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荧光性质及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海滔 胡婷婷 +5 位作者 张黔玲 刘剑洪 任祥忠 李翠华 王芳 张培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565-1571,共7页
设计合成含多个配位中心的多吡啶配体ODCIP(3,4-二氯基苯并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及其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bpy)2ODCIP]2+.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谱和质谱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 设计合成含多个配位中心的多吡啶配体ODCIP(3,4-二氯基苯并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及其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bpy)2ODCIP]2+.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谱和质谱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研究了[Ru(bpy)2ODCIP]2+与DNA(脱氧核糖核酸)的作用机制、与Co2+配位后与DNA的作用机制及其荧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u(bpy)2ODCIP]2+与DNA通过部分插入模式作用,[Ru(bpy)2ODCIP]2+与Co2+配位形成的双核配合物[Ru(bpy)2(ODCIP)Co]4+也能与DNA插入结合.进一步利用稳态荧光发射光谱、荧光淬灭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单核配合物[Ru(bpy)2ODCIP]2+和双核配合物[Ru(bpy)2(ODCIP)Co]4+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dna 多吡啶钌配合物 双核 插入 荧光
下载PDF
简便有效的微量样品核酸DNA的抽提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炎 李俊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微量核酸dna 抽提方法 TWEEN 80 DTT
下载PDF
伤寒菌的抗原及核酸DNA检测方法的进展
3
作者 胡琳 汤权 《预防医学论坛》 1995年第2期476-477,共2页
伤寒杆菌的细菌学检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细菌的分离培养,二是血清学检验。血清学检验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需一定的时间过程,而且受各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免疫功能紊乱或缺陷的患者中抗体的检... 伤寒杆菌的细菌学检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细菌的分离培养,二是血清学检验。血清学检验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需一定的时间过程,而且受各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免疫功能紊乱或缺陷的患者中抗体的检测是不可靠的的,因此来自病原学的证据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细菌的分离培养,往往在时间上、手段上显得冗长繁琐,抗原的检测则涉及抗体的纯化,抗原的变异,以及特异性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直接从标本中检出细菌DNA的技术,使得伤寒的诊断更为准确、快速。现将有关情况及近年来的进展综述如下: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一)标本的选择及采集 在临床上,可以选择血液、骨髓、粪便、呕吐物、渗出液、尿液及其它体液作为标本,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方法 核酸dna 非特异性凝集 分离培养 伤寒菌 伤寒抗原 伤寒杆菌 协同凝集试验 阳性率 胶乳凝集试验
下载PDF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的同化利用玉米秸秆碳微生物群落演替研究
4
作者 陈霄龙 郭腾飞 +6 位作者 张倩 岳克 张珂珂 宋晓 丁世杰 张水清 黄绍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40,共11页
[目的]研究秸秆分解过程中同化利用秸秆碳源的微生物生态演替过程,明确参与秸秆分解的主要微生物类群,为秸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3)C标记高丰度玉米秸秆。微宇宙室内培养试验的供试土壤为华北平原石灰性潮土。共设置3... [目的]研究秸秆分解过程中同化利用秸秆碳源的微生物生态演替过程,明确参与秸秆分解的主要微生物类群,为秸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3)C标记高丰度玉米秸秆。微宇宙室内培养试验的供试土壤为华北平原石灰性潮土。共设置3个处理:不添加秸秆(soil)、添加自然丰度秸秆(soil+^(12)C-straw)和添加13C标记秸秆(soil+^(13)C-straw)。培养30天时,结合同位素示踪与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测定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分析利用秸秆碳源的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1)秸秆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CO^(2)排放,添加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在培养第1天达到峰值,土壤和秸秆CO^(2)排放比例均在培养第3天达到峰值。(2)整个培养时期共发现参与秸秆碳同化利用的细菌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_(s))238个,真菌OTU_(s)24个。细菌OTU_(s)主要属于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真菌OTU_(s)主要为子囊菌门中的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3)秸秆分解不同时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整个培养时期,以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与溶杆菌属(Lysobacter)为代表的7个细菌属快速响应秸秆添加,以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与土生单胞菌属(Terrimonas)为代表的6个细菌属延迟响应;两个真菌属枝鼻菌属(Cladorrhinum)与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表现为对秸秆添加的快速响应,新赤壳属(Neocosmospora)与unclassified_f_Halosphaeriaceae为延迟响应。(4)曼特尔分析表明,细菌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以及真菌裂壳菌属(Schizothecium)与碳氮转化相关土壤胞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外源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机碳产生正激发效应,显著增加了土壤CO^(2)排放。同化秸秆碳源的微生物随培养时间延长发生群落演替,细菌的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以及真菌的裂壳菌属(Schizothecium)在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秸秆高效腐熟菌剂的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玉米秸秆 dna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 微生物类群 群落演替
下载PDF
改良染色显示中国对虾病毒核酸DNA
5
作者 傅志茹 李军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病毒核酸dna 改良染色显示
下载PDF
高频超声照射下血卟啉(HP)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君 熊大珍 +5 位作者 张朝红 张向东 刘斌 张邯玉 孙伟 栗荣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
采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FL)光谱研究了超声波照射激活光敏性化合物-血卟啉(HP)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作用。在超声波和HP的协同作用下,在UV-Vis光谱中DNA溶液的吸光度表现出明显的增色效应,在FL光谱中DNA-EB溶液的荧光强... 采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FL)光谱研究了超声波照射激活光敏性化合物-血卟啉(HP)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作用。在超声波和HP的协同作用下,在UV-Vis光谱中DNA溶液的吸光度表现出明显的增色效应,在FL光谱中DNA-EB溶液的荧光强度表现出明显的猝灭现象。考察了在超声波照射和HP存在的条件下,各种因素(如超声波照射时间,HP浓度和溶液酸度等)对DNA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DNA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的增长和HP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溶液酸度对DNA损伤程度的影响较为复杂。当溶液为弱酸性和中性时对DNA的损伤较为明显,弱碱性时对DNA的损伤程度则又呈下降趋势。另外,在超声波损伤DNA的同时,溶液中的HP浓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HP也遭到了破坏。同时还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激活HP对DNA损伤的可能机理,认为对DNA损伤的现象可以采用"声致发光"和"热点"形成的机理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血卟啉(HP) 损伤 脱氧核糖核酸(dna)
下载PDF
DNA核酸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军阳 范桂香 +4 位作者 胜利 任会勋 雷艳君 孟兆俊 袁育康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 研究DNA核酸疫苗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 ,为揭示其诱导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本室构建的单纯疱疹病毒 2型 (HSV 2 )糖蛋白D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 gD2免疫小鼠 ,通过ELISA法动态检测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及小鼠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 目的 研究DNA核酸疫苗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 ,为揭示其诱导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本室构建的单纯疱疹病毒 2型 (HSV 2 )糖蛋白D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 gD2免疫小鼠 ,通过ELISA法动态检测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及小鼠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 γ、IL 2的水平同时进行病毒攻击实验。结果 pcDNA gD2和HSV 2免疫组小鼠从第 2周开始产生特异性抗糖蛋白D抗体 ,第 4~ 5周达到高峰 ;外周血清中IFN γ、IL 2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病毒攻击实验显示 2周内 pcDNA gD2和HSV 2免疫组小鼠无一只死亡 ,而阴性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结论 pcDNA gD2真核表达质粒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Th1型细胞免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核酸疫苗 免疫应答 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 白细胞介素-2 Γ-干扰素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学
下载PDF
不同晶型二氧化钛(TiO_2)催化超声波损伤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研究
8
作者 王君 王诗献 +4 位作者 蒋维旗 张立群 郭颖 徐锐 刘彬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01-207,共7页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二氧化钛(TiO2)催化超声波照射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作用,同时对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2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此外,还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时间,TiO2加入量,溶液酸度,超声波功率和离子的种...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二氧化钛(TiO2)催化超声波照射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作用,同时对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2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此外,还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时间,TiO2加入量,溶液酸度,超声波功率和离子的种类及强度等因素对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红石型TiO2的催化效果明显好于锐钛矿型TiO2。在一定条件下,DNA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功率和TiO2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而减少。而离子的种类和强度对DNA的损伤作用则表现出不同的影响。这一结果对TiO2催化超声波照射治疗肿瘤应用于临床肯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金红石型和脱钛矿型 二氧化钛(TiO2) 损伤 脱氧核糖核酸(dna)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DNA核酸提取方法研究
9
作者 冉多良 邱杨 朱瑞琪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88-188,F003,共2页
利用TE液(pH7.6)对伪狂犬病病毒DNA核酸用酚-氯仿抽提后进行透析,获得较完整的DNA核酸,将获得的伪狂犬病病毒DNA核酸经凝胶电泳后表明,用此法获得的DNA核酸较用乙醇沉淀法所获得的核酸片段完整,产量高,可用... 利用TE液(pH7.6)对伪狂犬病病毒DNA核酸用酚-氯仿抽提后进行透析,获得较完整的DNA核酸,将获得的伪狂犬病病毒DNA核酸经凝胶电泳后表明,用此法获得的DNA核酸较用乙醇沉淀法所获得的核酸片段完整,产量高,可用于基因分析和诊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 病毒 dna核酸 提取
下载PDF
基于DNA核酸适配体序列的超灵敏比色法检测牛乳中的雌二醇 被引量:6
10
作者 付田 曹锦轩 +4 位作者 潘道东 程克文 曾小群 吴振 孙杨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4-270,共7页
分别利用最适长度的雌二醇DNA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和胶体金聚集前后颜色及吸光度的变化实现雌二醇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本研究制备了胶体金,并设计了75-mer、35-mer和22-mer的雌二醇核酸适配体,依据没有核酸适配体保护的胶体金在最适... 分别利用最适长度的雌二醇DNA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和胶体金聚集前后颜色及吸光度的变化实现雌二醇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本研究制备了胶体金,并设计了75-mer、35-mer和22-mer的雌二醇核酸适配体,依据没有核酸适配体保护的胶体金在最适氯化钠浓度条件下聚集,而有核酸适配体保护的胶体金在此浓度条件下不聚集以及雌二醇的核酸适配体与雌二醇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实现对雌二醇的超灵敏检测。结果表明,在Na Cl浓度30 mmol/L、35-mer核酸适配体质量浓度30 nmol/L条件下,雌二醇质量浓度与胶体金在625 nm和523 nm波长条件下,吸光度的比值(A_(625) nm/A_(523) nm)在13.6~54.4 pg/m 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7 pg/m L。所构建的比色法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应用该方法对牛乳样品进行检测,雌二醇的最低检测限为13.6 pg/m L,因此可用于奶制品中雌二醇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胶体金 dna核酸适配体 比色法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系统检测人巨细胞病毒DNA的性能验证及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方 佟利威 +6 位作者 闫研 吴海涵 李浩桐 陈能能 李好莲 李波 李伯安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8期39-43,共5页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系统检测人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MV DNA)的性能验证及评价,以满足临床检测需要。方法:收集医院临床样本及第三方提供的标准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检测HCMV DNA试剂的性能及进行...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系统检测人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MV DNA)的性能验证及评价,以满足临床检测需要。方法:收集医院临床样本及第三方提供的标准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检测HCMV DNA试剂的性能及进行评价。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的《分子诊断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CNAS-CL039)》《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CNAS-GL037)》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扩展(EP)系列文件相关要求对实验室HCMV DNAFQ-PCR系统的检测方法的正确度、测量精密度(含测量批内重复性和测量批间精密度)、线性区间、检出限、抗干扰能力、交叉反应等性能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荧光定量PCR系统检测HCMV DNA的正确度在允许范围内;低浓度(1.72E+04 copies/ml)、高浓度(2.74E+09 copies/ml)样本批内重复性测量精密度变异系数(CV)分别为3.90%和0.11%,批间测量精密度CV分别为4.05%和0.94%;在4.00E+02~4.00E+09 copies/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符合要求;检测下限可以达到4.00E+02 copies/ml;干扰物(总胆红素、甘油三脂、血红蛋白)样本检测结果与对照样本绝对偏差≤±log0.4;交叉反应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人乳头瘤病毒6/11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HCM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各项性能指标与厂家声明相符,可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脱氧核糖核酸(dna) 性能验证 实时荧光定量
下载PDF
DNA指纹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真菌分类上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作易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6期460-469,共10页
DNA指纹技术是从分子水平区别不同类群生物之间差异的重要手段 ,该技术发展迅速 ,使用广泛。本文对DNA指纹技术的概念、分类及其应用进行了评述。对同一名称可能指不同技术 ,或同一技术有不同名称的混乱状况进行了归并或说明。
关键词 dna 指纹技术 核酸dna 线粒体dna 真菌 分类
下载PDF
DNA-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用于水中甲醛的测定 被引量:18
13
作者 周忠亮 郭秀锐 +3 位作者 鲁理平 康天放 程水源 李珊曼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700,共4页
利用纳米金的生物共容性和高电荷传递性能在玻碳电极表面构建纳米粒子生物活性界面,研究了DNA在其界面上对甲醛的电催化作用。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DNA-纳米金修饰的玻碳电极,并对该电极进行了形貌表征,发现平均直径为100nm的多... 利用纳米金的生物共容性和高电荷传递性能在玻碳电极表面构建纳米粒子生物活性界面,研究了DNA在其界面上对甲醛的电催化作用。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DNA-纳米金修饰的玻碳电极,并对该电极进行了形貌表征,发现平均直径为100nm的多面体纳米金均匀分布在电极表面。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和安培法对甲醛进行了检测,优化了实验参数。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实现了对甲醛的灵敏测定,线性范围为1×10^-5~1×10^-3mol/L,检出限为1.0μmol/L。该电极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对实际水样的测定回收率为95%~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甲醛 纳米金 脱氧核糖核酸(dna)
下载PDF
甲氨蝶呤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爱梅 王怀生 罗玉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pH7.4的Tris-HCl介质中,以盐酸小檗碱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甲氨蝶呤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Scatchard方程、盐效应等手段,对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氨蝶呤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为混合方式... 在pH7.4的Tris-HCl介质中,以盐酸小檗碱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甲氨蝶呤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Scatchard方程、盐效应等手段,对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氨蝶呤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为混合方式,嵌入与静电作用是两种主要作用方式。求得25℃和40℃时二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61×104和5.32×104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脱氧核糖核酸(dna) 甲氨蝶呤 小檗碱
下载PDF
以乙二胺为手臂分子制备的DNA修饰电极及其伏安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焦奎 徐桂云 +1 位作者 张旭志 米春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1-843,F012,共4页
Carboxyl wa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 by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Ethylenediamine(En) was used as the arm molecule to link carboxyl with dsDNA using 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 Carboxyl wa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 by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Ethylenediamine(En) was used as the arm molecule to link carboxyl with dsDNA using 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 and N-hydroxysuccinimide(NHS) as the activators to prepare dsDNA modified electrode(dsDNA/En/GCE). It was shown that dsDNA could be covalently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 of GCE. ssDNA modified electrode(ssDNA/En/GCE) was obtained via the thermal denaturation of dsDNA/En/GCE. The dsDNA/En/GCE and ssDNA/En/GCE were characterized by voltammetry with methylene blue(MB) as the indicato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urrents of the redox peaks of MB at ssDNA/En/GCE were larger than those at dsDNA/En/GCE, and the currents of the redox peaks at En/GCE were the smallest. The peak-currents of MB at the DNA modified electrode had good reproducibility after multi-denaturation and hybridization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dna) 乙二胺 共价固定 伏安法 亚甲基蓝
下载PDF
三丁基锡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朝红 臧树良 +2 位作者 苏欣 吴林友 耿兵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5年第4期819-823,共5页
通过紫外(UV)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三丁基锡(TBT)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TBT具有双重作用。既作用于DNA的碱基部分,影响DNA双螺旋结构;又作用于DNA的磷酸基团,使构象发生变化。TBT的作用位点随时间也不同。短时间... 通过紫外(UV)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三丁基锡(TBT)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TBT具有双重作用。既作用于DNA的碱基部分,影响DNA双螺旋结构;又作用于DNA的磷酸基团,使构象发生变化。TBT的作用位点随时间也不同。短时间内作用,位点是DNA的碱基,紫外光谱表现为增色效应;长时间作用,位点是DNA的磷酸基团,紫外光谱表现为增色效应减弱。随着TBT浓度的增大,紫外光谱的增色效应增强。磷酸根离子浓度对TBT与DNA相互作用有影响。磷酸根的存在削弱了TBT与DNA间的相互作用,也表明TBT与DNA的作用是双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TBT) 脱氧核糖核酸(dna) 相互作用 光谱
下载PDF
硫堇与DNA相互作用及DNA光散射/荧光比率测定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原芳 黄承志 谭克俊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9-532,共4页
在pH4.56的BR缓冲溶液中,DNA能使硫堇的光散射增强,荧光发生猝灭。本实验基于硫堇的三维光谱讨论了其发光属性,并通过在普通荧光光度计上单次扫描同时获得的539nm处的光散射强度(I539)与630nm处的荧光强度(F630)之比,建立了测定痕量... 在pH4.56的BR缓冲溶液中,DNA能使硫堇的光散射增强,荧光发生猝灭。本实验基于硫堇的三维光谱讨论了其发光属性,并通过在普通荧光光度计上单次扫描同时获得的539nm处的光散射强度(I539)与630nm处的荧光强度(F630)之比,建立了测定痕量DNA的光散射/荧光比率法。当硫堇的浓度为1.0×10^-4mol/L时,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6mg/L,检测限为(3σ)为12.0μg/L。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DNA合成样品的测定,回收率为94.9%~107.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堇 脱氧核糖核酸(dna) 光散射/荧光比率 三维光谱
下载PDF
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三丁基锡化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朝红 苏欣 +5 位作者 臧树良 赵广富 冯冲 铁梅 耿兵 董殿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TBT既作用于DNA的磷酸基团,使DNA构象发生变化;又作用于DNA的碱基基团,对DNA双螺旋结构有一定影响。而且,TBT与DNA作用时间越长,... 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TBT既作用于DNA的磷酸基团,使DNA构象发生变化;又作用于DNA的碱基基团,对DNA双螺旋结构有一定影响。而且,TBT与DNA作用时间越长,则减色越明显。还考察了TBT和磷酸根浓度,以及溶液pH值对TBT与DNA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TBT) 脱氧核糖核酸(dna)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中草药功能因子山柰酚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国文 郭金保 +1 位作者 陈秀霞 王俊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60,共4页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7.4),运用紫外-可见、粘度、DNA熔点效应及以中性红(NR)为荧光探针的同步荧光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山柰酚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加入DNA后,山柰酚的吸收光谱呈现减色和红移现象;山柰酚的加入使得DNA-NR同步荧光强...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7.4),运用紫外-可见、粘度、DNA熔点效应及以中性红(NR)为荧光探针的同步荧光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山柰酚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加入DNA后,山柰酚的吸收光谱呈现减色和红移现象;山柰酚的加入使得DNA-NR同步荧光强度猝灭,表明山柰酚对NR与DNA的结合为竞争性抑制;山柰酚的加入使得DNA的粘度增大,热变性温度升高。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山柰酚与DNA之间发生了嵌插作用。计算了25、32和39℃下,山柰酚与DN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3.87×103L·mol-1、0.85,6.71×103L·mol-1、0.92和9.73×103L·mol-1、0.92。由求得的热力学参数推断山柰酚与DNA结合的驱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柰酚 脱氧核糖核酸(dna) 同步荧光光谱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不同波段紫外光对小牛胸腺DNA损伤的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唐玉龙 郭周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3-657,共5页
应用拉曼光谱分波段研究了紫外线对小牛胸腺DNA的损伤特性并对它们的作用特点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紫外损伤机制。结果表明,紫外C(UVC)对DNA产生了全面的损伤,而紫外B(UVB)和紫外A(UVA)对DNA的损伤则具有选择性,其中UVB比UV... 应用拉曼光谱分波段研究了紫外线对小牛胸腺DNA的损伤特性并对它们的作用特点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紫外损伤机制。结果表明,紫外C(UVC)对DNA产生了全面的损伤,而紫外B(UVB)和紫外A(UVA)对DNA的损伤则具有选择性,其中UVB比UVA的作用速度快。在减少B型DNA构象方面,UVA和UVB似乎要比UVC强。在DNA各基团中,嘧啶碱基和脱氧核糖受损伤最为严重。较长时间的UVA或UVB照射后有光复性现象产生。实验结果部分支持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6-4光产物(6-4PP)和Dewar异构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紫外辐射(UV) 脱氧核糖核酸(dna) 碱基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