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产水稻品种的根系分布特点 被引量:63
1
作者 朱德峰 林贤青 曹卫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8,共4页
利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组合 ,采用根箱钉板法研究了全量根系在土壤中纵向和横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根系生物量的 5 2 %~ 6 3%分布在 0~ 12cm土层中 ,70 %~ 79%分布在 0~ 2 4cm土层中。后期耐早衰的协优 930 8表现根系生物量大 ... 利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组合 ,采用根箱钉板法研究了全量根系在土壤中纵向和横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根系生物量的 5 2 %~ 6 3%分布在 0~ 12cm土层中 ,70 %~ 79%分布在 0~ 2 4cm土层中。后期耐早衰的协优 930 8表现根系生物量大 ,深根系比例高。根系横向分布随土壤深度增加 ,趋向离开植株中心分布。根系重量密度以表层最高 ,并随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协优 930 8在表土层以下的根系重量密度比其他品种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系分布 根重密度 品种
下载PDF
再生水分根交替滴灌对马铃薯根-土系统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乔冬梅 齐学斌 +5 位作者 樊向阳 李平 胡超 樊涛 黄仲冬 赵志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59-2367,共9页
分根交替(PRD)滴灌技术是很有节水潜力的灌水技术。利用再生水,采用分根交替滴灌技术对马铃薯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及土壤水盐的空间分布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的土层内,以植株为中心,呈放射状沿不同方... 分根交替(PRD)滴灌技术是很有节水潜力的灌水技术。利用再生水,采用分根交替滴灌技术对马铃薯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及土壤水盐的空间分布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的土层内,以植株为中心,呈放射状沿不同方向减小。通过研究所建马铃薯根长密度的空间分布函数能较好地反映根系的三维分布趋势。PRD灌溉可以刺激马铃薯根系生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9%。进行PRD灌溉时应重点考虑滴头位置处及垄坡上的水盐变化,最好能起到节水控盐的双重作用。再生水PRD地下滴灌是对传统地表滴灌的优化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交替灌溉(PRD) 密度(RLD) 根重密度(RWD) 土壤水盐
下载PDF
紫色土区3种草本植物根系特征及改土培肥效应 被引量:8
3
作者 谌芸 何丙辉 +1 位作者 练彩霞 刘志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107,共9页
为探讨紫色土区草本植物根系的改土培肥效应,选取已种植3年(2011-2013年)的水土保持常用草类紫花苜蓿、狗牙根和香根草为目标物种,分0~10cm,10~20cm,20~30cm 土层采集根系和土壤样品,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根系指... 为探讨紫色土区草本植物根系的改土培肥效应,选取已种植3年(2011-2013年)的水土保持常用草类紫花苜蓿、狗牙根和香根草为目标物种,分0~10cm,10~20cm,20~30cm 土层采集根系和土壤样品,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根系指标,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所有土层,香根草的各项根系指标均较优,尤其是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最大均值分别为13.46cm/cm^3 和5.75cm^2/cm^3),紫花苜蓿则总体上的根重密度最好(最小均值为18.10mg/cm^3);定植3年,这3种草本植物并未对试验区紫色土的机械组成产生显著影响,但在数值上草本区有粗颗粒减少、细颗粒增多的趋势;多数草本植物对多个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产生显著影响(有机质增加,速效钾亏损),而对土壤全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和全钾的影响却很微弱;所有草本区的全钾含量较高3.93~4.83g/kg,却在几乎所有土层出现速效钾的亏损,尤其是紫花苜蓿区最大亏损量达20.24mg/kg;相关分析中,所有土壤养分与全部或部分根系指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最大相关系数为0.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根重密度 密度 表面积密度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廖荣伟 刘晶淼 +5 位作者 白月明 安顺清 梁宏 卢建立 乐章燕 曹玉静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年第5期83-89,共7页
小麦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是准确量化植被与气候相互作用不可缺少的参数,也是小麦生产的科学管理和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科学依据。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型根系观测系统,观测冬小麦"济麦—22"的根系参数... 小麦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是准确量化植被与气候相互作用不可缺少的参数,也是小麦生产的科学管理和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科学依据。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型根系观测系统,观测冬小麦"济麦—22"的根系参数,对根长、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和根系粗度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冬小麦的根量(根长和根干重)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减少分布。重旱、轻中旱、适宜和偏湿4种水分处理的根长垂直分布与自然对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29、0.90和0.86,其中重旱与自然对照的相关性最好,轻中旱较差。土壤水分可以影响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土壤水分充足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使表层根系增多,根干物质增加;土壤水分亏缺时,则相反。轻度干旱有利于中下层根系的延伸生长。冬小麦的根长密度与根重密度的相关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根系粗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分布 密度 根重密度 系粗度
下载PDF
膜下滴灌棉花根系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一民 虎胆.吐马尔白 +2 位作者 张金珠 弋鹏飞 吴争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7,共5页
在棉花不同的生育期,在窄行及宽行采用根钻取样的方法,对棉花根系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窄行和宽行的根重密度及根长密度逐渐减小,在棉花蕾期,宽行根系分布较多,窄行较少,棉花花期根系主要集中在20~40 cm土层内;进入... 在棉花不同的生育期,在窄行及宽行采用根钻取样的方法,对棉花根系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窄行和宽行的根重密度及根长密度逐渐减小,在棉花蕾期,宽行根系分布较多,窄行较少,棉花花期根系主要集中在20~40 cm土层内;进入铃期后,0~20 cm土层内宽行根重密度大于窄行,20~40 cm的土层范围内,窄行根重密度大于宽行,而在40 cm以下,宽行大于窄行,根系的分布宽行较广;在棉花进入絮期后,窄行根系的生长优于宽行,窄行的土壤条件对根系的生长更为有利,窄行分布的吸水根系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系分布 根重密度 密度
下载PDF
狗牙根种质资源的根系分布特征及抗拉强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轶琦 郭琰 +3 位作者 刘晶 冯灵辉 刘有战 张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45-48,共4页
为比较不同狗牙根种质资源的固土护坡能力,研究了不同狗牙根的根系分布特征及抗拉强度,结果表明:狗牙根的根系集中分布在0~10 cm土层,其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2的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均优于C1和C3.3份狗牙根材料... 为比较不同狗牙根种质资源的固土护坡能力,研究了不同狗牙根的根系分布特征及抗拉强度,结果表明:狗牙根的根系集中分布在0~10 cm土层,其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2的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均优于C1和C3.3份狗牙根材料的平均根直径均小于1.0 mm,C2的有效根密度最大;狗牙根的根系抗拉强度均随根系直径的增加而减小,3份材料的根系最大抗拉强度的峰值均出现在根系直径小于0.4 mm径级,表明细根的固土护坡能力较粗根好,3份材料中C2的根系平均抗拉强度最大.从3份狗牙根材料中初步筛选出较适宜做护坡的狗牙根为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 密度 根重密度 系直径 抗拉强度
下载PDF
三峡地区阔叶林地植物根系分布特征与优先路径关系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常丹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6,共6页
优先路径研究是研究地下水分运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亮蓝染色示踪试验法直接观测并区分林地土壤基质和土壤优先路径,分别对染色区和未染色区观测到的土壤优先路径、植物根系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生土壤优先流过程中植物... 优先路径研究是研究地下水分运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亮蓝染色示踪试验法直接观测并区分林地土壤基质和土壤优先路径,分别对染色区和未染色区观测到的土壤优先路径、植物根系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生土壤优先流过程中植物根系的作用及由植物根系形成的优先路径的联通情况。研究发现,降雨强度越大,优先路径染色区的表层呈现越加明显的宽区域聚集分布。雨强为25mm/d时,样地土壤染色区域表层大区域优先路径聚集分布厚度平均为50cm。根径>5mm的根系根长密度的大小对土壤孔隙的大小影响显著,根径<5mm的根系根长密度的大小对于土壤孔隙的联通有明显作用。此外,土壤中植物根重密度的大小与优先路径数量和联通程度正相关,根重密度越大越有利于构成优先路径,有利于形成优先流。不同样地两区域植物根重密度在土壤10—20cm和30—40cm深度范围内具有极显著差异(P<0.05),而优先路径在30cm深骤然减少。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优先路径的研究提供新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路径 密度 根重密度 染色示踪法
下载PDF
芒萁根系对崩岗红土层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林嘉辉 黄梦元 +6 位作者 张莉婷 陈艳 施悦忠 许永明 林金石 黄炎和 蒋芳市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9-165,共7页
为探究植物根系对崩岗红土层土壤抗剪强度的作用机制,采取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根系对红土层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根重密度土体的抗剪强度总体随含水率增加而下降,含根土体的抗... 为探究植物根系对崩岗红土层土壤抗剪强度的作用机制,采取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根系对红土层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根重密度土体的抗剪强度总体随含水率增加而下降,含根土体的抗剪强度大于素土。(2)黏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随根重密度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且增量逐渐减小。(3)内摩擦角与土壤含水率之间呈线性负相关,但与根重密度之间无明显关系。(4)含水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大于根重密度,可用含水率和根重密度模拟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NSE=0.84)。综上,根系的作用可增加崩壁红土层土壤的抗剪强度,但高含水率条件下根系的增强效应降低,可通过减少水分注入以增加崩壁根土复合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红土层 土复合体 抗剪强度 芒萁 根重密度
下载PDF
滇南地区普洱茶树根系对土壤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卢华兴 段旭 +3 位作者 赵洋毅 王克勤 杨坤 朱梦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87,共8页
为明确滇南地区普洱茶种植下土壤优先路径特征以及根系对其形成的影响,以典型普洱茶产地为研究对象,灌草地为对照,基于染色示踪法与图像处理技术,定量分析普洱茶树根系特征与土壤优先路径的关系,解释根系对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明确滇南地区普洱茶种植下土壤优先路径特征以及根系对其形成的影响,以典型普洱茶产地为研究对象,灌草地为对照,基于染色示踪法与图像处理技术,定量分析普洱茶树根系特征与土壤优先路径的关系,解释根系对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地和灌草地染色路径宽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不同幅度的下降趋势,茶地优先路径的连通性比灌草地差,优先路径的发育程度小于灌草地;(2)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随土层深度增加,根重密度、不同径级根长密度均呈减小趋势,径级≤1 mm的根长密度贡献度最大,达到84.08%;(3)染色路径宽度与根重密度、径级≤1,1~3 mm的根长密度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灌草地染色路径宽度与径级≤1 mm的根长密度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为0.986;(4)染色路径宽度与径级≤1 mm的根长密度拟合效果较好,R^(2)高达0.9706,径级≤1 mm的细根系对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程度更大。根系是影响土壤优先路径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滇南地区普洱茶树根系对土壤优先路径影响的研究,可为当地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水资源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路径 系特征 根重密度 密度 滇南地区
下载PDF
红河干旱河谷区典型地类植物根系特征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婷婷 段旭 +3 位作者 赵洋毅 冷鹏 邵一敏 杜云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5,共9页
为探明植物根系特征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以红河干旱河谷典型地段玉溪新平县龙潭箐小流域内林地、荒草地、园地和农地4种地类下植物根系和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分穿透曲线法和经典统计分析,定量分析了植物根系特征对土壤大孔隙形成的影... 为探明植物根系特征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以红河干旱河谷典型地段玉溪新平县龙潭箐小流域内林地、荒草地、园地和农地4种地类下植物根系和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分穿透曲线法和经典统计分析,定量分析了植物根系特征对土壤大孔隙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地类土壤水分穿透曲线的稳定出流速率表现为林地>园地>荒草地>农地,各地类间显著差异(p<0.05),土壤每层水分穿透曲线发展趋向一致,均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表层出流速率均大于深层;(2)4种地类土壤大孔隙当量半径在0.3~3.7 mm范围内,其中,0.3~1.0 mm的密度最大,占大孔隙总数量的96%以上,大于1.0 mm的密度最小,只占小于大孔隙总数的4%;大孔隙密度为1.383×104~2.477×104个/m 2,4种地类中大孔隙密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整体趋势表现为林地>园地>荒草地>农地;(3)随着土层深度的递增4种地类样地中植物根长密度及根重密度都表现为减小的趋势;细根系(根径d<1 mm)对土壤大孔隙的形成有高贡献度,而相对较粗的根系(根径d>1 mm)对土壤大孔隙的产生贡献度较低;(4)农地、园地与林地土壤大孔隙率和0<d≤5 mm根径范围内的根重密度相关性极显著(p<0.01);荒草地则是跟3<d≤5 mm根径范围内的根重密度显著相关(p<0.05)。细根系显著影响土壤大孔隙的形成,而粗根系的影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大孔隙 水分穿透曲线 密度 根重密度 干旱河谷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根系生物量分布动态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健 苏德荣 +3 位作者 全艳嫦 刘艺杉 姚春燕 徐大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370-11373,共4页
[目的]研究秋季生长季中草地早熟禾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的分布动态。[方法]采用土钻法在生长季内对草地早熟禾草坪取样,研究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变化,以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 [目的]研究秋季生长季中草地早熟禾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的分布动态。[方法]采用土钻法在生长季内对草地早熟禾草坪取样,研究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变化,以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在秋季生长季中,草地早熟禾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的变化规律相同,8月底达到峰值,分别为0.18g/cm2、5.75×10-3g/cm3和114.64cm/cm3。根系各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相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相同,说明草坪草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根系分配不同的光合产物。[结论]该研究为认识根系周转规律,C、N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循环、再分配的过程及根系不同时期的吸收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生物量 根重密度 密度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红河干旱河谷地区植物根系与砾石对土壤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艳萍 赵洋毅 +4 位作者 段旭 王克勤 朱梦雪 邱砚海 杜云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0-147,共8页
为探究红河干旱河谷林草地植物根系与砾石特征对土壤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基于染色示踪法在确定研究区样地土壤优先路径的位置及数量的基础上,结合染色区的植物根系与砾石体积含量特征,定量分析二者与优先路径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 为探究红河干旱河谷林草地植物根系与砾石特征对土壤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基于染色示踪法在确定研究区样地土壤优先路径的位置及数量的基础上,结合染色区的植物根系与砾石体积含量特征,定量分析二者与优先路径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林地优先路径发育水平明显优于荒草地;不同染色影响半径范围下的优先路径连通性也有所不同,其中荒草地中优先路径连通性从大到小为1~2.5 mm,≤1 mm,2.5~5 mm,5~10 mm,>10 mm;林地为1~2.5 mm,2.5~5 mm,≤1 mm,5~10 mm,>10 mm;优先路径数量与土层深度和同一土层内染色半径均呈负相关关系,此外,在同一土层内,优先路径的数量与染色半径也呈负相关关系。(2)林地中染色区的砾石总体积含量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而荒草地中在20—30 cm土层中增多,其余径级下的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3)两种样地中的根长密度与根重密度都随土层的深度增加和根径增大而单调递减,林地中不同径级下的根长密度都明显高于荒草地;(4)林地中优先路径数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根径范围在≤1 mm的根重密度和径级为5~10 mm的砾石体积含量;而荒草地样地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根径在≤1 mm和1~3 mm范围下的根重密度、径级在2~5 mm间的砾石体积含量、根径在1~3 mm范围下的根长密度。因此,样地中砾石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细根更易促进优先路径的形成,二者共同影响着优先路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优先路径 砾石 密度 根重密度
下载PDF
极端干旱环境下白梭梭细根分布与土壤水分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田起隆 刘彤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2,共8页
通过野外土柱法采集和室内分析,对白梭梭细根分布规律与土壤水分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细根主要集中于25~75 cm土层内,其中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分别占总量的71.45%、67.67%。生物量、根长、比根长、比表面积随土层的加深... 通过野外土柱法采集和室内分析,对白梭梭细根分布规律与土壤水分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细根主要集中于25~75 cm土层内,其中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分别占总量的71.45%、67.67%。生物量、根长、比根长、比表面积随土层的加深先升高后下降,和土壤水分含量呈相同趋势;在水平方向上,细根主要集中于0~1.5 m土层内,其中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分别占总量的76.60%和86.69%。生物量和根长均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与土壤含水率趋势相同,而比表面积和比根长则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含水率趋势相反;生物量和根长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根长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比表面积与比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余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水平距离0~1.5 m和垂直方向25~75 cm土层内是细根分布密集区域,该区域既有利于沙丘表面过度干旱和高温对根系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植株地上部分枝叶结构形成的,对降水的集流作用,高效地吸收降水,在土壤平均含水率仅0.81%的情况下。因此,认为白梭梭根系的这种分布和生长特征是该物种在古尔班通古特适应沙漠干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密度 根重密度 生物量 比表面积
下载PDF
黄土塬区玉米||大豆间作对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媛媛 李朝怡 +1 位作者 闫敏飞 张岁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49-2459,共11页
研究旱地雨养农业区间作系统对土壤水分和根系形态构建的影响对进一步理解间作系统高效高产具有重要意义。选用不同玉米(Zea mays)(郑单958 M1和豫玉22 M2)和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中黄24 S1和中黄13 S2)以2行大豆2行玉米种植比例进行... 研究旱地雨养农业区间作系统对土壤水分和根系形态构建的影响对进一步理解间作系统高效高产具有重要意义。选用不同玉米(Zea mays)(郑单958 M1和豫玉22 M2)和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中黄24 S1和中黄13 S2)以2行大豆2行玉米种植比例进行间作(M1S1,M1S2,M2S1和M2S2),研究间作对作物产量、作物根系形态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探讨根系形态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1S1间作的产量高于其他间作。M1S1间作玉米的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重密度分别较M2S1间作提高了40.6%、62.4%和71.9%;M1S1间作大豆的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分别较M1S2提高了39.7%和29.4%。M1S1间作玉米和大豆的土壤含水量促进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根重密度增加量分别是M1S2、M2S1、M2S2间作的1.5~2.9、3.1~3.3、3.3~4.9和1.1~1.4、1.5~2.4、1.3~2.0倍。因此,M1S1间作,可以有效提高根系形态的生长速率,有利于旱区作物的生长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土壤含水量 产量 密度 表面积密度 体积密度 根重密度
下载PDF
夏玉米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吻合度对水氮处理的响应 被引量:16
15
作者 尹飞 王俊忠 +4 位作者 孙笑梅 李洪岐 付国占 裴瑞杰 焦念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66-2178,共13页
【目的】根系是玉米吸收氮素营养的主要器官。在大田条件下,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分布、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对不同水氮处理的响应,以及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指标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用以了解其时空分布及与土壤氮分布的吻合情... 【目的】根系是玉米吸收氮素营养的主要器官。在大田条件下,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分布、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对不同水氮处理的响应,以及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指标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用以了解其时空分布及与土壤氮分布的吻合情况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2011—2015年,设置不灌水+不施氮(W0N0)、不灌水+300 kg N·hm^(-2)(W0N1)、不灌水+360 kg N·hm^(-2)(W0N2)、大喇叭口期灌水+不施氮(W1N0)、大喇叭口期灌水+300 kg N·hm^(-2)(W1N1)、大喇叭口期灌水+360 kg N·hm^(-2)(W1N2)共6个水氮处理。各施氮处理下拔节期施氮30%、大喇叭口期施氮70%。大喇叭口期灌水量为750 m^3·hm^(-2)。在2015年玉米生长季,分别于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吐丝后20 d和成熟期在玉米种植行和行间采集0—50 cm土体样品(每10 cm一层),测定夏玉米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土壤硝态氮含量,并计算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在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分析玉米氮素吸收量。【结果】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种植行和行间0—50 cm土壤剖面夏玉米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和硝态氮含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峰值出现在吐丝后20 d,而土壤硝态氮含量峰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在0—360 kg·hm^(-2)的范围内,夏玉米根长密度和吐丝期之前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玉米根干重密度和吐丝期之后土壤硝态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出现在施氮300 kg·hm^(-2)处理。大喇叭口期灌水可以提高夏玉米生育后期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但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加深,种植行夏玉米根长密度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RLD1-N)以及根干重密度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RWD1-N)总体呈降低趋势,行间夏玉米根长密度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RLD2-N)以及根干重密度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RWD2-N)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峰值出现在10—30 cm土层。随着玉米生育进程,各土层RLD1-N、RWD1-N和RWD2-N以及0—40 cm土层RLD2-N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提高了RLD1-N、RLD2-N、RWD1-N和RWD2-N。施氮量从300 kg·hm^(-2)增加至360 kg·hm^(-2)时,降低了0—30 cm土层RLD2-N、0—20 cm土层RWD1-N以及拔节至吐丝期间RLD1-N和0—20 cm土层RWD2-N,提高了40—50 cm土层RLD2-N、20—50 cm土层RWD1-N以及吐丝期之后的RLD1-N和RWD2-N。夏玉米种植行和行间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与其硝态氮含量的吻合度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氮素利用效率极显著负相关,且其相关性优于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与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相关性。【结论】在大田条件下,施用氮肥可以提高夏玉米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土壤硝态氮含量以及夏玉米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但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时会降低夏玉米生育前期上部土层的夏玉米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可以作为研究夏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密度 土壤硝态氮含量 空间吻合度
下载PDF
空间布局对间作棉花根系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雪 卡依沙尔·热合曼 +5 位作者 白明强 田玉刚 樊文霞 李燕芳 王沛娟 陈国栋 《新疆农垦科技》 2019年第12期6-12,共7页
种间相互作用是决定间作复合系统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揭示种间相互作用是经营和管理间作复合系统的关键,对优化间作技术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空间布局对枣棉间作复合群体棉花根系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 种间相互作用是决定间作复合系统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揭示种间相互作用是经营和管理间作复合系统的关键,对优化间作技术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空间布局对枣棉间作复合群体棉花根系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增加20~30 cm土层的根系分布有利于为棉花高产打下基础,到了吐絮期,能够控制大多数的根系分布在30~40 cm土层是高产的关键,棉花高产需要根系有一定的垂直分布,间作条件下,棉花根系下扎较深是间作棉花高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布局 棉花 密度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区冰草和柳枝稷土壤细沟可蚀性季节动态 被引量:5
17
作者 郁耀闯 王长燕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0-957,共8页
为了评价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还草水土保持效应,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坡度(S=17.36%~42.26%)和流量(Q=1.0~2.5L·s^(-1))条件下,采用变坡试验水槽测定土壤的分... 为了评价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还草水土保持效应,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坡度(S=17.36%~42.26%)和流量(Q=1.0~2.5L·s^(-1))条件下,采用变坡试验水槽测定土壤的分离能力,利用线性回归方法,结合土壤侵蚀过程,运用WEPP模型推求土壤细沟可蚀性(Kr),分析了冰草和柳枝稷生育期内土壤Kr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冰草生育期内土壤Kr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总体呈下降趋势;柳枝稷生育期内土壤Kr无显著季节变化(P>0.05)。冰草土壤Kr表现为下降的季节变化,变化范围为0.002 1~0.022 4s·m^(-1);柳枝稷土壤Kr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季节变化,变化范围为0.003 2~0.021 9s·m^(-1)。土壤黏结力、水稳性团聚体和根重密度是影响冰草和柳枝稷生育期内土壤Kr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细沟可蚀性与土壤黏结力、水稳性团聚体及根重密度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用土壤黏结力和根重密度能够较好地模拟黄土丘陵区冰草和柳枝稷生育期内土壤细沟可蚀性的季节变化。冰草和柳枝稷土壤细沟可蚀性季节变化主要由根系生长和土壤黏结力变化所致。土壤细沟可蚀性与土壤黏结力、水稳性团聚体和根重密度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用土壤黏结力和根重密度等参数能够较好地模拟冰草和柳枝稷土壤细沟可蚀性的季节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细沟可蚀性 季节动态 根重密度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大豆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计磊 吴发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89-1398,共10页
土壤抗侵蚀能力特征是土壤侵蚀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分析黄土区不同生长期大豆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特征,采用原状土冲刷槽和静水崩解法,分别在大豆不同生长期测定坡耕地不同土层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并对大豆根系特征与土壤抗侵... 土壤抗侵蚀能力特征是土壤侵蚀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分析黄土区不同生长期大豆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特征,采用原状土冲刷槽和静水崩解法,分别在大豆不同生长期测定坡耕地不同土层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并对大豆根系特征与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始粒期土壤抗侵蚀能力最强,苗期最弱;在大豆苗期与分枝期,土壤抗侵蚀能力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大豆开花期以后10~20 cm土层土壤抗侵蚀能力最强,其次为0~5 cm土层;土壤根重密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及根系长度对土壤抗侵蚀能力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根径在0~0.5 mm之间根系的增多会更加有效地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这表明在大豆生长初期加强对坡面的有效防护,避免地表长期裸露,培育根系发达的大豆品种将有助于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坡耕地 抗侵蚀能力 根重密度 系长度
下载PDF
株行距配置对玉米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姜兴芳 陶洪斌 +2 位作者 郑志芳 赵鑫 王璞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50 025株/hm2、67 500株/hm2、100 050株/hm2密度下分别设两种株行距配置,探讨增密条件下调控株行距配置对玉米根系性状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3个种植密度下总体表现为小行距种植方式在0~60 cm土... 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50 025株/hm2、67 500株/hm2、100 050株/hm2密度下分别设两种株行距配置,探讨增密条件下调控株行距配置对玉米根系性状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3个种植密度下总体表现为小行距种植方式在0~60 cm土层内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密度均高于大行距处理。50 025株/hm2下吐丝期时0~60 cm土层内的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在两个株行距配置间差异显著(P<0.05),两个株行距配置的根表面积密度在10叶展、吐丝期和吐丝后25 d差异显著(P<0.05);67 500株/hm2下不同时期两个株行距配置根重密度差异显著(P<0.05),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在10叶展和吐丝后25 d差异显著(P<0.05);100 050株/hm2下,两个株行距配置间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在10叶展和吐丝后25 d差异显著(P<0.05),不同时期根表面积密度差异显著(P<0.05)。同一密度下缩行增株后单株木质部伤流液体积增大,根系供应能力增强,产量增加,50 025株/hm2、67 500株/hm2下产量分别提高了6.76%和4.89%。不同时期0~60 cm土层内根重密度、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10叶展时各根系性状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行距配置 根重密度 密度 表面积密度 木质部伤流液
原文传递
不同降雨年型磷肥对旱地小麦根系特征、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文翔 孙敏 +5 位作者 林文 任爱霞 薛建福 余少波 张蓉蓉 高志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5-905,共11页
为了明确旱地小麦生育特性、养分运转对磷肥的响应机制,探索不同降雨年型旱地小麦磷肥施用技术,于2012—2016年在山西农业大学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年型中4个施磷量(0、75、150和225 kg·hm^(-2))对旱地... 为了明确旱地小麦生育特性、养分运转对磷肥的响应机制,探索不同降雨年型旱地小麦磷肥施用技术,于2012—2016年在山西农业大学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年型中4个施磷量(0、75、150和225 kg·hm^(-2))对旱地小麦根系生长、产量形成和磷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相比,施磷可以显著增加旱地小麦拔节、开花和成熟期0~80 cm根重密度和各生育时期根表面积;提高拔节-开花期、开花-成熟期土壤耗水量和总耗水量,以及花前磷素运转量和籽粒磷素积累量;穗数和产量分别增加9.2%~22.5%和11.8%~30.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1%~12.1%。在欠水年,施磷量150和225 kg·hm^(-2)较75 kg·hm^(-2)可以显著增加各生育时期的根重密度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播种-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土壤耗水量和生育期总耗水量,分别为7.3~8.7、15.6~18.1和25.5~30.2 mm;显著增加花前磷素运转量和籽粒磷素积累量,最终显著增加穗数和产量,增幅分别为9.3%~10.7%和11.9%~14.6%;施磷量为150 kg·hm^(-2)的磷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幅为20%~82%。在平水年,施磷量150和225 kg·hm^(-2)较75 kg·hm^(-2)可以增加开花、成熟期的根重密度和根表面积,以及开花-成熟期土壤耗水量和生育期总耗水量,分别为1.2~15.0和3.8~23.1 mm;增加花后磷素积累量和籽粒磷素积累量,最终增加穗数和产量,分别为1.4%~9.6%和3.5%~10.4%,且施磷量150 kg·hm^(-2)与75、225 kg·hm^(-2)差异显著。总之,磷肥主要促进了旱地小麦欠水年生育前、中期,平水年生育后期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且主要通过提高穗数增加产量。本研究区以施磷量150 kg·hm^(-2)效果最佳,可统筹兼顾高产和水肥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年型 旱地小麦 磷肥 土壤耗水量 根重密度 表面积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