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合并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森 梁松荣 卢月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究肺炎合并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患者营养风险评估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216例肺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由专业的营养师参照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量表对患者的营养... 目的:探究肺炎合并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患者营养风险评估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216例肺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由专业的营养师参照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量表对患者的营养风险进行筛查和评估,并通过自制调查量表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单因素及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OVID-19核酸阳性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216例COVID-19核酸阳性患者的NRS 2002平均评分为(2.68±0.54)分,其中NRS 2002评分<3分者141例(65.28%)、≥3分者75例(34.72%);有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的COVID-19核酸阳性患者在性别、BMI、文化水平、睡眠障碍、焦虑情绪分布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COVID-19临床分型重型和危重型、有基础疾病及抑郁情绪为COVID-19核酸阳性患者营养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受年龄、基础疾病和抑郁情绪等因素影响,COVID-19核酸阳性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临床应予以高度关注,密切监测患者病情,以便及时予以患者营养支持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营养风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晶晶 刘兮 +2 位作者 杨明施 肖雪飞 岑超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66-969,共4页
目的分析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毒清除状态及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10日至3月28日在湖北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住院治疗的41例重型... 目的分析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毒清除状态及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10日至3月28日在湖北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住院治疗的41例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口咽部分泌物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及其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从发病到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定义为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重型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因素。结果41例重型COVID-19患者中男20例(48.8%)、女21例(51.2%),中位年龄为68.0(58.5,74.0)岁,平均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28.98±11.71)d。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有关(P均<0.05),而较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重型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持续时间较长;糖尿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及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是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核酸阳性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核酸阳性无偿献血者的特点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娜 方建华 刘玉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5期4753-4756,共4页
目的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核酸阳性无偿献血者的特点。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的所有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共筛选出642710份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标本,采用核... 目的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核酸阳性无偿献血者的特点。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的所有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共筛选出642710份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标本,采用核酸检测(NAT)HBsAg阴性标本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分析乙肝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无偿献血者特点。结果NAT检测结果显示,314份标本HBV DNA为阳性。多次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高于首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初次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多次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55岁男性和女性初次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均最高,>36~<46岁男性和女性多次献血者阳性率均最高。初次献血者中技术人员HBV DNA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农民。多次献血者中公务员HBV DNA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工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初次和多次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均最高。汉族初次和多次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均最高。结论HBsAg阴性无偿献血者中存在一定的HBV DNA阳性者,采用ELISA检测后再进行NAT可降低乙肝感染“窗口期”和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献血者血液传播的风险,多次献血者、男性初次献血者、46~55岁初次献血者、>36~<46岁多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中技术人员和农民、多次献血者中公务员和工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较高,应加强监控,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
下载PDF
云南省美沙酮门诊HCV抗体阳性者核酸阳性状况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秀劼 陈会超 +4 位作者 戴洁 张小斌 金晓媚 方清艳 张琬悦 《皮肤病与性病》 2017年第5期339-340,共2页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者中HCV-RNA的阳性率,为正确评估丙肝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固定场所连续抽样法在云南省14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收集HCV抗体阳性者的血样,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HCV-RNA。结果本次共调查797例HCV抗体...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者中HCV-RNA的阳性率,为正确评估丙肝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固定场所连续抽样法在云南省14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收集HCV抗体阳性者的血样,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HCV-RNA。结果本次共调查797例HCV抗体阳性者血样,其中有5.1%(41/797)的人曾接受过丙肝相关治疗,其HCV-RNA阳性率为65.9%(27/41),34.1%(14/41)HCV-RNA为阴性。756例未接受过治疗的HCV抗体阳性者中HCV-RNA阳性率为84.0%(635/756),16%(121/756)为HCV-RNA阴性。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9.097,P<0.01)。结论云南省美沙酮门诊HCV抗体阳性者HCV-RNA阳性率较高,但接受丙肝相关治疗比例较低,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逐步提高美沙酮门诊服药人群丙肝治疗率以有效控制丙肝在该人群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酮门诊 丙型病毒性肝炎 HCV抗体阳性核酸阳性 调查
下载PDF
奥密克戎轻型及无症状感染老年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和 姜文迪 +7 位作者 赵健 毛文健 高吉民 常小娜 杨世海 姚传霞 高大志 童智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分析奥密克戎轻型及无症状感染老年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4月14日-5月1日收治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第四分院一病区的1441例奥密克戎轻型及无症状感染老年(≥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 目的分析奥密克戎轻型及无症状感染老年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4月14日-5月1日收治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第四分院一病区的1441例奥密克戎轻型及无症状感染老年(≥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疫苗接种针数,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奥密克戎患者的核酸阳性持续时间。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患者年龄与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临床特征老年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差异检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老年奥密克戎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1441例老年患者中男791例(54.9%),女性650例(45.1%)。未接种疫苗者513例(35.6%),接种1针疫苗者29例(2.0%),接种2针疫苗者405例(28.1%),接种3针疫苗者494例(34.3%)。与60~70岁患者相比,70~80岁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更长(P<0.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与不合并者比较更长(P<0.05)。疫苗接种方面,接种2针或3针疫苗者的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接种1针或未接种者(P<0.05)。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与年龄呈正相关(R2=0.029,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不同疫苗接种次数患者的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P<0.001);年龄≥70岁,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的核酸阳性时间均较长(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是核酸阳性持续时间较长的危险因素,接种过2针及3针疫苗是核酸阳性持续时间较长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在奥密克戎轻型及无症状感染老年患者中,随着年龄增长,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延长,接种过2针及以上疫苗者的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奥密克戎 变异株 老年人 疫苗 核酸阳性持续时间
下载PDF
新冠肺炎并肝炎患者顽固性核酸阳性中医辨治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兆辉 曾德传 +4 位作者 万丽玲 张元兵 容超 柯颖 刘良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40-4344,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笔者在定点医院诊治过程中,发现新冠肺炎并肝炎患者病情顽固,病程较长,核酸检测持续阳性,难以转阴的特点,通过2例新冠肺炎并肝炎患者的临床验案,得出一点体会,...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笔者在定点医院诊治过程中,发现新冠肺炎并肝炎患者病情顽固,病程较长,核酸检测持续阳性,难以转阴的特点,通过2例新冠肺炎并肝炎患者的临床验案,得出一点体会,可以尝试"从气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炎小三阳 中西医结合 临床验案 从气郁论治 顽固性核酸检测阳性
下载PDF
HBV酶免阴性核酸阳性无偿献血者结果分析及检测模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燕 何燕琴 +3 位作者 刘福发 周练 黄旭燕 何丽娜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715-1717,共3页
目的通过对HBV酶免检测阴性核酸检测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两种方法相关程度,寻找有效的检测模式以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186767例,先采用两种厂家试剂进行两遍HBV酶免检测,... 目的通过对HBV酶免检测阴性核酸检测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两种方法相关程度,寻找有效的检测模式以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186767例,先采用两种厂家试剂进行两遍HBV酶免检测,酶免检测阴性标本再采取混样分项目模式进行HBV核酸检测,另在HBV酶免双试剂均在0.5≤S/CO<1样本里选取36例采用单人份模式进行HBV核酸检测。结果186767例样本检测出酶免阳性1388例,阳性率0.74%;183409例酶免检测阴性样本中核酸检测阳性507例,阳性率0.28%,其中酶免检测S/CO<0.5样本阳性362例,阳性率0.20%,0.5≤S/CO<1样本145例,阳性率29.41%,145例中单试剂结果0.5≤S/CO<1的样本核酸检测阳性79例,阳性率20.00%,双试剂结果均在0.5≤S/CO<1样本核酸检测阳性66例,阳性率67.35%;36例核酸单人份模式检测的样本中罗氏检测21例,阳性15例,检出率71.43%,浩源检测15例,阳性10例,检出率66.66%。结论赣南地区HBV感染阳性率较高,对酶免阴性结果设置一定范围进行单人份检测模式,既能缩短检测时间,又节约试剂减少成本浪费,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低病毒含量的HBV漏检,有效的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检测 酶免阴性 核酸阳性 检测模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反复核酸阳性患者1例
8
作者 甘盼盼 丁念 +2 位作者 刘畅 郭明星 全毅红 《河南中医》 2020年第7期997-999,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反复核酸阳性患者入院时,发热、咳嗽,相关检查提示感染较重,胸部CT显示双肺感染。为邪入上焦,以疫邪外袭,湿毒郁肺为主。在西医抗炎、抗病毒、止咳化痰及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宣肺祛邪,疏肝理气,方用达原饮加减。中期... 新型冠状病毒反复核酸阳性患者入院时,发热、咳嗽,相关检查提示感染较重,胸部CT显示双肺感染。为邪入上焦,以疫邪外袭,湿毒郁肺为主。在西医抗炎、抗病毒、止咳化痰及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宣肺祛邪,疏肝理气,方用达原饮加减。中期炎症吸收,症状好转,胃肠道症状多因使用抗病毒、抗炎、激素类药物引起。此为邪入中焦,需健脾化湿,祛痰解毒,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合三仁汤。后期症状明显好转,但出现肝功能不良,核酸检测反复阳性。考虑为疫病后期,余毒未消,气阴两伤,治宜补气养阴,祛邪复正,方用复脉汤合护阳和阴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后,舌淡紫,脉细。考虑为温病后期,余毒已出,气阴未复,采用补肾滋阴,疏肝理气法,方用生脉散合一贯煎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终使毒邪祛,正气复,病毒清,核酸转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阳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三焦辨证
下载PDF
2例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咽试子及便核酸阳性结果分析及与胸部CT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亚珍 刘明彦 荣云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1期211-213,共3页
目的:了解COVID-19患者咽试子核酸与便核酸结果的相关关系,记录我院目前确诊患者便核酸阳性的最长时间,了解COVID-19在消化道的存在情况,为患者的粪便管理及回家后居家隔离提供后期管理依据。同时了解患者咽试子、便核酸的结果与胸部CT... 目的:了解COVID-19患者咽试子核酸与便核酸结果的相关关系,记录我院目前确诊患者便核酸阳性的最长时间,了解COVID-19在消化道的存在情况,为患者的粪便管理及回家后居家隔离提供后期管理依据。同时了解患者咽试子、便核酸的结果与胸部CT影像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确诊的两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咽试子及便核酸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2月份确按照第七版诊疗方案确诊为COVID-19的病例)对其留取晨起大便及咽试子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并同时记录每个病人每次咽试子和大便核酸结果,记录患者住院期间胸部CT相关影像学结果,与COVID-19患者咽试子和便核酸的进行比较。结果:两个病人多次出现了咽试子新冠肺炎核酸阴性,便核酸阳性的情况。结论:COVID-19患者均多次出现了咽试子阴性,便核酸仍旧为阳性的结果,其中便核酸最长时间为:女性:38天,男性:37天与前期有记录的最长时间大致相一致,患者随着咽试子核酸转阴性,胸部CT的影像学资料显示逐步好转,与便核酸阳性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咽拭子核酸阴性 便核酸阳性
下载PDF
食品检出非洲猪瘟核酸阳性不代表活毒存在
10
《北方牧业》 2019年第5期5-5,共1页
近日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个别批次的产品抽查呈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引发了消费者对非洲猪瘟到底会不会影响猪肉及其制品食用安全的担忧。对此,原国家首席兽医师张仲秋就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问:为什么猪肉加工企业的产品会检出非... 近日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个别批次的产品抽查呈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引发了消费者对非洲猪瘟到底会不会影响猪肉及其制品食用安全的担忧。对此,原国家首席兽医师张仲秋就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问:为什么猪肉加工企业的产品会检出非洲猪瘟核酸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生猪屠宰 核酸阳性
下载PDF
从正虚邪恋探讨新冠肺炎恢复期核酸阳性的诊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彦伟 顾旭 +4 位作者 鲁文涛 李振华 李贺赟 王宗耀 徐学功 《国医论坛》 2020年第3期27-28,共2页
临床上对于治疗后症状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吸收,但多次核酸检测阳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多归属于恢复期,病机关键为正虚邪恋,治疗原则为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其中肺脾气虚兼寒湿证,以补肺健脾兼化湿升阳为法,方选御... 临床上对于治疗后症状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吸收,但多次核酸检测阳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多归属于恢复期,病机关键为正虚邪恋,治疗原则为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其中肺脾气虚兼寒湿证,以补肺健脾兼化湿升阳为法,方选御寒汤加减;肺胃阴虚兼湿热证,以益气养阴兼透热化湿为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合升降散加减;正虚邪伏、痰瘀阻络证,以益气化痰兼活血通络为法,方选黄芪赤风汤合升降散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虚邪恋 新冠肺炎 恢复期 核酸检测阳性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2004-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核酸阳性率及基因型特点分析
12
作者 吴欢 徐洁 +3 位作者 李琴 陈亮 赵芬 蒋雪飞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2668-2671,2681,共5页
目的分析2004-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的核酸阳性率和基因型特点。方法概率比例抽样法选取2004-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传染病监测系统中录入的所有现住址为重庆市永川区的已审核在库管理的丙肝患者为研究... 目的分析2004-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的核酸阳性率和基因型特点。方法概率比例抽样法选取2004-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传染病监测系统中录入的所有现住址为重庆市永川区的已审核在库管理的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核酸和基因型检测,分析其核酸阳性率及基因型特点。结果调查的489例丙肝患者中检出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阳性286例(58.49%);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医保类型的HCV-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婚姻状况、个人月均收入及常住地区HCV-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285例单一亚型感染和1例1b型和6a型混合亚型感染,单一亚型感染主要为1b型(56.45%)、3b型(12.94%)、6a型(12.94%)。结论2004-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丙肝患者中超过一半比例的既往病例仍是现症感染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其次为3b、6a型。要进一步动员既往丙肝患者治疗,提高治疗率和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病毒性肝炎 核酸阳性 治疗规模 基因型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核酸阳性血浆经输血传播感染恒河猴的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夏宁邵 张军 +4 位作者 郑英杰 邱艳 葛胜祥 叶祥忠 欧山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了解戊型肝炎病毒(HEV)核酸阳性血浆对灵长类动物的感染性和致病性。 方法 对抗-HEV IgM阳性而IgG阴性志愿献血员血浆进行HEV RNA检测,并将存在病毒血症献血员的10ml血浆静脉输入健康恒河猴,观察其对恒河猴的感染性和致病性。 结果... 目的 了解戊型肝炎病毒(HEV)核酸阳性血浆对灵长类动物的感染性和致病性。 方法 对抗-HEV IgM阳性而IgG阴性志愿献血员血浆进行HEV RNA检测,并将存在病毒血症献血员的10ml血浆静脉输入健康恒河猴,观察其对恒河猴的感染性和致病性。 结果 从1份抗-HEV IgM阳性而IgG阴性志愿献血员血浆中分离出HEV基因IV型RNA片段。该份血浆输入恒河猴后,恒河猴出现典型急性肝炎生物化学和病理表现,病毒血症,血清抗-HEV IgM和IgG抗体阳转。 结论 HEV病毒血症献血员血浆输入可以引起灵长类动物的HEV感染以及急性肝炎,提示HEV经输血传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核酸阳性 血浆 输血传播 恒河猴 HEV 抗体
原文传递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出院后复检病毒核酸阳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谭小华 康敏 +6 位作者 邓爱萍 李柏生 罗敏 易瑶 庄雅丽 张应涛 宋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2020年初国内输入疫情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院后复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复检阳性)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病时间在2020年3月1日以前)的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及出... 目的分析广东省2020年初国内输入疫情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院后复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复检阳性)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病时间在2020年3月1日以前)的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及出院后标本采集与检测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诊病例复检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28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年龄M(Q_(1),Q_(3))为44(32,58)岁,男性617例,224例为咽拭子和/或肛拭子复检阳性,复检阳性率为17.42%。复检阳性病例年龄[M(Q_(1),Q_(3))为35(23,50)岁]小于复检阴性确诊病例年龄[M(Q_(1),Q_(3))为46(33,59)岁](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复检阳性率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52.73,P<0.001)。85.27%(191/224)病例在14 d内复检阳性;复检阳性持续时间为13(7,24)d;81.69%(183/224)病例在复检阳性后28 d内复检核酸转阴。所有复检阳性病例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发热等症状,密切接触者经14 d集中隔离与采样排查均未发现继发感染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出院确诊病例复检阳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职业、聚集情况、临床类型、发病入院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确诊病例出院后复检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广东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院后存在复检阳性现象,且多数发生在出院14 d内,复检阳性病例多在28 d内转阴;年龄是确诊病例出院后复检阳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复检核酸阳性 出院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也谈结核分支杆菌核酸阳性的临床含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毓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24-625,共2页
关键词 结核病 诊断 结核分支杆菌核酸阳性 生物学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陕光 唐甜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891-896,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SARS⁃CoV⁃2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8例COVID⁃19患者,均采取对症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转归分为治愈组(88例)和死亡组(4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SARS⁃CoV⁃2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8例COVID⁃19患者,均采取对症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转归分为治愈组(88例)和死亡组(40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首诊时间、临床表现、既往史、胸部CT表现、呼吸支持方式、血气指标、入院后实验室首次检测结果、核酸阳性持续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绘制各指标预测COVID⁃19患者临床转归的ROC曲线。结果:治愈组和死亡组年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尿素氮、血钾、D⁃二聚体、乳酸、血清IL⁃10、TNF⁃α及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OR=0.602,95%CI:0.411~0.882)、淋巴细胞计数(OR=0.710,95%CI:0.534~0.944)、血钾(OR=2.166,95%CI:1.223~3.836)、乳酸(OR=2.675,95%CI:1.311~5.458)、核酸阳性持续时间(OR=1.894,95%CI:1.248~2.874)是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乳酸、动脉血氧分压、核酸阳性持续时间、血钾、淋巴细胞计数预测患者临床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2(95%CI:0.887~0.968)、0.897(95%CI:0.837~0.957)、0.854(95%CI:0.778~0.931)、0.731(95%CI:0.637~0.826)、0.704(95%CI:0.608~0.812),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35 mmol/L、62 mmHg、31 d、4.22 mmol/L、0.91×109/L,此时灵敏度分别为0.914、0.906、0.844、0.750、0.711,特异度分别为0.766、0.797、0.813、0.836、0.820。结论:动脉血氧分压、淋巴细胞计数、血钾、乳酸、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是COVID⁃19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对患者死亡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阳性持续时间 临床转归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延长可能与合并糖尿病相关 被引量:11
17
作者 关欣 关海霞 +6 位作者 谷野 李鲁平 王磊石 王岩 秦浩歌 高云飞 王晓梅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61-666,共6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以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组,比较住院天数、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细菌感染情况、发热持续时间、肝损害及心肌损害... 目的:了解糖尿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以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组,比较住院天数、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细菌感染情况、发热持续时间、肝损害及心肌损害情况等指标。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4.0±6.8)天和(18.4±5.9)天;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分别为(16.0±4.5)天和(12.3±4.4)天,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糖尿病组在细菌感染率、重症率、肝损害率及心肌损害率方面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OVID-19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延长以及住院时间延长可能与合并糖尿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糖尿病 核酸阳性持续时间
原文传递
六神胶囊(丸)对新型冠状病毒体外抗病毒实验及核酸阳性大于14天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陶涛 刘义安 +6 位作者 冯彦军 沈兴华 吴妹英 黄建安 马钦海 方邦江 张建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0-1086,共7页
目的观察六神胶囊(丸)联合基础治疗对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大于14天患者病毒转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六神胶囊(丸)的体外抗病毒效应。方法通过细胞病变试验检测六神胶囊(丸)对新冠病毒(Omicron株)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_(50))。临... 目的观察六神胶囊(丸)联合基础治疗对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大于14天患者病毒转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六神胶囊(丸)的体外抗病毒效应。方法通过细胞病变试验检测六神胶囊(丸)对新冠病毒(Omicron株)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_(50))。临床研究方案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No.ChiCTR2200057532)。选取50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无症状、轻型、普通型患者,采用随机数法表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神胶囊(丸)。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后病毒平均转阴时间、转阴率、免疫学指标(IgG、IgM)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六神胶囊(丸)抗SARS-CoV-2(Omicron株)的IC_(50)为0.1948μg/mL。试验组患者病毒平均转阴时间(5.03±2.41)d,显著低于对照组(6.46±2.32)d(P<0.05)。与对照组比较,入组第5天试验组的转阴率更高[57.36%(15/26)vs.29.17%(7/24),χ^(2)=4.12,P=0.042];治疗期间试验组的转阴率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IgM、IgG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IgM水平升高(P=0.022)。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神胶囊(丸)具有体外抗病毒效应,六神胶囊(丸)联合基础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大于14天的患者有一定疗效,可显著缩短患者核酸转阴时间、转阴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胶囊(丸) 基础治疗 核酸阳性 核酸转阴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一起医疗机构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事件溯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勇 陈恒 +9 位作者 冯静 吕天萍 田汶佳 赵辰路 廖骏 胡敏 李君钒 程悦 刘辉 刘竹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针对成都市一起医疗机构环境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事件,开展溯源调查并分析发生原因,探讨医疗机构环境SARS-CoV-2核酸监测模式及异常处置方案。方法成都市和双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开展针对A医疗机构的调查,通过对A医疗机构... 目的针对成都市一起医疗机构环境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事件,开展溯源调查并分析发生原因,探讨医疗机构环境SARS-CoV-2核酸监测模式及异常处置方案。方法成都市和双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开展针对A医疗机构的调查,通过对A医疗机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开展二代测序检测溯源。结果 2021年1月18日-2021年1月20日A医疗机构采集环境标本62份,检出SARS-CoV-2核酸阳性标本30份(48.39%,30/62)。30份阳性标本根据采样地点分为公卫楼(9份)和综合楼(21份),公卫楼标本的ORF1ab基因Ct值低于综合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P=0.036);根据标本性质分为外环境涂抹样(24份)和清洁工具涂抹样(6份),外环境涂抹样的N基因Ct值低于清洁工具涂抹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4,P=0.028)。经基因测序分析,本次检出的SARS-CoV-2核酸阳性环境标本序列与SARS-CoV-2疫苗高度同源(>99.9%)。结论本次A医疗机构的SARS-CoV-2核酸环境阳性是由于SARS-CoV-2疫苗接种过程中疫苗安瓿瓶破损,导致公卫楼接种室被污染,再经由清洁工人通过清洁工具扩散至发热门诊及综合楼等院内环境。随着SARS-CoV-2疫苗接种工作推进,医疗机构接种区域疫苗液环境污染发生概率大,因此需细化具体实施方案,科学有序开展疫苗接种,减少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环境核酸阳性 疫苗 溯源调查
原文传递
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舌象特征与核酸循环阈值等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20
作者 李楠 郑关毅 林侃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3期109-116,共8页
目的:探讨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普通型患者舌象特征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4月-5月在上海城市足迹亚定点医院住院的165例临床确诊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舌象资料和实验室指... 目的:探讨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普通型患者舌象特征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4月-5月在上海城市足迹亚定点医院住院的165例临床确诊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舌象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舌象主要包括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舌色分为淡红舌、淡白舌、红舌(包括绛舌)、青紫舌;舌形根据舌体形态分为正常舌、胖大舌(包括齿痕舌)、瘦薄舌;苔质根据舌苔厚薄程度分为薄苔、薄腻苔、厚腻苔,根据舌苔润燥程度分为润苔、燥苔;苔色分为白苔、黄苔。实验室指标包括核酸开放读码框基因(Open Reading Frame,ORF)和核壳蛋白基因(Nucleocapsid,N)的新冠病毒核酸循环阈(Cycle threshold,Ct)值、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D-dimer,D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酐(Creatinine,Cr),并记录核酸阳性持续天数,分析不同舌象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纳入的165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中淡红舌72例、淡白舌21例、红舌46例、青紫舌26例;正常舌69例、胖大舌64例、瘦薄舌32例;薄苔47例、薄腻苔33例、厚腻苔85例;润苔83例、燥苔82例;白苔88例、黄苔77例。淡白舌、红舌、青紫舌、胖大舌、瘦薄舌、燥苔患者核酸Ct值分别较淡红舌、正常舌、润苔患者降低(P<0.05);淡白舌、青紫舌、瘦薄舌、燥苔患者的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与淡红舌、正常舌、润苔患者相比,分布有差异(P<0.05);胖大舌、瘦薄舌患者的CRP值高于正常舌患者(P<0.05);厚腻苔患者的PCT高于薄苔患者(P<0.05);厚腻苔、黄苔患者的NLR分别高于薄腻苔、薄苔、白苔患者(P<0.05);胖大舌、黄苔患者的ALB值低于及瘦薄舌、正常舌、白苔患者(P<0.05);厚腻苔患者的Cr值高于薄腻苔患者(P<0.05)。结论:不同舌象特征COVID-19普通型患者实验室指标存在差异,舌色、舌形、舌苔润燥程度与核酸Ct值、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关系密切,淡白舌、青紫舌、胖大舌、瘦薄舌及燥苔患者的病毒载量较高,核酸转阴延迟;而不同苔质、苔色、舌形患者炎症指标存在差异,厚腻苔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舌质 舌苔 核酸循环阈值 核酸阳性持续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