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德性治理”到“公民社会”的建立——“顺服的伦理”、“根源的伦理”与“公民的伦理”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安梧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1,共7页
儒学有"生活化的儒学"、"批判性的儒学"与"宰制性的儒学",配合血缘性纵贯轴,可对儒学有一全面的把握。诠释与分析"以理杀人"、"存天理、去人欲"等问题,并因而追溯中国儒学的特性,指... 儒学有"生活化的儒学"、"批判性的儒学"与"宰制性的儒学",配合血缘性纵贯轴,可对儒学有一全面的把握。诠释与分析"以理杀人"、"存天理、去人欲"等问题,并因而追溯中国儒学的特性,指出"根源伦理"、"帝皇专制"与"巫祝咒术"三者相互依倚、相互抗持的关系。正因如此,"根源的伦理"与"顺服的伦理"才混淆而误置,须瓦解与重建。对比而言,中国古代社会下的子民是一自然状态下的天民,其伦理乃"天民伦理",是血缘性纵贯轴下所成之伦理。它不同于公民伦理,公民伦理重在以自我的限定为起点,并依客观的契约而构造一新的连结体。公民伦理不是来自道德、思想、意图,而是来自权力、结构、组织。这不是单元的转出,而是多元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人欲 顺服的伦理 根源的伦理 公民的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