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朱娟 肖菊香 +5 位作者 张彦兵 王妍华 常浩 吴俊兰 张磊 王乐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RCC1)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5例和剖腹探查术患者18例的标本为材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RCC1)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5例和剖腹探查术患者18例的标本为材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其ERCC1表达水平.其中40例复发、转移及晚期患者行草酸铂为基础方案化疗.所有入组患者随访6年.结果:肿瘤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为52.08%,低于对照组.病理分级与ERCC1的阳性率之间有关(P=0.040),病理分级越高,ERCC1阳性率越低,表达强度越弱.ERCC1阴性者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为60.00%(12/20),而阳性者则为25.00%(5/20),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5);Cox回归分析显示ERCC1表达为结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子(P=0.048).结论:ERCC1表达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免疫组织化学 耐药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对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石燕 陈丽 +2 位作者 李杰 吕亚莉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5-382,479,共9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和β-微管蛋白Ⅲ与接受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行辅助化疗的Ⅰ~Ⅲ期非小细胞肺...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和β-微管蛋白Ⅲ与接受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行辅助化疗的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特征、分子特征与生存规律的关系。结果 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6.4%、43.7%和38.4%,三者表达程度无相关性,ERCC1(P=0.008)和RRM1(P=0.028)在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显著低于非腺癌,而β-微管蛋白Ⅲ在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腺癌(P=0.001)。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5.8个月,80例出现复发或转移,40例死亡,中位生存期未达到,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FS)为24.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36)、临床分期早(P=0.001)及非腺癌(P=0.004)患者较女性、临床分期晚及腺癌患者中位DFS显著延长,而年龄、吸烟与否、化疗方案的类型及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程度对DFS无影响。分层分析显示,RRM1高表达时,含吉西他滨方案组较其他方案组DFS有缩短的趋势(P=0.054);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时,紫杉类方案组较长春瑞滨和吉西他滨组DFS有缩短的趋势(P=0.076)。而在RRM1或β-微管蛋白Ⅲ低表达以及ERCC1不同表达程度层中,各化疗方案组对DFS的影响无差异。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与否和临床分期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RRM1高表达者对吉西他滨耐药,而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者对紫杉类耐药,在耐药人群中使用其他方案似乎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有助于筛选辅助化疗药物及预测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还原酶M1亚基 β-微管蛋白Ⅲ 辅助化疗
下载PDF
天冬氨酸蛋白酶A、甲状腺转录因子-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杜旭升 李东繁 +5 位作者 李广顺 王冠杰 柴丽丽 范亚莉 李娜苗 李建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检测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肺癌病理标本,以4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检测NapsinA、TTF-1、F... 目的探讨检测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肺癌病理标本,以4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检测NapsinA、TTF-1、FERCC1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NapsinA、TTF-1、ERCC1表达水平、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者NapsinA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者TTF-1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psinA、TTF-1、ERCC1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可经检测NapsinA、TTF-1、FERCC1表达判断肺癌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天冬氨蛋白酶A 甲状腺转录因子-1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下载PDF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和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奥沙利铂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林子 李昌海 +4 位作者 谢雄伟 刘晨晖 杨娥 韦智丹 廖秋霞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RCC1)和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接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于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RCC1)和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接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于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晚期直肠癌病人95例,均接受含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化疗至少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测序法对化疗病人外周血中ERCC1 Asn118Asn、XRCC1 Gln399Arg基因型进行检测,分析各基因型与CRC病人近期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人中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病人的性别、年龄、结直肠癌分期(TNM分期)、肿块部位(结肠部位、直肠部位)和含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5例CRC病人中,携带ERCC1 Asn118Asn GG、AG+AA基因型的病人化疗后有效率分别为51.9%(28/54)和24.4%(10/41),ERCC1 Asn118Asn AG+AA基因型病人化疗失败的可能性是GG型的3.338倍,OR=3.338,95%CI为1.370~8.134,P<0.05;携带XRCC1 Gln399Arg CC、TC+TT基因型的病人化疗后有效率分别为52.0%(26/50)和26.7%(12/45),XRCC1 Gln399Arg TC+TT基因型病人化疗失败的可能性是CC型之间的2.979倍,OR=2.979,95%CI为1.257~7.060,P<0.05。结论就含奥沙利铂为基础联合化疗失败的可能性而言,携带ERCC1 Asn118Asn AG+AA基因型比GG型高;携带XRCC1 Gln399Arg TC+TT基因型比CC型高。检测ERCC1 Asn118Asn和XRCC1 Gln399Arg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成为预测结直肠癌病人接受含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多态性 核苷 奥沙利铂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和3型β微管蛋白分子检测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尹志永 杨大勇 +3 位作者 杨立丰 李华 王铁军 陈丽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胸水或静脉血中ERCC1、RRM1和TUBB3的表达量,根据表达情况选择化疗方案:对照组则均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经过2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疾病进展、生存获益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PS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不同系统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病理组织的ERCC1、RRM1和TUBB3表达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但在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不显著.建议进一步探索标志物指导下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还原酶M1亚基 3型β微管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下载PDF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与化学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付朝红 刘丹娜 +4 位作者 段方方 王留宴 陈露 姚丽鸽 孔天东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化学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7例晚期TNBC患者,其中38例患者采用TAC(紫杉醇+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 目的探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化学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7例晚期TNBC患者,其中38例患者采用TAC(紫杉醇+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化学治疗、26例患者采用TP(紫杉醇+顺铂)方案进行化学治疗、33例患者采用TX(紫杉醇+卡培他滨)方案进行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将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标本或穿刺活检蜡块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ERCC1 mRNA表达情况,观察ERCC1 mRNA表达在TNBC中的特点及与不同化学治疗方案疗效的关系。结果 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转移部位、Ki67指数及体力状况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TAC、TX方案治疗效果无关(χ~2=0.067、0.122,P>0.05),与TP方案治疗效果关系密切,低表达者治疗效果优于中、高表达者(χ~2=9.45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腋窝转移状态、Ki67指数及ERCC1 mRNA表达为TNBC化学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结论 ERCC1 mRNA表达在不同临床特征的TNBC患者中无明显差异,并且ERCC1有可能成为TNBC铂类药物疗效的预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液相芯片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孙江涛 原翔 +1 位作者 宋开放 张艳娜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确诊为NSCLC的患者131例,患者均接受过吉西他...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确诊为NSCLC的患者131例,患者均接受过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学治疗。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学治疗有效率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吸烟史、TNM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ERCC1低表达的患者化学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ERCC1高表达的患者(χ2=6.382,P<0.05);RRM1低表达的患者化学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RRM1高表达的患者(χ2=4.592,P<0.05)。ERCC1和RRM1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8、26.8个月,显著高于ERCC1和RRM1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2.8、24.1个月(P<0.05)。结论 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可预测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期,为NSCLC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还原酶亚单位1 生存期 预后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与顺铂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卫 陈燕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47-648,共2页
肺癌已经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因为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缺少标准的诊断方法,确诊时多为晚期,手术切除率低,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方法。但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 肺癌已经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因为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缺少标准的诊断方法,确诊时多为晚期,手术切除率低,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方法。但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往往导致治疗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铂类 耐药性
下载PDF
针灸对环磷酰胺小鼠骨髓细胞DNA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1和RRM1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冬冬 付雪鸽 +4 位作者 路玫 滕迎春 程相琨 华金双 牛云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灸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小鼠骨髓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以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1(RRM1)的调节作用,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小鼠骨髓抑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KM)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 目的通过观察针灸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小鼠骨髓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以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1(RRM1)的调节作用,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小鼠骨髓抑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KM)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0只。针刺组、艾灸组选取"大椎"、"膈俞"、"肾俞"和"足三里"分别进行针刺、艾灸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5天,空白组、模型组每日陪同固定,不做任何治疗。各组小鼠于第6天取股骨ELISA法检测骨髓中ERCCI和RRMI的含量。结果针刺和艾灸可以明显上调CTX模型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的表达,促进骨髓细胞DNA损伤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从而减轻CTX造成的骨髓抑制。结论针灸可以促进骨髓细胞DNA的核苷酸切除修复的能力,保护因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细胞损伤,应该是针灸改善小鼠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保护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环磷酰胺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还原酶1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乳腺癌易感基因1表达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芹 赵静 +1 位作者 吴红 莫伟强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6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的意义。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的意义。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ERCC1、RRM1、BRCA1表达情况。结果NSCLC患者癌内组织中的ERCC1、RRM1、BRCA1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Ⅲ期患者的ERCC1高于Ⅰ期和Ⅱ期,而Ⅱ期患者的RRM1表达明显高于Ⅲ期、Ⅰ期,而NSCLC患者的BRCA1表达与病种、TNM分期均无明显差异。结论NSCLC患者癌内组中的ERCC1、RRM1、BRCA1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可考虑作为化疗疗效的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还原酶M1 乳腺癌易感基因1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下载PDF
海南汉族、黎族人类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4533G/A多态性比较研究
11
作者 郑小桃 蓝永洪 +3 位作者 蔡望伟 周代锋 林琼莲 钟南田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69-271,共3页
采用盐提取法提取汉族、黎族人群中白细胞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检测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 1)-4533 G/A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用χ2检验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185例汉族和190例黎族人群中,ERCC 1... 采用盐提取法提取汉族、黎族人群中白细胞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检测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 1)-4533 G/A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用χ2检验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185例汉族和190例黎族人群中,ERCC 1-4533 G/A多态性位点有GG,GA,AA 3种基因型,汉族、黎族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027),178(0.962),2(0.010)和6(0.031),182(0.958),2(0.011),汉族、黎族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08,0.492和0.511,0.489.ERCC 1是人类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水平与卵巢肿瘤、消化道肿瘤的耐药性有关.海南汉族、黎族人群中ERCC 1-4533 G/A多态性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多态性 核苷切除修复
下载PDF
ERCC1 mRNA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吴梦馨 张丽娜 +1 位作者 何敏 谭金龙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m RNA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XRCC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化疗的4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m RNA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XRCC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化疗的4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中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XRCC1基因型(Arg194Trp、Arg280His、Arg399Gln),探讨ERCC1 mRNA和XRCC1多态性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效果、肿瘤复发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ADR的影响因素。结果 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ERCC1 mRNA及XRCC1多态性与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患者的ERCC1 mRNA及XRCC1多态性与非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患者XRCC1 Arg194Trp位点携带AG基因型、ERCC1 mRNA高表达的频率均高于非A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XRCC1 Arg194Trp AG基因型(OR=1.876)、ERCC1mRNA高表达(OR=1.109)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发生AD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与单一检测相比,ERCC1 mRNA和XRCC1多态性联合检测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ADR的价值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基因多态性 联合检测 局部晚期鼻咽癌 放化疗
下载PDF
ERCC1、K-ras、TP-73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亚飞 张振军 +1 位作者 宋长亮 杨琼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96-501,共6页
目的研究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Kirsten-Rous肉瘤病毒蛋白(K-ras)、肿瘤蛋白P73(TP73)在替雷利珠单抗结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NSCLC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NSCLC肺癌... 目的研究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Kirsten-Rous肉瘤病毒蛋白(K-ras)、肿瘤蛋白P73(TP73)在替雷利珠单抗结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NSCLC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NSCLC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以T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增加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评估组间临床疗效、肿瘤标记蛋白、免疫指标、生存周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69.84%(44/63)高于对照组患者为52.38%(33/63),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2.54%(52/63),高于对照组患者为66.67%(42/63)(P<0.05)。化疗1周期、化疗3周期、化疗6周期时,观察组ERCC1、K-ras、TP-7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补体C3、补体C4、CD40细胞低于对照组,NK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TP、PFS、总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12/63),对照组为12.70%(8/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治疗安全性较好,且ERCC1、K-ras、TP-73水平变化可反映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在肺癌治疗中的效果,在综合疗效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紫杉醇 顺铂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基因Kirsten-Rous肉瘤病毒蛋白 肿瘤蛋白P73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ERCC1 C19007T多态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熊兴东 古李中 +4 位作者 曾俐琴 杨志宏 张志珍 罗喜平 刘新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6-288,289,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妇女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C19007T(Asn118Asn,rs11615)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妇女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C19007T(Asn118Asn,rs11615)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91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103例健康对照个体(对照组)的ERCC1C19007T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宫颈癌易感的相关性,并用年龄进行校正,计算相对危险度的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T等位基因在宫颈癌组中的分布频率(31.3%)高于对照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显著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调整后的OR=3.68,95%CI=1.22~11.14,P=0.021)。而且T等位基因增加个体患宫颈癌风险的趋势在Ⅰ期的宫颈癌患者(TTvsCC:调整后的OR=4.69,95%CI=1.36~16.21)以及在<45岁的人群中(TTvsCC:调整后的OR=5.05,95%CI=1.01~25.20)更加明显。结论:ERCC1C19007T多态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T等位基因可能是影响宫颈癌易感的一个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多态性 宫颈癌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ERCC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中肺耐药蛋白和P-糖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易 贝雪艳 +2 位作者 徐树雷 陈龙 郑纪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539-3542,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tion gene 1,ERCC1)C19007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中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相关性,以评估ERCC1基因多态...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tion gene 1,ERCC1)C19007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中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相关性,以评估ERCC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86例大肠癌患者ERCC1 C19007T位点基因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6例大肠癌中LRP、P-gp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基因型间的关系。结果:ERCC1 C19007T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型占53.49%、C/T型占40.70%以及T/T型占5.81%。LRP在C/T+T/T基因型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0.00%,高于在C/C基因型组的阳性表达率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P-gp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化疗敏感性有关,临床检测ERCC1 C19007T位点基因型可能有助于指导大肠癌的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基因多态性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肺耐药蛋白 P-糖蛋白
下载PDF
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建刚 王惠琴 +2 位作者 任加良 张丽媛 陈方园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3007-3010,共4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β微管蛋白3(β-tubulin-Ⅲ,TUBB3)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蛋白的表达,为临床上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β微管蛋白3(β-tubulin-Ⅲ,TUBB3)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蛋白的表达,为临床上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个体化化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研究,依据EGFR基因的29种突变情况检测结果筛选出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128例晚期NSCLC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选患者肿瘤组织中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观察各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情况、相关性以及与生存期的关系,来评估其在晚期NSCLC患者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3%、60.16%、54.69%和50.78%;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分型均无关(P>0.05);患者肿瘤组织中的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TS、ERCC1和RRM1表达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23.33±1.22)个月、(22.97±1.41)个月、(18.57±2.03)个月和72.73%、68.63%、65.08%,均明显高于表达阳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17.43±1.68)个月、(17.63±0.97)个月、(15.93±1.87)个月]和2年存活率(51.19%、49.35%、4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ubulin-Ⅲ表达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17.03±1.55)个月和58.62%,与表达阳性患者的(16.87±1.36)个月和48.5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表达程度来筛选效能较好的化疗药物,指导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同时,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在判断预后方面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胸苷合成酶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 β微管蛋白3 核苷还原酶亚单位M1
下载PDF
单核苷酸位点C19007T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世木 陈俊 +3 位作者 杨瑞宾 韦入翠 陆红 陈瑞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4期495-496,499,共3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C19007T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48例无宫颈病变的健康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C...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C19007T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48例无宫颈病变的健康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C19007T位点多态性,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19007T位点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C19007T位点扩增片段酶切后可产生CC、CT和TT三种基因型;宫颈癌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2.08%、33.33%、14.58%,对照组分别为64.58%、31.25%、4.17%,基因型频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C、T基因频率分别为68.75%、31.25%,对照组分别为80.21%%、19.7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性遗传模型下,C19007T位点多态性预测宫颈癌的比值比达到3.78(P<0.05)。结论宫颈癌的发生与ERCC1基因C19007T位点多态性存在一定相关性,C19007T位基因型TT和等位基因T可增加宫颈癌的易感性,该位点可作为宫颈癌风险预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核苷多态性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1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拷贝数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秋华 邱源 +7 位作者 莫明聪 张鑫 熊信国 江梅 何萍 温丹萍 郑贵星 何建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8-512,共5页
腰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凶拷贝数与铂类耐药相关基因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交互补基因1(ERCCl)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 腰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凶拷贝数与铂类耐药相关基因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交互补基因1(ERCCl)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EGFR基因的扩增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2例NSCLC患者标本ERCC1和BRCA1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EGFR基因拷贝数、ERCC1和BRCA1的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GFR基因FISH阳性率为24.1%(40/166)。女性的扩增阳性率高于男性(31.9%和18.6%,P=0.048);无吸烟史的患者扩增阳性率明显高于有吸烟史的患者(32.8%和16.7%,P=0.045);基冈拷贝数增加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均无关。ERCCI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5.5%(60/132),在不同的病理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有尢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及吸烟状况均无关。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5.1%(46/131),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及吸烟状况无关。ERCC1与BRCA1的蛋白表达呈中等相关(r=0.449,P〈0.001),与EGFR扩增无相关性(P=0.785);BRCA1表达与EGFR基因拷贝数状态无相关性(P=0.143)。结论在肺癌的个体化治疗中,检测EGFR基因拷贝数、ERCC1和BRCA1的表达对靶向治疗和铂类药物化疗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拷贝数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 基因1 乳腺癌易感基因1
原文传递
乳腺癌易感基因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β微管蛋白Ⅲ和富脯氨酸多肽13基因mRNA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丹 张伟 +8 位作者 李晓光 王小兵 李茉 李艳芬 田海梅 宋培培 刘静 常青云 吴令英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评价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I)、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l)、β微管蛋白Ⅲ(TUBB3)和富脯氨酸多肽13(PRRl3)mRNA的表达量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以及联合BRCAl和ERCCl基因检测预测原发性卵巢上皮... 目的评价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I)、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l)、β微管蛋白Ⅲ(TUBB3)和富脯氨酸多肽13(PRRl3)mRNA的表达量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以及联合BRCAl和ERCCl基因检测预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收集46例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RCAl、ERCCl、TUBB3和PRRl3mRNA的相对表达量。统计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以及联合BRCAI和ERCCl基因检测结果预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效率。结果在临床耐药和临床敏感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中,BRCAl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值分别为0.673±2.143和-1.436±2.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ERCCl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值分别为-0.529±1.982和-3.188±2.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Rl3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值分别为0.828±2.123和-0.7094-2.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TUBB3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值分别为1.906±1.328和1.683±1.4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当BRCAl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截点值为-0.6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75.0%、84.6%和60.0%,综合评价效果最优;当ERCCl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截点值为-1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68.8%、82.8%和64.7%,综合评价效果最优。联合检测BRCAl和ERCCI基因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68.8%、83.9%和73.3%。结论BRCA1和ERCCImRNA的表达量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含铂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呈负相关。联合BRCAl和ERCCl基因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效果,以指导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乳腺癌易感基因1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β微管蛋白 富脯氨多肽13 抗药性 肿瘤
原文传递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胸苷酸合成酶表达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基因多态性对胃癌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帆 魏小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合成酶(TYMS) mRNA表达水平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对接受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或者氟尿嘧啶+伊立替康(FOLFIRI)案化疗的胃癌患者化...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合成酶(TYMS) mRNA表达水平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对接受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或者氟尿嘧啶+伊立替康(FOLFIRI)案化疗的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96例胃癌患者,其中47例患者采用FOLFOX方案治疗,49例采用FOLFIRI方案治疗。分析胃癌患者基因mRNA表达,观察两组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结果ERCC1、TYMS mRNA低表达患者的化疗缓解率(分别为72.4%、57.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2.6、16.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6.4、23.8个月)要显著优于高表达患者的化疗缓解率(分别为38.9%、34.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7.9、12.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5.7、16.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TYMS中有0或1个基因高表达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4.3个月)和中位总生存期(24.7个月)均优于2个基因同时高表达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0.5个月)和中位总生存期(18.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GT1A1*6突变率(28.6%)明显高于UGTIA1*2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GT1A1*28突变患者血红细胞(44.4%)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30.0%)明显增加(P<0.05),两组间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减少及腹泻未见明显差异(P>0.05),此外*28和*6位点各基因型在化疗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TYMS mRNA及UGT1A1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胸苷合成酶 尿苷二磷葡萄糖醛基转移酶1A1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