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宗络索》笺解(续六)——八识识体及其功能的证悟
1
作者 徐孙铭 李佩桦 《船山学刊》 2019年第1期104-112,共9页
第八识的识体有保持种子、异时成熟、趣生五趣、统摄诸根、生死不离、寿暖保持、攀缘名色、依时而食、入灭尽定、染净真心等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并非虚妄;第八识所藏种子并非原来就有,而是被第七识熏染而成的。只有区别能熏与所熏(主体... 第八识的识体有保持种子、异时成熟、趣生五趣、统摄诸根、生死不离、寿暖保持、攀缘名色、依时而食、入灭尽定、染净真心等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并非虚妄;第八识所藏种子并非原来就有,而是被第七识熏染而成的。只有区别能熏与所熏(主体与客体),才能把握心理转换、心理疏导、还灭转智的关键,一刀斩断末那而开启觉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八识 遍行 别境 根本烦恼 识体
下载PDF
“应用哲学”说质疑
2
作者 黄盛华 《兰州学刊》 1987年第1期50-52,共3页
近年来,在反思理论的命运、探寻哲学的出路时,不少同志提出要开展“应用哲学”的研究,且企图建立一个应用哲学体系。笔者认为,“应用哲学”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就“应用哲学”的内涵来看,它完全是一个哲学学问题。有的同志为了... 近年来,在反思理论的命运、探寻哲学的出路时,不少同志提出要开展“应用哲学”的研究,且企图建立一个应用哲学体系。笔者认为,“应用哲学”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就“应用哲学”的内涵来看,它完全是一个哲学学问题。有的同志为了建立一个“应用哲学”体系,认为应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理论和具体实际的关系问题”。事实上,这一对关系完全是哲学学所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哲学 哲学意识 当代哲学 西方哲学史 思维场 科学知识增长 夏佩尔 根本烦恼 西方科学 意识对象
下载PDF
佛法之根本与教法之分类(上)
3
作者 吴信如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14,共7页
关键词 根本烦恼 欲界 道谛 三十七道品 色蕴 波逸提 转依 见惑 色界 波罗提木叉
原文传递
天光云影共徘徊——关于佛教与维护生态平衡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元春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15,47,共6页
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上述问题,揭示了佛法超越时空的真理性,展现了佛法将伴随人类文明的脚步走向尽未来际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 缘起论 佛性 法界缘起 《华严经》 佛教理论 业感缘起 根本烦恼 三自性 大乘庄严经论 大乘佛教
原文传递
八正道与戒定慧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毗耶达西 石权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4-38,共5页
佛陀临终之前,对弟子们说:“我已为汝等制定法与毗奈耶,我灭度以后,汝等以此为师。”从这一点,很清楚地看出,佛陀的生活方式和他的教团制度,包括法与毗奈耶。毗奈耶包含着美德、语言和身行,是佛教的行为准则。这就是一般所知道的戒,或... 佛陀临终之前,对弟子们说:“我已为汝等制定法与毗奈耶,我灭度以后,汝等以此为师。”从这一点,很清楚地看出,佛陀的生活方式和他的教团制度,包括法与毗奈耶。毗奈耶包含着美德、语言和身行,是佛教的行为准则。这就是一般所知道的戒,或者叫做道德修养。法是为人的精神修养而说的,就是定和慧,或者叫做精神集中的发展。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定慧 毗奈耶 精神修养 教团 正精进 根本烦恼 道德修养 慧三 基本教义 悲心
原文传递
关于佛教的认识论(上)
6
作者 唐仲容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5-9,共5页
前言佛教内宗派繁多,各有其特殊的教义,也各有其特异的认识论。但其中有代表性的,当推唯识说,故本文特以唯识说为佛教的认识论而阐述之。文中所言佛教的认识论,皆指唯识说。一九五三年,笔者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过《关于佛教的实... 前言佛教内宗派繁多,各有其特殊的教义,也各有其特异的认识论。但其中有代表性的,当推唯识说,故本文特以唯识说为佛教的认识论而阐述之。文中所言佛教的认识论,皆指唯识说。一九五三年,笔者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过《关于佛教的实质》一文,曾倡言佛教教义的实质,指以唯识义为内容的认识论,应看作是一门伟大的认识科学,它与现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当鼎足而三。今天仍然坚持这种看法,且在见解上更进了一步。现代的各种科学全是向外看,它是从认识的对象客观世界进行研究。改造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说 唯识义 八识规矩颂 现代佛学 佛教教义 第八识 根本烦恼 七识 别境 阿赖耶识
原文传递
佛教的心理学(中)
7
作者 唐仲容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9-17,共9页
三、心有染净二分佛教心理学常说心有二种:一者妄心,二者真心.妄心所知,虚妄不实;其行颠倒乖理,故其现象,杂而不纯,染而不净,亦名染心.真心反是,其所知真实不虚,其行如理如量,故其现象,纯而无杂,净而不染,亦名净心.染心与净心。
关键词 佛教心理学 染净 染心 八识 根本烦恼 阿赖耶识 七转识 异熟果 别境 末那识
原文传递
现代人对出家学佛应有怎样的认识——兼谈修改戒律问题
8
作者 刘承符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26,共2页
昨天接到台湾十月号《海潮音》月刊,登载一段小消息说:最近在万里霞泉寺剃度出家的陈宇廷,法号见安。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所硕士,是现任国防部长陈履安的公子,已故一级上将前“行政院长”的孙儿。他因为去年参加灵泉寺四十九天的禅期后,忽... 昨天接到台湾十月号《海潮音》月刊,登载一段小消息说:最近在万里霞泉寺剃度出家的陈宇廷,法号见安。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所硕士,是现任国防部长陈履安的公子,已故一级上将前“行政院长”的孙儿。他因为去年参加灵泉寺四十九天的禅期后,忽然省悟,决定出家。这条消息发表后,各方的反映不一。有的赞叹,有的感伤,有的同意,有的反对。各人立场不同,见解自异。究竟出家对个人以及社会国家好不好呢?我们应当有一个认识。出家分为三种:第一是身出家心不出。剃度出家,现比丘身,而仍贪图名闻利养;第二是心出身不出,这种属于在家居士,如《无量寿经》所举之贤护等十六正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佛 海潮音 释迦 利养 无量寿经 一级上将 陈履安 灵泉寺 四弘誓愿 根本烦恼
原文传递
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陈星桥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30,共4页
一提到爱,在世人心中就会引发一种温暖的、充满激情的甚至神圣的感受,并很自然地将它与爱情、友爱、母爱、仁爱、博爱等词联系起来。这是因为爱是一种凡人皆具的自然情感,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是组成家庭乃至社会的情感基础。然而在佛教... 一提到爱,在世人心中就会引发一种温暖的、充满激情的甚至神圣的感受,并很自然地将它与爱情、友爱、母爱、仁爱、博爱等词联系起来。这是因为爱是一种凡人皆具的自然情感,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是组成家庭乃至社会的情感基础。然而在佛教内,尤其是在出家人心中,“爱”这个词并不可爱,甚而令人感到可怕,这是因为佛教认为它是一种烦恼,是众生生死之根本,是出离苦海之魔障,因而总是将它与贪爱、爱欲、情爱、爱河、爱缚、爱火等词联系在一起。佛法修行的全部目的就是要使众生爱尽情绝,生死永断。这话让不明佛法的人听起来可能会惊骇不已。不过请不要害怕,佛教不会强迫人去断爱,只是广陈爱的过患,诱导人觉醒,从而自行断爱,进而引发出一种平等、无染、真正的“爱”——慈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起法 离苦海 一切众生 根本烦恼 杂阿含经 慈悲为本 爱欲 无染 毕竟空 情感基础
原文传递
佛法的总纲—四圣谛——佛学基本知识讲座之二
10
作者 魏艾 《法音》 1982年第2期26-28,共3页
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佛法浩如烟海,典籍汗牛充栋。学者欲探其秘奥,究其要旨,除紧紧抓住缘起论的核心外,还要牢牢地握其总纲四圣谛。四圣谛称为佛法的总纲,大约有下而几点理由。1.佛陀一生教化,从鹿野苑三转四谛法轮,至化道... 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佛法浩如烟海,典籍汗牛充栋。学者欲探其秘奥,究其要旨,除紧紧抓住缘起论的核心外,还要牢牢地握其总纲四圣谛。四圣谛称为佛法的总纲,大约有下而几点理由。1.佛陀一生教化,从鹿野苑三转四谛法轮,至化道圆满将入涅槃时,复于《遗教经》中,三唱“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圣谛 遗教经 缘起论 鹿野苑 道谛 五蕴炽盛 至化 大不善地法 根本烦恼 灭谛
原文传递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上)
11
作者 济群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22,共7页
关键词 根本烦恼 粗恶语 色身 无记 求不得苦 自性 我执 有漏行 三十七道品 拨无因果
原文传递
佛教对人类欲望的认识
12
作者 西妙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7,共4页
关键词 五欲 人类欲望 圆觉经 十二因缘 根本烦恼 一切众生 修持 菩提道次第广论 世俗人生 了生脱死
原文传递
人生为何说“苦”——漫谈佛家“苦”的心理观
13
作者 黄强华 《大众心理学》 2015年第1期45-45,共1页
佛家的法理或学说,总体上被人们归入哲学范畴。但正如哲学从一开始就是一门包罗万象(包括心理学在内)的综合学问,佛家的学说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国学大师熊十力曾把佛学称为“心理哲学”。这里就先从佛家关于“人生是苦的... 佛家的法理或学说,总体上被人们归入哲学范畴。但正如哲学从一开始就是一门包罗万象(包括心理学在内)的综合学问,佛家的学说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国学大师熊十力曾把佛学称为“心理哲学”。这里就先从佛家关于“人生是苦的”之哲学中去一窥其中的心理观。苦,是佛家思想的出发点,所谓“苦谛”就是佛家所要寻求的关于人生是苦,以及人们如何才能灭苦、脱苦的真理。《心经》开宗明义就说:观世音菩萨以其圣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蕴皆空 脱苦 观世音菩萨 熊十力 《心经》 佛家思想 根本烦恼 从一 本能反应 唯识述记
原文传递
生活本身就是神通
14
作者 星云 《晚晴》 2016年第2期138-138,共1页
佛教本身说的"神通",是指修持禅定后,而得到的一种无碍自在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事实上,神通也不限于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等奇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神能。长途跋涉,口渴难当,喝一杯水就能止息如火焰的干渴,这不就是神通吗?当我们... 佛教本身说的"神通",是指修持禅定后,而得到的一种无碍自在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事实上,神通也不限于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等奇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神能。长途跋涉,口渴难当,喝一杯水就能止息如火焰的干渴,这不就是神通吗?当我们看到嫣红嫩绿的花草,皎洁如轮的明月,会突然感到心旷神怡,感到莫名的欢喜愉悦,这不就是神通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定 修持 一杯水 神足通 天眼通 天耳通 根本烦恼 横加指责 释迦 尊者
原文传递
隐形自在 护国佑民 清乾隆铜镀金摩利支佛母像欣赏
15
作者 黄春和 《收藏家》 2017年第3期79-80,共2页
在藏传佛教的神灵世界中,有大量的女性尊神,实为藏传佛教一大特色和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这些女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地位崇高,属于藏传佛教尊奉的不共三皈依(上师、本尊、佛母)之一,通常被冠以佛母、明妃和空行母的不同类别名称;... 在藏传佛教的神灵世界中,有大量的女性尊神,实为藏传佛教一大特色和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这些女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地位崇高,属于藏传佛教尊奉的不共三皈依(上师、本尊、佛母)之一,通常被冠以佛母、明妃和空行母的不同类别名称;另一类地位一般,属于护法神,通常由天女一类统摄。藏传佛教修行重视智慧,认为智慧如利剑可以斩断一切烦恼,灭除一切魔障,可以帮助修行者证悟佛理,成就佛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利支 空行母 金刚乘 佛理 修行者 证悟 佛道 本尊 护国 根本烦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