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根溜注入”理论针刺上入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姜文飞 张万里 +2 位作者 于艺 姜润成 祝木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在“根溜注入”理论指导下针刺上入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上入穴治疗。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症状与... 目的:观察在“根溜注入”理论指导下针刺上入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上入穴治疗。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症状与评估量表(ESCV)中的各项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23/30),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ESCV中眩晕程度、颈肩痛、头痛等评分均提升,治疗组更显著(P<0.05);在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根溜注入”理论的指导下针刺上入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更深入地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根溜注入 上入穴 针刺
下载PDF
调阴阳跷脉结合根溜注入旁通法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雪萍 吴旭丽 +1 位作者 彭礼 郗亚薇 《现代中医临床》 2023年第2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调阴阳跷脉结合根溜注入旁通法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调阴阳跷脉结合根溜注入旁通法... 目的观察调阴阳跷脉结合根溜注入旁通法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调阴阳跷脉结合根溜注入旁通法进行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FDIS)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2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中,痊愈14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经秩和检验,Z=-2.006,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2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明显,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FDIP、FDIS评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FDIP、FD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2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FDIP、FDIS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提高明显,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针刺不良反应。结论调阴阳跷脉结合根溜注入旁通法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针刺 跷脉 根溜注入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杨丹红教授运用通经刺络针法治疗痛证经验撷要
3
作者 赵欣怡 汤雨珍 杨丹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476-1478,1484,共4页
[目的]总结杨丹红教授运用通经刺络针法治疗痛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查阅古籍及现代文献研究,并基于痛证的发病机制,总结杨师通经刺络针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治疗痛证的应用前景,并举临床医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痛证病机有“... [目的]总结杨丹红教授运用通经刺络针法治疗痛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查阅古籍及现代文献研究,并基于痛证的发病机制,总结杨师通经刺络针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治疗痛证的应用前景,并举临床医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痛证病机有“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主要为气机运行不畅,故杨师认为治疗痛证旨在条畅周身气机。杨师基于《内经》“根结”“根溜注入”理论,根据自身临床经验,结合络刺法,提出了通经刺络针法。其针法强调辨经论治,取病位所过经脉之首尾穴,快速捻转,得气为要,出针后行井穴刺络放血。文中所附两则医案之痛证,皆为经脉气机不畅所致,故治疗取其所过经脉之首尾穴行通经刺络针法,使气血得行,痛证即愈。[结论]杨师临床治疗痛证时注重辨经论治,注重首尾配穴及井穴的应用,配合刺络放血疗法,达到加强周身气机运行,调理气血之用,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证 通经刺络针法 根溜注入 刺络法 名医经验 杨丹红
下载PDF
颈项部“上入”穴应用刍议 被引量:6
4
作者 韩李莎 盛茹雅 +1 位作者 鲁海 张春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70-1272,共3页
根据《灵枢》中十二正经"根溜注入"、十二经别"离入出合"的描述,十二正经中手足三阳经的"上入"穴与十二经别之六合部位以及颈部"七次脉"穴位基本相符,分别为天柱、天窗、天牖、天容、人迎、扶... 根据《灵枢》中十二正经"根溜注入"、十二经别"离入出合"的描述,十二正经中手足三阳经的"上入"穴与十二经别之六合部位以及颈部"七次脉"穴位基本相符,分别为天柱、天窗、天牖、天容、人迎、扶突均位于颈项部。本文试从《灵枢》阐述颈项部"上入"穴的理论渊源以及选穴关键,通过"天牖五部"探讨"上入"穴的临床主治,并总结其现代临床应用。"上入"穴古今均有运用,可治疗阳气厥逆之暴病、内分泌疾病、颈项部及头面五官等疾病,对调整阴阳之气的顺接及调节阳气的温煦作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荐临床针刺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项部 “上入”穴 根溜注入 离入出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韩碧英治疗面神经炎经验总结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扬 彭唯娜 +1 位作者 李喜梅 叶永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22-1425,共4页
韩碧英教授中医功底深厚,注重针药结合,在多种疾病的治疗方面思路独到,经验丰富。文章主要介绍了韩碧英教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经验,韩教授治疗时注重中焦的调理,重视原穴、五俞穴等特定穴的应用,根据面部经筋分布布针,配合"... 韩碧英教授中医功底深厚,注重针药结合,在多种疾病的治疗方面思路独到,经验丰富。文章主要介绍了韩碧英教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经验,韩教授治疗时注重中焦的调理,重视原穴、五俞穴等特定穴的应用,根据面部经筋分布布针,配合"根溜注入"穴位的使用,兼顾少阳,针药结合,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列举两例,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面瘫 中焦 原穴 五俞穴 根溜注入”穴位 韩碧英 针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