)的改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KC ,用LDL刺激HKC ,并与Lov共孵育 ,发色底物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AI 1和tPA活性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后 ,观察HKC合成PAI 1和tPAmRNA表达 ,在共聚焦显微镜下 ,检测NF κB的表达。结果 LDL可激活NF κB的亚单位P6 5 ,使HKC培养上清液中PAI 1活性增加 ,mRNA表达为对照组的 2 .5倍。tPA活性由对照组的 6 .2 2± 0 .5 2IU/ml降至LDL组的 4 .9± 0 .11IU/ml(P <0 .0 5 ) ,mRNA表达降低 ,Lov可部分或全部逆转LDL的作用 ,甲羟戊酸可部分阻遏Lov作用。结论 LDL影响PAI 1/tPA活性及mRNA表达 ,可能和NF κB激活有关 ,Lov可通过影响NF κB的激活 ,逆转LDL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物-1 组织溶酶激活因子 转录因子-Κb 肾脏病
原文传递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一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胜德 戴毅 +5 位作者 马亚玲 柳青 杨荫昌 彭斌 崔丽英 金丽日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3-547,共5页
目的 报道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ADLD)患者的临床表现、遗传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以有助于临床诊断。方法报道国内首例ADLD患者诊疗经过。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及相关文献复习,分析ADLD特点。结果本例患... 目的 报道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ADLD)患者的临床表现、遗传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以有助于临床诊断。方法报道国内首例ADLD患者诊疗经过。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及相关文献复习,分析ADLD特点。结果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以便秘、勃起障碍为主要表现,隐袭起病,呈缓慢进展性病程。MRI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及桥臂为著的对称性脑白质病变,基因检测发现编码核纤维层蛋白B1的LMNB1基因1—11号外显子重复变异。家族中数人有类似临床症状。结论自主神经症状合并对称性脑白质病变时,需考虑LMNB1基因相关的ADLD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营养不良 染色体障碍 基因 显性 蛋白b1(LMNb1)基因
原文传递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一家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爽 陈帅 +2 位作者 李玮 李书剑 张杰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95-699,共5页
目的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ADLD)一家系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收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LD一家系共4代人(其中5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先证者及部分家... 目的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ADLD)一家系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收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LD一家系共4代人(其中5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先证者及部分家系内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验证先证者及家系内成员的致病基因。结果先证者及家系中其他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一过性低血糖及瞳孔散大)、慢性痉挛性截瘫、运动障碍等,神经影像学特征为广泛脑白质、小脑脚、胼胝体及脊髓受累。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显示先证者核纤层蛋白B1(LMNB1)基因1~11外显子单倍重复。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证实先证者及2个妹妹LMNB1基因1、5、11外显子单倍重复。结论LMNB1基因1~11外显子单倍重复可导致ADLD,诊断该病时应综合分析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和遗传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 蛋白b1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