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易自聚合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效率的一种简单方法
1
作者 王莹 孙达权 刘定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对蛋白质、DNA和RNA的相互作用(结合)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本课题.多数DNA和RNA的结合蛋白都具有自聚合倾向,在体外实验中会造成难以和DNA或RNA形成结合物而影响实验的结果.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标记蛋白质能显著抑制这种自聚合倾... 对蛋白质、DNA和RNA的相互作用(结合)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本课题.多数DNA和RNA的结合蛋白都具有自聚合倾向,在体外实验中会造成难以和DNA或RNA形成结合物而影响实验的结果.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标记蛋白质能显著抑制这种自聚合倾向,而大幅度提高其与核酸分子的结合效率.这一简单方法已用于在细胞角蛋白18与转录因子C/EBPβ3′UTR RNA结合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自聚合 核酸蛋白相互作用 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
下载PDF
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及在人肠道病毒A71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志晓 郑颖 +2 位作者 胡挺松 李琦涵 范泉水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7-593,共7页
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主要有酵母双杂交、噬菌体展示、免疫共沉淀、谷光苷肽巯基转移酶沉淀、细胞内共定位、亲和印迹、病毒铺覆蛋白结合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技术。检测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的方法主要... 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主要有酵母双杂交、噬菌体展示、免疫共沉淀、谷光苷肽巯基转移酶沉淀、细胞内共定位、亲和印迹、病毒铺覆蛋白结合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技术。检测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酵母单杂交、染色质免疫沉淀、电泳迁移率实验、DNA-蛋白质印迹、报告基因、免疫共沉淀、谷光苷肽巯基转移酶沉淀、噬菌体展示等技术。在我们实验室对人肠道病毒A71型(EV-A71)的研究中经常会用到这些方法,但在该研究领域尚未有中文综述发表,因此本文对EV-A71研究中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该综述对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在其他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同样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肠道病毒A71型 病毒宿主 蛋白质-蛋白相互作用 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锌指结构:最普遍的核酸识别元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志虎 马清钧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1年第1期36-41,共6页
锌指是最大的DNA结合蛋白家族 ,是识别DNA最有效、最成功的一种结构元件。其模块性结构特点及与核酸作用的相对简单性 ,使其成为研究蛋白 核酸相互作用的理想材料 。
关键词 锌指 DNA结合蛋白 蛋白核酸相互作用
下载PDF
A/U富集片段RNA结合蛋白的固相纯化与鉴定
4
作者 孙达权 王莹 刘定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6-391,共6页
RNA与细胞靶蛋白结合是RNA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分离和鉴定RNA结合蛋白是研究RNA功能的必要步骤.目前,RNA结合蛋白的分离和鉴定方法较多,但各有优缺点.本实验利用可溶性碳二亚胺(EDC)介导的缩合反应,将A/U富集片段RNA共价... RNA与细胞靶蛋白结合是RNA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分离和鉴定RNA结合蛋白是研究RNA功能的必要步骤.目前,RNA结合蛋白的分离和鉴定方法较多,但各有优缺点.本实验利用可溶性碳二亚胺(EDC)介导的缩合反应,将A/U富集片段RNA共价偶联到固相介质amine M-270上,再用固定化RNA经亲和层析从细胞抽提物中分离纯化RNA结合蛋白,并以SDS-PAGE联合质谱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鉴定RNA特异性结合蛋白.最后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和共聚焦显微镜证明这些RNA特异性结合蛋白确与RNA在细胞内结合.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简单、高效、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EBPβ3′UTR A U富集RNA hnRNPC 核酸-蛋白相互作用
下载PDF
锌指蛋白的设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娟 朱旭东 黄培堂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8-270,共3页
人工设计的锌指蛋白一般包括两个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效应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主要采用对DNA序列特异性识别结合的C_2H_2型锌指结构域,而功能结构域常常采用某些转录激活结构域、转录抑制结构域或某些酶的活性结构域。这样进行设... 人工设计的锌指蛋白一般包括两个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效应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主要采用对DNA序列特异性识别结合的C_2H_2型锌指结构域,而功能结构域常常采用某些转录激活结构域、转录抑制结构域或某些酶的活性结构域。这样进行设计的锌指蛋白就可以在特定的核酸序列上行使相应的功能,这对于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及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H2型锌指蛋白 基因表达调控 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
下载PDF
单分子水平高分子相互作用的AFM成像与单分子力谱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文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3-922,共10页
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如何把原子力显微镜(AFM)成像及单分子力谱结合(包括原位结合或者离位结合)起来,研究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涉及生物高分子(主要是核酸-蛋白质体系)以及合成高分子体系(如聚氧乙烯,PEO)的相关研... 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如何把原子力显微镜(AFM)成像及单分子力谱结合(包括原位结合或者离位结合)起来,研究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涉及生物高分子(主要是核酸-蛋白质体系)以及合成高分子体系(如聚氧乙烯,PEO)的相关研究工作.对于生物高分子体系,主要以长链核酸(如双螺旋DNA及RNA)为探针,首先利用AFM成像(包括静态AFM成像及溶液中原位成像)考察了蛋白与DNA结合后对DNA拓扑构象的影响规律;接着讲述利用AFM单分子力谱揭示双螺旋DNA外力诱导下构象转变的本质以及利用双螺旋DNA的力学指纹谱来研究蛋白质结合对指纹谱的影响规律,从而揭示DNA结合蛋白对DNA动态构象的影响规律.同时还尝试将此方法用于研究完整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颗粒中RNA与蛋白质外壳间的相互作用,拓展AFM单分子力谱方法在相对复杂生物体系中核酸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对于合成高分子体系,主要讲述了如何利用AFM成像及单分子力谱来研究高分子凝聚态(这里主要是高分子单晶)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选取了PEO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AFM成像来定位高分子单晶中的单个聚合物链,然后将该聚合物链从其单晶中提拉出来直接定量测得高分子单晶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度等信息.这些定量的分子间、分子内相互作用信息对于揭示DNA复制等重要生命过程的分子机理以及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单分子力谱 核酸-蛋白相互作用 聚合物单晶
原文传递
结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英文)
7
作者 姜怀春 李宏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76-82,94,共8页
在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北美洲取得了巨大进展,欧洲是缓慢地开始但是强劲地结束,日本是最先开始进行结构基因组学研究的国家之一,并且一直在努力地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澳大利亚也在参与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核酸结合蛋白对阐明蛋白质-核酸... 在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北美洲取得了巨大进展,欧洲是缓慢地开始但是强劲地结束,日本是最先开始进行结构基因组学研究的国家之一,并且一直在努力地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澳大利亚也在参与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核酸结合蛋白对阐明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机理是非常重要的,用结构基因组学研究蛋白质-核酸作用机理将清楚地解释象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这样人类就可以用相关蛋白质的结构信息合成药物来治疗这些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基因组学 核酸-蛋白相互作用 疾病发病机制 北美洲 欧洲 日本 澳大利亚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转录因子BbMSN2与其结合基序变体的结合特性分析
8
作者 宋驰 郭凌媛 +2 位作者 钱斌 Nemat O.Keyhani 冀宏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58-1866,共9页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性杀虫真菌,为了探索其转录因子BbMSN2识别启动子核心序列的能力,本研究外源表达并纯化了BbMSN2蛋白,合成了3个含有不同数量核心序列(AGGGG/CCCCT)的核酸探针和6个核心序列点突变的核酸探针,将BbMSN2蛋白和核酸探...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性杀虫真菌,为了探索其转录因子BbMSN2识别启动子核心序列的能力,本研究外源表达并纯化了BbMSN2蛋白,合成了3个含有不同数量核心序列(AGGGG/CCCCT)的核酸探针和6个核心序列点突变的核酸探针,将BbMSN2蛋白和核酸探针体外结合,通过凝胶迁移实验检测核酸探针及结合蛋白的迁移情况。研究发现,目的蛋白与含有核心序列的核酸探针结合时,核酸探针发生了凝胶迁移现象,其中核心序列数量对凝胶迁移的协同效益不显著。但目的蛋白与核心序列点突变核酸探针结合时,凝胶迁移现象明显减弱。上述结果表明,转录因子BbMSN2可以和含有核心序列核酸探针结合并发生相互作用,且对识别序列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本研究为深入探索BbMSN2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蛋白表达 凝胶迁移实验 蛋白核酸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Non-coding RNAs mediate the rearrangements of genomic DNA in ciliates 被引量:1
9
作者 FENG XueZhu GUANG ShouHo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10期937-943,共7页
Most eukaryotes employ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to defend the integrity of their genome by recognizing and silencing parasitic mobile nucleic acids.However,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enomic DNA undergoes extensive... Most eukaryotes employ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to defend the integrity of their genome by recognizing and silencing parasitic mobile nucleic acids.However,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enomic DNA undergoes extensive rearrangements,including DNA elimination,fragmentation,and unscrambling,during the sexual reproduction of ciliated protozoa.Non-coding RNAs have been identified to program and regulate genome rearrangement events.In Paramecium and Tetrahymena,scan RNAs(scnRNAs)are produced from micronuclei and transported to vegetative macronuclei,in which scnRNA elicits the elimination of cognate genomic DNA.In contrast,Piwi-interacting RNAs(piRNAs)in Oxytricha enable the retention of genomic DNA that exhibits sequence complementarity in macronuclei.An RNA interference(RNAi)-like mechanism has been found to direct these genomic rearrangements.Furthermore,in Oxytricha,maternal RNA templates can guide the unscrambling process of genomic DNA.The non-coding RNA-directed genome rearrangements may have profound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for example,eliciting the multi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acquired adaptive tra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 gene silencing scnRNA PIRNA rearrangement elimination
原文传递
Biosynthetic approach to modeling and understanding metalloproteins using unnatural amino acids 被引量:1
10
作者 Yang Yu Chang Cui +1 位作者 Jiangyun Wang Yi Lu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88-200,共13页
Metalloproteins have inspired chemists for many years to synthesize artificial catalysts that mimic native enzymes.As a complementary approach to studying native enzymes or making synthetic models,biosynthetic approac... Metalloproteins have inspired chemists for many years to synthesize artificial catalysts that mimic native enzymes.As a complementary approach to studying native enzymes or making synthetic models,biosynthetic approach using small and stable proteins to model native enzymes has offered advantages of incorporating non-covalent secondary sphere interactions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However,most biosynthetic models are restricted to natural amino acids.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incorporating unnatural amino acids into the biosynthetic models has shown promise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first synthetic,semisynthetic and biological methods of incorporates unnatural amino acids(UAAs)into proteins,followed by progress made in incorporating UAAs into both native metalloproteins and their biosynthetic models to fine-tune functional properties beyond native enzymes or their variants containing natural amino acids,such as reduction potentials of azurin,O_2 reduction rates and percentages of product formation of HCO models in Mb,the rate of radical transport in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RNR)and the proton and electron transfer pathways in photosystemⅡ(PSⅡ).We also discuss how this endeavour has allowed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s of precise roles of conserved residues in metalloproteins,such as Metl21 in azurin,Tyr244 that is cross-linked to one of the three His ligands to CuB in HCO,Tyr122,356,730 and 731 in RNR and TyrZ in PSⅡ.These exampl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ncorporating UAAs has provided a new dimension in our efforts to mimic native enzymes and in providing deeper insights into structural features responsible high enzymatic activity and reaction mechanisms,making it possible to design highly efficient artificial catalysts with similar or even higher activity than native enzy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oenzymes heme proteins copper proteins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protein desig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