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情态动词与根情态动词的语义歧异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雷志敏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65,共5页
情态词表现为句子的模态算子,其界定与描述长期以来都是语言学中探索的问题之一。笔者根据JenniferCoats的情态助动词意义的理论(叠义、模糊集模式),将情态助动词进行适当归并,划分出认知情态和根情态两类,以情态助动词can、may、must和... 情态词表现为句子的模态算子,其界定与描述长期以来都是语言学中探索的问题之一。笔者根据JenniferCoats的情态助动词意义的理论(叠义、模糊集模式),将情态助动词进行适当归并,划分出认知情态和根情态两类,以情态助动词can、may、must和have to以及它们的否定和过去时态形式为载体进行讨论,旨在对英语情态助动词的语义歧异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情态 根情态 语义歧异
下载PDF
根情态与认识情态的句法区分规则及其标记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赖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年第4期1-7,共7页
汉语在情态动词句法方面的规则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在推测型认识情态与非推测型根情态的句法区分方面体现出了规则上的诸多不一致。语法项目规则化程度低容易导致规则泛化之类的偏误,增加了习得难度。文章通过时体成分位置和否定词位置等... 汉语在情态动词句法方面的规则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在推测型认识情态与非推测型根情态的句法区分方面体现出了规则上的诸多不一致。语法项目规则化程度低容易导致规则泛化之类的偏误,增加了习得难度。文章通过时体成分位置和否定词位置等方面的语法分析体现出两类情态在句法区分规则上的横向不一致性和纵向不一致性,并结合标记性理论对其标记性进行相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情态 认识情态 句法区分规则 不一致性 标记性
下载PDF
情态的认知阐释 被引量:28
3
作者 梁晓波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4期33-37,共5页
本文在介绍了情态定义和分类以及对情态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对情态的产生、演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文中主要涉及了Talmy,Sweetser,Langacker,Halliday等人新近的研究成果.认知语言学家们对情态的认知阐释得到了历史语言学... 本文在介绍了情态定义和分类以及对情态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对情态的产生、演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文中主要涉及了Talmy,Sweetser,Langacker,Halliday等人新近的研究成果.认知语言学家们对情态的认知阐释得到了历史语言学和儿童语言习得的验证,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情态开辟了一条很好的经验主义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道义情态 认识情态 根情态
下载PDF
论情态与“着”的分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彭利贞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98,共9页
体与情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汉语持续体标记“着”与情态成分之间存在着同现限制关系,不同的“着”要求与表达不同的情态类型的情态成分同现。“着”表达静态持续义时,与之同现的情态成分表达认识情态;“着”表述动态持续义时,与之... 体与情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汉语持续体标记“着”与情态成分之间存在着同现限制关系,不同的“着”要求与表达不同的情态类型的情态成分同现。“着”表达静态持续义时,与之同现的情态成分表达认识情态;“着”表述动态持续义时,与之同现的情态成分则表达根情态,即道义情态或动力情态。根据“着”的不同,可以得到情态表达成分确切的语义解释;根据情态类型的不同,可以看出“着”的内部分化。当“着”在不同的语境效果下表达不同的体意义时,与之同现的多义的情态动词的意义解读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认识情态 根情态 持续体 同现 分化
下载PDF
多义范畴与汉语情态动词习得——以“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遐 《昌吉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1-56,共6页
汉语情态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数目有限,但意义复杂,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偏误最多的"要"为例,通过收集到的大量语料,说明情态动词的根情态义学生较易掌握,偏误主要集中于认识情态义上,... 汉语情态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数目有限,但意义复杂,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偏误最多的"要"为例,通过收集到的大量语料,说明情态动词的根情态义学生较易掌握,偏误主要集中于认识情态义上,同时认为汉语情态动词语义—形式的多重对应也是偏误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情态动词 根情态 认识情态
下载PDF
情态动词,还是情态助动词?——Modals的语类问题研究
6
作者 叶友珍 白海瑜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4年第5期19-20,共2页
在Modals的研究历史上对其语类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即"主动词说"和"助动词说"。本文通过分析提出Modals在语类上应归属于助动词,但是modals仍然具有自身独特的次语类特征,这些次语类特征导致了其在句法位置上的... 在Modals的研究历史上对其语类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即"主动词说"和"助动词说"。本文通过分析提出Modals在语类上应归属于助动词,但是modals仍然具有自身独特的次语类特征,这些次语类特征导致了其在句法位置上的独特性。对modals语类的重新界定以及其次语类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对modals的句法结构作出统一的解释,并对语法教学产生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语类 认识情态 根情态
下载PDF
国内情态人际意义研究述评
7
作者 李宁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2期176-177,共2页
本文旨在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国内情态人际意义研究进行述评。虽然情态作为人际元功能的主要实现手段,从语法范畴拓展到语篇人际意义研究的轨迹表明了研究者对它的认识逐渐深化,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重复性论文太... 本文旨在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国内情态人际意义研究进行述评。虽然情态作为人际元功能的主要实现手段,从语法范畴拓展到语篇人际意义研究的轨迹表明了研究者对它的认识逐渐深化,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重复性论文太多,论文角度缺乏更新拓展,缺乏对作为根情态的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构建的研究,缺乏对情态人际意义跨文化差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人际意义 根情态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中多个情态动词连用的句法结构
8
作者 崔靖靖 李百温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4-76,共3页
情态动词在现代汉语句子中经常连用,其连用顺序是:认知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多个情态动词连用的句法结构的探讨应首先把情态动词与体态词联系起来,找到认知情态动词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的差异;其次根据根情态动... 情态动词在现代汉语句子中经常连用,其连用顺序是:认知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多个情态动词连用的句法结构的探讨应首先把情态动词与体态词联系起来,找到认知情态动词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的差异;其次根据根情态动词源于ASPP并与体态词成对比分布,同时选择VP作为其补语;认知情态动词源于COMP并不能发生在不确定语境中;同时选择IP作为其补语的特点,分析得出认知类情态动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要高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从而确定了情态动词连用的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的连用 体态词 认知情态动词 根情态动词
下载PDF
对根意义情态动词与认识意义情态动词习得难度的实证研究(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福利 《中国英语教学:英文版》 2009年第2期75-91,126-127,共19页
本实证研究从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讨论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根意义情态动词和认识意义情态动词习得难度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根意义情态动词和认识意义动词的语法形式和语用功能方面的习得难度没有显著差异,... 本实证研究从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讨论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根意义情态动词和认识意义情态动词习得难度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根意义情态动词和认识意义动词的语法形式和语用功能方面的习得难度没有显著差异,而在语法意义方面,学习者对认识意义情态动词的习得情况比根意义情态动词好,这一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反。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与学习者的心理成熟程度有关,二是与注意力的控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度顺序 英语情态动词 意义情态动词 认识意义情态动词
原文传递
论情态与词尾“了”的同现限制
10
作者 彭利贞 刘翼斌 《对外汉语研究》 2008年第1期70-84,共15页
表面上同形的词尾"了"存在现实体标记"了1"与补语"了补"之间的内部差异,语法标记与表达某种特定情态的情态动词之间存在同现限制关系:现实体标记"了1"要求与表达认识情态的情态动词同现,"... 表面上同形的词尾"了"存在现实体标记"了1"与补语"了补"之间的内部差异,语法标记与表达某种特定情态的情态动词之间存在同现限制关系:现实体标记"了1"要求与表达认识情态的情态动词同现,"了补"虽然既可与单义认识情态动词也可与单义根情态动词同现,但两种情况的"了补"表达出不同的特征。多义情态动词与"了1"同现时,表达认识情态,与"了补"同现时,表达根情态。当"了"存在"了1"与"了补"之间的歧义时,与之同现的情态动词也存在相对应的歧解。不同类型的情态可以分化书面上同形的词尾"了",反过来,词尾上不同的"了"也可以充当多义情态动词的解释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情态动词 认识情态 根情态 词尾“了” 同现限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