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嘌呤核苷磷酸酶活性的研究
1
作者 宋少伟 刘永锋 +1 位作者 梁健 何三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过程中 ,不同保存液中嘌呤核苷磷酸酶 (PNP)活性的变化。方法 :将大鼠肝脏在 3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不同时限后 ,用 37℃Krebs 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 90min ,分别于不同灌注时间检测灌... 目的 :探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过程中 ,不同保存液中嘌呤核苷磷酸酶 (PNP)活性的变化。方法 :将大鼠肝脏在 3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不同时限后 ,用 37℃Krebs 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 90min ,分别于不同灌注时间检测灌洗液中PNP活性的变化。结果 :经过 8h的低温保存 ,再灌注 90min后 ,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和Celsior ;经过 1 6h的低温保存后 ,再灌注 6 0min前 ,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和Celsior;6 0min后HTK和Celsior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 ;经过 2 4h的低温保存后 ,再灌注1 5min后 ,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Celsior,而Celsior又明显高于UW。结论 :随着低温保存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 ,大鼠肝脏中PNP逐渐增高且UW液的保存效果明显优于HTK和Cels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核苷磷酸酶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肝脏
下载PDF
不同器官保存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嘌呤核苷磷酸酶活性和透明质酸吸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少伟 刘永锋 +1 位作者 梁健 何三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在不同的保存液中嘌呤核苷磷酸酶(PNP)活性和透明质酸(HA)吸收率的变化。方法将大鼠肝脏在三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16h和24h后,用37℃ Krebs-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90min,分别...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在不同的保存液中嘌呤核苷磷酸酶(PNP)活性和透明质酸(HA)吸收率的变化。方法将大鼠肝脏在三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16h和24h后,用37℃ Krebs-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90min,分别于不同灌注时间检测灌洗液中PNP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的变化。结果经过16h的低温保存后,再灌注60min前,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和Celsior;60min后HTK和Celsior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经过24h的低温保存后,再灌注15min后,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Celsior,而Celsior又明显高于UW。低温保存16h后,再灌注时,3种保存液保存的肝脏对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均为负值,表明肝窦内皮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保存24h者,UW液保存肝脏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明显高于Celsior液和HTK液。结论随着低温保存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肝脏中PNP活性逐渐增高,而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下降;二者可作为评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嘌呤核苷磷酸酶 透明质酸 大鼠肝脏
原文传递
冷冻保存大鼠肝脏离体再灌注时嘌呤核苷磷酸酶活性和透明质酸吸收率的变化
3
作者 宋少伟 刘永锋 +1 位作者 梁健 何三光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液保存大鼠肝脏后离体再灌注时嘌呤核苷磷酸酶(PNP)活性和透明质酸吸收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UW液、HTK液和Celsior液灌洗、冷保存Wistar大鼠肝脏16及24h,然后用37℃的Kreb-Henseleit液在常温下连续灌注90mi...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液保存大鼠肝脏后离体再灌注时嘌呤核苷磷酸酶(PNP)活性和透明质酸吸收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UW液、HTK液和Celsior液灌洗、冷保存Wistar大鼠肝脏16及24h,然后用37℃的Kreb-Henseleit液在常温下连续灌注90min,分别于灌注0、15、30、60和90min时,从灌注液中取样,测定嘌呤核苷磷酸酶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吸收率的变化,据此评价肝窦内皮细胞的状况。结果经过16h的低温保存,在再灌注60min以前,HTK液组灌注液中PNP的含量明显高于UW液组和Celsior液组(P〈0.01);再灌注60min后,HTK液组和Celsior液组灌注液中PNP的含量明显高于UW液组(P〈0.01)。经过24h的低温保存,在再灌注15min后,HTK液组灌注液中PNP含量明显高于Celsior液组(P〈0.01),而Celsior液组又明显高于Uw液组(P〈0.01)。透明质酸的吸收率均为负值,说明内源性透明质酸的释放大于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且随着保存时间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其中HTK液组最明显,Celsior液组次之。结论随着低温保存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肝脏中PNP活性逐渐升高,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下降,二者可作为评价肝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保存液 再灌注损伤 大鼠 肝脏 嘌呤核苷磷酸酶 透明质酸
原文传递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在毛细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廖新波 唐慰萍 +1 位作者 赵颖海 李飞虹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84-187,249,共5页
本文应用5’-N-ALP双重染色法观察了裸鼠皮肤及人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和细微分布.在光镜下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呈5’-N强阳性反应,管壁显示明显的棕色或深棕色,而毛细血管、血管的ALP呈强阳性,管壁呈明显的蓝色.据此可用组化方法将毛... 本文应用5’-N-ALP双重染色法观察了裸鼠皮肤及人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和细微分布.在光镜下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呈5’-N强阳性反应,管壁显示明显的棕色或深棕色,而毛细血管、血管的ALP呈强阳性,管壁呈明显的蓝色.据此可用组化方法将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区别开来.本法能显示呈褐色的毛细淋巴管,特别是呈实性条索状的毛细淋巴管,因而双重染色比HE染色更能客观、准确地显示毛细淋巴管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鼠皮肤 人胃癌组织 毛细淋巴管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
下载PDF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染色法在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玲辉 金莹 +4 位作者 海力斯 李玉兰 除玉东 王全新 王云样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05-408,共4页
应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Pase)双重染色法观察了家兔、豚鼠和Wistar大鼠多个器官的淋巴管和血管.在光镜下见到淋巴管壁呈5'-Nase阳性反应,显示褐色;而血管壁呈ALPase阳性反应。
关键词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 器官内淋巴管
下载PDF
改良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染色法观察成牙本质细胞层毛细淋巴管 被引量:1
6
作者 宫艳红 汪竹平 +3 位作者 王铎 亓庆国 贺长历 宋培珍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30-432,436,共4页
目的:对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ucleotidase-alkaline phosphatase,5'-Nase-ALPase)双染色法进行改良,并用其染色观察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层是否存在毛细淋巴管。方法:选用牙根发育完成的健康恒前磨牙共44个。首先取15个... 目的:对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ucleotidase-alkaline phosphatase,5'-Nase-ALPase)双染色法进行改良,并用其染色观察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层是否存在毛细淋巴管。方法:选用牙根发育完成的健康恒前磨牙共44个。首先取15个牙,分为3组,分别用单纯冰冻法、先冰冻后固定法、先固定后冰冻法处理牙髓,选取适用于本研究的标本制备方法。然后取8个牙的牙髓切片对5'-Nase-ALPase双染色法从ALPase反应底物量和反应时间上进行改良。最后取21个牙,其中12例牙髓的切片用改良双染色法染色,9例分3组作对照染色,在光镜下观察成牙本质细胞层中的毛细淋巴管。结果:用改良5'-Nase-ALPase双染色法发现在被染为淡蓝色的成牙本质细胞层中有呈褐色或浅黄色的毛细淋巴管。结论:在牙根发育完成的健康恒前磨牙成牙本质细胞层中有毛细淋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磨牙 成牙本质细胞 毛细淋巴管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染色法
下载PDF
5'-核苷酸磷酸酶的临床检测及意义
7
作者 朱文磊 潘露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5′-核苷磷酸酶 临床检测 鉴别诊断 肝胆疾病
下载PDF
编码水稻胞外核苷酸双磷酸酶基因的表达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常丽娟 牛向丽 +6 位作者 罗笛 周宇科 罗晓莉 谢亮 刘茜 周觅 刘永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1-785,共5页
NTPDase(Nucleoside triphosphate-diphosphohydrolase,核苷酸双磷酸酶)在哺乳动物中分布于细胞膜,可以水解细胞外ATP和其他核苷酸,从而调控胞外核苷酸代谢及信号应答.根据水稻NTPD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在不同胁迫条件样品中,通过PCR扩增水... NTPDase(Nucleoside triphosphate-diphosphohydrolase,核苷酸双磷酸酶)在哺乳动物中分布于细胞膜,可以水解细胞外ATP和其他核苷酸,从而调控胞外核苷酸代谢及信号应答.根据水稻NTPD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在不同胁迫条件样品中,通过PCR扩增水稻NTPD基因,结果表明水稻NTPD基因表达水平在盐胁迫样品中升高.为进一步分析水稻NTPD基因的功能,构建了该基因的过量表达、RNA干涉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入水稻品种日本晴并获得阳性植株.半定量RT-PCR分析达到过量表达和干涉目的.在盐胁迫条件下,T0代过表达转基因植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胁迫能力,RNA干涉转基因植株的生长则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双磷酸酶 过量表达 RNA干涉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水稻
下载PDF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染色法在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高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40-43,共4页
利用5’-Nase-ALPase(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的双酶组物理化学法对淋巴管进行鉴定,光镜下的观测结果发现该双染法可在同一个切片中将淋巴管染成褐色,而毛细血管则染成了金色。这样,就能很明显地把淋巴管和血管结构区分出来,尤其是能... 利用5’-Nase-ALPase(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的双酶组物理化学法对淋巴管进行鉴定,光镜下的观测结果发现该双染法可在同一个切片中将淋巴管染成褐色,而毛细血管则染成了金色。这样,就能很明显地把淋巴管和血管结构区分出来,尤其是能显示HE染色所无法表现的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结构,对在形态学上探讨白淋巴管和微血管结构和其转移机理,提出了可靠的组织化学方案。因此,笔者对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染色法在淋巴管鉴定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单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 双染色法 淋巴管 研究 应用
下载PDF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在鉴别微淋巴管和微血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颖 范尔钟 +1 位作者 胡承杰 于振坤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0-291,共2页
关键词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 双重染色 鉴别诊断 微淋巴管 微血管 肿瘤
原文传递
灯盏生脉胶囊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蔚文 孙卫文 +2 位作者 王卫钢 梁采宇 李嘉滢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研究灯盏生脉胶囊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与DNA氧化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生脉低剂量组(低剂量组)、灯盏生脉高剂量组(高剂量... 目的研究灯盏生脉胶囊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与DNA氧化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生脉低剂量组(低剂量组)、灯盏生脉高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6-OHDA纹状体注射法制备PD大鼠模型。灯盏生脉组在造模前3d开始灌胃给予低剂量、高剂量灯盏生脉至第5周处死大鼠前,假手术组、模型组同法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4周进行阿扑吗啡诱发转圈实验。第5周大鼠断头取脑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和氧化嘌呤核苷磷酸酶(MTH1)的阳性细胞数量及其蛋白表达量。结果 4组间转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1.89,P<0.05)。假手术组手术侧黑质致密部TH细胞数为78±13,模型组为27±7,低剂量组为39±8,高剂量组为54±11,4组间TH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3.89,P<0.05)。高剂量组手术侧黑质区TH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F=9.50,P<0.05)。假手术组手术侧黑质致密部MTH1阳性细胞数为42±7,模型组为22±6,低剂量组为36±6,高剂量组为45±8,4组间MTH1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2.65,P<0.05)。高剂量组手术侧黑质区MTH1蛋白含量最多,假手术组最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0.49,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能有效减轻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提高DNA损伤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生脉胶囊 帕金森病 黑质 氧化嘌呤核苷磷酸酶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thymidine phosphorylase by macrophages in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s 被引量:17
12
作者 Ji-MinZhang TakayukiMizoi +2 位作者 Ken-IchiShiiba IwaoSasaki SeikiMatsun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45-549,共5页
AIM:To detect the thymidine phosphorylase (dThdPase) expression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s and cells.METHODS:Forty specimens res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ere immunohistochemically stained by ... AIM:To detect the thymidine phosphorylase (dThdPase) expression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s and cells.METHODS:Forty specimens res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ere immunohistochemically stained by 654-1, anti-dThdPase monoclonal antibody, PG-M1,anti-macrophage marker CD68 monoclonal antibody.Morphometrical analysis and positive cell counting were performed. In 27 of 40 specimens, dThdPase activity was also assayed by HPLC. Otherwise, the dThdPase level was measured by ELISA in 6 colorectal cancer cell lines, LS174T,Clone A, Colo320, CX-1, Lovo, and MIP101, as well as in 2 macrophage-like cell lines, THP-1 and U937.RESULTS:dThdPase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ancer tissues compared with adjacent normal tissue (P<0.01).In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it was confirmed that most cells expressed dThdPase were the stromal cells surrounding cancer nests or along the invasive margin of cancer. Based on their morph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we found that most of them were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 The number of dThdPase-positive stromal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CD68-positive macrophages (r=0.76, P<0.0001). By ELISA,18.2 unit/mg and 19.3 unit/mg of dThdPase protein were detected in THP-1 and U937,but only little was detected in 6 colorectal cancer cell lines.CONCLUSION:The present data suggest that dThdPase expression is seldom detected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cells.TAM i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dThdPase in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密啶核苷磷酸酶 巨噬细胞 结直肠癌 酶联免疫吸附法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裸鼠皮肤组织淋巴管的细微分布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新波 唐慰萍 +1 位作者 李飞虹 莫梅英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80-383,共4页
本文应用5’-Nase-ALP双重染色法观察了裸鼠皮肤组织淋巴管的细微分布。在光镜下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呈5’-Nase强阳性反应,管壁显示明显的棕色或深棕色,而毛细血管和血管呈ALP显示强阳性反应,管壁呈明显的蓝色。... 本文应用5’-Nase-ALP双重染色法观察了裸鼠皮肤组织淋巴管的细微分布。在光镜下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呈5’-Nase强阳性反应,管壁显示明显的棕色或深棕色,而毛细血管和血管呈ALP显示强阳性反应,管壁呈明显的蓝色。据此可用组化方法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与血管毛细血管区别开来。实验结果表明:裸鼠皮肤真皮内有较多的毛细淋巴管,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可见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鼻咽癌裸鼠皮下移植后自发性淋巴道转移机理,以及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细微分布提供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鼠皮肤 淋巴管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反应
下载PDF
PNKP沉默对骨肉瘤放疗的增敏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斌 李宏维 +2 位作者 史继德 王颢 张海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0-395,共6页
目的研究多聚核苷酸激酶/磷酸酶(polynucleotide kinase/phosphatase,PNKP)在放疗诱导的细胞DNA损伤、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将U2OS细胞系分为3组:骨肉瘤细胞对照组、阴性si RNA转染组(si C)和PNKP si RNA转染... 目的研究多聚核苷酸激酶/磷酸酶(polynucleotide kinase/phosphatase,PNKP)在放疗诱导的细胞DNA损伤、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将U2OS细胞系分为3组:骨肉瘤细胞对照组、阴性si RNA转染组(si C)和PNKP si RNA转染组(si PNKP)。Western blot检测0、1、2、4、6、8 Gy 6个剂量水平γ-射线照射后U2OS细胞中PNKP的变化,CCK-8分析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细胞的存活率,彗星实验检测辐射后骨肉瘤细胞DNA的损伤,MTT法检测辐射后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辐射后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4 Gy剂量的γ-射线可以显著降低骨肉瘤细胞U2OS中PNKP的表达(55.17%,P<0.01)和细胞的存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下降50.16%,P<0.01)。与单独辐射组(si C+IR)对比,PNKP沉默可以抑制辐照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增加到129.61%,P<0.01),增加DNA的损伤(DNA迁移量增加58.94%,P<0.01),使细胞周期停滞在S期,促进细胞凋亡以及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论 PNKP沉默可以增加骨肉瘤细胞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核苷酸激酶/磷酸酶 骨肉瘤 放疗敏感性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利巴韦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戴艳 李琴 盛清 《科学教育》 2011年第5期80-82,共3页
利巴韦林是高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文章对它的理化性质和应用,合成原理以及生产方式进行了概述。重点则介绍了发酵法合成利巴韦林的原理、现状以及对发酵过程优化的一些研究。最后对发酵法合成利巴韦林的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利巴韦林 发酵法 核苷磷酸酶 鸟苷
下载PDF
牙髓淋巴管网的酶组织化学研究
16
作者 张壁 加藤征治 +1 位作者 毕春英 柳泽繁孝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2-44,53,共4页
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和人的牙髓淋巴管网的结构与分布特点。方法 :将非脱钙组织和用EDTA溶液脱钙的组织冰冻切片 ,分别应用光镜和电镜HE、5′ Nase单染和 5′ Nase ALPase双重染色作比较观察。结果 :HE染色切片光镜观察仅见管腔样结构 ;5... 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和人的牙髓淋巴管网的结构与分布特点。方法 :将非脱钙组织和用EDTA溶液脱钙的组织冰冻切片 ,分别应用光镜和电镜HE、5′ Nase单染和 5′ Nase ALPase双重染色作比较观察。结果 :HE染色切片光镜观察仅见管腔样结构 ;5′ Nase单染可见呈深棕色、形状不规则的淋巴管 ;而在同一切片上 5′ Nase ALPase双重染色观察到呈深棕色的淋巴管和呈蓝色的血管。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牙髓的组织切片 ,见到丰富的呈 5′ Nase染色强阳性的淋巴管 ,5′ Nase反应产物存在于淋巴上皮细胞表面 ,牙髓中央部淋巴管较外围的成牙本质细胞层丰富。结论 :5′ N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牙髓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 酶组织化学 显微特征
下载PDF
疫苗生产传代细胞系Vero的同工酶分析研究
17
作者 龙吉海 张松 黄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12期1972-1973,共2页
目的通过对传代Vero细胞系的同工酶分析,确保Vero细胞作为病毒培养基质的安全性。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法使同工酶得以分离。结果所获Vero细胞系同工酶谱条带数量清晰、同工酶组成未发生改变。结论该传代Vero细胞系可以作为... 目的通过对传代Vero细胞系的同工酶分析,确保Vero细胞作为病毒培养基质的安全性。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法使同工酶得以分离。结果所获Vero细胞系同工酶谱条带数量清晰、同工酶组成未发生改变。结论该传代Vero细胞系可以作为疫苗生产的原始细胞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O细胞 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 核苷磷酸酶
下载PDF
牙髓淋巴管微细构筑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壁 东耀峻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1年第5期290-292,共3页
器官组织内淋巴管的构筑和分布特点,与多种微循环障碍、感染性疾病及癌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关联,牙髓中淋巴管的存在与否曾有过争议。本文综述了牙髓淋巴管微细结构研究的现状,并着重介绍了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5′-Nase-APlase)... 器官组织内淋巴管的构筑和分布特点,与多种微循环障碍、感染性疾病及癌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关联,牙髓中淋巴管的存在与否曾有过争议。本文综述了牙髓淋巴管微细结构研究的现状,并着重介绍了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5′-Nase-APlase),对牙髓淋巴管构筑和微细分布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 淋巴管 酶组织化学法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 微细结构
下载PDF
Induction of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 in Enterobacter aerogenes and enzymatic synthesis of adenine arabinoside 被引量:5
19
作者 Xiao-kun WEI Qing-bao DING +3 位作者 Lu ZHANG Yong-li GUO Lin OU Chang-lu W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20-526,共7页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s (NPases) were found to be induced in Enterobacter aerogenes DGO-04, and cytidine and cytidine 5′-monophosphate (CMP) were the best inducers. Five mmol/L to fifteen mmol/L cytidine or CMP cou...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s (NPases) were found to be induced in Enterobacter aerogenes DGO-04, and cytidine and cytidine 5′-monophosphate (CMP) were the best inducers. Five mmol/L to fifteen mmol/L cytidine or CMP could distinctly increase the activities of 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 (PNPase), uridine phosphorylase (UPase) and thymidine phosphorylase (TPase) when they were added into medium from 0 to 8 h. In the process of enzymatic synthesis of adenine arabinoside from adenine and uracil arabinoside with wet cells of Enterobacter aerogenes DGO-04 induced by cytidine or CMP, the reaction time could be shortened from 36 to 6 h. After enzymatic reaction the activity of NPase in the cells induced remained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ells unin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 (NPase) Enterobacter aerogenes CYTIDINE Cytidine 5'-monophosphate (CMP) Adenine arabinoside
下载PDF
LYSOPHOSPHATIDIC ACID ACTIVATES NUCLEAR NUCLEOSIDE TRIPHOSPHATASE IN RAT HEPATOCYTES
20
作者 李菊香 李载权 +2 位作者 伍期专 唐朝枢 杜军保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13-217,共5页
Objectives.To observe if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can influence nuclear nucleoside triphos-phatase(NTPase)activity of isolated hepatocyte from rat,an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by which LPA affects the N... Objectives.To observe if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can influence nuclear nucleoside triphos-phatase(NTPase)activity of isolated hepatocyte from rat,an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by which LPA affects the NTPase.Method.Isolated and cultured hepatocytes from rat liver were exposed to LPA(1×10 -9 ,1×10 -8 and5×10 -8 mol/L)with or without inhibitors of protein kinase C(PKC)and mitogen activating protein kinase kinase(MAPKK),and the NTPase activity on nuclear envelope was assayed using ATP and GTP as substrate,respectively.Results.Nuclear NTPase activity of rat hepatocytes was potently stimulated by incubation of hepato-cytes with LPA in concentration?and time ?dependent manners.In hepatocytes incubated with LPA,nu-clear NTPase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P<0.01).In hepatocytes preincu-bated with PKC inhibitor H-7or MAPKK inhibitor PD98059,LPA-stimulated activation of nuclear NT-Pase was obviously attenuated.In addition,direct incubation of isolated hepatic nuclei with LPA had no effect on nuclear NTPase activity.Conclusion.LPA is involved in modulating nuclear NTPase activity in hepatocytes.The stimulating effect of LPA on the nuclear NTPase is mediated at least partly by PKC and MAPK-dependent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sophoshatidic acid nucleoside triphosphatase HEPATOCY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