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盐碱根际促生细菌对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生长和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露 刘佳欣 +5 位作者 李思宇 陈宁 包凤轩 王凤 曲善民 刘国富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23-2329,共7页
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以紫花苜蓿为对象,并选择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耐盐碱且具有促生能力的根际促生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JT4)和普城沙雷氏菌(JG1)作为供试菌株,试验设置了盐碱胁迫处理以探究两种根际促生细菌对紫花苜蓿生长和根系生理... 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以紫花苜蓿为对象,并选择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耐盐碱且具有促生能力的根际促生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JT4)和普城沙雷氏菌(JG1)作为供试菌株,试验设置了盐碱胁迫处理以探究两种根际促生细菌对紫花苜蓿生长和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发现在盐碱胁迫条件下,与CK相比,紫花苜蓿接种JT4和JG1后,增加了株高、根长、茎粗、根鲜重和根干重等;同时接种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表明耐盐碱根际促生细菌JT4和JG1能有效缓解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根系的损伤,为耐盐碱根际促生细菌JT4和JG1在植物抗盐碱材料的筛选和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紫花苜蓿 盐碱胁迫 理特性
下载PDF
荒漠植物根际解磷细菌的筛选及抑菌和促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杜艺 周波 +2 位作者 袁娜娜 姚佳妮 代金霞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从荒漠植物根际筛选解磷菌株并研究其促生效应,为推动荒漠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采用平板培养和钼锑抗比色法筛选荒漠植物根际土壤中具有解磷活性的细菌菌株,测定其促生和抑菌活性,并利用盆栽接种试验分析代表菌株... 从荒漠植物根际筛选解磷菌株并研究其促生效应,为推动荒漠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采用平板培养和钼锑抗比色法筛选荒漠植物根际土壤中具有解磷活性的细菌菌株,测定其促生和抑菌活性,并利用盆栽接种试验分析代表菌株对柠条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筛选出6株溶解无机磷的菌株,溶磷量为52.82~63.93 mg/L,其中菌株IP6的溶磷量最高;筛选出4株溶解有机磷的菌株,溶磷量为2.33~2.80 mg/L;多数解磷菌同时具备固氮、产IAA和分泌铁载体能力,所有菌株对玉米大斑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都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与不接菌对照相比,接种沙雷氏菌IP6使柠条幼苗的株高、根长和鲜质量显著提高12.39%、9.85%和30.68%;接种假单胞菌OP2使柠条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叶片数显著提高13.29%、8.62%和19.56%,鲜质量和干质量显著增加46.32%和37.98%,二者促生效果显著,具有进一步开发为微生物肥料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解磷菌 抑菌活性 作用
下载PDF
天津市特色农产品沙窝萝卜根际细菌多样性及促生菌研究
3
作者 谭红晓 崔康佳 +2 位作者 王娜娜 孙久云 路来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2,共11页
为发挥微生物资源在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品牌维护中的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天津市西青区沙窝萝卜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通过纯培养根际土壤细菌对樱桃萝卜果实质量与黄酮、多酚、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评估根际微生物... 为发挥微生物资源在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品牌维护中的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天津市西青区沙窝萝卜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通过纯培养根际土壤细菌对樱桃萝卜果实质量与黄酮、多酚、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评估根际微生物与沙窝萝卜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沙窝萝卜根际土壤样本中的细菌主要来自5门9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胞杆菌属(Bacillus)、糖单胞分泌菌属(Saccharimonadales)为核心细菌群落。通过纯培养共获得39株可培养细菌菌株。经过筛选,获得7株具有固氮、解磷或分泌生长素综合水平较高且具有促生功能的菌株,包括菌株J3、J5、H11、X3、X6、X10、X13。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这些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嗜虫假单胞菌(Pseudomonas entomophila)、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蜡状芽胞杆菌(B.cereus)、惠州芽胞杆菌(B.huizhouensis)、地形变形杆菌(P.terrae)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7株菌株可以促进樱桃萝卜生长或改善果实品质。其中,菌株H11、J5、X13可分别提高樱桃萝卜果实重量47%、45%和42%;菌株H11和J5可提高樱桃萝卜黄酮含量47%和40%,菌株J5和X6可提高樱桃萝卜多酚含量70%和67%;菌株X6对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影响较大,较对照组提高了近3倍,达(24.60±5.07)mg/100 g,菌株H11处理后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2.7倍。研究结果表明,挖掘沙窝萝卜根际土壤微生物资源有助于利用细菌群落制定有效和可持续的作物田间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窝萝卜 细菌 KEGG功能注释
下载PDF
2株耐盐碱根际促生细菌对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4
作者 陈露 马南楠 +2 位作者 陈宁 曲善民 苗阳阳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97-203,共7页
【目的】研究接种耐盐碱根际促生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JT4、普城沙雷氏菌JG1对盐碱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根际促生细菌JT4、JG1在植物抗盐碱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以紫花苜蓿为供试植物... 【目的】研究接种耐盐碱根际促生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JT4、普城沙雷氏菌JG1对盐碱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根际促生细菌JT4、JG1在植物抗盐碱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以紫花苜蓿为供试植物,以实验室前期筛选鉴定得到的耐盐碱及促生能力均较好的根际促生细菌JT4、JG1为供试菌株,设置盐碱胁迫及非盐碱胁迫处理,测定接种根际促生细菌JT4、JG1后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盐碱胁迫下接种JT4、JG1紫花苜蓿幼苗的株高分别提高了31.64%和43.50%,根长分别提高了32.78%和7.05%,鲜重分别提高了100%和60%,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7.67%和200.58%,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3.33%和22.73%,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26.94%和118.88%,叶绿素a含量分别提高了11.12%和16.32%。【结论】耐盐碱根际促生细菌JT4、JG1能较好地缓解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紫花苜蓿 盐碱胁迫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三种促生细菌对人参及其根际微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秋宇 王越 +2 位作者 牛福傲 韩丹 南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59-71,共13页
为促进大田栽参土壤改良,并开发功能性微生物菌肥,以3种促生细菌[欧文氏菌属(Erwinia)G115、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G119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G209]分别处理大田栽参土壤,对人参根际细菌群体组成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及... 为促进大田栽参土壤改良,并开发功能性微生物菌肥,以3种促生细菌[欧文氏菌属(Erwinia)G115、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G119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G209]分别处理大田栽参土壤,对人参根际细菌群体组成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及人参幼苗的生长状态进行测定,研究根际促生细菌对人参的促生效应和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促生细菌处理人参幼苗与对照组相比,根际土壤有机质、总氮、pH和叶干重变化不大,有效磷、速效钾、蔗糖酶、根际土壤脲酶和根鲜重有显著差异。3种促生细菌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8个菌门人参根际细菌门水平相对丰度大于1%,其中变形菌门是主要优势菌门。3种促生细菌处理对人参根际细菌属水平影响较大,其中,根瘤菌属(Rhizobium)是促生细菌处理后与对照差异显著且丰度大于1%的共有菌属,所有丰度大于1%的属促生细菌处理后其增加的相对丰度比例均在120%以上。通过PICRUSt软件预测3种促生细菌处理后人参根际细菌功能,获得一级功能层6个方面的生物代谢功能,二级功能层35种预测功能,三级功能层33种预测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外源促生细菌处理可改变人参根际细菌多方面的功能,且改变功能的效果是双向的,既有增加的效果,也有降低的效果。说明外源促生细菌处理可改变人参根际细菌群落的遗传多样性,显著增加根系分泌物和细菌感受信号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细菌 细菌 群体结构 功能预测
下载PDF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6
作者 陈晓斌 张炳欣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8-41,44,共5页
结合生防作用和促生作用2个方面综述近年植物根围促生菌(PGPR)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进菌 防作用 作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番茄疫霉根腐病菌拮抗细菌HP8-1的鉴定及生物防治潜力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艺茹 潘培培 +4 位作者 沈虎生 张林林 王润东 何梦菡 申顺善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目的】探究HP8-1在番茄上的生物防治潜力,为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生物防治资源。【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并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HP8-1菌株,探讨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和生物学功能及在番茄根际... 【目的】探究HP8-1在番茄上的生物防治潜力,为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生物防治资源。【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并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HP8-1菌株,探讨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和生物学功能及在番茄根际的定殖能力,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其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HP8-1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效果,具有解磷、分解蛋白、分解纤维素、产嗜铁素和产吲哚乙酸等生物学功能;HP8-1在番茄根系和根际土壤具有稳定的定殖能力,尤其是在接种疫霉菌的条件下其定殖量趋于增加并显著高于未接种疫霉菌的条件;HP8-1处理对番茄疫霉根腐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到57.41%;同时,HP8-1处理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结论】HP8-1菌株稳定定殖在番茄根系和根际土壤,防治番茄疫霉根腐病,促进番茄生长,是对番茄疫霉根腐病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多粘类芽孢杆菌 番茄疫霉腐病 际定殖 物防治
下载PDF
广西亚热带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晶 李波 +3 位作者 黎柳萍 韦靖 姜明国 周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8-476,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多种促生性能的菌株,并明确其促生特性和抗病效果。[方法]采用选择培养方法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固氮、产氨、溶磷、解钾、分泌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产铁载体和产蛋白酶等特... [目的]本文旨在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多种促生性能的菌株,并明确其促生特性和抗病效果。[方法]采用选择培养方法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固氮、产氨、溶磷、解钾、分泌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产铁载体和产蛋白酶等特性的菌株,通过16S rRNA对菌株分类学鉴定。测定其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冠腐病菌(Fusarium gramiuearum)、黄瓜织球壳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植物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的促生效果。[结果]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191株,固氮及产氨菌171株,解有机磷菌66株,解无机磷菌62株,解钾菌28株,产铁载体菌98株,产IAA菌41株,产蛋白酶菌45株。抑菌试验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C32对6种致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均在50%以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株IAA高产菌株川大肠杆菌0208对番茄和玉米植株促生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玉米盆栽株高、茎粗、根长、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分别增加21.49%、19.35%、42.98%、19.58%和56.67%,番茄盆栽分别增加53.51%、14.90%、12.28%、43.12%和48.62%。[结论]从广西亚热带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到多株具有高效促生和防病功能的菌株,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优质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作用 吲哚乙酸 拮抗细菌
下载PDF
氧化亚氮还原细菌YSQ030的筛选、鉴定及其植物促生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思琪 张欢欢 +4 位作者 李庆 申王蕾 李弦聪 高南 申卫收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7,共8页
筛选获得具有氧化亚氮(N_(2)O)还原活性及植物促生特性的细菌,为新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微生物资源。通过固氮培养基筛选以及含硝酸钠和琥珀酸钠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纯化,从水塘芦苇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YSQ030;通过形态观察、... 筛选获得具有氧化亚氮(N_(2)O)还原活性及植物促生特性的细菌,为新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微生物资源。通过固氮培养基筛选以及含硝酸钠和琥珀酸钠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纯化,从水塘芦苇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YSQ030;通过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无氮反硝化培养基测定菌株的N_(2)O还原能力;通过纯培养试验测定菌株的促生特征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其对水稻的促生效应。结果显示,菌株YSQ030为反硝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含nosZ基因;在30℃、转速为200r/min、氧气浓度为0%的前提下,还原N_(2)O的效率为66.3%;分泌吲哚乙酸、具有溶磷和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能力;温室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接菌的对照组相比,接种YSQ030菌液显著提高了水稻幼苗的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分别增加了48.3%和37.6%。本研究表明,YSQ030具有明显的N_(2)O还原能力,同时对水稻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为进一步构建具有N_(2)O还原能力的生物肥料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氧化亚氮(N2O) N2O还原细菌 碳中和 反硝化无色杆菌
下载PDF
巨柏根际多功能溶磷菌W13对植物生长的促生效果研究
10
作者 聂丽妍 王泽莹 +1 位作者 巩文峰 魏丽萍 《高原农业》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从巨柏根际土壤中分离多功能溶磷促生菌株,为高原环境下多功能溶磷菌的收集和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采集巨柏根际土壤样本,采用梯度稀释法筛选溶磷菌,并结合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能力,选出溶磷能力... 从巨柏根际土壤中分离多功能溶磷促生菌株,为高原环境下多功能溶磷菌的收集和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采集巨柏根际土壤样本,采用梯度稀释法筛选溶磷菌,并结合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能力,选出溶磷能力较好的菌株,并对IAA、固氮、解钾等多种促生特性进行测定,最终筛得具有多功能的溶磷菌,通过盆栽实验对溶磷菌的促生效果进行验证,并结合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基因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W13具有产IAA、铁载体、固氮、解钾等多种促生特性,为非脫羧勒克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经盆栽促生试验结果表明,W13对油菜和青稞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与对照组相比W13有效提高了油菜植株的根长、株高、鲜重和干重,并分别增长了119%、55.30%、157%和50%。青稞株高效果显著增长了44.80%。多功能溶磷细菌W13对油菜和青稞都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因此该菌具有作为生物肥料的潜力,用于植物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柏 溶磷细菌 效果
下载PDF
互花米草根系促生菌的筛选及其挥发性有机物质鉴定
11
作者 林子彦 王锟 +4 位作者 黄点秋 宁美凤 姜明国 高亚慧 丰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9-2180,共12页
【目的】从互花米草根系菌当中筛选获得具有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促进植物生长能力的菌株,并对其释放的VOCs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为促进植物生长提供菌株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从互花评定米草根系中分离85株细菌为供试细菌,用... 【目的】从互花米草根系菌当中筛选获得具有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促进植物生长能力的菌株,并对其释放的VOCs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为促进植物生长提供菌株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从互花评定米草根系中分离85株细菌为供试细菌,用二分隔培养皿与拟南芥共培筛选VOCs促生菌株,进一步评估多重促生功能,利用熵值法评定出最佳菌株;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RNA及gyrB基因分析定类;使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该菌株VOCs成分。【结果】筛选出6株可通过释放VOCs促进拟南芥生长的细菌,即GXMZU2281、GXMZU2346、GXMZU2401、GXMZU3251、GXMZU3294、GXMZU4388。其中,GXMZU4388菌株具有溶磷、固氮、产铁载体、产吲哚乙酸(IAA)的促生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在稀释20倍与100倍浓度菌液处理下,GXMZU4388菌株均能明显促进番茄生长,鲜重分别增加144.0%和186.2%,熵值法综合评定结果显示GXMZU4388菌株为最高分。GC-MS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能产生9种VOCs成分,其中8种成分已被报道具有抑菌或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6-甲基-2-庚酮、5-甲基-2-己酮、5-甲基-2-庚酮和3-甲基-2-戊酮的相对含量较高,占据主导地位。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GXMZU4388菌株为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safensis)。【结论】GXMZU4388菌株在促进植物生长各方面均表现优秀,在低浓度下也能显著发挥其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能释放多种有利于植物生长与抑菌的VOCs,在菌肥开发上有极佳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植物菌(pgpr)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沙福芽孢杆菌 拟南芥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与根围促生细菌相互作用的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36
12
作者 戴梅 王洪娴 +3 位作者 殷元元 武侠 王淼焱 刘润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54-2860,共7页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植物活体营养专性共生菌,广泛存在于陆地各生态系统中。研究表明,AM真菌与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影响植物养...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植物活体营养专性共生菌,广泛存在于陆地各生态系统中。研究表明,AM真菌与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影响植物养分吸收利用、病原物发生发展、土壤理化特性与生物修复等,而且对于可持续农、林、牧业生产、稳定生态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给予众多关注和研究。综述了AM真菌与PGPR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AM真菌与PGPR协同改善植物营养和生长、协同抑制病原菌、协同修复土壤方面的作用,旨在总结AM真菌与PGPR相互作用的效应与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研究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真菌 细菌 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寄主植物 土壤
下载PDF
根际促生细菌(PGPR)对冬枣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细菌多样性影响 被引量:45
13
作者 刘方春 邢尚军 +3 位作者 马海林 丁延芹 陈波 杜秉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80,共6页
从6年生冬枣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根际促生细菌(PGPR),以发酵鸡粪(DC)为吸附载体制成PGPR生物肥(PF),利用传统的氯仿熏蒸法和现代的T-RFLP技术,从冬枣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3个方面,分析P... 从6年生冬枣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根际促生细菌(PGPR),以发酵鸡粪(DC)为吸附载体制成PGPR生物肥(PF),利用传统的氯仿熏蒸法和现代的T-RFLP技术,从冬枣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3个方面,分析PF、普通生物肥料(NF)和DC对冬枣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NF处理相比,PF处理中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显著减少,但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F处理根际土壤具有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基于T-RFLP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F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成为1个独立的群,NF,DC和CK处理构成1个相对独立的群。此外,同其他试验处理相比,PF可相对稳定地提供冬枣生长周期内的微生物生物量碳。PGPR生物肥料的施用可提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提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有效改善冬枣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细菌 鸡粪 冬枣 细菌多样性 物量碳
下载PDF
运用生色基因标记黄瓜根围促生菌(PGPR)筛选菌株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晓斌 张炳欣 +1 位作者 楼兵干 Ryder MH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7-292,共6页
采用三亲交配方法 ,通过Tn7转座系统将lacZY标记基因导入黄瓜根围促生菌 (PG PR)筛选菌株PseudomonasfluorescensCN1 1 6和PseudomonascorrugataCN31的利福平抗性突变株中 ;标记假单胞菌菌株则被赋予了利用乳糖作为唯一碳源的能力 ,在... 采用三亲交配方法 ,通过Tn7转座系统将lacZY标记基因导入黄瓜根围促生菌 (PG PR)筛选菌株PseudomonasfluorescensCN1 1 6和PseudomonascorrugataCN31的利福平抗性突变株中 ;标记假单胞菌菌株则被赋予了利用乳糖作为唯一碳源的能力 ,在只有乳糖的M9培养基上生长能分解X Gal,菌落显出特有的蓝色 ;经Southern杂交分析 ,证明标记基因lacZY存在于转化菌株的染色体上 ;经验证标记菌株标记性状稳定 ,与对应的野生菌株比较其它性状如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防效果等基本不变 ;PGPR菌株利福平抗性和生色基因标记的结合 (双标记 )能最大限度地将土壤中引入的PGPR菌株与土著细菌分开 ,检测下限可达 1 0CFU mL ,为PGPR在根围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pgpr 基因标记 lacZY基因 转座子Tn7 分子态学 黄瓜 筛选 基因
下载PDF
细茎石斛内生和根围细菌多样性及促生能力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礼 童文君 +1 位作者 薛庆云 丁小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40,共9页
对采自湖北省英山县的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Linn.)Sw.〕根、茎和叶中的内生细菌及其根围苔藓内生细菌和根围土壤细菌进行分离,并采用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酶切分析(ARDRA)与UPGMA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细菌菌株进行鉴... 对采自湖北省英山县的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Linn.)Sw.〕根、茎和叶中的内生细菌及其根围苔藓内生细菌和根围土壤细菌进行分离,并采用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酶切分析(ARDRA)与UPGMA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细菌菌株进行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检测技术测定了这些细菌菌株的解磷、解钾、产生长素和嗜铁素的能力。结果显示:从细茎石斛根和茎以及根围苔藓和根围土壤中共分离获得75株细菌菌株,从叶中未分离出内生细菌。其中,源自根和茎的内生细菌菌株分别为14和7株;源自根围苔藓的内生细菌菌株偏少,仅14株;源自根围土壤的细菌菌株最多,达到40株。75株菌株可被分成33个ARDRA簇,通过16S r DNA序列测定及比对,它们分别隶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拉恩氏菌属(Rahnella)、潘多拉菌属(Pandorae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和泛菌属(Pantoea),其中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为优势属。在75株内生和根围细菌中,有22株菌株兼具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能力、25株菌株具有解钾能力、64株菌株具有产生长素能力、39株菌株具有产嗜铁素能力,其中有9株菌株兼具解磷、解钾、产生长素和嗜铁素的能力。总体上看,细茎石斛的内生和根围细菌数量多且多样性较高,其中9株兼具4种促生潜力的菌株可作为促进细茎石斛生长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茎石斛 细菌 细菌 ARDRA分析 多样性 能力
下载PDF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菌剂增强玉米干旱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超 李刚 +3 位作者 谢越盛 高彦林 郭坚华 许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6-132,185,共8页
选用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菌剂BBS处理玉米幼苗,研究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相关生理特性及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后,BBS处理组玉米幼苗的萎蔫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组植株叶片MDA含量仅为对照组的74.35%,叶片脯氨酸... 选用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菌剂BBS处理玉米幼苗,研究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相关生理特性及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后,BBS处理组玉米幼苗的萎蔫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组植株叶片MDA含量仅为对照组的74.35%,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3.39倍和1.07倍;处理组植株叶片ZmP5CS1的表达水平及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BS处理组植株叶片在干旱胁迫过程中一直保持较低的H_2O_2含量。研究得出,BBS处理能够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造成的伤害,进而加速正常浇水后的恢复。处理组植株叶片NCED1和ZmDREB2.7的高水平表达也表明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与BBS的互作过程可能有依赖ABA信号途径及不依赖ABA信号途径的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耐受性 植物细菌 脱落酸
下载PDF
根围促生细菌配施生物质炭对辣椒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代玉荣 李云红 +1 位作者 穆立蔷 吴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70,共9页
为探究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配施生物质炭对辣椒生长和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盆栽条件下设置对辣椒接种PGPR以及不接种对照(NM)并分别配施生物质炭0、1%、3%、9%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PGPR处理对辣... 为探究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配施生物质炭对辣椒生长和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盆栽条件下设置对辣椒接种PGPR以及不接种对照(NM)并分别配施生物质炭0、1%、3%、9%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PGPR处理对辣椒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效应,接种PGPR处理显著改善辣椒的根尖数、根分叉数、根系总投影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同时增加土壤中全氮含量,降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3%生物质炭添加量下,接种PGPR处理的辣椒根系土壤中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6.2%、4.5%、28.2%、28.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是相应不接种对照的1.6、1.2倍;接种PGPR并施加生物质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与接种PGPR处理的交互作用对辣椒地上干质量、真菌数量影响极显著,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显著,对其余指标无显著影响。综上,PGPR配合生物质炭能够通过提高土壤相关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改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环境,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其中以PGPR配施3%生物质炭处理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物质炭 辣椒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根际促生细菌对甘薯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其促生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玉琴 胡静 +6 位作者 尉继强 叶全 刘刚 丁建国 张华德 王同勇 朱海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7,共7页
以甘薯(Ipomoea batatas L.)为供试作物,研究分离自连作太子参土壤的解淀粉芽孢杆菌C05(C05)与枯草芽孢杆菌G03(G03)的体外促生能力及根际接种这两株细菌对甘薯幼苗生长和盆栽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主要功能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根际有... 以甘薯(Ipomoea batatas L.)为供试作物,研究分离自连作太子参土壤的解淀粉芽孢杆菌C05(C05)与枯草芽孢杆菌G03(G03)的体外促生能力及根际接种这两株细菌对甘薯幼苗生长和盆栽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主要功能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根际有益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接种C05、G03可以显著提高甘薯幼苗的主蔓长、最大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地下部干重和叶片叶绿素a、b含量,其中C05对甘薯幼苗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接种C05、G03能够改善栽培土壤营养构成,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诱导甘薯抗病基因H1N1和促生基因ctd1、ERF2的表达。综合认为,解淀粉芽孢杆菌C05与枯草芽孢杆菌G03具有体外促生能力,根际接种这两株细菌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甘薯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甘薯 幼苗 连作障碍 溶磷作用
下载PDF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梁建根 施跃峰 竺利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7期133-135,共3页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不仅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的产量,还能提高防病能力。阐述了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和生物防治的机制。
关键词 物防治 植物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生姜和马铃薯根围促生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丽娟 谭树朋 +1 位作者 许琳 刘润进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5-89,共5页
共同分布在相同生态位的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重要的种质资源。本研究旨在调查大田栽培的生姜和马铃薯根区土壤和根系中PGPR和AMF资源分布... 共同分布在相同生态位的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重要的种质资源。本研究旨在调查大田栽培的生姜和马铃薯根区土壤和根系中PGPR和AMF资源分布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其群落结构与功能提供依据。从山东龙口、临沂、青岛、平度和莱芜生姜样地分离获得拮抗生姜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R1)的PGPR 20株,其中,4个假单胞(Pseudomonus sp.)菌株s1-10、s3-11、s5-8和s6-4抑制能力最强;获得拮抗马铃薯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R2)PGPR 25株,其中,4个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m1-12、m3-4、m4-7和m5-13抑制能力最强。从上述生姜样地分离到AMF 3属11种,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ra)2种,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1种;球囊霉属(Glomus)8种;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ra bireticulata)、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为优势种;从马铃薯样地则获得4属10种,其中,无梗囊霉属2种,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1种,球囊霉属6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根内根孢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摩西管柄囊霉和变形球囊霉为优势种。该调查结果丰富了我国PGPR和AMF资源,为今后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细菌 丛枝菌真菌 球囊霉属 假单胞 芽孢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