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性的牢笼——儒家心性形上学根本传统的一种阐明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虎 《当代儒学》 2016年第2期179-193,共15页
孟子以降的整个儒家心性形上学的思想逻辑结构可以用孟子“ 尽心知性知天” 一语来概括 由知性而知天, 尽心而知性, 故由尽心而知天.由知性而知天, 摄“ 天” 于“ 性” , 引向关于“ 性体” 的思考; 由尽心而知性, 摄“ 性” 于“ 心”... 孟子以降的整个儒家心性形上学的思想逻辑结构可以用孟子“ 尽心知性知天” 一语来概括 由知性而知天, 尽心而知性, 故由尽心而知天.由知性而知天, 摄“ 天” 于“ 性” , 引向关于“ 性体” 的思考; 由尽心而知性, 摄“ 性” 于“ 心” , 引向关于“ 心体”的思考; 故而由尽心而知天, 走向心、 性、 天合一的完成.这恰好可以囊括孟子之后的宋明理学直到现代新儒家心性形上学的思想轨迹, 自宋明理学展开了关于“ 性体” “ 心体” 的思考, 最终在现代新儒家那里完成了心、 性、 天的合一.当这些可能性走完, 当代儒学必须超越现有的思想格局, 否则将不断地回返往复, 永远跳不出心性的“ 牢笼” .因此, 问题的关键在于重新发问: 这样的先验心性本体是如何“ 立” 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 牢笼 孟子命题 儒家 心性形上学 根本传统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和合之道
2
作者 云燕 《北方音乐》 2018年第5期19-23,共5页
“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根本特征,所展现的是中国人之胸怀。用声音艺术所表现的“和”,是与“天之道”相和、与意识形态相和、与人之情志相和的外在表现,透显的是乐之至诚无伪,体现的是生命因生生不息而永恒存在。中国传统音乐所达到的... “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根本特征,所展现的是中国人之胸怀。用声音艺术所表现的“和”,是与“天之道”相和、与意识形态相和、与人之情志相和的外在表现,透显的是乐之至诚无伪,体现的是生命因生生不息而永恒存在。中国传统音乐所达到的审美境界和精神境界,指向天地之外这样一个客观的、行之有规的、至高无上的永恒存在,所展现的是中国传统音乐所具有的独特的、客观的、理性的宇宙意识。因此,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为神圣性、至上性、永恒性,以及以有形向无形的超越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之和 乐之诚 积极继承 学科跨界 中国传统音乐之基础与根本
下载PDF
复兴什么,为什么复兴?——郭沫若的民族复兴思想一瞥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郭沫若的"民族复兴"思想不能望文生义地解读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无原则肯定和推崇,其中包含着他独特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具体来说,"复兴"的根本目的不是一般意义的"复古"或者弘扬传统文化,而是指... 郭沫若的"民族复兴"思想不能望文生义地解读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无原则肯定和推崇,其中包含着他独特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具体来说,"复兴"的根本目的不是一般意义的"复古"或者弘扬传统文化,而是指向一个"文化创造"的宏阔目标。郭沫若需要"复兴"的是他心目中的自由、自然、非功利的文化理想,是洋溢着这种理想的时代。用郭沫若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三代之前"根本传统"与"根本精神",从这样一种对历史的追溯出发,他对中国文化在后来的沦落有着深刻的批判和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民族复兴 根本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