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养和环境因素对小麦根腐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康绍兰 彭荣欣 +1 位作者 黄梧芳 董金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本文报道了一些营养和环境因素对小麦根腐菌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单糖或双糖,氮源为铵态氮,矿质元素为KH_2PO_4,适宜酸度和环境条件为pH6.0和30℃,交替光照培养;孢子产生的适宜碳源为多糖,矿质... 本文报道了一些营养和环境因素对小麦根腐菌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单糖或双糖,氮源为铵态氮,矿质元素为KH_2PO_4,适宜酸度和环境条件为pH6.0和30℃,交替光照培养;孢子产生的适宜碳源为多糖,矿质元素为FeSO_4·7H_2O,适宜酸度和环境条件为pH6.0和20~25℃黑暗培养.氮源对孢子产生的影响较为复杂.天然有机物质麦叶浸出汁和土豆浸出汁既利于菌丝生长,也利于孢子产生.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适宜条件一般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腐菌 丝生长 环境因素
下载PDF
根腐菌毒素对菘蓝试管苗有丝分裂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陈玉芹 聂姬锋 +1 位作者 客绍英 陈桂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7,共4页
以窄叶菘蓝试管苗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研究了根腐菌毒素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中出现了四倍体细胞,在根腐毒素胁迫的无性植株中,除四倍体植株外,还有三体、四体等非整倍体细胞。此... 以窄叶菘蓝试管苗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研究了根腐菌毒素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中出现了四倍体细胞,在根腐毒素胁迫的无性植株中,除四倍体植株外,还有三体、四体等非整倍体细胞。此外,毒素胁迫还引起染色体断折、染色体桥等结构变异,对细胞分裂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根腐菌毒素 体细胞无性系 核型分析
下载PDF
防治小麦根腐菌药剂效果的测试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普选 韩小平 +1 位作者 柴文玉 柴振辉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7-58,共2页
本文通过室内四项指标测定试验,证明拌种双、三唑酮,三唑醇,异菌脲和克菌丹五种药剂对小麦根腐菌有高效。大田拌种剂量可分别采用种子重的0.15%、0.30%、0.15%、0.12%和0.12%。其中拌种双在根病与黑穗病混发区更具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麦 根腐菌 农药 防治 拌种双
下载PDF
小麦茎基腐病原菌定量检测方法构建及应用
4
作者 李广胜 李月娇 +3 位作者 孙淑琴 王丽 冯学良 杨秀荣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天津地区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状况并开展防控预测,针对小麦茎基腐两大主要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和小麦根腐离蠕孢菌,建立病原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基于病原菌ITS序列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Fpg-qrt-F/R和Bs-qrt-F/R,扩增片... 为进一步明确天津地区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状况并开展防控预测,针对小麦茎基腐两大主要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和小麦根腐离蠕孢菌,建立病原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基于病原菌ITS序列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Fpg-qrt-F/R和Bs-qrt-F/R,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298 bp和116 bp。以病原菌基因组为标准品构建实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建立了病原菌含量检测方法,并对天津地区小麦茎基腐发病田小麦根际土壤及麦种中携带假禾谷镰刀菌和小麦根腐离蠕孢菌的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发病田块小麦根际土壤中假禾谷镰刀菌基因组含量为0.3438~77.6867 pg.g^(-1),小麦根腐离蠕孢基因组含量为1.6853~844.2290 pg.g^(-1)。此外对15个不同地区的小麦种子进行检测,其中假禾谷镰刀菌检出率为40%,麦种带菌量为0.2617~0.2690 pg.g^(-1),未检出小麦根腐离蠕孢。本研究建立了病原菌荧光定量检测体系,摸清了天津地区小麦茎基腐的发病情况,确定了病田土壤中小麦茎基腐病原菌菌量的最低阈值,为相关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早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 假禾谷镰刀 小麦离蠕孢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根腐菌和锈腐菌对人参总皂苷的化学趋向性响应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匙坤 雷锋杰 +4 位作者 许永华 刘芳芳 杨鹤 张爱华 张连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1-826,共6页
目的研究人参根腐菌Fusarium solani和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对人参总皂苷的化学趋向性响应。方法采用平板法和孢子悬滴萌发法分别测定了2种病原菌及其孢子在3种趋化参数(质量浓度、温度和p H值)条件下对人参总皂苷的... 目的研究人参根腐菌Fusarium solani和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对人参总皂苷的化学趋向性响应。方法采用平板法和孢子悬滴萌发法分别测定了2种病原菌及其孢子在3种趋化参数(质量浓度、温度和p H值)条件下对人参总皂苷的化学趋向性响应。结果人参根腐菌对低质量浓度的人参总皂苷表现出较强的化学趋向性,趋化移动指数(CMI)为1.294 8,病原菌孢子萌发率(SGR)为66%,趋化生长速率(CGR)为0.533,病原菌菌丝生长量(MG)为0.522 0 mg/m L;人参锈腐菌则对中质量浓度的人参总皂苷表现出较强的化学趋向性,CMI为1.255 6,病原菌SGR为63%,CGR为0.465,MG为0.449 4 mg/m L。结论低、中质量浓度(0.2~20 mg/L)的人参总皂苷对人参根腐菌的化学趋向性有促进作用,人参锈腐菌对4种质量浓度的人参总皂苷均具有化学趋向性响应,而且受此趋化影响下的2种病原菌的SGR、CGR和MG也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都随皂苷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根腐菌 人参锈 人参总皂苷 化学趋向性 孢子萌发率
原文传递
花生根系分泌物对根腐镰刀菌和固氮菌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苹 江丽华 +4 位作者 万书波 魏建林 于淑芳 杨力 王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7-111,共5页
采用连续收集法提取到花生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并就花生根系分泌物对根腐镰刀菌36194和固氮菌14046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根系分泌物的中性、酸性和碱性组分对根腐镰刀菌菌丝的生长均存在一定的化感促进作用,对固氮菌... 采用连续收集法提取到花生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并就花生根系分泌物对根腐镰刀菌36194和固氮菌14046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根系分泌物的中性、酸性和碱性组分对根腐镰刀菌菌丝的生长均存在一定的化感促进作用,对固氮菌的生长存在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并随添加浓度的增加化感作用增强。中性组分的化感作用相对更强些。GC-MS分析显示中性组分共含有2,4-二甲基苯甲醛、月桂酸、豆寇酸、软酯酸、油酸、硬酯酸等6种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系分泌物 镰刀 固氮 化感作用
下载PDF
花生根系腐解物对根腐镰刀菌和固氮菌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苹 王梅 +2 位作者 杨力 于淑芳 万书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701-21703,共3页
[目的]研究花生根系腐解物对花生根腐镰刀菌36194和固氮菌14046的化感作用。[方法]采用培养箱培养的方法得到了不同连作年限的花生根系腐解物,灭菌后添加到花生根腐镰刀菌和固氮菌的培养基中,测定花生根系腐解物对二者生长的影响。[结果... [目的]研究花生根系腐解物对花生根腐镰刀菌36194和固氮菌14046的化感作用。[方法]采用培养箱培养的方法得到了不同连作年限的花生根系腐解物,灭菌后添加到花生根腐镰刀菌和固氮菌的培养基中,测定花生根系腐解物对二者生长的影响。[结果]花生根系腐解物对根腐镰刀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化感促进作用,对固氮菌的生长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且化感作用随添加浓度和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强。[结论]连作条件下花生根系残茬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其腐解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化感作用很可能是导致花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解物 化感作用 镰刀 固氮
下载PDF
东北三省大豆品种(系)对大豆根腐镰孢菌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肖彩霞 关雪松 +1 位作者 王晓艳 文景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用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强毒力菌株对408份大豆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存在大量抗优势致病镰孢菌F.solani和F.oxysporum的资源。黑龙江的357份大豆品种(系)中抗F.solani的占39... 用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强毒力菌株对408份大豆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存在大量抗优势致病镰孢菌F.solani和F.oxysporum的资源。黑龙江的357份大豆品种(系)中抗F.solani的占39.03%,抗F.oxysporum的占62.37%。吉林的27份主栽大豆品种中抗F.solani的占23.46%,抗F.oxysporum的占46.91%。辽宁的24份主栽大豆品种中抗F.solani的占25.00%,抗F.oxyspo-rum的占61.11%。黑龙江的菽锦05-SH、黑农65、D09-005、D09-072和D09-077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强毒力F.solani和F.oxysporum均表现抗病。来自不同省份的F.solani和F.oxysporum菌株对同一个大豆品种(系)的毒力存在差异,因此在鉴定品种抗病性时应尽量选用当地的镰孢菌株。同时用8种大豆根腐镰孢菌(Fusarium spp.)强毒力和弱毒力菌株接种东北地区的10个主栽大豆品种,在所产生的160个互作中,抗病互作占74.38%,表明主栽大豆品种对镰孢菌根腐病普遍存在抗性。其中绥农28和丹豆13对弱毒力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ceum)、黑农44和东农2037对弱毒力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表现免疫;不存在对所有8种大豆根腐镰孢菌均表现抗病或均表现感病的大豆品种。依据抗病互作所占比例和平均病情指数,10个主栽大豆品种对8种镰孢菌的总体抗性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九农28、吉育35、绥农28、铁豆44、黑农44、丹豆13、垦丰16、东农2037、辽豆17、合丰55。主栽大豆品种对同种镰孢菌的强毒力和弱毒力菌株抗感表现一致的占71.25%,因而在鉴定品种抗病性时可以不考虑镰孢菌菌株的毒力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大豆品种 大豆镰孢 抗病性
下载PDF
人参锈腐菌和根腐菌对人参皂苷类物质的化学趋向性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志庆 张爱华 +4 位作者 雷锋杰 刘双利 陈长宝 张欣欣 张连学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4,共8页
为了考察人参皂苷类物质是否能作为趋化物质在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和人参根腐菌(Fusarium solani)侵染过程中发挥作用。采用平板法、孢子悬滴萌发法和菌丝干重法研究人参二醇型苷元、原人参二醇型苷元、Re和Rd的不... 为了考察人参皂苷类物质是否能作为趋化物质在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和人参根腐菌(Fusarium solani)侵染过程中发挥作用。采用平板法、孢子悬滴萌发法和菌丝干重法研究人参二醇型苷元、原人参二醇型苷元、Re和Rd的不同梯度浓度(500,50,5,0.5 mg/L)、pH(5,6,7,8)和不同趋化温度(20,25,30℃)以及不同趋化时间(2,3,4,5,6,7 d)下对人参锈腐菌和人参根腐菌影响。结果表明:人参二醇型苷元、原人参二醇型苷元、Re和Rd对人参锈腐菌和人参根腐菌均具有不同化学趋向性作用,且其最优趋化条件各不相同,在最优趋化条件下,原人参二醇型苷元作用于人参根腐菌时,趋化性指数(CMI)最大,达到1.200 0;原人参二醇型苷元作用于人参锈腐菌时,孢子萌发率和菌丝干重均达到最大,为81.67%和0.396 7 mg/mL。因此,人参锈腐菌与人参根腐菌对人参二醇型苷元、原人参二醇型苷元、Re和Rd具有不同化学趋向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锈 人参根腐菌 化学趋向性 人参皂苷类物质
原文传递
两种同时提取小麦根腐离蠕孢菌DNA和RNA的方法比较
10
作者 王珍 崔素萍 +1 位作者 崔丽琴 左豫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7-280,共4页
获得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RNA和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以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为原料,分别采用溶菌酶法和液氮研磨法破碎真菌细胞壁提取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吸收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核酸完整性和纯度检测。结... 获得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RNA和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以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为原料,分别采用溶菌酶法和液氮研磨法破碎真菌细胞壁提取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吸收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核酸完整性和纯度检测。结果表明:2种方法在提取DNA时都同时得到了高质量的RNA;PCR检测结果表明DNA完整性比较高,2种方法得到的DNA质量相当;溶菌酶法中得到的RNA质量优于液氮法。利用溶菌酶破壁法提取小麦根腐离蠕孢菌DNA的提取体系可用于RNA的提取,为小麦根腐离蠕孢菌核酸的DNA和RNA的同时提取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离蠕孢 核酸 提取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下载PDF
长白山区参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第1报 γ-射线的土壤灭菌效应
11
作者 任守让 王瑞霞 王韵秋 《东北农业科学》 1987年第1期78-80,共3页
本文报道了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对老参地腐生微生物及人参根腐菌类的存活影响。明确了土壤灭菌效应,经辐照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大幅度下降,真菌的致死剂量低于细菌。人参根腐菌的致死临界剂量为2Mrad。
关键词 土壤灭 γ-射线 土壤微生物 根腐菌 长白山区 生态研究 病源 稀释平板法 数量差异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根病发生现状及致病病原种类调查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冬梅 曹克强 +3 位作者 王爱英 张秀丽 张翠英 赵丽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42,共5页
通过对河北省 4个不同生态区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调查 ,基本掌握了河北省小麦根病的发生现状 ,调查表明 ,根病的发生在不同品种和地区以及同一品种或同一地区不同生育期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 ;分离培养结果表明 :该省小麦根病是由多种病... 通过对河北省 4个不同生态区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调查 ,基本掌握了河北省小麦根病的发生现状 ,调查表明 ,根病的发生在不同品种和地区以及同一品种或同一地区不同生育期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 ;分离培养结果表明 :该省小麦根病是由多种病原侵染所致 ,主要致病病原有根腐蠕孢菌、丝核菌、全蚀菌、镰刀菌、链格孢菌等 5个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发生现状 致病病原 种类 虫蠕孢 丝核 全蚀
下载PDF
一株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特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卜春亚 孙晔 +6 位作者 张天蔚 王帅 张英英 牛薇 官学琼 王有年 师光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0-304,共5页
为筛选对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较好抑菌活性的草莓内生细菌,从草莓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分离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鉴定后,进行拮抗菌抑菌特性分析.... 为筛选对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较好抑菌活性的草莓内生细菌,从草莓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分离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鉴定后,进行拮抗菌抑菌特性分析.结果筛选到1株对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具有较高抑菌活性(抑菌带达9.8 mm)、稳定性较好的菌,标记为SY-4.此外,该菌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ticola)、棉花红腐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草莓根腐石楠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hotiniae)等也有较好的拮抗作用.SY-4经鉴定确定为枯草芽胞杆菌.SY-4发酵液在培养时间48 h、培养温度37℃、pH值为7时,抗菌效果最好,但发酵产物不耐高温、不耐酸、较耐碱性,对蛋白酶敏感,初步说明存在蛋白类抑菌活性物质.电镜观察发现SY-4发酵液处理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后,菌丝形态变得不规则.该拮抗内生细菌是潜在的植物病原真菌生防菌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内生 拮抗作用 枯草芽胞杆 草莓尖孢镰刀
原文传递
小麦根腐镰刀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5
14
作者 贾廷祥 刘传德 +2 位作者 吴桂本 李绍敏 王英姿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9-264,共6页
1991—1994年对山东省11县市的小麦根腐病标样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鉴定出6种镰刀菌,有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 (Smith)Sacc.)、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 Schw.)、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串珠镰刀菌(F.monilif... 1991—1994年对山东省11县市的小麦根腐病标样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鉴定出6种镰刀菌,有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 (Smith)Sacc.)、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 Schw.)、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茄病镰刀菌(F.solani (Mart) Sace.)及木贼镰刀菌(F.equiseti (Corda) Sacc.)。前4种为主要致病种。所测5种镰刀菌生长发育的适宜条件为25—30℃,PH5—6,全光照或光照交替培养;可溶性淀粉为最佳碳源,硝态氮和天门冬素为最佳氮源。铵态氮、L—半胱氨酸促进黄色镰刀菌生长,而对其他种有抑制作用。小麦组织液明显促进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镰刀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草甘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陶波 蒋凌雪 +2 位作者 沈晓峰 栾凤侠 邱丽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68,179,共8页
以东北地区黑土为材料,探讨草甘膦对土壤呼吸、土壤可培养菌种群数量、大豆固氮根瘤菌和大豆根腐镰刀菌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浓度的加大,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增强,土壤中草甘膦含量为1mg.kg-1、10mg.kg-1、100mg.kg-1时,... 以东北地区黑土为材料,探讨草甘膦对土壤呼吸、土壤可培养菌种群数量、大豆固氮根瘤菌和大豆根腐镰刀菌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浓度的加大,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增强,土壤中草甘膦含量为1mg.kg-1、10mg.kg-1、100mg.kg-1时,危害系数分别为1.20、0.322、0.076,远小于无危害标准系数20,确定草甘膦对土壤微生物低毒或无实际危害。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对土壤真菌、放线菌种群数量具有一定影响。土壤可培养菌种群数量随草甘膦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随着草甘膦加入时间的延长,真菌、细菌、放线菌的种群数量有所恢复,其中放线菌与真菌同细菌相比对草甘膦敏感,土壤细菌对草甘膦具有较强的耐受或降解能力。草甘膦对大豆根瘤菌和大豆根腐镰刀菌有一定影响,对大豆根瘤菌的抑制作用与草甘膦浓度呈正比;低浓度草甘膦对镰刀菌产生激活作用,高浓度草甘膦对镰刀菌具有抑制作用;伴随草甘膦加入时间的延长,其对大豆根瘤菌和大豆根腐镰刀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土壤微生物 土壤呼吸 固氮 镰刀
下载PDF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Sequences of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of Phytophthora sojae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鹏飞 韩英鹏 +14 位作者 吴俊江 吕慧颖 邱丽娟 常汝镇 靳立梅 王金生 于安亮 陈晨 南海洋 许修宏 王萍 张大勇 张淑珍 李文滨 陈维元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8,共9页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 (ITS1, ITS2 and 5.8S rDNA) of the nuclear ribosomal DNA (nrDNA) was amplified via the PCR method in seventeen different isolates of Phytophthora sojae using the commo...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 (ITS1, ITS2 and 5.8S rDNA) of the nuclear ribosomal DNA (nrDNA) was amplified via the PCR method in seventeen different isolates of Phytophthora sojae using the common primers of the ITS of fungi. Around 800 bp- 1,000 bp fragment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DL2000 marker and the sequences of the PCR products were tested. Taking isolate USA as outgroup, the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y means of maximum parsimony analysis, and the genetic evolution among isolate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ase constitution of ITS 1 and ITS2 among various isolates. The seventeen isolate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and the isolates from the same region belong to the same group, which shows the variation in ge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Phytophthora sojae RDNA PHYLOGENY
下载PDF
灰葡萄孢代谢产物对3种小麦病害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建 王惠 +1 位作者 卢亮 彭文文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5,共2页
分别用皿内试验和盆栽试验方法测定灰葡萄孢代谢产物对3种小麦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皿内试验结果表明,灰葡萄孢代谢产物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到66.2%,对小麦根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61.6%,对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 分别用皿内试验和盆栽试验方法测定灰葡萄孢代谢产物对3种小麦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皿内试验结果表明,灰葡萄孢代谢产物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到66.2%,对小麦根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61.6%,对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2.5%。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前喷施灰葡萄孢代谢产物培养液,对小麦纹枯病的预防效果可达97.6%,以上对小麦根腐病的预防效果可达84.6%。将灰葡萄孢代谢产物培养液稀释20倍后喷施,对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的预防效果也分别可达60.7%和42.3%。盆栽试验中灰葡萄孢代谢产物对小麦纹枯病和小麦全蚀病的治疗作用效果分别为48.3%和29.7%,对小麦根腐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防治效果 小麦纹枯病 小麦 小麦全蚀病
下载PDF
病害
18
《麦类文摘》 1994年第2期60-62,共3页
参见 W94:1386W941290 监测的大麦条锈菌毒力新模式[刊,英]/Kumar,J.…//Indian Journal of Mycology and PlantPathology.-1991,21(2).-161~163[WBTA,1993,10(1),729]W941291 小麦和大麦条锈菌对杀菌剂的不敏感性[刊,英]/Barnard,E.G.... 参见 W94:1386W941290 监测的大麦条锈菌毒力新模式[刊,英]/Kumar,J.…//Indian Journal of Mycology and PlantPathology.-1991,21(2).-161~163[WBTA,1993,10(1),729]W941291 小麦和大麦条锈菌对杀菌剂的不敏感性[刊,英]/Barnard,E.G.//HGCA Project Report.-1992,(55).-65p[WBTA,1993,10(1),721]W941292 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Syd.& Sy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 PUCCINIA 毒力 不敏感性 根腐菌 核腔 诱发变异 混合品种 病原真 禾白粉
下载PDF
Inoculation of Loquat Endophytic Trichoderma Strain P3.9 into Loquat Rhizosphere Soil and Its Effect on Quantity of Indigenous Fungi 被引量:1
19
作者 LU Hai-ju CHEN Dan +2 位作者 XIE Xin-yue WANG Yan ZHANG Rong-r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20年第1期48-52,共5页
In order to explore whether the endophytic Trichoderma strain P3.9 of loquat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indigenous fungi in loquat rhizosphere soil, the quantitative change of aboriginal fungi is determined by dish dilu... In order to explore whether the endophytic Trichoderma strain P3.9 of loquat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indigenous fungi in loquat rhizosphere soil, the quantitative change of aboriginal fungi is determined by dish dilution and plate colony-counting method with time changing in one seas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inoculation of endophytic Trichoderma strain P3.9, the total number of indigenous fungi in loquat rhizosphere soil had an obviously downward trend in contrast with the control which was without inoculation. For treatment groups, 5~60 d after inoculation, the number of indigenous fungi showed a cyclic upward-downward trend at a 10-d interval except for the insignificant changes from 35 to 40 d;60~90 d after inoculation, the upward-downward trend repeated at a 30-d interval.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indigenous fungi first presented a downward-upward trend every 15 d during the period of 5~50 d, and then an upward-downward trend from the period of 50~70 d and the 75~85 d, and lastly continuous growth from 85 to 90 d;particularly, it did not vary greatly from 70 to 75 d. In general, the quantity of indigenous fungi is unstabl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fluctuates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number of indigenous fungi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ichoderma strain P3.9 can inhibit indigenous fungi in loquat rhizosphere soil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QUAT Endophytic Trichoderma P3.9 strain Indigenous fungus Root rot
下载PDF
Potential of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Cucumber Root Rot Using Natural,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20
作者 Mohamed El Khaleely Barakat Abdel Radi Taher Bakeer Wallaa Fathy Mostafa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1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Over the few last years,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root rot disease became common and inflicted marked losses to yield in Fayoum. Isolation trails from infected cucumber roots revealed that Thielaviopsis basicola... Over the few last years,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root rot disease became common and inflicted marked losses to yield in Fayoum. Isolation trails from infected cucumber roots revealed that Thielaviopsis basicola and Fusarium moniliforme were the main cucumber root rot pathogens. The isolation trials from the rhizosphere of healthy cucumber plants revealed that two fungal isolates and four bacterial isolates had antagonistic effects against cucumber root rot fungi. All the tested biocontrol agents reduced the radial growth of all the tested root rots fungi in dual cultures. However, all culture filtrates of the tested biocontrol ag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radial growth of all the tested pathogenic fungi, except that T. harzianum. Under field conditions, soil treatment with any of T. harzianum and B. subtilis BI and BF, significantly reduced percentages of infected plants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ercentages of survived plants and fruit yiel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pplication of the commercial product Harpin protein (Messenger)~ product, as a resistance inducer at 0.3, 0.5 and l g/L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ercentage of infected plants under greenhouse and field conditions. Field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infected plants after 90 day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the survived plants as well as fruit yield increased by using integrated disease management (IDM) package, including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s: tolerant cultivar, Trichoderma harzianum granules formula as soil treatment, Purging cassia plant extract, Harpin protein, and a half dose of Vitavax/thiram comparing with the treatment recommended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al or applied treatments indivi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MBER root rots biological control formulations induced resistance integrated contro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