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雕艺术传承的《核舟记》跨学科教学实践
1
作者 谢金菊 《学语文》 2024年第4期12-14,共3页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跨学科”一词高频出现,跨学科学习实践也在不断推广,这不仅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新思路,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基于微雕艺术传承主题,梳理《核舟记》中微雕艺...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跨学科”一词高频出现,跨学科学习实践也在不断推广,这不仅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新思路,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基于微雕艺术传承主题,梳理《核舟记》中微雕艺术元素,分析《核舟记》为什么需要跨学科学习,确定《核舟记》跨学科学习内容,探究《核舟记》跨学科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雕艺术传承 跨学科学习 核舟记》 教学策略
下载PDF
《核舟记》对工艺品说明文的写作启示
2
作者 濮逸恬 《中学语文》 2024年第6期76-77,共2页
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是一篇经典说明文,对写作工艺品说明文具有启示作用,诸如由评价赞赏引出说明对象,采用由主到次的顺序介绍说明内容,综合运用列数字、摹状貌、打比方、作引用的说明方法,采用浅易平实与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写作。
关键词 核舟记》 工艺品 说明文 写作启示
下载PDF
《核舟记》“船背稍夷”注释的商榷
3
作者 徐建琴 《语文教学研究》 2023年第2期56-57,共2页
《核舟记》为统编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位于课本第60-62页。文下有一条编者的注释“【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船背,船顶,一说指船底。夷,平”。对这条课文注释,笔者想与之商榷。这条注释首先翻译了“船背稍夷”的意思... 《核舟记》为统编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位于课本第60-62页。文下有一条编者的注释“【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船背,船顶,一说指船底。夷,平”。对这条课文注释,笔者想与之商榷。这条注释首先翻译了“船背稍夷”的意思,然后又对其中的“船背”和“夷”分别进行了解释。指出“船背”的解释有两种说法。从编者给出的翻译“【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可以看出,编者对“船背”的解释是指“船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本 核舟记》 课文注释 商榷 编者
下载PDF
小核舟蕴藏的大工匠精神——《核舟记》文本精神内核探索
4
作者 王克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2期12-17,共6页
《核舟记》是说明性的“记”体文,雕刻者的“奇巧”技艺在文本中是显性的。细探核舟作品背后,是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坚韧执着毅力的体现,是华夏儿女豁达乐观、热爱生活态度的体现... 《核舟记》是说明性的“记”体文,雕刻者的“奇巧”技艺在文本中是显性的。细探核舟作品背后,是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坚韧执着毅力的体现,是华夏儿女豁达乐观、热爱生活态度的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意志的体现。在新时代,工匠精神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更需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文化自信 传承 核舟记》
下载PDF
审美创造视域下的文言文教学——以《核舟记》教学为例
5
作者 龚清平 林剑平 《湖北教育》 2023年第26期62-63,共2页
《核舟记》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文章展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表现出雕刻家王叔远的聪明才智和绝妙技艺,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时,笔者依托鉴赏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 《核舟记》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文章展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表现出雕刻家王叔远的聪明才智和绝妙技艺,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时,笔者依托鉴赏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创造力 民间艺人 核舟记》 雕刻技艺 研读文本 文言文教学 鉴赏活动 雕刻家
下载PDF
让学习者进入现场:空间介绍类文本阅读方法探索——以《核舟记》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栾娟 《语文教学通讯》 2022年第30期56-58,共3页
对于空间介绍类文本的学习,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现场,创设真实或拟真情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的体验在场、思维在场、审美在场,并以“复盘式”评价活动走向深度学习,形成适应日常生活、学习、发展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 空间介绍类文本 真实情境 核舟记》
下载PDF
《核舟记》体验性教学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荣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3年第5期47-48,共2页
文言文教学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语言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内容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第二个目标是“传承文化”,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例如,教《邹忌讽... 文言文教学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语言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内容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第二个目标是“传承文化”,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例如,教《邹忌讽齐王纳谏》肯定要教中国的“谏”文化,教《出师表》肯定要教中国的“臣”文化,教《陈情表》肯定要教中国的“孝”文化。一般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舟记》 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文化 体验性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文教学 传承文化 古代文化常识
下载PDF
“删节”不宜忽,得失寸心知——由《核舟记》一文的删节看教材编选得失
8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0,共3页
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全文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畅达,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大凡读过《核舟记》的人,无不为中国古... 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全文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畅达,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大凡读过《核舟记》的人,无不为中国古代精美绝伦的工艺所折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舟记》 教材编选 删节 得失 《虞初新志》 无不为 状物 描写
下载PDF
也说“核舟”之“灵怪”——教《核舟记》一得兼与《核舟记》教参编者商榷
9
作者 刘金玉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4年第9期28-29,共2页
《核舟记》描述了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巧。文章从材料选择和主题构思两个方面论述了王叔远雕刻核舟的技艺之"灵怪",提出了与教参不同的解读。
关键词 核舟 灵怪 材料选择 主题构思
下载PDF
一枚小小的核舟 一方诗意的世界——《核舟记》中“奇巧”的四重意蕴
10
作者 曾照军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第1期32-34,共3页
一枚小小的桃核,长不盈寸,刻而成舟,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一方充满诗意的世界,连作者也不禁感叹"技亦灵怪矣哉"。核舟已不仅仅是一件"因势象形"的工艺品了,更是一件巧夺天工之美的艺术品。其"奇巧"匠心主要... 一枚小小的桃核,长不盈寸,刻而成舟,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一方充满诗意的世界,连作者也不禁感叹"技亦灵怪矣哉"。核舟已不仅仅是一件"因势象形"的工艺品了,更是一件巧夺天工之美的艺术品。其"奇巧"匠心主要表现为以下四重意蕴:尺寸小、内容多、象其形,显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舟 奇巧 象形 神韵
下载PDF
《核舟记》教学设计
11
作者 毋小利 刘鹤瑶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第1期34-35,共2页
教材分析:此课为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为自读课文。因此,教学过程须充分体现“三主”思想。本单元选文均为经典文学文化作品,即“定篇文”。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方方面面深入、细致地挖掘、领... 教材分析:此课为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为自读课文。因此,教学过程须充分体现“三主”思想。本单元选文均为经典文学文化作品,即“定篇文”。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方方面面深入、细致地挖掘、领会作品丰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读课文 核舟记》 选文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经典文学 定篇 艺术内涵
下载PDF
舟奇文妙 珠联璧合——谈核舟与《核舟记》
12
作者 贾秀玲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6年第04B期56-56,共1页
王叔远曾刻核舟,魏学伊受赠核舟遂作《核舟记》。核舟,构思奇特,巧夺天工;《核舟记》,谋篇绝妙,脍炙人口。真可谓“舟奇文妙,珠联璧合”。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备课资源 核舟记》 魏学伊 中学 核舟 阅读鉴赏
下载PDF
从明代桃核舟看魏学洢《核舟记》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建军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2期77-80,共4页
国内语文学界对魏学 ?所著《核舟记》在教学中因长期来实物的失传而理解原文上出现众多纷争的疑点,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文物及对文献的研究,对王叔远作了新的考证,对魏氏《核舟记》中的疑点试加澄清;并将李日华的《核舟记》与魏氏《核... 国内语文学界对魏学 ?所著《核舟记》在教学中因长期来实物的失传而理解原文上出现众多纷争的疑点,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文物及对文献的研究,对王叔远作了新的考证,对魏氏《核舟记》中的疑点试加澄清;并将李日华的《核舟记》与魏氏《核舟记》作一番比较;同时从明清众多的“核舟记”中分析了核雕工艺的沿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言教材 王叔远 雕工艺 核舟记》 魏学Yi
下载PDF
描写细腻乃《核舟记》艺术之灵魂
14
作者 丁子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核舟记》 灵魂 艺术 描写 作者 中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浅论《核舟记》中的“核舟”雕刻艺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翁德仁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7-78,共2页
针对《核舟记》一文中有关“雕刻家的艺术构思”这个问题,从意境的角度,探讨“奇巧人”不雕明月而明月自出的雕刻技艺。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核舟 构思 意境 明月
下载PDF
假如我上《核舟记》
16
作者 范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4-34,共1页
学习的本质是体验。王荣老师创设了乐学、活学的课堂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中国工艺品的精巧.观照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理需求,让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语文的魅力。但我认为,《核舟记》是古代说明文中的精品,文学... 学习的本质是体验。王荣老师创设了乐学、活学的课堂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中国工艺品的精巧.观照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理需求,让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语文的魅力。但我认为,《核舟记》是古代说明文中的精品,文学味十足,而王老师较多关注“写了什么”.而对文本“怎么写的”却关注不够.如未能充分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感受文言说明文的情景和形象。为弥补这一缺憾,笔者提出如下三点创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舟记》 语文学习 学生体验 学习的本质 活动情境 心理需求 生活世界 品味语言
下载PDF
意境美·工艺美·文笔美——读魏学洢《核舟记》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庆堂 《怀化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70-73,80,共5页
魏学洢乃明末名士,《核舟记》是其力作。在这篇文章中,他以形象逼真,生动传神,简洁明快,清新淡雅的文笔,描述了王叔远的核舟所显示的思接千载,视通万物,以形写神,以静显动的工艺美,以及它所蕴含的苏轼《前后赤壁赋》(以下简称“苏赋”)... 魏学洢乃明末名士,《核舟记》是其力作。在这篇文章中,他以形象逼真,生动传神,简洁明快,清新淡雅的文笔,描述了王叔远的核舟所显示的思接千载,视通万物,以形写神,以静显动的工艺美,以及它所蕴含的苏轼《前后赤壁赋》(以下简称“苏赋”)中的星月交辉,山川掩映,虚实相生,情景交触的意境美,汇为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有机整体,犹如天机云锦,浑然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叔远 核舟记》 意境美 工艺美 赤壁 大苏 群象 摇桨
下载PDF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后记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华亮 《学语文》 2020年第1期23-25,共3页
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体会微雕大师王叔远精巧的艺术匠心和精湛的雕刻技术;2.品味语言,认识作者魏学洢精准的文字捕捉和语言表现能力;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卓越成就,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体会微雕大师王叔远精巧的艺术匠心和精湛的雕刻技术;2.品味语言,认识作者魏学洢精准的文字捕捉和语言表现能力;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卓越成就,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体会雕刻家精妙的想象力与精巧的艺术构思;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味语言 教后记 雕刻技术 核舟记》 教学设计 艺术构思 教学重点 艺术匠心
下载PDF
浅析《核舟记》的写作特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贤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3年第4期26-26,共1页
魏学洢的《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在文中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明代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艺术成就。这是一篇内容简明、充实,艺术性相当高的文章。细读全文,感... 魏学洢的《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在文中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明代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艺术成就。这是一篇内容简明、充实,艺术性相当高的文章。细读全文,感到文章的一些写法很值得我们仔细体味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舟记》 写作特点 初中 语文教学 课文分析 语言
下载PDF
魅力语言——浅析《核舟记》语言特色
20
作者 付绍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2009年第10期149-149,共1页
一篇仅400字说明小品,却将一件玲珑剔透的微雕珍品说明描绘得引人入胜,回昧无穷,令人叹为观止。讲授《核舟记》一文,最敏感、最感悟的莫过于文章的语言。课后尤觉本:艾的语言有再咀嚼、再品昧必要。特别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对... 一篇仅400字说明小品,却将一件玲珑剔透的微雕珍品说明描绘得引人入胜,回昧无穷,令人叹为观止。讲授《核舟记》一文,最敏感、最感悟的莫过于文章的语言。课后尤觉本:艾的语言有再咀嚼、再品昧必要。特别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对文章的语言上的历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习中,只有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语言,才能真正体会雕刻者的精湛技艺以及微雕珍品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特色 核舟记》 艺术魅力 文章 珍品 讲授 课后 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