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扬武 罗伟生 +2 位作者 黄瑞 谭全肖 段雪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9-595,共7页
目的:评价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检索式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关于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 目的:评价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检索式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关于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依据Cochrane协作网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数据提取,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9项RCT,1319例患者。大部分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质量较差,且存在较大的偏倚风险。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比单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优势。联合用药能够降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IV型胶原(type IV collagen,IV-c),III型前胶原蛋白(procollagen type III,PCIII)水平;在改善肝功能方面,联合用药能够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r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在降低门脉高压方面,联合用药能够降低门静脉内径;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联合用药的有效率大于单独用药组。但在降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球蛋白(serum globulin,GLB),乙型肝炎DNA病毒载量(HBV DNA)含量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由于纳入的试验部分质量较低,故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支持,以期做出更为严谨的系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五灵片 核苷()病毒药物 肝纤维化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程辉 袁宇慧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327-233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拉米夫定组(46例)、阿德福韦酯组(45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3组患者均护肝和对症支持...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拉米夫定组(46例)、阿德福韦酯组(45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3组患者均护肝和对症支持基础治疗,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52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病毒复制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肾功能损伤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2周后3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下降,而清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AST、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ALB、CHE水平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HBV-DNA拷贝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患者肌酐(Cr)水平显著上升(P<0.05),其余两组Cr、尿素氮(BUN)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比较,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耐药性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德福韦组和拉米夫定组在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耐药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硬化程度,且联合用药抗病毒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失代偿期 肝功能 肾功能 核苷()病毒药物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抗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高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0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扶正化瘀胶囊单用和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单用组单独接受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联合组接受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的同时联合核... 目的:观察比较扶正化瘀胶囊单用和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单用组单独接受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联合组接受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的同时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两组在保肝基础治疗上无差异。结果:两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单用组48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改善不比24周显著(P>0.05),联合组48周比24周改善显著(P<0.05)。结论:单纯使用抗纤维化药物疗效有限,同时针对病因联合抗病毒治疗,肝纤维化程度可以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扶正化瘀胶囊 核苷()病毒药物
下载PDF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抗纤维化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扬 俞逊婕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3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乙肝...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2组治疗后层粘连蛋白(LN)、前Ⅲ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及IV型胶原(CI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纤维化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症状,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肝纤维化 核苷()病毒药物 扶正化瘀胶囊
下载PDF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史纳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611-612,共2页
目的:评价乙肝病毒(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9月期间诊治的215例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 目的:评价乙肝病毒(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9月期间诊治的215例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107例)和观察组(10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HBV感染(拉米夫定)及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HBV载量、肝功能指标数据变化、HBV转阴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12个月内生存率差异。结果:经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后,观察组HBV载量、总胆红素、甲胎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指标数据较同期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数据回升显著,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乙肝病毒转阴率、12个月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期间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可在常规抗病毒、保肝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促使患者肝功能恢复,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可结合患者实际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慢加急性肝衰竭 核苷()病毒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园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0期19-21,共3页
目的探析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凌源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20例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依据治疗药物... 目的探析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凌源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20例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依据治疗药物差异性实施分组,每组病例数为30例,常规治疗用于对照组,拉米夫定用于实验1组,替比夫定用于实验2组,恩替卡韦用于实验3组,统计4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之前及之后的MELD评分数值。结果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之间上述指标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患者治疗之后的MELD评分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之间上述指标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一种临床用药方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病毒药物 HBV感染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蔡丽琴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4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诊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三组:恩替卡韦(ETV)组患者25例,替诺福韦(... 目的:探讨研究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诊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三组:恩替卡韦(ETV)组患者25例,替诺福韦(TDF)组患者25例,联合用药组患者26例。对其三组患者随访3年,记录其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的变化及其复常率。结果:研究可得,三组患者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拷贝数与治疗之前相比都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的降低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TDF组、ETV组、联合用药组。在随访过程中发现,三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3年的肾小球率过滤估计值(eGFR)以及eGFR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研究结果表明,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肝硬度程度与肾功能可以使之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改善,并且在治疗时联合用药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病毒药物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孙莺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探究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78例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HBV感染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 探究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78例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HBV感染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蛋白(TP)、甲胎蛋白(AFP)]、HBV转阴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ALT(76.46±7.53)U/L、AST(78.94±7.72)U/L、AFP(106.88±9.27)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15.28±10.19)U/L、(114.53±10.08)U/L、(132.39±12.81)μg/L, TP(44.27±4.31)g/L高于对照组的(31.95±3.06)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转阴率89.89%、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26%均高于对照组的75.28%、80.90%,并发症发生率8.99%低于对照组的20.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更好地清除患者体内的HBV,使肝功能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加急性肝衰竭 核苷()病毒药物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核苷类药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朱雄林 王博文 +2 位作者 宋郁喜 黄严春 章革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2期7-9,共3页
目的评价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72周,随访结束时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HBV-DNA定量、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情... 目的评价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72周,随访结束时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HBV-DNA定量、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球蛋白、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及胆碱酯酶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6%病例血清HBV-DNA由阳性转至检测水平以下(HBV-DNA<103 copies/ml)。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指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病毒药物 肝硬化失代偿期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彬 龙远雄 +1 位作者 李瀚旻 马利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5年第5期9-1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Pub 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五大数据库,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纳入符合标准的RCT,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 目的系统评价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Pub 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五大数据库,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纳入符合标准的RCT,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级和资料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RCT,合计病例1 8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的HBV DNA转阴(OR=1.42,95%CI(1.03,1.96))和Child-Pugh评分(WMD=-1.36,95%CI(-1.65,-1.07))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在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HA(WMD=-44.99,95%CI(-55.25,-34.74))、LN(WMD=-25.88,95%CI(-31.82,-19.94))、PCⅢ(WMD=-2.82,95%CI(-4.35,-1.30))),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疗法未带来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在抗病毒、肝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方面优于单一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但受限于纳入研究质量,以上结论尚需高质量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胶囊 核苷()病毒药物 乙型肝炎肝硬化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指标及预后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宏琴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3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指标及预后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68例失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指标及预后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68例失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干预,检测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Child-Pugh评分及HBV DNA载量,并比较两组预后的改善效果。 结果观察组ALT、TBIL、ALB、CHE、PT含量及Child-Pugh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 DNA载量[(1.89±1.23)log10拷贝/ml]低于对照组[(5.43±1.12)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肝癌,对照组肝癌发生率为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可有效抑制HBV DNA的复制,减轻肝脏炎症程度,降低肝癌发生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病毒药物 失代偿期 乙肝肝硬化 肝脏指标 预后
原文传递
安络化纤丸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晨晓 罗伟生 +1 位作者 郭潇 康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3-209,共7页
目的:通过收集安络化纤丸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评估安络化纤丸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相关检索式计... 目的:通过收集安络化纤丸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评估安络化纤丸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相关检索式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系统、维普生物医药数据库,Medline,EMbase,CBM数据库,收集关于安络化纤丸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由两名评价员分别独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然后交叉核对。结果:共有7个临床试验纳入本研究,7项研究方法学质量均较差,且存在较大的偏倚风险。安络化纤丸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组对比单用抗病毒药物组在改善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联合用药可以降低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type IV collagen,Ⅳ-c)水平,在改善肝功能方面,能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r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但是对降低Ⅲ型前胶原肽(procollagen type III,P-Ⅲ-P)水平、减轻患者脾脏肿大程度和门脉高压、提高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含量、降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含量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但由于文献质量均较低,故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期做出更为严谨的系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络化纤丸 核苷()病毒药物 肝纤维化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